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盼兒一向口齒伶俐,處事大方,要不然也不會被鄭捕頭一眼看上,雖然是高嫁,可鄭母覺得她命好,硬是沒有折騰這個兒媳,如今鄭家的一應大小事都是她一手抓,就連小姑子的嫁妝都是她的說的算。
她娘家也爭氣,沒有不要臉的湊上去撈好處,以前她爹在的時候,更是隔三差五的托趙老四送菜蔬瓜果進城。
東西雖然廉價便宜,但做法確實讓鄭家人感到舒心,也給了趙盼兒在婆家直腰杆的底氣。
“當年村裏的閨女就數她最精明懂事,”吳氏臉上笑的褶子都擠到一塊,歡喜道:“我娘家嫂子一眼就瞧上了,原以為咱們兩家會親上加親,沒料到她福氣太重,不是大戶人家還壓不住。”
趙盼兒埋怨道:“這就得怨二嫂了,竟瞧上了我這隻地裏的螞蚱,也不早點與我娘說,害的我一路飛到了縣裏,想當二嬸侄媳都沒機會!”
她說的明顯是句客套話,在場眾人誰都不會當真。
吳家的家境當年在村裏也不算差,祖上有一門吹唱的本事,大家夥紅白喜事都要上吳家的門,雖然聽著不體麵,但掙錢也不少。
如今兩家人湊錢在鎮上盤個小鋪子,五六個人的小班子,也闖出了點名頭,其中最聰慧上進的就是吳二舅幺子,雖沒有讀過書,但寫的一手好字,比一般的書生都不差。
當年起了心思的就是吳二舅媳婦,要不是她家裏大兒媳整日在家混鬧,她早就厚著臉皮請媒婆上門了。
無論成了哪樁,隻有好和更好的。
家裏的小輩逗趣捧場哄幾個老人開心,趙老頭都把自個煙杆收了起來,嘴角就沒有下去過。
趙圓兒跟著湊了幾句嘴,在院裏看了好幾眼,擱下茶杯悄悄離座。
屋內炸物的香味混入鼻尖,還沒有看見便足以惹的人流口水,十幾個大大小小的小孩在院子裏紮堆玩,旁邊擺著一桌子的點心吃食。
最小的還是三房的琪寶,其次便是蓉寶嘉寶,趙大和育有二子一女,大的十一歲小的七歲。
趙露的長子長女如今已經成家,今日來的便隻有一個十四歲的小閨女;趙圓兒一女二子,長女嫁出去好幾年了,長子也已經成了家,次子明年的喜事;趙盼兒一共生了四個,最大的那個如今跟他爹做事,其他一子二女今日都過來了;趙喜兒兩個小子,大了十三歲,小的十二歲。
孩子多了就是熱鬧,一人說一句便能把天都翻過去,蓉寶年紀最小,但卻是裏麵的孩子王,領著眾人烏泱泱的去灶房裏吃東西。
剛出鍋的丸子還沒等放涼,就被大家夥用手抓走了,趙氏忙活了大半個時辰,身邊的盤子還是空的。
晴姐和慧姐幫著洗菜打下手,楊氏切菜,許氏也罕見的乖覺,坐在凳子上燒火,按道理來說今日這頓飯應該是大房來請,但張氏不在,晴姐還沒有成年,哪有這麽大的本事操持出好幾桌的宴席。
一共八大碗,蓮藕排骨湯、豆腐燉魚、炸丸子、扣肉、蒸臘味、腸肚合炒、醃肉筍絲、清炒脆藕。
趙圓兒也走到旁邊幫忙,拉了幾句家常後,才把來意道出。
楊氏笑道:“我明日剛好要進城,你得把兩家的情況你細細告訴我,男家的聘錢,雙方長輩的姓名,婚期……”
她一番話說的屋內眾人豎起了耳朵,趙氏好奇問道:“這娶親還得寫婚書?”
楊氏笑道:“大戶人家講究,婚事有三份,聘書也叫定親書,納吉當日隨納禮送到女家,禮書上所記便是男家出的彩錢,納征之時隨聘禮一同帶去交給女家高堂查看,迎書則是大婚當日送給女方迎親文書,規矩禮儀多著呢。”
趙圓兒一聽便泄了氣,歎道:“罷了罷了,我們家這種小門戶,還是不要去講這種虛禮,免得照貓畫虎惹人笑話。”
“這也不妨事,那聘書可以在過大禮的時候補上,堂姐,你們家過了聘錢了嗎?”
“今年五月份過的大聘,明年三月的婚期,到時我讓小山親自來請你們。”
趙圓兒長子說的也是個生意人家,家裏賣香燭炮仗的,說起來還算是低嫁,她便有時在這個長媳麵前不好說話。
高小山的婚事是高屠夫親自相看的,打定主意要娶個家裏有文氣的閨女進門,好生幾個有讀書腦袋的孫子。
那秀才閨女長的瘦瘦小小,性子也懦弱,遇見生人了像隻悶葫蘆,杵在一邊。
家裏隻有一個秀才爹,一個哥哥,日子清苦,家境貧寒,嫁妝都是這邊送過去的,就是怕到時女方沒有嫁妝,在街坊鄰裏麵前丟臉。
盡管這樣,那老秀才還一臉看不起人,趙圓兒自然不滿意,不肯請媒人上門,但秀才兒子性子好,知道高家是個好門戶,極力在中間促成此事,並說日後聘錢會退一半。
高屠夫見他是個明事理的人,又聽見他如今也在讀書,便鐵了心的要定下此事,兩人沒少在家爭執。
最後還是趙圓兒退了一步,憋著氣咽下此事。她心裏雖然不痛快,但在外總是把秀才閨女這個名頭掛在嘴邊炫耀,不想讓外人看了笑話。
灶房裏一片悶熱,楊氏把灶上的蒸籠端下鍋,兩大屜饅頭分成幾份放在茅囤裏,周邊再裝一小籮餅。
趙氏還在彎著腰炒菜,晴姐和慧姐已經開始端菜出門,分發碗筷。
楊氏去上房打了幾壺甜酒,又從自己房裏的架子上拿了一罐好梅酒,她把東西擺放齊整,開始喊眾人吃飯。
家裏長輩率先入座,趙老大,趙大和和幾個男人坐在一桌,其他兩桌便是吳氏帶著兒媳、侄女坐。
自家釀的甜米酒不醉人,便是蓉寶都能喝上幾口,但楊氏管著嚴,她屁股不沾凳,沒過一會就去扒著趙六郎的碗喝一口,後麵還有嘉寶排隊。
這個大個的小人兒吃酒,把桌上的幾個漢子全部逗笑了,趙老四把兩人喊過去,用筷子在碗裏沾了點烈酒喂她們。
她娘家也爭氣,沒有不要臉的湊上去撈好處,以前她爹在的時候,更是隔三差五的托趙老四送菜蔬瓜果進城。
東西雖然廉價便宜,但做法確實讓鄭家人感到舒心,也給了趙盼兒在婆家直腰杆的底氣。
“當年村裏的閨女就數她最精明懂事,”吳氏臉上笑的褶子都擠到一塊,歡喜道:“我娘家嫂子一眼就瞧上了,原以為咱們兩家會親上加親,沒料到她福氣太重,不是大戶人家還壓不住。”
趙盼兒埋怨道:“這就得怨二嫂了,竟瞧上了我這隻地裏的螞蚱,也不早點與我娘說,害的我一路飛到了縣裏,想當二嬸侄媳都沒機會!”
她說的明顯是句客套話,在場眾人誰都不會當真。
吳家的家境當年在村裏也不算差,祖上有一門吹唱的本事,大家夥紅白喜事都要上吳家的門,雖然聽著不體麵,但掙錢也不少。
如今兩家人湊錢在鎮上盤個小鋪子,五六個人的小班子,也闖出了點名頭,其中最聰慧上進的就是吳二舅幺子,雖沒有讀過書,但寫的一手好字,比一般的書生都不差。
當年起了心思的就是吳二舅媳婦,要不是她家裏大兒媳整日在家混鬧,她早就厚著臉皮請媒婆上門了。
無論成了哪樁,隻有好和更好的。
家裏的小輩逗趣捧場哄幾個老人開心,趙老頭都把自個煙杆收了起來,嘴角就沒有下去過。
趙圓兒跟著湊了幾句嘴,在院裏看了好幾眼,擱下茶杯悄悄離座。
屋內炸物的香味混入鼻尖,還沒有看見便足以惹的人流口水,十幾個大大小小的小孩在院子裏紮堆玩,旁邊擺著一桌子的點心吃食。
最小的還是三房的琪寶,其次便是蓉寶嘉寶,趙大和育有二子一女,大的十一歲小的七歲。
趙露的長子長女如今已經成家,今日來的便隻有一個十四歲的小閨女;趙圓兒一女二子,長女嫁出去好幾年了,長子也已經成了家,次子明年的喜事;趙盼兒一共生了四個,最大的那個如今跟他爹做事,其他一子二女今日都過來了;趙喜兒兩個小子,大了十三歲,小的十二歲。
孩子多了就是熱鬧,一人說一句便能把天都翻過去,蓉寶年紀最小,但卻是裏麵的孩子王,領著眾人烏泱泱的去灶房裏吃東西。
剛出鍋的丸子還沒等放涼,就被大家夥用手抓走了,趙氏忙活了大半個時辰,身邊的盤子還是空的。
晴姐和慧姐幫著洗菜打下手,楊氏切菜,許氏也罕見的乖覺,坐在凳子上燒火,按道理來說今日這頓飯應該是大房來請,但張氏不在,晴姐還沒有成年,哪有這麽大的本事操持出好幾桌的宴席。
一共八大碗,蓮藕排骨湯、豆腐燉魚、炸丸子、扣肉、蒸臘味、腸肚合炒、醃肉筍絲、清炒脆藕。
趙圓兒也走到旁邊幫忙,拉了幾句家常後,才把來意道出。
楊氏笑道:“我明日剛好要進城,你得把兩家的情況你細細告訴我,男家的聘錢,雙方長輩的姓名,婚期……”
她一番話說的屋內眾人豎起了耳朵,趙氏好奇問道:“這娶親還得寫婚書?”
楊氏笑道:“大戶人家講究,婚事有三份,聘書也叫定親書,納吉當日隨納禮送到女家,禮書上所記便是男家出的彩錢,納征之時隨聘禮一同帶去交給女家高堂查看,迎書則是大婚當日送給女方迎親文書,規矩禮儀多著呢。”
趙圓兒一聽便泄了氣,歎道:“罷了罷了,我們家這種小門戶,還是不要去講這種虛禮,免得照貓畫虎惹人笑話。”
“這也不妨事,那聘書可以在過大禮的時候補上,堂姐,你們家過了聘錢了嗎?”
“今年五月份過的大聘,明年三月的婚期,到時我讓小山親自來請你們。”
趙圓兒長子說的也是個生意人家,家裏賣香燭炮仗的,說起來還算是低嫁,她便有時在這個長媳麵前不好說話。
高小山的婚事是高屠夫親自相看的,打定主意要娶個家裏有文氣的閨女進門,好生幾個有讀書腦袋的孫子。
那秀才閨女長的瘦瘦小小,性子也懦弱,遇見生人了像隻悶葫蘆,杵在一邊。
家裏隻有一個秀才爹,一個哥哥,日子清苦,家境貧寒,嫁妝都是這邊送過去的,就是怕到時女方沒有嫁妝,在街坊鄰裏麵前丟臉。
盡管這樣,那老秀才還一臉看不起人,趙圓兒自然不滿意,不肯請媒人上門,但秀才兒子性子好,知道高家是個好門戶,極力在中間促成此事,並說日後聘錢會退一半。
高屠夫見他是個明事理的人,又聽見他如今也在讀書,便鐵了心的要定下此事,兩人沒少在家爭執。
最後還是趙圓兒退了一步,憋著氣咽下此事。她心裏雖然不痛快,但在外總是把秀才閨女這個名頭掛在嘴邊炫耀,不想讓外人看了笑話。
灶房裏一片悶熱,楊氏把灶上的蒸籠端下鍋,兩大屜饅頭分成幾份放在茅囤裏,周邊再裝一小籮餅。
趙氏還在彎著腰炒菜,晴姐和慧姐已經開始端菜出門,分發碗筷。
楊氏去上房打了幾壺甜酒,又從自己房裏的架子上拿了一罐好梅酒,她把東西擺放齊整,開始喊眾人吃飯。
家裏長輩率先入座,趙老大,趙大和和幾個男人坐在一桌,其他兩桌便是吳氏帶著兒媳、侄女坐。
自家釀的甜米酒不醉人,便是蓉寶都能喝上幾口,但楊氏管著嚴,她屁股不沾凳,沒過一會就去扒著趙六郎的碗喝一口,後麵還有嘉寶排隊。
這個大個的小人兒吃酒,把桌上的幾個漢子全部逗笑了,趙老四把兩人喊過去,用筷子在碗裏沾了點烈酒喂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