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我要跟您說的事兒了。”


    易紅軍嘴角上揚,臉上掛著一抹自信的笑容。


    他見王振華又快著急起來,於是解釋道:“王叔,這屏幕就是我接下來要研發的科技,我稱之為熱感應觸摸控製屏幕技術,簡稱觸摸屏。”


    王振華聽得很認真,聽完之後他追問道:“這觸摸屏很難製造嗎?”


    “當然。”易紅軍點點頭。


    1967年:第一塊觸摸屏誕生人們普遍認為,美利堅馬文鎮皇家雷達研究所的約翰遜(e.a. johnson)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觸摸屏概念的人。


    1965年,這位普通的計算機研究員在《電子通報(electronics— letters)》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簡短的論文《觸摸麵板:一種新的電腦輸入設備》,並在裏麵描述了自己對電容式觸摸屏的設想:屏幕的主體是一塊複合的玻璃屏,內表麵塗有一層名為ito的金屬氧化物,四角有四個電極。


    當手指頭觸碰到玻璃屏的時候,由於人體自帶的電場,會令手指頭和玻璃內層的金屬層形成一個電容,從而“吸走”該位置的少量電流。


    這個“泄漏”的電流是從四個電極流出來的,而且理論上流經不同電極的部分與手指頭到電極的距離成正比。


    通過控製器的精密計算,就可以準確地得到手指頭的位置。


    兩年後,約翰遜將這個設想變成了現實,製造出了人類曆史上第一塊觸摸屏,並將這塊觸摸屏的照片和觸摸屏基本原理圖發表在了一本名為《工效學(ergonomics)》的雜誌上。


    這是一塊雖然笨重但很令人耳目一新的屏幕,在約翰遜的設計下,甚至有種魔術般的效果:無論手指頭點到哪裏,屏幕就會在該處發出亮光。


    當然,約翰遜的這個發明也有著致命的缺點:首先,它隻能計算一個手指頭的位置,如果屏幕上有多處接觸,控製器的計算就會變得混亂;另外,這塊屏幕對接觸的感應是“非黑即白”的,它隻記錄兩種信息:有接觸,或者沒有接觸。它不能感知接觸時的力度,輕輕掠過和重重按下對它來說都是一樣的。


    約翰遜的觸摸屏誕生後的第二年,歐洲核原子能研究所的幾位專家便向他提出了合作邀請——他們開始一起研究一種用於空中指揮航空的新係統。


    由於這份工作並不需要觸摸屏有太多的功能,隻要定位位置精確就可以了,所以剛剛提到的那些缺點可謂是瑕不掩瑜。綜上所述,約翰遜的電容觸摸屏本應該大有作為,但“不幸”的是,就在不久之後,他的後來者開發出了更加靈敏、更加智能的觸摸屏。


    於是,電容式觸摸屏還沒來得及吸引大眾的關注,便被後者耀眼的光芒掩蓋住了。


    最後,隻有英格蘭航空管理局向約翰遜伸出了橄欖枝——觸摸屏指揮係統從1973年開始投入使用,一直工作到了90年代末。


    總之,雖然海外已經有了觸控屏,但依舊很落後,而易紅軍設計的觸摸屏可和它不一樣,要比它先進多了。


    首先就是易紅軍的觸摸屏是熱感應,並不是通過所謂的生物電定位,操控性上麵比它更順暢。


    其次,容錯率。


    易紅軍的熱感應觸摸屏,容錯率更高,也不可能出現漏電的情況,其中涉及到技術並不是他們短時間內能破解的。


    當然,破解的時間也不會太長,畢竟人家也有基礎,不過一步先步步先。


    隻要易紅軍研究不斷,那他的技術就會一直處於領先地位,這點毋庸置疑。


    易紅軍簡單的將技術解釋了一遍,王振華聽是聽了,但就是聽不懂。


    易紅軍講的每一個字他都認得,但組合到一起他就蒙圈了。


    “算了算了。”


    王振華擺擺手,說道:“既然你又把握就好,你放心去幹,我這邊盡量為你牽線搭橋。”


    “王叔,謝謝您。”


    易紅軍起身鄭重的朝王振華躬身行禮。


    王振華對他的幫助實在是太多了,從一開始認識的時候,王振華就一直在幫他。


    王振華幫他從來都是不遺餘力的,這點易紅軍一開始就知道,心裏也非常感恩。


    這從易紅軍現在依舊對王振華很尊敬就能看出來了。


    有一說一,易紅軍現在的級別可比王振華高了,可易紅軍卻始終以晚輩的態度麵對王振華。


    尊師重道。


    雖然王振華不是他的老師,但也可以說是易紅軍的領路人了。


    “你小子。”


    王振華欣慰的笑了笑,說道:“你這事兒對國家有利,隻要是對國家有利的,你盡管來找我,辦得到的我幫你辦,辦不到的我也找人幫你。”


    易紅軍聞言再次深深鞠了一躬,心裏對王振華更加尊重了。


    ……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來到了81年春節。


    今年的易家過年特別的熱鬧,除了聾老太,易中海夫妻倆,易紅軍小兩口外還有三個孩子。


    另外,黎家的黎老爺子,老太太,黎父黎母以及黎英的親弟弟黎雄也都來了。


    不過自從搬出四合院後,易紅軍一家過年就再沒請傻柱過來掌勺了。


    現在掌勺的,變成了易紅軍。


    是的沒錯,就是易紅軍。


    前幾年,易紅軍為了不浪費廚師這個職業的學分獎勵,他生生將廚師這個職業學到了大師級。


    後來嚐過易紅軍的手藝後,家裏每當放假,都是易紅軍在做菜。


    今年的春節人多,所以今年易紅軍準備得也非常豐盛。


    除了各種山珍以外,還有海味。


    這裏就不得不提到易紅軍的增氧機了。


    也不知道胡成明從哪得來的消息,知道易紅軍手裏握著增氧機的技術。


    大概七年前,胡成明從易紅軍手裏要走了增氧機的技術圖紙,沒過多久,增氧機就開始量產了。


    這裏不得不說,軋鋼廠能夠量產增氧機,還是易紅軍的功勞,他可是教出了一位好徒弟啊。


    沒錯,主持量產增氧機的,就是張技術,那個接易紅軍的班,任職技術部主任的張技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讓我啃老易中海?我偏偏要努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尺青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尺青峰並收藏讓我啃老易中海?我偏偏要努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