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賴於活著的希望破滅,意味著對死神的眷戀和向往。
一向視貞操比生命重要的小艾,奪取她的貞操比奪取她的生命還要讓她難於接受,她已經無臉踏出這個家門。一旦踏出這個家門必定遭到千人所指,萬人唾罵。罵自己不守婦道,害死了自己的兒子……
身心嚴重受創的她,越想越覺得活著就是多餘,活著就是給親人製造麻煩。她覺得繼續苟活著忍受別人嘲笑,不如死了一了百了。活了二十幾年,死讓小艾不再覺得可怕和遙遠的事,反而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解脫和輕鬆,她仿佛看到了不久的將來,一家三口團聚在另一個世界的幸福時光。她放下懷中的毛泥,拿起一條繩子,直接掛在房梁上,脖子一懸,腳一踢,凳子一倒,一條鮮活的生命從此就從這個世界消失。
人的思維一旦受到了刺激,就容易走極端。小艾的腦海裏隻想著自己的身家榮譽,卻忽視了她選擇上吊這種一痛而快的行動,是對自己不負責,更是簡接對犯罪人的一種寬容。阮田最希望的就是小艾死,因為死了,他就把所有的過錯全部推到小艾的身上。特別是男歡女別之事,隻有一方的供詞,最容易讓外人混淆視聽。
芬大娘從集市上滿載而歸,手裏拎著兩個黑色的大袋,她今天可是舍得花了大血本,為的就是能在明天給遠在天堂的兒子準備一些紙錢和香燭,又給小孫子和兒媳買了平日她們想吃又舍不吃的麻糖。正當她滿心歡喜地朝自家的方向走時,大老遠看到了阮田像是從自家方向出來。她心裏咯噔的一跳,以為自己的兒媳一直背著自己私下偷偷地與阮田幹著苟且之事,又在自己的麵前裝清高。她加大腳步,想把這個淫婦臭罵一頓,以解被人耍弄的憤怒。
當她走到了堂屋門口時,所見到的情景跟自己想的截然相反,完全出乎了自己的想法。
家裏的淒慘情景映入她的眼簾,她以為自己老眼昏花,迴來的路上被太陽折射看不清東西。她再一次揉揉眼睛,還是相同的情景:毛泥一動不動地躺在地上,小艾則懸在半空中。屋裏的慘狀差點兒要了這位耄耋老人的命。她撲通跪在地上,一下子抱起還有氣息微弱、眼睛緊閉的毛泥喊了起來。周圍的鄰居此時也陸續趕集迴來,聽到了芬大娘淒厲地喊聲,紛紛圍了過來,見此慘狀,情不自禁地伸出援助之手。毛泥很快被送去醫院搶救,掛在房梁的小艾也被解綁了下來,但此時的小艾已經失去了生命特征。
芬大娘抱著小艾屍體嚎啕大哭。
“小艾,傻孩子,你怎麽能做傻事呢?我要殺了那個畜生。”
嚎啕大哭的芬大娘泛白的眼睛,折射出淩厲地眼光,她慢慢地放下小艾的屍體,站了起來,從廚房裏拿起一把刀。圍著的群眾,七手八腳地攔住。
“冷靜,大娘。”
此時人群中站出一個中年男人,這個男人不是別人,正是丁誌光的姐夫薑修九。他對憤怒的芬大娘提議,讓芬大娘到派出所報案,讓警察將阮田繩之以法。而不是單刀去會見阮田,憑著阮田人高馬大的身段,你芬大娘去了,仇報不了,說不定連命都保不住,何必拿雞蛋去碰石頭。原本一句建議,卻成了他殞命的一顆炸彈。
大家的勸阻,憤怒的芬大娘猶豫了,誰不知道阮村長勢力大。屯裏的民眾向來麵對阮田的惡行敢怒不敢言,阮田家既有錢又有勢。阮田的父親是一屯之長,他們阮家不僅在七裏屯派出所裏有人,而且一個遠房親戚在天水城警局裏當副局長。要不然,憑著阮田橫行在七裏屯那麽多年,他就是有著《水滸傳》中武鬆一樣的本事,沒有他阮家背後強大的勢力護著,政府早已將他繩之以法。
七裏屯村民也不全是個個都是吃素的,麵對阮田這種如扶梯式的惡行,他們也曾抱著對政府的高度信任,無數次鬧到了屯裏的派出所,希望派出所能給他們主持公道,將阮田繩之以法。但每次來到了派出所,除了失望以外,別無他獲。
派出所所長麵對群眾投訴的問題,都是采取佛係的態度去處理。大家都處在同一個村,低頭不見,抬頭見,各退一步海闊天空,斤斤計較傷了鄰裏鄰居的和氣。還美名其曰,隻有大家和氣了才能生財。所長這番好言相勸看似是在調解,但實際是最不作為的一種態度。誰被人欺負了,還要求受害人去原諒兇手。宰相肚也未必能原諒,更不要說是普通老百姓那隻能裝得下鹹菜蘿卜幹的肚子。
村民們麵對那些穿著國家特製給他們的服裝,又賦予維護社會治安,高舉著為老百姓服務職責為己任的使命,卻早已迷失在權力與金錢的海洋裏高高在上的執法者除了心生痛恨、憤懣,隻能在背後偷偷罵幾句解解心裏的怨氣外,還真的別無他法。
哪怕心裏有一千個理由和委屈,也是百口莫辯,他們既不敢當著這些執法者的麵怒罵、抱怨,甚至連平時說話嗓門大的習慣來到派出所後,都要刻意調一下語音聲調,免得讓這些執法者誤解,從而扣上一頂辱罵執法者的罪名被拘留,那真是成了倒黴蛋,踩了一腳狗屎又摔了個四腳朝天。所以,每個義憤填膺來的村民,到最後隻能迫於無奈灰溜溜地離開派出所。
派出所長期以往這種佛係處理糾紛態度,讓村民心裏越來越失望,以致後來,被阮田欺負後的村民,不再把希望寄托在派出所了。而是提前預防阮田,能躲則躲。如果沒能逃避掉,依舊中了阮田的魔爪,隻能暗自埋怨自己的命運不好,投胎前沒算過良辰吉日。
派出所並不是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也並不是沒有處理糾紛的能力,而是他們跟阮家沆瀣一氣。
芬大娘用疑惑的眼光看向一張張熟悉的臉龐。
“這有用嗎?”
一向視貞操比生命重要的小艾,奪取她的貞操比奪取她的生命還要讓她難於接受,她已經無臉踏出這個家門。一旦踏出這個家門必定遭到千人所指,萬人唾罵。罵自己不守婦道,害死了自己的兒子……
身心嚴重受創的她,越想越覺得活著就是多餘,活著就是給親人製造麻煩。她覺得繼續苟活著忍受別人嘲笑,不如死了一了百了。活了二十幾年,死讓小艾不再覺得可怕和遙遠的事,反而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解脫和輕鬆,她仿佛看到了不久的將來,一家三口團聚在另一個世界的幸福時光。她放下懷中的毛泥,拿起一條繩子,直接掛在房梁上,脖子一懸,腳一踢,凳子一倒,一條鮮活的生命從此就從這個世界消失。
人的思維一旦受到了刺激,就容易走極端。小艾的腦海裏隻想著自己的身家榮譽,卻忽視了她選擇上吊這種一痛而快的行動,是對自己不負責,更是簡接對犯罪人的一種寬容。阮田最希望的就是小艾死,因為死了,他就把所有的過錯全部推到小艾的身上。特別是男歡女別之事,隻有一方的供詞,最容易讓外人混淆視聽。
芬大娘從集市上滿載而歸,手裏拎著兩個黑色的大袋,她今天可是舍得花了大血本,為的就是能在明天給遠在天堂的兒子準備一些紙錢和香燭,又給小孫子和兒媳買了平日她們想吃又舍不吃的麻糖。正當她滿心歡喜地朝自家的方向走時,大老遠看到了阮田像是從自家方向出來。她心裏咯噔的一跳,以為自己的兒媳一直背著自己私下偷偷地與阮田幹著苟且之事,又在自己的麵前裝清高。她加大腳步,想把這個淫婦臭罵一頓,以解被人耍弄的憤怒。
當她走到了堂屋門口時,所見到的情景跟自己想的截然相反,完全出乎了自己的想法。
家裏的淒慘情景映入她的眼簾,她以為自己老眼昏花,迴來的路上被太陽折射看不清東西。她再一次揉揉眼睛,還是相同的情景:毛泥一動不動地躺在地上,小艾則懸在半空中。屋裏的慘狀差點兒要了這位耄耋老人的命。她撲通跪在地上,一下子抱起還有氣息微弱、眼睛緊閉的毛泥喊了起來。周圍的鄰居此時也陸續趕集迴來,聽到了芬大娘淒厲地喊聲,紛紛圍了過來,見此慘狀,情不自禁地伸出援助之手。毛泥很快被送去醫院搶救,掛在房梁的小艾也被解綁了下來,但此時的小艾已經失去了生命特征。
芬大娘抱著小艾屍體嚎啕大哭。
“小艾,傻孩子,你怎麽能做傻事呢?我要殺了那個畜生。”
嚎啕大哭的芬大娘泛白的眼睛,折射出淩厲地眼光,她慢慢地放下小艾的屍體,站了起來,從廚房裏拿起一把刀。圍著的群眾,七手八腳地攔住。
“冷靜,大娘。”
此時人群中站出一個中年男人,這個男人不是別人,正是丁誌光的姐夫薑修九。他對憤怒的芬大娘提議,讓芬大娘到派出所報案,讓警察將阮田繩之以法。而不是單刀去會見阮田,憑著阮田人高馬大的身段,你芬大娘去了,仇報不了,說不定連命都保不住,何必拿雞蛋去碰石頭。原本一句建議,卻成了他殞命的一顆炸彈。
大家的勸阻,憤怒的芬大娘猶豫了,誰不知道阮村長勢力大。屯裏的民眾向來麵對阮田的惡行敢怒不敢言,阮田家既有錢又有勢。阮田的父親是一屯之長,他們阮家不僅在七裏屯派出所裏有人,而且一個遠房親戚在天水城警局裏當副局長。要不然,憑著阮田橫行在七裏屯那麽多年,他就是有著《水滸傳》中武鬆一樣的本事,沒有他阮家背後強大的勢力護著,政府早已將他繩之以法。
七裏屯村民也不全是個個都是吃素的,麵對阮田這種如扶梯式的惡行,他們也曾抱著對政府的高度信任,無數次鬧到了屯裏的派出所,希望派出所能給他們主持公道,將阮田繩之以法。但每次來到了派出所,除了失望以外,別無他獲。
派出所所長麵對群眾投訴的問題,都是采取佛係的態度去處理。大家都處在同一個村,低頭不見,抬頭見,各退一步海闊天空,斤斤計較傷了鄰裏鄰居的和氣。還美名其曰,隻有大家和氣了才能生財。所長這番好言相勸看似是在調解,但實際是最不作為的一種態度。誰被人欺負了,還要求受害人去原諒兇手。宰相肚也未必能原諒,更不要說是普通老百姓那隻能裝得下鹹菜蘿卜幹的肚子。
村民們麵對那些穿著國家特製給他們的服裝,又賦予維護社會治安,高舉著為老百姓服務職責為己任的使命,卻早已迷失在權力與金錢的海洋裏高高在上的執法者除了心生痛恨、憤懣,隻能在背後偷偷罵幾句解解心裏的怨氣外,還真的別無他法。
哪怕心裏有一千個理由和委屈,也是百口莫辯,他們既不敢當著這些執法者的麵怒罵、抱怨,甚至連平時說話嗓門大的習慣來到派出所後,都要刻意調一下語音聲調,免得讓這些執法者誤解,從而扣上一頂辱罵執法者的罪名被拘留,那真是成了倒黴蛋,踩了一腳狗屎又摔了個四腳朝天。所以,每個義憤填膺來的村民,到最後隻能迫於無奈灰溜溜地離開派出所。
派出所長期以往這種佛係處理糾紛態度,讓村民心裏越來越失望,以致後來,被阮田欺負後的村民,不再把希望寄托在派出所了。而是提前預防阮田,能躲則躲。如果沒能逃避掉,依舊中了阮田的魔爪,隻能暗自埋怨自己的命運不好,投胎前沒算過良辰吉日。
派出所並不是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也並不是沒有處理糾紛的能力,而是他們跟阮家沆瀣一氣。
芬大娘用疑惑的眼光看向一張張熟悉的臉龐。
“這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