院子就這麽大,誰家有爭吵,一會兒就聽出來了,吳氏雖然聽的不是很清楚,但父子兩一定動手了,白氏和許靈桃快她一步過去。
趙大郎沒事,但屋裏一片狼藉,許靈桃快步跑到他身邊,聲音有點緊張,“沒事吧?”
父子有爭吵,動手的一定是老子,白氏也把趙大郎拉出門,嘴裏不斷寬慰,“一家人有啥事不能坐下好好說,別置氣。”
吳氏則拉著趙老大問,“怎麽迴事?好端端怎麽吵起來了,大郎那樣好性的人,你別犯糊塗。”
趙老頭蹲在門口一口接一口的抽著旱煙,臉上的皺紋能夾死蚊子。
家裏才消停多久!
晚上就沒過多追問,等第二天起來,吳氏才盤問出父子之間的這出官司,怕他氣著,趙大郎還含糊了一些話兒。
“大郎,你跟奶奶說,你是咋想的?”
吳氏已經憋了一口氣了,家裏事總是牽扯多,不看僧麵看佛麵,張氏的事,得顧忌到大房幾個孩子,他們是為人子女的,一邊是生母,一邊是家裏,左右為難。
趙大郎如今已經為人父了,小時候的一些遺憾對於如今他來說也隻是過去,他有妻子,馬上還有兒女,心裏記掛的東西多,想的就長遠。
血緣是一輩子都斬不斷的,張氏不管嫁到誰家,她哭上門來,趙大郎總得給口飯吃,不然在外人看來就是這幾個兒女狠心,與其這麽磕絆任人拿捏,不如早說清楚為好,“都有家了,就該各過各的日子。”
吳氏煩悶的情緒散了一些,她想了一整晚,這事得提早說開,沒喊趙大郎幾個,叫上許氏扶著手,就去張家灣了。
張母對著趙家人沒有好臉色,但張家兩個兒媳招待客人還算周到,放下手裏的事請嬸子進屋喝茶。
許氏對著張母翻了個白眼,“用不上,你們家門檻子高,別絆了我婆婆。”
張母端著簸箕對著院門冷聲說,“咋了,這是你們娘老子?這麽眼巴巴的湊上去。”
張家兩個兒媳又臊又恨,沒得這麽不講禮的人家,禮數不到就算了,嘴巴也得講兩句好聽的,這要讓村裏人知道了,又有的笑。
吳氏倒也和善,“沒親沒故的,就不進屋了,我就站在門口說。”
張家都不知道他們家賣什麽關子,兩家去年就已經斷幹淨了,趙大郎都沒來拜年。
“我家老大和張氏緣分不夠,去年也說清楚斷了夫妻情分,你們家姑娘的陪嫁都是你們家裏人抬迴來的。”
十一月總是要閑一點,張氏和趙家的事早就傳到十裏八村去了,有人不認識吳氏,還以為是哪家親戚,但聽了一兩嘴後就興奮的瞪大眼睛,抱著孫子孫女走近看熱鬧。
張家人心裏已經有了不好的預感。
“你們家姑娘進門時也才六七件東西,抬著東西迴娘家時可是把屋子搬空了的,衣裳布料,還有我買給孫女的首飾,一個子都沒留下。想著她幫我老趙家生了幾個孩子,我這個做婆婆的,還拿了幾兩銀子給她糊嘴。張氏出門時一句話都沒給三個孩子留,這當娘的心狠不狠,隻有她自己曉得。”吳氏拔高聲音,“給她張氏留麵子,我半句話都沒往外吐。我們家做到這一步,夠厚道了吧?”
一個抱著孩子的外村婦人罵了張氏幾句,“這當娘的心真狠啊,離了那邊還不到一個月,就又找了個男人。”
隨即大聲嚷道:“嬸子心善,頂厚道人。”
張家兩個兒媳急的腳底都要長泡了,“嬸子有話進屋說,坐著喝茶。”
許氏說不出大道理,但難聽的話那是一句接一句,“你們家小姑子做了不敢見人的事還要堵別人的嘴。”
她伸長脖子往院子裏罵,“上梁不正下梁歪,這當娘的什麽樣,養出來的女兒也什麽樣。”
張母厲聲罵道:“我閨女在你們家做牛做馬那麽多年,這錢該她拿。黑了心肝的貨,就是見不得人日子好過,看到我閨女在別家過的好,就眼紅,上門找晦氣來了。”
許氏聽她還敢還嘴,立即扒著院門,“幹點活就是當牛做馬了?誰家女人不要下地幹活?大家夥都是當牛做馬的?你們家閨女又不是嬌小姐,還想躺著等人喂飯啊?!我算是看出來了,張氏就是隨了你這個不要臉的娘,沒臉沒皮的老虔婆!欺負我婆婆厚道呢。”
她邊說還邊嘩啦著手,“就張氏那種禍害娘們,要換成我兒媳,早休了這種東西。”
張母氣的渾身顫抖,抄起掃帚就出門打人,許氏一邊跑一邊叫,“打死人了,老虔婆要打死人了。”
吳氏心裏的惡氣又去了一口,繼續把來龍去脈擺出來,與其是說給張家聽的,不如說是跟村裏人講的,“當日說好好聚好散,嫁娶各不相幹,過年時,我那孫子還去看過他娘,掏了幾百文錢。孩子有孝心是好事,但這當娘的哪像個長輩?上個月來找我們家老大兩迴,說生了孩子吃藥花了不少錢,來我們家要錢來了。”
“天底下哪有這樣的理?已經嫁到別人家去了,給別家傳香火,反過來找我們家要錢!”吳氏捶著胸口,搖頭歎息,“這口氣憋在心裏,實在下不去。她已經嫁人了,還來找我們家老大,不知道的人還說我們家老大偷人。天地良心,我們家安安分分過自己的日子,就惹了這麽一個煞星,攪和我們家不安分。”
張家村的婦人自然是維護村裏人,就算有厚道老實的也隻是閉著嘴巴不說話,剩下嘴巴厲害的就算不占理,也不能認了這事,“家事鬧到外邊算怎麽一迴事,你們趙家不要臉,我們張家還要呢,好壞壞話都讓你們家說了,我嬸子有冤也無處申啊?”
除了張家村的人,還有隔壁青溪屯的人,這個村子大,姓花的大族,不僅有私塾,還有幾十畝族田,村裏人的日子都好過,孩子讀書識字,大人在耳濡目染之下,講道理的人多。
趙大郎沒事,但屋裏一片狼藉,許靈桃快步跑到他身邊,聲音有點緊張,“沒事吧?”
父子有爭吵,動手的一定是老子,白氏也把趙大郎拉出門,嘴裏不斷寬慰,“一家人有啥事不能坐下好好說,別置氣。”
吳氏則拉著趙老大問,“怎麽迴事?好端端怎麽吵起來了,大郎那樣好性的人,你別犯糊塗。”
趙老頭蹲在門口一口接一口的抽著旱煙,臉上的皺紋能夾死蚊子。
家裏才消停多久!
晚上就沒過多追問,等第二天起來,吳氏才盤問出父子之間的這出官司,怕他氣著,趙大郎還含糊了一些話兒。
“大郎,你跟奶奶說,你是咋想的?”
吳氏已經憋了一口氣了,家裏事總是牽扯多,不看僧麵看佛麵,張氏的事,得顧忌到大房幾個孩子,他們是為人子女的,一邊是生母,一邊是家裏,左右為難。
趙大郎如今已經為人父了,小時候的一些遺憾對於如今他來說也隻是過去,他有妻子,馬上還有兒女,心裏記掛的東西多,想的就長遠。
血緣是一輩子都斬不斷的,張氏不管嫁到誰家,她哭上門來,趙大郎總得給口飯吃,不然在外人看來就是這幾個兒女狠心,與其這麽磕絆任人拿捏,不如早說清楚為好,“都有家了,就該各過各的日子。”
吳氏煩悶的情緒散了一些,她想了一整晚,這事得提早說開,沒喊趙大郎幾個,叫上許氏扶著手,就去張家灣了。
張母對著趙家人沒有好臉色,但張家兩個兒媳招待客人還算周到,放下手裏的事請嬸子進屋喝茶。
許氏對著張母翻了個白眼,“用不上,你們家門檻子高,別絆了我婆婆。”
張母端著簸箕對著院門冷聲說,“咋了,這是你們娘老子?這麽眼巴巴的湊上去。”
張家兩個兒媳又臊又恨,沒得這麽不講禮的人家,禮數不到就算了,嘴巴也得講兩句好聽的,這要讓村裏人知道了,又有的笑。
吳氏倒也和善,“沒親沒故的,就不進屋了,我就站在門口說。”
張家都不知道他們家賣什麽關子,兩家去年就已經斷幹淨了,趙大郎都沒來拜年。
“我家老大和張氏緣分不夠,去年也說清楚斷了夫妻情分,你們家姑娘的陪嫁都是你們家裏人抬迴來的。”
十一月總是要閑一點,張氏和趙家的事早就傳到十裏八村去了,有人不認識吳氏,還以為是哪家親戚,但聽了一兩嘴後就興奮的瞪大眼睛,抱著孫子孫女走近看熱鬧。
張家人心裏已經有了不好的預感。
“你們家姑娘進門時也才六七件東西,抬著東西迴娘家時可是把屋子搬空了的,衣裳布料,還有我買給孫女的首飾,一個子都沒留下。想著她幫我老趙家生了幾個孩子,我這個做婆婆的,還拿了幾兩銀子給她糊嘴。張氏出門時一句話都沒給三個孩子留,這當娘的心狠不狠,隻有她自己曉得。”吳氏拔高聲音,“給她張氏留麵子,我半句話都沒往外吐。我們家做到這一步,夠厚道了吧?”
一個抱著孩子的外村婦人罵了張氏幾句,“這當娘的心真狠啊,離了那邊還不到一個月,就又找了個男人。”
隨即大聲嚷道:“嬸子心善,頂厚道人。”
張家兩個兒媳急的腳底都要長泡了,“嬸子有話進屋說,坐著喝茶。”
許氏說不出大道理,但難聽的話那是一句接一句,“你們家小姑子做了不敢見人的事還要堵別人的嘴。”
她伸長脖子往院子裏罵,“上梁不正下梁歪,這當娘的什麽樣,養出來的女兒也什麽樣。”
張母厲聲罵道:“我閨女在你們家做牛做馬那麽多年,這錢該她拿。黑了心肝的貨,就是見不得人日子好過,看到我閨女在別家過的好,就眼紅,上門找晦氣來了。”
許氏聽她還敢還嘴,立即扒著院門,“幹點活就是當牛做馬了?誰家女人不要下地幹活?大家夥都是當牛做馬的?你們家閨女又不是嬌小姐,還想躺著等人喂飯啊?!我算是看出來了,張氏就是隨了你這個不要臉的娘,沒臉沒皮的老虔婆!欺負我婆婆厚道呢。”
她邊說還邊嘩啦著手,“就張氏那種禍害娘們,要換成我兒媳,早休了這種東西。”
張母氣的渾身顫抖,抄起掃帚就出門打人,許氏一邊跑一邊叫,“打死人了,老虔婆要打死人了。”
吳氏心裏的惡氣又去了一口,繼續把來龍去脈擺出來,與其是說給張家聽的,不如說是跟村裏人講的,“當日說好好聚好散,嫁娶各不相幹,過年時,我那孫子還去看過他娘,掏了幾百文錢。孩子有孝心是好事,但這當娘的哪像個長輩?上個月來找我們家老大兩迴,說生了孩子吃藥花了不少錢,來我們家要錢來了。”
“天底下哪有這樣的理?已經嫁到別人家去了,給別家傳香火,反過來找我們家要錢!”吳氏捶著胸口,搖頭歎息,“這口氣憋在心裏,實在下不去。她已經嫁人了,還來找我們家老大,不知道的人還說我們家老大偷人。天地良心,我們家安安分分過自己的日子,就惹了這麽一個煞星,攪和我們家不安分。”
張家村的婦人自然是維護村裏人,就算有厚道老實的也隻是閉著嘴巴不說話,剩下嘴巴厲害的就算不占理,也不能認了這事,“家事鬧到外邊算怎麽一迴事,你們趙家不要臉,我們張家還要呢,好壞壞話都讓你們家說了,我嬸子有冤也無處申啊?”
除了張家村的人,還有隔壁青溪屯的人,這個村子大,姓花的大族,不僅有私塾,還有幾十畝族田,村裏人的日子都好過,孩子讀書識字,大人在耳濡目染之下,講道理的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