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並不是這樣,莊先生的話是說很多地方發了大水,衝垮民田,淹死了很多糧食。
不過蓉寶看著跟爺爺說話的幾個長輩,還是沒有講出這些事。
坐在大樹底下再舒服也總要起身,除了趙老頭和蓉寶兩個,其餘莊稼漢子都拿起地上的草帽和鋤頭,扛在身上又忙活去了。
蓉寶跟大爺揮手告別後,才好奇問道:“爺爺,我們家收完麥子種什麽?”
“還能種啥啊?收拾出來種豆子,再打些菜苗。”
蓉寶皺起了眉,“豆子不好吃,不可以種花生嗎?我摘花生可厲害了。”
趙老頭哈哈大笑幾聲,“種完花生明年咋種麥子啊?”
嘉寶不解,“種花生就不能種麥子嗎?”
“人要吃飯才會長大,糧食也要吃肥才長的好,咱們這邊旱田多,基本都是種完麥子後就開始養地,不然到了明年,麥子連個收成都沒有。”
蓉寶立即道:“爺爺,草灰可以當肥。”
趙老頭摸了摸她的腦袋,“咱們這邊還沒這個說法,爺爺今年試一下,看看草灰能不能肥地,要是行,咱們就種兩季麥,人雖然累,但有糧食進屋就是好事。”
他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雖然知道有錢可以買很多糧,但仍然舍不去對這片土地的熱愛。
趙老頭的手很粗糙,上麵全是枯黃的死皮,摸著蓉寶的腦袋能把她的頭發全勾起來。
“娃仔,好好念書,將來做個大官,就不用愁地裏的事了。”
又要看天時,又要看人力,趙老頭為家裏的地愁了一輩子,“叫你爹有空也去地裏看看,那果樹又不是天生地養的,花大價錢買迴來的東西,他不管咋長的出果子?”
蓉寶立即想到了這件事,“我和嘉寶去澆水。”
“你這麽小的人兒能幹多少活啊?你爹閑著沒事成天在村裏吹牛,叫他去幹活。”
好幾迴都被趙老頭看見了,趙老四正在人堆裏講他以前掙錢的事,說的唾沫橫飛,神采飛揚。
趙老頭就躲在人堆後麵,也聽的津津有味,但等人群散去,他就把兒子揪出來去地裏幹活。
因此趙老四躲他都躲不贏,原本想去村裏吹牛的心情也沒了。
“貨單上麵三十二個布袋,裏麵的繡樣有繁有簡。”楊氏想了一會,“我一個人做不出這麽多,得找幾個繡娘。”
趙老四幹正事從來都不含糊,“我前段時間看了幾個院子,原本想著跟東家磨一磨,削價買下。如今需要,可以直接去衙門過戶了,順便招幾個繡娘。”
話說的簡單,但要忙活的事還是不少,這麽急的時間,又要買鋪子又要招人,到時還要人管,楊氏覺得這並不是一個好主意,“先不著急,買院子招人慢慢來,我把手裏的東西請幾個熟悉的繡娘幫忙在家做一下。”
“東西既然有人喜歡,那就能放在店子賣。”趙老四想起縣裏的好幾家商戶,咬緊牙關罵個不停,“家裏那麽多錢還跟我們搶肉吃,這群不要臉的小人。”
他以前也是跟在眾人屁股後麵撿肉吃的,因此十分清楚聰明人的本事,有些人就是天生的生意人,看到根草都能想到掙錢法子。
尤其是花溪縣,雖然不算最富庶的縣城,但縣裏的商人個個比狐狸還精,一嗅到商機兩天時間便能學個大概,楊氏手裏沒有手藝好的繡娘,搶生意肯定搶不過布莊和繡樓,隻能靠新意和頭一家的璩頭吸引人。
“我在縣裏有幾個相熟的繡娘,手藝都不錯,隻是不想跟繡樓簽書契,這才沒去裏麵做活。我去勸勸,要是能請來一兩個大師傅,將來就能教出一些厲害的繡娘,培養出我們自己的班底。”
繡娘會繡花是迴事,會畫花樣子又是一迴事,楊氏的繡活不算最厲害的,但花樣子確實畫的最好,至少縣裏很多流行的花樣都是從她手上傳出去的,這項本事別人學不走。
趙老四在她臉上啄了一口,“我媳婦就是厲害,到時就是好幾個鋪子的大掌櫃了。”
楊氏揉了揉眉心,“幾個店子的賬都還放在桌上沒算清呢。”
趙老四盤賬沒有楊氏厲害,他屁顛屁顛的從井裏吊出幾個甜瓜,切成幾瓣捧上去,“媳婦辛苦了。”
正在盤賬的楊氏一時哭笑不得,她忙個不停,蓉寶嘉寶也沒歇著,摸黑迴家吃完飯後就在書房裏讀書,時不時還爭幾句。
趙老四趴在門口聽了半天,壓根聽不懂,反而是自己身上被蚊子咬了好幾口,又癢又難受,他“嘖嘖”兩聲直起腰,嘴裏喃喃道:“這咋閑著還渾身不舒坦,難不成真是皮癢了?”
他迴到臥房,從桌上拿了一把扇子給楊氏扇風,喋喋不休的說著自己的感受,“讀書有那麽忙嗎?吃完飯去書房到現在還沒出來。”
“要是不難,為什麽那麽多讀書人考不上?蓉寶還好,想念些什麽書,學些什麽道路,都隨她自己的心意。嘉寶不行,四書五經讀透後,還有詩文、律書、史書、算學、百家籍典。”
這是好幾大類別,裏麵包含的書成百上千種,趙老四不知道,但聽著這麽一長串的話就覺得頭頂壓上了一座大山,“看來六郎還是不錯的,我以後少罵點。”
他又咋了咋舌,“這些都要背下來?”
“有一些要背,有一些讀通就行了。”
讀通不是指把文章讀出來,而是要理解裏麵的內容,表達的意思,比如說史書上麵,記載了很多戰敗、災禍、朝代興亡。
不止讀書人要看,皇帝更要看,這樣才能從先人的勝敗裏吸取經驗,但一些事並沒有絕對的好壞,有時候就會出現爭議,就像有人喜歡儒家,有人更喜歡法家一樣。
蓉寶和嘉寶也正是為了這事爭論,還是徭役一事,到底對與不對,莊先生給了一個不算答案的答案,學堂裏的眾人自然不服,都想找史書和聖人言論證明自己的話是對。
十天翻看一本書,蓉寶道理沒講出來幾個,但字認了不少。
蓉寶把書合在胸前,光著腳踩在凳子上,“嘉寶,你上迴看的書叫什麽名字?”
“《前漢書》,班固寫的,上麵記了很多皇帝的故事。”
不過蓉寶看著跟爺爺說話的幾個長輩,還是沒有講出這些事。
坐在大樹底下再舒服也總要起身,除了趙老頭和蓉寶兩個,其餘莊稼漢子都拿起地上的草帽和鋤頭,扛在身上又忙活去了。
蓉寶跟大爺揮手告別後,才好奇問道:“爺爺,我們家收完麥子種什麽?”
“還能種啥啊?收拾出來種豆子,再打些菜苗。”
蓉寶皺起了眉,“豆子不好吃,不可以種花生嗎?我摘花生可厲害了。”
趙老頭哈哈大笑幾聲,“種完花生明年咋種麥子啊?”
嘉寶不解,“種花生就不能種麥子嗎?”
“人要吃飯才會長大,糧食也要吃肥才長的好,咱們這邊旱田多,基本都是種完麥子後就開始養地,不然到了明年,麥子連個收成都沒有。”
蓉寶立即道:“爺爺,草灰可以當肥。”
趙老頭摸了摸她的腦袋,“咱們這邊還沒這個說法,爺爺今年試一下,看看草灰能不能肥地,要是行,咱們就種兩季麥,人雖然累,但有糧食進屋就是好事。”
他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雖然知道有錢可以買很多糧,但仍然舍不去對這片土地的熱愛。
趙老頭的手很粗糙,上麵全是枯黃的死皮,摸著蓉寶的腦袋能把她的頭發全勾起來。
“娃仔,好好念書,將來做個大官,就不用愁地裏的事了。”
又要看天時,又要看人力,趙老頭為家裏的地愁了一輩子,“叫你爹有空也去地裏看看,那果樹又不是天生地養的,花大價錢買迴來的東西,他不管咋長的出果子?”
蓉寶立即想到了這件事,“我和嘉寶去澆水。”
“你這麽小的人兒能幹多少活啊?你爹閑著沒事成天在村裏吹牛,叫他去幹活。”
好幾迴都被趙老頭看見了,趙老四正在人堆裏講他以前掙錢的事,說的唾沫橫飛,神采飛揚。
趙老頭就躲在人堆後麵,也聽的津津有味,但等人群散去,他就把兒子揪出來去地裏幹活。
因此趙老四躲他都躲不贏,原本想去村裏吹牛的心情也沒了。
“貨單上麵三十二個布袋,裏麵的繡樣有繁有簡。”楊氏想了一會,“我一個人做不出這麽多,得找幾個繡娘。”
趙老四幹正事從來都不含糊,“我前段時間看了幾個院子,原本想著跟東家磨一磨,削價買下。如今需要,可以直接去衙門過戶了,順便招幾個繡娘。”
話說的簡單,但要忙活的事還是不少,這麽急的時間,又要買鋪子又要招人,到時還要人管,楊氏覺得這並不是一個好主意,“先不著急,買院子招人慢慢來,我把手裏的東西請幾個熟悉的繡娘幫忙在家做一下。”
“東西既然有人喜歡,那就能放在店子賣。”趙老四想起縣裏的好幾家商戶,咬緊牙關罵個不停,“家裏那麽多錢還跟我們搶肉吃,這群不要臉的小人。”
他以前也是跟在眾人屁股後麵撿肉吃的,因此十分清楚聰明人的本事,有些人就是天生的生意人,看到根草都能想到掙錢法子。
尤其是花溪縣,雖然不算最富庶的縣城,但縣裏的商人個個比狐狸還精,一嗅到商機兩天時間便能學個大概,楊氏手裏沒有手藝好的繡娘,搶生意肯定搶不過布莊和繡樓,隻能靠新意和頭一家的璩頭吸引人。
“我在縣裏有幾個相熟的繡娘,手藝都不錯,隻是不想跟繡樓簽書契,這才沒去裏麵做活。我去勸勸,要是能請來一兩個大師傅,將來就能教出一些厲害的繡娘,培養出我們自己的班底。”
繡娘會繡花是迴事,會畫花樣子又是一迴事,楊氏的繡活不算最厲害的,但花樣子確實畫的最好,至少縣裏很多流行的花樣都是從她手上傳出去的,這項本事別人學不走。
趙老四在她臉上啄了一口,“我媳婦就是厲害,到時就是好幾個鋪子的大掌櫃了。”
楊氏揉了揉眉心,“幾個店子的賬都還放在桌上沒算清呢。”
趙老四盤賬沒有楊氏厲害,他屁顛屁顛的從井裏吊出幾個甜瓜,切成幾瓣捧上去,“媳婦辛苦了。”
正在盤賬的楊氏一時哭笑不得,她忙個不停,蓉寶嘉寶也沒歇著,摸黑迴家吃完飯後就在書房裏讀書,時不時還爭幾句。
趙老四趴在門口聽了半天,壓根聽不懂,反而是自己身上被蚊子咬了好幾口,又癢又難受,他“嘖嘖”兩聲直起腰,嘴裏喃喃道:“這咋閑著還渾身不舒坦,難不成真是皮癢了?”
他迴到臥房,從桌上拿了一把扇子給楊氏扇風,喋喋不休的說著自己的感受,“讀書有那麽忙嗎?吃完飯去書房到現在還沒出來。”
“要是不難,為什麽那麽多讀書人考不上?蓉寶還好,想念些什麽書,學些什麽道路,都隨她自己的心意。嘉寶不行,四書五經讀透後,還有詩文、律書、史書、算學、百家籍典。”
這是好幾大類別,裏麵包含的書成百上千種,趙老四不知道,但聽著這麽一長串的話就覺得頭頂壓上了一座大山,“看來六郎還是不錯的,我以後少罵點。”
他又咋了咋舌,“這些都要背下來?”
“有一些要背,有一些讀通就行了。”
讀通不是指把文章讀出來,而是要理解裏麵的內容,表達的意思,比如說史書上麵,記載了很多戰敗、災禍、朝代興亡。
不止讀書人要看,皇帝更要看,這樣才能從先人的勝敗裏吸取經驗,但一些事並沒有絕對的好壞,有時候就會出現爭議,就像有人喜歡儒家,有人更喜歡法家一樣。
蓉寶和嘉寶也正是為了這事爭論,還是徭役一事,到底對與不對,莊先生給了一個不算答案的答案,學堂裏的眾人自然不服,都想找史書和聖人言論證明自己的話是對。
十天翻看一本書,蓉寶道理沒講出來幾個,但字認了不少。
蓉寶把書合在胸前,光著腳踩在凳子上,“嘉寶,你上迴看的書叫什麽名字?”
“《前漢書》,班固寫的,上麵記了很多皇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