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這小孩其實也難管,呆在院裏幾個月時間,跟院裏的小朋友打了兩次架。每次打完後,叫他認錯,他都是一副極不情願的樣子。有一次,我實在生氣,想好好管教他一番,把他獨自關在一間小黑屋裏兩天。誰知,他從小黑屋裏出來的第三天,他就趁著我們不注意,偷偷地溜走了。他從來不跟院裏的其他小朋友玩,平時吃飯,也是一個人端著飯碗到別處吃。”
“打架?什麽原因?”
蔣院長迴憶時搖搖頭,臉上流露出一種很無奈的表情。
“小孩子能有什麽事?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院裏有一個比他大的小朋友叫阿山,阿山的性格蠻活潑的,就想通過阿山來帶動和引導他,讓阿山跟他一起睡。有一天,阿山從外麵迴來,不小心坐在他的被子上,這個小小的舉動惹怒了他,阿山也為此事道歉,他不依不饒,罵阿山是故意的,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地吵了起來。是熊丁學動手打了阿山,阿山才還手,他還把阿山的臉抓破了幾處。經過這件事後,院裏的小朋友都不想跟他玩,也沒有人願意跟他一起睡。還有一次就是他晾衣服,院裏有一個小朋友玩耍時不小心撞到他,拿在他手裏的衣服掉在地上,小朋友已經向他道歉並幫他把衣服重新洗一遍,但他不同意,非要把小朋友晾在衣架上的衣服扔在地上才作罷。為此又跟人打了一架。”
“院裏不是一直都關著門,他一個小孩怎麽能溜出去呢?”
“都怪我們一時疏忽,一直以來,我們老師都是再三教育他們,不能隨便一個人跑到了外麵,外麵的車輛多,拐賣小孩的也多。創辦福利院以來,除了熊丁學外,也沒有哪個孩子趁我們不注意跑到外麵,他們都是沒家的孩子,在被送到福院之前,小小年紀就嚐盡了生活的酸楚,挨餓、挨凍、挨罵,甚至挨打也是常有的事。在福利院雖沒有像別的小朋友那樣有父母疼愛,但一日三餐無憂,還有一群跟自己誌同道和的小朋友玩。”
“那天是六一節的前一天,每一年六一節都有社會愛心人士為孩子們讚助一批物資,吃的、穿的、用的、玩的,應有盡有。他們會在六一節到來之前,把這些愛心的資助物資運到院裏。當時運物資的車進來,考慮到一會兒車還要出去,所以大門沒上鎖。院裏的小朋友看到這麽多禮物,都高興地圍著、手舞足蹈地嚷著想要什麽。我們福利院本來人手就少,運來的物資又多,熊丁學應該是趁著大家清點物資時,悄悄跑出去。”
“你們那天是什麽時候發現熊丁學不見的?”
“大概是晚上七點鍾,那天送物資來是下午,我們清點完後差不多五點鍾。送物資來的大約有七八個人,清點完物資後,他們又跟小朋友玩了一會兒遊戲。所以,那天晚上,小朋友的晚餐比平時延遲半個小時。所有小朋友拿碗吃飯時,才發現平時十七碗都拿完的,今天隻拿十六個碗,我們才發現人數不對,一點名才知道是熊丁學。起初,我們以為他又躲在院裏某個角落裏,我還拿起喇叭喊他,說他再不出來,就把他關進小黑屋。可我連喊了三遍,老師們也找遍了院裏的各個角落,依舊沒見他的身影。我們才意識到他應該是趁我們不注意溜出去了。”
“那晚,我們還到院外麵去找了大半夜,依舊尋不到他的蹤跡。第二天,我還到報社刊登尋人啟事,還發動了社會的愛心人士留心。”
蔣院長拉開抽屜從裏麵拿出一張陳舊的報紙,遞到蘇明的跟前。
蘇明接過蔣院長手中的報紙,瀏覽一遍,報紙最右下方登著一則尋人啟事還配著熊丁學的一張黑白相片。
蘇明拿起放在桌子上麵的相片問。
“蔣院長,熊丁學這張相片可否給我?”
蔣院長遲疑了一會兒。
“我這裏隻有一張要留存底。”
蘇明從口袋裏掏出手機,哢嚓地拍了下來。
“自從有了手機,現在方便了許多。”
他們兩人告別了蔣院長,從天海福利院裏出來。
“老羅,我覺得這個小男孩眉宇間像……”
蘇明嘴上唿之欲出其名字時,他往四周瞧了瞧,壓低聲音。
“像醫院某個人。”
蘇明沒有明確說出那個人的名字,但老羅聽了心知肚明,他知道蘇明指的是誰。自從小林無意中從檔案袋拿出塵封已久的相片後,他的腦海裏已自動匹配出那個人,不是通過相片看出來,而是兩次去福利院看望小男孩時留在腦海裏的印象,隻是時間隔太久,令他一時半會兒無法想起來罷了。時隔二十多年,小男孩的形象已變得模糊,但小男孩眼睛折射出的眼神令老羅至今難忘。
在老羅的腦海裏,始終記得他重重打一拳在一刀捅死鄭誌毛毒犯的頭上,送到醫院的急診室。他第一次見到江浩,那時還不認識江浩,是過後從單位同事的嘴上得知江浩是國外海歸,是天水醫院高薪聘請來的醫學人才。
雖然江浩從急診室出來,語氣溫和地說出已經盡力了這幾個字,但老羅看到他的眼睛流露出冰冷眼神的那一刻,心裏為之一顫,似曾在哪見過。情況特殊,老羅無法把一個二十年前見過的一個小男孩,跟眼前英俊又集聚一身醫學卓絕的高端人才聯係在一起。所以,他看到了熟悉又令人畏懼三分的眼神,一瞬間在心裏感到疑惑,但並沒有深究。
就在幾天前,小林從檔案袋裏拿出放在檔案袋多年的照片,老羅也隻是在心裏持著懷疑的態度。直到了在福利院裏蔣院長拿出熊丁學的照片,心裏的懷疑才在一瞬間確定,以前他兩次來福利院探望熊丁學時看到的眼神與在醫院急診室門口看到江浩的眼神如出一轍,才敢於把兩個人聯係在一起。
“他會不會就是段明輝的兒子?”
“段明輝隻有一個女兒,沒聽說他有兒子。他出事時,他的女兒好像隻有三四歲。”
“熊丁學是哪家的孩子?”
蘇明的問題,其實在老羅的腦海裏依舊倍感困惑不已。
“打架?什麽原因?”
蔣院長迴憶時搖搖頭,臉上流露出一種很無奈的表情。
“小孩子能有什麽事?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院裏有一個比他大的小朋友叫阿山,阿山的性格蠻活潑的,就想通過阿山來帶動和引導他,讓阿山跟他一起睡。有一天,阿山從外麵迴來,不小心坐在他的被子上,這個小小的舉動惹怒了他,阿山也為此事道歉,他不依不饒,罵阿山是故意的,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地吵了起來。是熊丁學動手打了阿山,阿山才還手,他還把阿山的臉抓破了幾處。經過這件事後,院裏的小朋友都不想跟他玩,也沒有人願意跟他一起睡。還有一次就是他晾衣服,院裏有一個小朋友玩耍時不小心撞到他,拿在他手裏的衣服掉在地上,小朋友已經向他道歉並幫他把衣服重新洗一遍,但他不同意,非要把小朋友晾在衣架上的衣服扔在地上才作罷。為此又跟人打了一架。”
“院裏不是一直都關著門,他一個小孩怎麽能溜出去呢?”
“都怪我們一時疏忽,一直以來,我們老師都是再三教育他們,不能隨便一個人跑到了外麵,外麵的車輛多,拐賣小孩的也多。創辦福利院以來,除了熊丁學外,也沒有哪個孩子趁我們不注意跑到外麵,他們都是沒家的孩子,在被送到福院之前,小小年紀就嚐盡了生活的酸楚,挨餓、挨凍、挨罵,甚至挨打也是常有的事。在福利院雖沒有像別的小朋友那樣有父母疼愛,但一日三餐無憂,還有一群跟自己誌同道和的小朋友玩。”
“那天是六一節的前一天,每一年六一節都有社會愛心人士為孩子們讚助一批物資,吃的、穿的、用的、玩的,應有盡有。他們會在六一節到來之前,把這些愛心的資助物資運到院裏。當時運物資的車進來,考慮到一會兒車還要出去,所以大門沒上鎖。院裏的小朋友看到這麽多禮物,都高興地圍著、手舞足蹈地嚷著想要什麽。我們福利院本來人手就少,運來的物資又多,熊丁學應該是趁著大家清點物資時,悄悄跑出去。”
“你們那天是什麽時候發現熊丁學不見的?”
“大概是晚上七點鍾,那天送物資來是下午,我們清點完後差不多五點鍾。送物資來的大約有七八個人,清點完物資後,他們又跟小朋友玩了一會兒遊戲。所以,那天晚上,小朋友的晚餐比平時延遲半個小時。所有小朋友拿碗吃飯時,才發現平時十七碗都拿完的,今天隻拿十六個碗,我們才發現人數不對,一點名才知道是熊丁學。起初,我們以為他又躲在院裏某個角落裏,我還拿起喇叭喊他,說他再不出來,就把他關進小黑屋。可我連喊了三遍,老師們也找遍了院裏的各個角落,依舊沒見他的身影。我們才意識到他應該是趁我們不注意溜出去了。”
“那晚,我們還到院外麵去找了大半夜,依舊尋不到他的蹤跡。第二天,我還到報社刊登尋人啟事,還發動了社會的愛心人士留心。”
蔣院長拉開抽屜從裏麵拿出一張陳舊的報紙,遞到蘇明的跟前。
蘇明接過蔣院長手中的報紙,瀏覽一遍,報紙最右下方登著一則尋人啟事還配著熊丁學的一張黑白相片。
蘇明拿起放在桌子上麵的相片問。
“蔣院長,熊丁學這張相片可否給我?”
蔣院長遲疑了一會兒。
“我這裏隻有一張要留存底。”
蘇明從口袋裏掏出手機,哢嚓地拍了下來。
“自從有了手機,現在方便了許多。”
他們兩人告別了蔣院長,從天海福利院裏出來。
“老羅,我覺得這個小男孩眉宇間像……”
蘇明嘴上唿之欲出其名字時,他往四周瞧了瞧,壓低聲音。
“像醫院某個人。”
蘇明沒有明確說出那個人的名字,但老羅聽了心知肚明,他知道蘇明指的是誰。自從小林無意中從檔案袋拿出塵封已久的相片後,他的腦海裏已自動匹配出那個人,不是通過相片看出來,而是兩次去福利院看望小男孩時留在腦海裏的印象,隻是時間隔太久,令他一時半會兒無法想起來罷了。時隔二十多年,小男孩的形象已變得模糊,但小男孩眼睛折射出的眼神令老羅至今難忘。
在老羅的腦海裏,始終記得他重重打一拳在一刀捅死鄭誌毛毒犯的頭上,送到醫院的急診室。他第一次見到江浩,那時還不認識江浩,是過後從單位同事的嘴上得知江浩是國外海歸,是天水醫院高薪聘請來的醫學人才。
雖然江浩從急診室出來,語氣溫和地說出已經盡力了這幾個字,但老羅看到他的眼睛流露出冰冷眼神的那一刻,心裏為之一顫,似曾在哪見過。情況特殊,老羅無法把一個二十年前見過的一個小男孩,跟眼前英俊又集聚一身醫學卓絕的高端人才聯係在一起。所以,他看到了熟悉又令人畏懼三分的眼神,一瞬間在心裏感到疑惑,但並沒有深究。
就在幾天前,小林從檔案袋裏拿出放在檔案袋多年的照片,老羅也隻是在心裏持著懷疑的態度。直到了在福利院裏蔣院長拿出熊丁學的照片,心裏的懷疑才在一瞬間確定,以前他兩次來福利院探望熊丁學時看到的眼神與在醫院急診室門口看到江浩的眼神如出一轍,才敢於把兩個人聯係在一起。
“他會不會就是段明輝的兒子?”
“段明輝隻有一個女兒,沒聽說他有兒子。他出事時,他的女兒好像隻有三四歲。”
“熊丁學是哪家的孩子?”
蘇明的問題,其實在老羅的腦海裏依舊倍感困惑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