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老四一開始並沒有想過買這麽多下人,他手裏的錢還有他用,但如今聽牙人一說,心裏就有點癢癢,“會繡花和識字的我看一下。”


    牙人喜笑顏開道:“老爺,您放心,這批下人都是大戶人家出來的,規矩差不了。”


    趙老四雖然沒買過下人,但一些講究也了解,被府裏轉賣出來的基本都是犯了大錯的,“大戶人家轉賣出來的?”


    牙人忙解釋,“前些天城裏沈同知一家被抄了,家裏的男人被砍了腦袋,女人都賣到窯子裏去了,這府裏的下人自然得找個新主家。”


    “為什麽抄家啊?”


    牙人見趙老四對這些感興趣,就把自己知道的潤色了一半,真假不確定,“……貪了很多錢,抄出來六萬兩白銀,更別說那些首飾擺設,咱們別說這輩子,就是下輩子也掙不了這麽多。”


    趙老四聽著這個數字也咋舌不已,果然還是當官的掙錢,不過這腦袋也掛在脖子上,說掉就掉了。


    沈家的下人都住在一個院子裏,門口還有兩個漢子守著,他們遠遠的看到有人過來,就朝裏吼了一嗓子,等趙老四到的時候,二十幾個下人已經穿戴整齊的站在院子裏等待挑選。


    牙人指著眾人一一介紹,“這是大成媳婦,以前在廚房幹過活。”


    他沉聲道:“快來見過老爺。”


    一個四十多歲的夫妻牽著兒女上前見禮,“大成(王氏)見過老爺。”


    “你男人是做什麽的?”


    “迴老爺,小的以前跟著主家的二老爺,通一些文墨算賬。”


    牙人問道:“你家丫頭小子都會些什麽?”


    “我家小子叫聽墨,是前主家三少爺的書童,平日陪著讀書玩耍,丫頭叫訪冬,跟著前主人家的二姑娘,女紅和廚藝都會一點,也認識幾個字。”


    大成迴完話就恭敬的退下,站了有一會時間,院裏的人連晃都沒晃一下,趙老四在心裏唏噓,都說大戶人家的下人體麵,可這伺候人的活也不是那麽好幹的。


    牙人始終跟在他身後兩步遠,“老爺覺得怎麽樣?”


    這麽好的下人能被剩下,肯定是有原因的,趙老四問道:“什麽價錢?”


    “七十兩。”牙人也知道貴了點,但仍然想著大賺一筆,“沈家二老爺可是出了名的有本事,他身邊調教出來的下人都是見過大世麵的,一家四口都能幹活,還帶著手藝,規矩也是一頂一的好,這錯過了將來可就沒有了。”


    趙老四覺得自己被當成了傻子,“大戶人家幾百個丫鬟小廝,個個都是好的?”


    “自然有差的,但這些可都是好的。”牙人仍不死心,“那丫頭今年十三歲,模樣也好,老爺帶在身邊捏肩……”


    趙老四涼嗖嗖的看了他一眼。


    牙人覺得全身都泛起了陰風。


    本來還想殺殺價的趙老四徹底不考慮了,可別買迴去讓媳婦誤會了。


    這也正好合了大成一家的心思,他們也不想跟著趙老四走,畢竟是在大戶人家裏有體麵的下人,這趙老四一看就不是什麽有身份地位的人,自家跟著去,也隻能做下等活。


    除此之外,還有兩家,不過人比較多。


    趙老四一一詳問,牙人也不厭其煩的迴答,其中老背頭一家是最好的,他年紀雖然有些大,但在府裏養了十幾年的花,兒子兒媳是車夫和粗使婆子,三個孫女也學過規矩和字,正好能跟著月娘學繡花。


    主要是價錢便宜啊!這麽多人,才四十兩。


    牙人利索的把人收拾好送到趙老四身邊,同時帶著他去看另一批人,這些人參差不齊,但無論男女都黝黑一片,他們除了茫然還有麻木。


    趙老四看手就知道都是地裏人家。


    牙人咳了兩聲,隨即問道:“有沒有會種桑養蠶的?”


    院子的人躁動了兩下,隨即有兩個姑娘跪下來磕頭祈求道:“老爺,我會種地,吃的少幹的多。”


    她們這些人都是被挑剩下的,府裏賣不進去隻能往窯子裏賣,那就是吃人的地方,姑娘家一進去,這輩子都直不起腰了。


    趙老四搖了搖頭,世上的可憐人太多了,不是他一個普通人能救的過來的。


    牙人走過去惡狠狠把兩個丫頭踹了幾腳,這才彎腰恭敬道:“老爺要是不著急,我可以帶您去我堂哥那邊看看,他手上有不少外地貨。”


    肥水不流外人田,親堂哥那就是自家人,誰掙都一樣。


    那邊還真有南邊來的人,都是上了年紀的,幹不了什麽重活,這才被剩下了,趙老四隻花了六兩銀子就買了兩個。


    人是選好了,但辦理契書還要一會時間,趙老四趕的急,便往牙人手上塞了兩塊碎銀子,托他快一點。


    收人好處,自然得盡心辦事,牙人頭天下午跟趙老四簽了白契,第二天就去衙門備案,蓋章交稅。


    本來這次楊氏也要跟著過來的,但岷文縣的鋪子已經修繕好了。


    她和趙二郎趙老三把家裏的貨全部帶了過去,找陰陽先生算定好吉日吉時,就劈裏啪啦點著炮仗開張了。


    成明慧等這一天等的太久了,他抱著算盤,穿著自己最體麵的衣裳,結結巴巴的招待客人。


    頭天看熱鬧的人多,那些布娃娃其它地方也有賣,不過樣式都沒這麽好看,畢竟那大倭瓜大辣椒讓人越看越喜歡,還有別的地方沒有的新鮮東西。


    有人拿著布袋問道:“這包袱咋還繡花啊?”


    楊氏笑著解釋,“這是佩囊,平日提著買菜,或給家裏的孩子當書袋方便的很,又輕巧又好看。”


    她指向其它樣式的,同時還在自己身上試了一下,“可以係在腰上裝錢,也可以背在肩膀上,比荷包實用多了。”


    楊氏不僅翻了很多古書,還看過不少古畫,佩囊配色絢爛多彩,樣子也大不一樣,除了像包袱一樣背在身上的,還有背在後背的,手垮的,手提的都有不少。


    大家夥也覺得新鮮,不過看到了八九百文的價錢隻能望而卻步。


    楊氏也不著急,在店裏算完今天的入賬後就選了一個小袋子背迴客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趙氏發家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平安的平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平安的平平並收藏趙氏發家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