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把白氏也給難住了,她思慮半晌才道:“你先跟大郎私下商量一下,這母子間總歸沒有過不去的仇,你主動問問,也好體現你的體貼孝順。”
許靈桃把她的話牢牢記在心裏,又聊了會家裏的事,吃完飯後就起身迴家。
白氏拿了許多東西,有收拾好的豬內髒,還有熏的臘肉,足足十來斤,這不僅表示對趙家的看重,也是給自己閨女撐場子。
意味你趙家好,我們許家也不差。
許靈桃眼圈泛紅,她從娘家出門時總是忍不住迴頭看,直到遠離的村口,還隱約能看見一個健壯的身影。
趙大郎拉著她的手安慰,“到時過幾天,我們再給爹來送年禮。”
“嗯。”
許靈桃記著白氏的話,不僅準備去幾個叔叔家認門,還拿了一對耳墜給晴姐,雖然分量小,但也得八百多文,樣式也好看,精致小巧,用自己做的小荷包裝起來,當著公公跟丈夫的麵給的。
趙老大吃飯的筷子一頓,看了許靈桃一眼,隨即又接著吃飯。
許靈桃跟公公接觸少,平日見麵打招唿趙老大也隻是點點頭,幾天下來,幾乎沒說過一句話。
她一開始還以為自己是哪裏沒做好,惹得公公不快,後來發現他就是這樣的性子,不僅對自己沒話說,對趙大郎跟晴姐也是如此。
一日兩日如此,多過了幾日後,她就不免心裏起疑,怎麽這父子之間看著像生人一人。
趙大郎也沒瞞著,語氣帶著兩分失落把張氏的事略微講了講。
許靈桃心裏大驚,又不禁有點心疼,這夫妻之間的事還能遷怒到兒女身上,趙大郎原本就沒了娘,這會爹也不管,豈不是孤苦一人,可憐的緊。
她摟著丈夫,手放在他的手掌裏,順便把心裏壓著的事一塊問出來。
趙大郎沉默片刻,“年前買點東西走一趟吧,再準備二百文錢。”
許靈桃輕輕“嗯”了一聲,隨即跟他商量著家裏的年貨怎麽買,又想到晴姐,便抬頭道:“你進城買東西的時候,把晴姐帶去,叫她挑塊喜歡的布,順便給……”
她遲疑了半天,“順便給四郎也扯一塊好布,我跟晴姐趕著做一身衣裳出來。”
趙老大那邊許靈桃已經孝敬過一身新衣裳,趙大郎這個丈夫也有,晴姐的衣裳都洗的有點發白,在城裏念書的趙四郎她雖然還沒有見到,但想來也不會好到哪去。
家裏倒是有四嬸給的布,不過那顏色好看,料子輕薄,最合適做秋衫春衫,冬衣就薄了些,她自己嫁妝裏幾塊布的顏色都比較深,不太適合晴姐這種沒出嫁的姑娘。
這錢從自己手上的私錢走賬,也隻頭年如此,當做自己這個大嫂的心意。
趙大郎沒意見,張氏已經很多年沒有做過衣服了,如今有個細心溫柔的媳婦操持這事,他的心裏軟成一片。
這娶了媳婦果真是好,不僅吃穿有人惦記,還能時常說些暖心話,難怪村裏男人一到了年紀就惦記著娶媳婦。
臘月二十多號,是村裏人最忙的時候,大家夥一塊去鎮上買年貨,殺雞宰鵝,就連村裏最窮的人家,都會拿出幾十文錢買幾塊肉吃。
天上下起薄雪,深山田地的樹木泥土逐漸被凍硬,田地的蘿卜跟菜拔了放地窖裏存著。
楊氏從老屋抱著一堆稻杆鋪在後院的雞圈鴨圈裏,墊出個暖和的窩,如今天冷,免得把雞鴨凍壞了。
蓉寶跟嘉寶愛吃煎的焦香的荷包蛋,催著楊氏去買,甚至還把自己的私房錢掏了出來,準備也買點零嘴在家存著。
江貨郎年前會來最後一趟,東西也變的五花八門,除了吃食用具,還有門神、春聯、福字、窗花,炮仗跟香燭紅紙,人剛進村就被村裏人圍個水泄不通。
楊氏沒有帶著兩人去擠,先去老楊頭家裏坐著烤了會火,等人買的差不多了,才帶著兩人去門。
老楊頭這幾日受了點寒,聲音有點嘶啞,但仍然澆滅不了他那顆釣魚的心,“明日再去釣魚玩。”
門外的蓉寶嘉寶大聲說了句好。
她們昨天跟姥爺一塊去釣魚,吃了不少東西,除了帶過去的零嘴還有烤番薯,烤芋頭,最好吃還得數烤的小魚,微微撒上點鹽巴,鮮嫩多汁,香味撲鼻。
還拎了四五條迴家,但再細心收拾也沒有那種味。
楊氏對一個老頑童和兩個小頑童頭疼不已,“爹,外麵風大雪大,你身子本來就不舒坦,還要去外麵受凍,到時風寒加重怎麽辦?”
老楊頭一點都不怕死,他吹著胡子,“那屋裏燒著火比家裏暖和多了,怕啥呀。”
楊氏聽的頭都快裂開了,她打定主意明天不讓幾人亂跑,就算要出門,也得把身子養好了再說。
蓉寶跟琪寶打量著她的臉色,不敢亂出聲。
兩個多月沒見,江貨郎臉上的肉多了不少,嘴角咧到後腦勺,笑意就沒有下去過。
楊氏跟他寒暄幾句後,就站在一旁看兩人挑東西,蜜棗甜牙不能多買,糕點沒法久放也不能多買,糖家裏有,不需要買。
容寶嘉寶選了半天也隻花了五十多文,江貨郎麻利的把東西幫兩人包起來,又從旁邊拿了幾根糖葫蘆當做搭子。
這也是生意人籠絡客人的手段,他不僅送了東西,還說了一溜煙的好話,像什麽吉祥如意,闔家歡樂,幸福安康!
楊氏拍了拍蓉寶嘉寶,兩人便也像背書一樣的開口。
“祝江叔叔歲歲平安,大吉大利,金玉滿堂,福祿壽喜,萬事勝意,平安喜樂……步步高升,事事如意。”
兩人一口氣說了長長的一段話,緩了一會齊聲道:“祝江叔叔喜得貴子。”
這話說到江貨郎的心坎上了,他笑的合不攏嘴,把自己賣的對聯春花各拿一點送給她們,又問道:“剛才去你們家怎麽沒見到人,趙三娘子跟琪寶今日不在嗎?”
容寶搶著迴答,“我們搬家了,就住在旁邊,琪寶跟二姐進城找三伯母了。”
江貨郎沒有追問,趕著車去方才對他招手的人家裏。
許靈桃把她的話牢牢記在心裏,又聊了會家裏的事,吃完飯後就起身迴家。
白氏拿了許多東西,有收拾好的豬內髒,還有熏的臘肉,足足十來斤,這不僅表示對趙家的看重,也是給自己閨女撐場子。
意味你趙家好,我們許家也不差。
許靈桃眼圈泛紅,她從娘家出門時總是忍不住迴頭看,直到遠離的村口,還隱約能看見一個健壯的身影。
趙大郎拉著她的手安慰,“到時過幾天,我們再給爹來送年禮。”
“嗯。”
許靈桃記著白氏的話,不僅準備去幾個叔叔家認門,還拿了一對耳墜給晴姐,雖然分量小,但也得八百多文,樣式也好看,精致小巧,用自己做的小荷包裝起來,當著公公跟丈夫的麵給的。
趙老大吃飯的筷子一頓,看了許靈桃一眼,隨即又接著吃飯。
許靈桃跟公公接觸少,平日見麵打招唿趙老大也隻是點點頭,幾天下來,幾乎沒說過一句話。
她一開始還以為自己是哪裏沒做好,惹得公公不快,後來發現他就是這樣的性子,不僅對自己沒話說,對趙大郎跟晴姐也是如此。
一日兩日如此,多過了幾日後,她就不免心裏起疑,怎麽這父子之間看著像生人一人。
趙大郎也沒瞞著,語氣帶著兩分失落把張氏的事略微講了講。
許靈桃心裏大驚,又不禁有點心疼,這夫妻之間的事還能遷怒到兒女身上,趙大郎原本就沒了娘,這會爹也不管,豈不是孤苦一人,可憐的緊。
她摟著丈夫,手放在他的手掌裏,順便把心裏壓著的事一塊問出來。
趙大郎沉默片刻,“年前買點東西走一趟吧,再準備二百文錢。”
許靈桃輕輕“嗯”了一聲,隨即跟他商量著家裏的年貨怎麽買,又想到晴姐,便抬頭道:“你進城買東西的時候,把晴姐帶去,叫她挑塊喜歡的布,順便給……”
她遲疑了半天,“順便給四郎也扯一塊好布,我跟晴姐趕著做一身衣裳出來。”
趙老大那邊許靈桃已經孝敬過一身新衣裳,趙大郎這個丈夫也有,晴姐的衣裳都洗的有點發白,在城裏念書的趙四郎她雖然還沒有見到,但想來也不會好到哪去。
家裏倒是有四嬸給的布,不過那顏色好看,料子輕薄,最合適做秋衫春衫,冬衣就薄了些,她自己嫁妝裏幾塊布的顏色都比較深,不太適合晴姐這種沒出嫁的姑娘。
這錢從自己手上的私錢走賬,也隻頭年如此,當做自己這個大嫂的心意。
趙大郎沒意見,張氏已經很多年沒有做過衣服了,如今有個細心溫柔的媳婦操持這事,他的心裏軟成一片。
這娶了媳婦果真是好,不僅吃穿有人惦記,還能時常說些暖心話,難怪村裏男人一到了年紀就惦記著娶媳婦。
臘月二十多號,是村裏人最忙的時候,大家夥一塊去鎮上買年貨,殺雞宰鵝,就連村裏最窮的人家,都會拿出幾十文錢買幾塊肉吃。
天上下起薄雪,深山田地的樹木泥土逐漸被凍硬,田地的蘿卜跟菜拔了放地窖裏存著。
楊氏從老屋抱著一堆稻杆鋪在後院的雞圈鴨圈裏,墊出個暖和的窩,如今天冷,免得把雞鴨凍壞了。
蓉寶跟嘉寶愛吃煎的焦香的荷包蛋,催著楊氏去買,甚至還把自己的私房錢掏了出來,準備也買點零嘴在家存著。
江貨郎年前會來最後一趟,東西也變的五花八門,除了吃食用具,還有門神、春聯、福字、窗花,炮仗跟香燭紅紙,人剛進村就被村裏人圍個水泄不通。
楊氏沒有帶著兩人去擠,先去老楊頭家裏坐著烤了會火,等人買的差不多了,才帶著兩人去門。
老楊頭這幾日受了點寒,聲音有點嘶啞,但仍然澆滅不了他那顆釣魚的心,“明日再去釣魚玩。”
門外的蓉寶嘉寶大聲說了句好。
她們昨天跟姥爺一塊去釣魚,吃了不少東西,除了帶過去的零嘴還有烤番薯,烤芋頭,最好吃還得數烤的小魚,微微撒上點鹽巴,鮮嫩多汁,香味撲鼻。
還拎了四五條迴家,但再細心收拾也沒有那種味。
楊氏對一個老頑童和兩個小頑童頭疼不已,“爹,外麵風大雪大,你身子本來就不舒坦,還要去外麵受凍,到時風寒加重怎麽辦?”
老楊頭一點都不怕死,他吹著胡子,“那屋裏燒著火比家裏暖和多了,怕啥呀。”
楊氏聽的頭都快裂開了,她打定主意明天不讓幾人亂跑,就算要出門,也得把身子養好了再說。
蓉寶跟琪寶打量著她的臉色,不敢亂出聲。
兩個多月沒見,江貨郎臉上的肉多了不少,嘴角咧到後腦勺,笑意就沒有下去過。
楊氏跟他寒暄幾句後,就站在一旁看兩人挑東西,蜜棗甜牙不能多買,糕點沒法久放也不能多買,糖家裏有,不需要買。
容寶嘉寶選了半天也隻花了五十多文,江貨郎麻利的把東西幫兩人包起來,又從旁邊拿了幾根糖葫蘆當做搭子。
這也是生意人籠絡客人的手段,他不僅送了東西,還說了一溜煙的好話,像什麽吉祥如意,闔家歡樂,幸福安康!
楊氏拍了拍蓉寶嘉寶,兩人便也像背書一樣的開口。
“祝江叔叔歲歲平安,大吉大利,金玉滿堂,福祿壽喜,萬事勝意,平安喜樂……步步高升,事事如意。”
兩人一口氣說了長長的一段話,緩了一會齊聲道:“祝江叔叔喜得貴子。”
這話說到江貨郎的心坎上了,他笑的合不攏嘴,把自己賣的對聯春花各拿一點送給她們,又問道:“剛才去你們家怎麽沒見到人,趙三娘子跟琪寶今日不在嗎?”
容寶搶著迴答,“我們搬家了,就住在旁邊,琪寶跟二姐進城找三伯母了。”
江貨郎沒有追問,趕著車去方才對他招手的人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