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我也不是那麽無情的人啊!”忽然間,董卓話鋒一轉,趴在何太後的耳邊輕輕說道。
“真的?”何太後猶如溺水者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一般緊緊盯著董卓。
“當然,隻要你乖乖的臣服於我,做我的女人的話,我倒不是不可以饒你們母子一名命,甚至還可以保你們何家剩餘的血脈。
當然,如果你要是讓我足夠放心的話,過了這一兩年,我廢棄了劉協重新立辯兒為皇帝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啊。
畢竟我要的隻是立威,辯兒這個可以認我作父又性格懦弱的孩子才是作為傀儡的最佳人選呢!這其中的道理,你一定懂的吧!”說完,董卓,再次騎了上去。
“你,你這個……”何太後的眼中在此留下了兩行清淚,隻是在董卓淫威之下,卻始終不敢反抗,反而還因為在之前就有以身飼虎以給自己的兒子換取機會的想法。
所以此時的何太後的心裏反而生出了一絲“如果能夠保住性命、如果董卓真的能夠信守承諾的話,就算是成為董卓的情人也不錯的想法。
更何況,除了天生的性*冷淡,就算是再貞烈的女子,哪怕是精神上能夠堅持,但是身體的本能卻永遠也無法避免,再說何太後本來就不是什麽貞潔烈女呢!
第二天一早,董卓神清氣爽的離開了何太後的寢宮。
一直被動的承受的何太後,精氣神俱損,凰格被奪,一夜勞累心神俱疲的緣故卻怎麽也爬不起來,甚至連董卓什麽時候走的都不知道,自然也不可能卻上朝垂簾聽政。
不過這對於何太後而言,卻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如此一來她就不必直麵自己的兒子被廢的痛苦了。
說實話,也難怪靈帝看劉辯不順眼,坐在龍椅上的劉辯完沒有一點兒皇帝的威嚴,看向誰的目光都畏畏縮縮的,至於董卓,他都根本不敢與之對視,而且因為今天他的母親沒有來陪他上朝的緣故,劉辯還未坐下就已經滿臉不安了。
雖然,原來曆史上董卓可能真的得到了靈帝的遺詔。
但他在政治上太天真,依詔廢帝固然能夠讓人覺得他說一不二,但也是黃泥巴落褲檔,不是shi也是shi。
更何況一個畏畏縮縮無比適合做傀儡的皇帝和一個聰明伶俐及有野心的皇帝相比,哪個更適合一個權臣來扶持呢?
至少讓此時的董卓來選的話,一定是前者,不僅如此,如果繼續扶持前者的話,也不可能激起後來規模那麽巨大的諸侯聯合討董,在當時的情況下,隻要董卓能夠耐得住性子徐緩緩圖之的話,真的能夠吧漢家天下篡奪也不是不可能。隻可惜……
這不得不說靈帝可能並不昏聵,董卓也可能隻是想做個權臣,至於後麵那些事兒,多少是各大世家給逼的。
雖然如今的董卓對於曆史上董卓的選擇嗤之以鼻,但是無奈,天道在上,他必須要廢掉劉辯,所以董卓也隻能夠無奈的把大反派的角色扮演到底。
幸好幸好,小勢可逆,他不一定要殺了何太後和劉辯母子,這多少讓董卓鬆了一口氣,畢竟何太後可是一個完美人#妻!配合上她的身份,真是讓人欲罷不能啊!
廢掉劉辯的行動並沒有太大的曲折,自從董卓吞並了丁原的軍隊之後,雒陽附近已經沒有了能夠威脅到董卓的軍事力量。
尤其是當雒陽控製了洛陽八關之後與皇宮之後,可是說雒陽已經完成了董卓的私家底盤,附近最大的威脅實力也就是京兆尹蓋勳、白波賊以及皇甫嵩了。
蓋勳雖然兵力不多,但也有一兩萬人,二駐紮在扶風郡的皇甫嵩則有三五萬人,如果兩人合力的也算是不小的威小。
雖然根本不足以與董卓對抗,但是萬一在諸侯討董卓事件中騎兵斷了董卓軍的後路,那麽事情可就大條了。
至於白波賊,雖然也算是黃巾餘孽,但是鼎盛時期也有一二十萬人,就算是戰鬥力坑爹,在關鍵時刻也是一股令人生畏的力量。
原來曆史上的董卓之所以會燒毀洛陽遷都長安,但不是單純害怕關東諸侯,而是害怕皇甫嵩、白波賊之類的在自己與關東諸侯大戰正酣的時候出兵斷了自己的後路。
這才不得已出此下策,但是如今的董卓,就算是很可能會無耐的燒毀雒陽,但是為了以防萬一,至少也會先拔出皇甫嵩等釘子。
畢竟從自己飛了劉辯開始,皇甫嵩等人就已經與自己不共戴天,董卓可不敢賭此時的皇甫嵩會不會像原來的曆史上一樣那麽老
新帝登基並沒有所謂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事實上作為一個九歲的孩子,就算是再聰明又能夠怎樣呢?
孤家寡人的他就連身邊的近侍也都投靠了董卓,甚至還比不上劉辯有個母親照應著,完就是一個孤家寡人,可以說在董卓麵前,他根本就沒有絲毫的權利與隱私可言。
與劉協的淒慘相比,董卓則是更加風光,獲得了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特權,儼然成了大漢朝堂最威風的人。
隻是不得不提的是在董卓之前的那些能夠如同董卓這樣威風的漢朝權臣,卻沒有一個不是身死家滅的!
不過,不管是情願也好被逼也罷,董卓終於走到了這一天,成為了朝堂之上最有權勢的人。
雖然在這一過程中有丁管之類的不識時務的家夥跳出來找死,但是殺了就殺了吧,反正名聲已經壞的不能再壞了,所以就算是殺幾個名士也無所謂吧!
隻是,有一點就算是董卓不願意承認也不行,那就是治理天下不可能靠董卓的那些老底子。
像是徐榮、李傕、郭汜之流雖然忠誠度是夠了,也算是久經戰陣有勇有謀,但是卻根本就不是治理國家的料。
不論是想要治理國家還是想要增強境內的經濟實力,文官都是必不可少的力量。但是偏偏文官們大部分又都是世家子弟,這就給董卓出了一個難題:麵對這些忠誠度明顯不足的家夥,究竟是用還是不用?
迫於這一形式,董卓明白,自己早晚也得向世家做出部分妥協,直到培養出屬於自己的文官力量。
“真的?”何太後猶如溺水者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一般緊緊盯著董卓。
“當然,隻要你乖乖的臣服於我,做我的女人的話,我倒不是不可以饒你們母子一名命,甚至還可以保你們何家剩餘的血脈。
當然,如果你要是讓我足夠放心的話,過了這一兩年,我廢棄了劉協重新立辯兒為皇帝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啊。
畢竟我要的隻是立威,辯兒這個可以認我作父又性格懦弱的孩子才是作為傀儡的最佳人選呢!這其中的道理,你一定懂的吧!”說完,董卓,再次騎了上去。
“你,你這個……”何太後的眼中在此留下了兩行清淚,隻是在董卓淫威之下,卻始終不敢反抗,反而還因為在之前就有以身飼虎以給自己的兒子換取機會的想法。
所以此時的何太後的心裏反而生出了一絲“如果能夠保住性命、如果董卓真的能夠信守承諾的話,就算是成為董卓的情人也不錯的想法。
更何況,除了天生的性*冷淡,就算是再貞烈的女子,哪怕是精神上能夠堅持,但是身體的本能卻永遠也無法避免,再說何太後本來就不是什麽貞潔烈女呢!
第二天一早,董卓神清氣爽的離開了何太後的寢宮。
一直被動的承受的何太後,精氣神俱損,凰格被奪,一夜勞累心神俱疲的緣故卻怎麽也爬不起來,甚至連董卓什麽時候走的都不知道,自然也不可能卻上朝垂簾聽政。
不過這對於何太後而言,卻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如此一來她就不必直麵自己的兒子被廢的痛苦了。
說實話,也難怪靈帝看劉辯不順眼,坐在龍椅上的劉辯完沒有一點兒皇帝的威嚴,看向誰的目光都畏畏縮縮的,至於董卓,他都根本不敢與之對視,而且因為今天他的母親沒有來陪他上朝的緣故,劉辯還未坐下就已經滿臉不安了。
雖然,原來曆史上董卓可能真的得到了靈帝的遺詔。
但他在政治上太天真,依詔廢帝固然能夠讓人覺得他說一不二,但也是黃泥巴落褲檔,不是shi也是shi。
更何況一個畏畏縮縮無比適合做傀儡的皇帝和一個聰明伶俐及有野心的皇帝相比,哪個更適合一個權臣來扶持呢?
至少讓此時的董卓來選的話,一定是前者,不僅如此,如果繼續扶持前者的話,也不可能激起後來規模那麽巨大的諸侯聯合討董,在當時的情況下,隻要董卓能夠耐得住性子徐緩緩圖之的話,真的能夠吧漢家天下篡奪也不是不可能。隻可惜……
這不得不說靈帝可能並不昏聵,董卓也可能隻是想做個權臣,至於後麵那些事兒,多少是各大世家給逼的。
雖然如今的董卓對於曆史上董卓的選擇嗤之以鼻,但是無奈,天道在上,他必須要廢掉劉辯,所以董卓也隻能夠無奈的把大反派的角色扮演到底。
幸好幸好,小勢可逆,他不一定要殺了何太後和劉辯母子,這多少讓董卓鬆了一口氣,畢竟何太後可是一個完美人#妻!配合上她的身份,真是讓人欲罷不能啊!
廢掉劉辯的行動並沒有太大的曲折,自從董卓吞並了丁原的軍隊之後,雒陽附近已經沒有了能夠威脅到董卓的軍事力量。
尤其是當雒陽控製了洛陽八關之後與皇宮之後,可是說雒陽已經完成了董卓的私家底盤,附近最大的威脅實力也就是京兆尹蓋勳、白波賊以及皇甫嵩了。
蓋勳雖然兵力不多,但也有一兩萬人,二駐紮在扶風郡的皇甫嵩則有三五萬人,如果兩人合力的也算是不小的威小。
雖然根本不足以與董卓對抗,但是萬一在諸侯討董卓事件中騎兵斷了董卓軍的後路,那麽事情可就大條了。
至於白波賊,雖然也算是黃巾餘孽,但是鼎盛時期也有一二十萬人,就算是戰鬥力坑爹,在關鍵時刻也是一股令人生畏的力量。
原來曆史上的董卓之所以會燒毀洛陽遷都長安,但不是單純害怕關東諸侯,而是害怕皇甫嵩、白波賊之類的在自己與關東諸侯大戰正酣的時候出兵斷了自己的後路。
這才不得已出此下策,但是如今的董卓,就算是很可能會無耐的燒毀雒陽,但是為了以防萬一,至少也會先拔出皇甫嵩等釘子。
畢竟從自己飛了劉辯開始,皇甫嵩等人就已經與自己不共戴天,董卓可不敢賭此時的皇甫嵩會不會像原來的曆史上一樣那麽老
新帝登基並沒有所謂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事實上作為一個九歲的孩子,就算是再聰明又能夠怎樣呢?
孤家寡人的他就連身邊的近侍也都投靠了董卓,甚至還比不上劉辯有個母親照應著,完就是一個孤家寡人,可以說在董卓麵前,他根本就沒有絲毫的權利與隱私可言。
與劉協的淒慘相比,董卓則是更加風光,獲得了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特權,儼然成了大漢朝堂最威風的人。
隻是不得不提的是在董卓之前的那些能夠如同董卓這樣威風的漢朝權臣,卻沒有一個不是身死家滅的!
不過,不管是情願也好被逼也罷,董卓終於走到了這一天,成為了朝堂之上最有權勢的人。
雖然在這一過程中有丁管之類的不識時務的家夥跳出來找死,但是殺了就殺了吧,反正名聲已經壞的不能再壞了,所以就算是殺幾個名士也無所謂吧!
隻是,有一點就算是董卓不願意承認也不行,那就是治理天下不可能靠董卓的那些老底子。
像是徐榮、李傕、郭汜之流雖然忠誠度是夠了,也算是久經戰陣有勇有謀,但是卻根本就不是治理國家的料。
不論是想要治理國家還是想要增強境內的經濟實力,文官都是必不可少的力量。但是偏偏文官們大部分又都是世家子弟,這就給董卓出了一個難題:麵對這些忠誠度明顯不足的家夥,究竟是用還是不用?
迫於這一形式,董卓明白,自己早晚也得向世家做出部分妥協,直到培養出屬於自己的文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