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唐德春多年的煤礦氣體檢測經驗,第一天揭煤的時候他作為工程發包人進場就聞到空氣中一股臭雞蛋味兒,這是典型的硫化氫氣體,安全濃度不得高於0.00066%,達到一定濃度的時候是可以作為民用燃氣的,它就是石油氣的主要成份。在安全濃度之內待久了,人都會紅眼流淚、鼻涕止不住的往下流。同時,高硫化氫伴隨高瓦斯,隨掘隨采的話不出事才怪。這種礦放地球上都得提前把巷道打出來晾上幾年,資方有條件的還得上預抽預排係統。最牛的企業是可以預抽且與民用燃氣網絡並網供氣的。這個世界雖然采礦業不發達,但是有土係修煉者。要是真的穿迴地球上的大宋,唐德春也隻有望煤興歎,然後去投奔嶽家軍或者梁山泊,或者投奔高太尉給他聊聊蹴鞠規則的現代化改革……


    煤層裸露幾天後,煤麵上生了一層白白的玻璃纖維和細小的結晶體,這個唐德春同樣不陌生,這是硝和鹽的混合結晶體。同時,煤壁上還有不規則黃色鍾乳石狀結晶,說明這個煤炭還是高硫,就是說還含硫磺……這樣的煤質在地球上很普遍,沒想到,異世界的第一個煤礦就讓唐德春遇到了。那有什麽說的,煤洗一下再用唄。於是煤礦平硐前五米的地方,組織人挖了一長寬五十米深兩米的洗煤池,還專門從門口橫渠鑿了一條水溝進來,礦上的廠區內防澇排水溝蜀人喊的簷溝也專門修了一條岔路通往洗煤池。當然,無論橫渠進水溝還是簷溝,通往洗煤池的地方都有閘門。


    洗煤水就留給自己的子弟兵們研究提煉……一千五百名孤兒加工坊、安保部的職工子女四百多人合共兩千多人。不可能人人都往修煉上引領,自己從地球上帶來的實用技術總得有人學不是。


    兩位孫師兄很給力,唐德春在地麵上給他們畫了一把梳子形的通風巷道布置圖,稍稍講解了一下,他們就心領神會了。兄弟倆兢兢業業的忙活了六十多天,工程準時完工。所有的巷道在駝峰下會被一條橫向貫通的巷道串聯起來。橫貫巷道的正中從頭頂上會有一根煙囪樣的風道布置在駝峰穩固的石灰岩中,直接把礦內廢氣排出。到了正式開采的時候,這些巷道的進風口大多數都會封閉起來,隻留下正在開采的巷道,這樣就可以保證準采巷道的風速風量。這種由下向上的排放方式不要太科學,就這樣一個簡單的布置,幾乎可以吊打盤古大陸所有的礦井。


    煤礦投產後,給蜀嶺陶業供應的燃料煤又傳來消息,這煤在家用陶瓷車間和建築陶瓷車間的龍窯首燒和火磚輪窯的使用中燒不淨,居然還會剩下一部分焦炭。好事啊這,本來唐德春就有打算建鋼鐵廠的,目前選址在十號駝峰三階地,已經派人去平整土地了,現在不敢再請宗門土行術法修煉者了。那裏土地整好後,會建化工廠、煉焦廠、煉鋼廠,後麵根據情況可能會上馬煤製油、煤化工項目,工藝唐德春都懂,畢竟上輩子有豐富的打工經曆,那時也許是苦難,放到這輩子這就是財富。不過這裏煉焦從五號駝峰運煤過去放到現在就劃不來,一百裏路,牛車要走三天,再算上來迴,劃不來。馬車單程兩天,來迴四天,劃不來。於是,就地開礦采煤就地煉焦就地消化就提上日程。


    現在可不能動不動請大能過來幫忙搬山和打洞了,那就靠人力唄。說到人力咱現在最不缺的就是這個,於是新組建的蜀嶺石炭二礦就成立了。


    蜀嶺二礦就簡單多了,在已經平整好土地的山腳邊正對著北邊駝峰開出一條明槽,因為泥岩占多數的時候,就全部挖走,到煤層變厚的時候頂板岩石也變厚了,等煤層厚度變成二米五左右的時候,就停止挖掘了,開始支模畫镟(半圓形拱形巷道),然後另一路人馬就開始在山坡上從平硐口到駝峰腳下拉繩畫石灰線,石灰線每五米畫十字。再然後就架木架,絞盤,用衝擊鑽在十字點打幹井,直到打穿岩層,深入煤層一米多才停,所有的十字交叉點都要打。縱向打完了,再在這條明槽的左右十五米畫平行縱線,線的五米節點處打旱井。駝峰岩壁下最後一個旱井打好後,還要從山下運磚頭石灰、沙子等材料修築一個高十米以上的煙囪樣風井。旱井在地球上把這垂直但直徑不大的通風井叫天槽,當然,地球上不可能從地麵打天槽,都是從井下煤層或岩層中往上升,所以新疆以前的小煤礦把這項生產活動就叫升天槽,它的作用是通風。


    五米這是唐德春根據地球上《煤礦安全規程》得出的數據,這個世界雖然靈氣充足,人的耐受力大大增強,但咱不能拿人命當兒戲是不?雖然咱也殺銀,但那都是些壞銀。對不惹咱的銀還給咱工作的銀咱還是要好好愛護滴,給他們創造一個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就是咱的責任和義務。


    《煤礦安全規程》規定:風筒出風口距離工作麵(這個工作麵就是指工人揮動矛牛挖的迎頭石壁或煤壁)不得超過五米。在這個沒有風筒、沒有風機的世界,唐德春隻有盡量在其它方麵想辦法了。好在,無論地球還是盤古大陸,衝擊鑽都是咱華夏人民尤其是蜀人很早就掌握的技術,要不然,你以為自貢鹽井是咋迴事?我甚至敢說,我們四川人是世界上最早發明衝擊鑽的族群,不服來辯。這樣,當硐子裏工人挖通第一號天槽的時候,第一號天槽就是出風口。繼續往前挖,這裏就是新的0米。挖通二號天槽的時候,把一號天槽地麵井口蓋住,二號天槽就是空氣新鮮的0米位置……


    當這條一號巷道整個貫通後,迴過頭來給一號硐子加支撐木,再把一號硐子硐口一封,它左右兩邊就可以各開一條巷道,挖到五米時,隻需要一個向東,一個向西挖穿已經被應力壓碎的一號硐子煤壁,就可以享受到小風在後背唿唿的吹啦……


    說迴圍合體,意外收獲是圍合體東麵隻有靠近北壁的一半有煤層,三個石灰岩和煤的混合岩壁溶洞一字排開鑲嵌在正東岩壁上。長都有一裏多,一個寬五十多米高五米多,另兩個都寬三十一、二米高五米多。裏麵應該不夠年份還是地質水質的問題,沒有石鍾乳,但是四麵石壁上有一層略帶波浪紋的石鍾乳質附著物。揭煤的時候,三個洞裏的存水加隕石坑湖水可是順著大路流了三天三夜,好在三天後慢慢變小了直到徹底斷流。


    三個天然石洞沒水之後,唐德春請兩位孫師兄出手,從洞尾串聯後單獨整了根總迴風到駝峰上去。


    這下,酒坊的大框架有了,唐德春決定把這一片建成酒坊。民工裏迅速組建了幾個工隊,有人負責把洞壁整形,有人負責把底板鏟平。


    有人負責把最寬的洞子底板上開鑿出長一裏寬三米五深兩米五的發酵池,然後運來森林裏沼澤地深處的萬年老甕泥(蜀語:淤泥)加上采摘隊采迴來的各種何首烏、葛根、菊芋、石葦等藥食同源植物及豌豆碎、黃豆碎、綠豆碎、胡豆碎、大麥、小麥、蓧麥、稻米、酒米(蜀語:糯米)黃米碎、穀糠、麥麩等再加上五彩紫砂土混合和前期做的大麯充分混合後,以此藥泥為原料在這條長一裏的深溝裏築隔牆,深槽兩邊及底板同築五十公分左右厚度的藥泥護壁護底,做好的發酵池長四米寬兩米深兩米。這樣的發酵池這個洞裏要做八行八百口左右。


    有人負責在三個山洞前修建木石混合建築,還有人負責把凹字型圍合體左部整個從工業區隔絕開來。工業區大門進來後,貼大門東壁砌一堵高牆把圍合體從南至北一分為二,東邊是酒坊,負責釀酒、及釀酒糧食的儲藏、酒麯製備儲存車間。其它酒糟養殖又是另外的人負責,這部分工程也很快完工。一座高大的建築把山洞擋住了,建築內有人在劃定的大灶旁架上木架,用軲轆絞盤衝擊鑽打井,五米厚的底板岩層下就是地下水,唐德春嚐過後,井水甘甜,沒有被煤層硫磺硝鹽汙染,值得慶幸。大山洞負責發酵生產,兩個山洞作為產品的儲藏空間……洞藏老酒,嘿!上輩子奢侈的代名詞。


    藏酒洞前的房子空間就是酒水勾兌定型車間。


    三號洞子和北壁間的煤就成了優先開采的目標,因為唐德春要把這裏采空後再建幾個藏酒洞。


    位於六號駝峰三階地西區由唐德春和朱家合夥的陶瓷坊~蜀嶺陶坊開業了。朱家出人出技術負責整個企業的運營,唐德春出地出資源出資金出設計負責高端陶器的零售業務和生活用陶、工業用陶的采購。


    還又厚著臉皮請昝氏兄弟把圍合體前的巨型土堆搬了過去,空出的地與酒廠隔著一條馬路。


    目前東邊和酒坊一河一路相隔的空地東邊建立了一個安保部和獵戶區,目前安保部成員伍百人,這是蜀嶺集團的軍事力量,所有成員都是從災民中優中選優,唐德春準備等開荒開到七峰之地的時候擴充到兩千人。這兩千戶獵戶就是後備隊,他們接受和安保部一樣的武力培訓和武裝。唯一的區別隻有服裝,安保部著統一製式鄉兵軍服,獵戶隊則本應是穿得五花八門,但是唐德春也給他們統一了黃麻外衣和葛衣,他可不想讓人說自己手下的莊戶像丐幫。


    按大宋製,伍丁抽二,組建鄉勇,協助官府緝盜拿寇、修橋補路、協同邊防……還都是自帶幹糧。


    西邊已經建立起一家孤兒學校,唐德春還是按設想搞成了產學研一體的綜合體,校名恬不知恥的取了一個《蜀嶺新世界學校》。


    學校占地整個西區,它西接西邊四號山溝,東搭五號駝峰兩條南北向主灌渠西渠,之所以要把這條灌渠圈進來,是唐德春要為孩子們的教學活動成立幾個水力車間,其中的煉器部,主打的就是金屬研究,其中礦石破碎、合金錘煉都得要用到水力鍛錘吧!合金鋼材打成刀,得用水力砂輪、水力油磨吧!釀造部研究糧食釀酒是破碎好還是閫(蜀語,囫圇個的意思,讀kun,所謂的坤沙還是碎沙是地球酒界的誤用,實際上應該是這個字。因為坤沙就是指糧食顆粒完整,碎沙是指糧食破而不碎或粉碎)的好也得用水力石磨吧!還有水力鑽床和水力鼓風等機械都在陸續的研發中……


    他把孩子們分成了三個群體,三歲以下,六歲以下、六歲至十歲,十一歲至十三歲。


    目前三歲以下這批孩子都寄養在農區家庭,待他們長到三歲就接迴學校,所在寄養家庭除了女人不用出工也能得到每日三十錢的工錢外,孩子日常的用度都折算成錢糧提前支付,如果將來他們雙方感情深了,願意形成事實上的收養關係,唐德春是樂見其成,這群孩子有三百多人。


    六歲以下由唐家壩選上來的女職工中和災民中讀過族學的女子帶著,該教點什麽呢?唐德春又把這批孩子分成大小班,小班孩子唐德春精選了地球上的兒歌如《小兔子乖乖》啦!《蟲兒飛》啦!《挖呀挖呀挖》啦……


    大班孩子就開始接觸一些簡單的文化課了,唐德春新編的拚音字母歌和識數。然後是遊戲,遊戲分兩種,一種是固定情節的《熊家婆》,取材於地球上四川民間傳說。(別的地方都叫《狼外婆》,唯獨四川化狼為熊,因為四川就是熊多,說句不客氣的話,四川自然環境好的時候,見山見熊。上世紀剛建國那段時間五幾年,山上的豹子狗熊甚至到平原地區活動。)這個故事當唐德春在屋裏迴想的時候,不由淚流滿麵,應該是所有流浪在外的四川籍靈魂都會有的吧?由孩子們輪流扮演熊家婆、媽媽和姐妹倆,孩子們接受度很高,即使天天玩也樂此不疲。另一個遊戲就是《老鷹捉小雞》啦!這個遊戲大小班孩子都可以玩,也很得孩子們歡心。


    六到十歲的孩子則是由從蜀山城請的一幫落魄秀才任教,但教材是由唐德春自己的印刷廠印刷的拚音注音版《弟子規》、《聲律啟蒙》、《幼學瓊林》及《新算學上冊(加減乘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出大澤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吞日的天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吞日的天狗並收藏出大澤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