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蔣喬點了點頭,再給永宣帝係完荷包之後,忽然抱住了永宣帝:「臣妾當時看到大皇子忽然病發,內心害怕得很,生怕以後臣妾的孩子」
永宣帝略略低下頭,正看見蔣喬的頰邊滾落一滴晶瑩的淚珠,心頭不由軟了軟,安撫似的拍了拍蔣喬削瘦的背脊,感覺到蔣喬的輕微顫抖。
「愛妃放心,朕在這許下承諾,以後不論是愛妃你,還是我們的孩子絕對不會發生這種事情的!」永宣帝心中一正,將蔣喬從自己的身上扶起,麵色鄭重地許下了承諾。
蔣喬乖乖地點頭,抹去臉上的淚花,對永宣帝甜甜一笑:「有了皇上的承諾,那臣妾就什麽都不怕了——時間緊急,皇上還要著急上朝,臣妾來服侍皇上用膳吧?」
服侍完永宣帝用膳,蔣喬又將永宣帝給送了出去,趁著永宣帝將走未走的時間,對著茗夏小聲嘀咕了一句:「恭妃陳氏的心思真可怕,現在本宮看見這些糕點就有些害怕。」
這句話也巧妙地送進了永宣帝的耳朵裏。
永宣帝乍一聽的時候未曾有何感謝,坐在龍輦上閑想的時候才迴味起這一句話來:在糕點中做些手腳,這不算是什麽高明的手段,以陳氏的心思來說應該也能想到。可既然已經在糕點中下了東西,陳氏怎麽會在一開始半點沒想到這些糕點,甚至在最後的時候驚愕於大膳房宮人對自己的指控呢?
是有人渾水摸魚麽?永宣帝一張俊臉沉了下來。
那邊蔣喬卻是輕快地拍拍手:嫻修媛從前就在憐嬪那件事情中有些影影綽綽的,自己如今給永宣帝點出了疑點,永宣帝難保不會想到有「前科」的嫻修媛了。
雖然這可能隻是嫻修媛皇後之路上一顆微不足道的小石子,但蔣喬還是頗為高興的。
————————
「德妃,你說什麽?」永宣帝聽完德妃的話語,微微一愣,有些不敢置信地重問了一句:「朕一下早朝你就來求見,是為了此事?」
「臣妾請皇上旨意,為玦兒指一塊封地,由臣妾陪著玦兒過去好生養病。」德妃深深吸了一口氣,向永宣帝一字一句地說道:「就像安王和張賢妃一樣。」
德妃站在距離永宣帝禦桌頗遠的地方,自然看不見永宣帝禦桌上鋪設圈畫的地圖。
永宣帝近日在位著派兵遣將的事情而苦惱:根據順王母子改變之後的計劃,他們從京城出來之後,就會向著封地金州的方向出發,等過了錦州,來到耀州麵前和叛軍相會之時,就立刻調轉方向,向京城進攻過去。施大將軍當時應該剛剛出京城不久,正好到了錦州附近,見狀也不得不反了。永宣帝和手底下幾位親信大臣仔細商議著,準備在耀州那邊加派兵力,和京城的禁軍一起,對施家叛賊形成兩麵包夾之勢。
如今永宣帝苦惱的,就是如何合理地將兵力給調過去,而不引起施貴太妃和順王的警覺之心,順便還可以藉此叫順王母子以為京城的兵力減少了,從而變得更加自大狂妄。
可這次德妃的覲見,卻給永宣帝開了一道新的思路:皇子前往封地,自然是需要禁軍護送而去的。而耀州原名「藥州」,正好是盛產草藥和不少醫學世家傳承的地方——將耀州賜給大皇子作為封地,再將偽裝成禁軍的精兵給派過去護送,是十分合理的行為。
想到這,永宣帝深深看了一眼德妃,沉吟道:「朕知道了,等朕仔細考慮之後,朕再告訴你迴答。」
德妃麵上就是一喜,頗為激動地謝恩退了下去。
等德妃走了之後,永宣帝的眼輕輕掃過何長喜,何長喜就立刻說道:「迴皇上,奴打聽道,德妃娘娘今日遇見了嫻修媛,之後就來求見皇上您了。」
永宣帝點了點頭,內心在想這個方案可行性的同時,對嫻修媛微微皺起了眉頭:前朝他正在苦惱之事,嫻修媛是如何得知的?是安國公同他=她說的,還是這建章宮混進了旁人的耳朵?
不論如何,後宮不得幹政,是永宣帝在心中劃定的底線。
「你去含章殿給嫻修媛傳一句話,告訴她最近幾月後宮事務管理得頗為不錯,可堪大任。」永宣帝平平靜靜地說道。嫻修媛的確後宮事務處理得不錯,但隻限於後宮事務就可以了。
想了想,永宣帝又補充了一句:「朕記得嫻修媛的生辰就在幾月之後,朕去年不曾給嫻修媛好生舉辦宴會,今年是必定補上的。」這就是很可能給嫻修媛晉位的意思了。
何長喜應下,心頭感嘆:到底是有從小長大的那一點情分,又有孝安太後的情麵,嫻修媛可以說是萬分順暢了。
永宣帝卻是為了心裏的那一點影子說了這話:早上細想蔣喬的嘀咕之後,永宣帝就發現了幾分恭妃之事的不對勁。這樣巧的渾水摸魚,叫永宣帝不禁想起來憐嬪之事——這件事情,還會是嫻修媛麽?
但大戰在即,永宣帝已經沒有多餘的力氣來查清了,隻能是對嫻修媛的好感不斷下降。
嫻修媛有點不安份,即將又有兩個妃嬪要超過嫻修媛的位份,其中一個還是懷有身孕的蔣喬。
永宣帝為了後宮裏麵的安寧,願意給嫻修媛畫上一個大餅。
這樣想著,永宣帝的眼前驀然閃過蔣喬欣喜的麵容、含淚的雙眼和顫抖的肩膀。
「叫禁軍巡視皇宮的時候,多注意注意永熙宮的情況。」永宣帝忖度著給了忠心的宮人、良好的物質食物,就隻剩下安全的環境了。
永宣帝略略低下頭,正看見蔣喬的頰邊滾落一滴晶瑩的淚珠,心頭不由軟了軟,安撫似的拍了拍蔣喬削瘦的背脊,感覺到蔣喬的輕微顫抖。
「愛妃放心,朕在這許下承諾,以後不論是愛妃你,還是我們的孩子絕對不會發生這種事情的!」永宣帝心中一正,將蔣喬從自己的身上扶起,麵色鄭重地許下了承諾。
蔣喬乖乖地點頭,抹去臉上的淚花,對永宣帝甜甜一笑:「有了皇上的承諾,那臣妾就什麽都不怕了——時間緊急,皇上還要著急上朝,臣妾來服侍皇上用膳吧?」
服侍完永宣帝用膳,蔣喬又將永宣帝給送了出去,趁著永宣帝將走未走的時間,對著茗夏小聲嘀咕了一句:「恭妃陳氏的心思真可怕,現在本宮看見這些糕點就有些害怕。」
這句話也巧妙地送進了永宣帝的耳朵裏。
永宣帝乍一聽的時候未曾有何感謝,坐在龍輦上閑想的時候才迴味起這一句話來:在糕點中做些手腳,這不算是什麽高明的手段,以陳氏的心思來說應該也能想到。可既然已經在糕點中下了東西,陳氏怎麽會在一開始半點沒想到這些糕點,甚至在最後的時候驚愕於大膳房宮人對自己的指控呢?
是有人渾水摸魚麽?永宣帝一張俊臉沉了下來。
那邊蔣喬卻是輕快地拍拍手:嫻修媛從前就在憐嬪那件事情中有些影影綽綽的,自己如今給永宣帝點出了疑點,永宣帝難保不會想到有「前科」的嫻修媛了。
雖然這可能隻是嫻修媛皇後之路上一顆微不足道的小石子,但蔣喬還是頗為高興的。
————————
「德妃,你說什麽?」永宣帝聽完德妃的話語,微微一愣,有些不敢置信地重問了一句:「朕一下早朝你就來求見,是為了此事?」
「臣妾請皇上旨意,為玦兒指一塊封地,由臣妾陪著玦兒過去好生養病。」德妃深深吸了一口氣,向永宣帝一字一句地說道:「就像安王和張賢妃一樣。」
德妃站在距離永宣帝禦桌頗遠的地方,自然看不見永宣帝禦桌上鋪設圈畫的地圖。
永宣帝近日在位著派兵遣將的事情而苦惱:根據順王母子改變之後的計劃,他們從京城出來之後,就會向著封地金州的方向出發,等過了錦州,來到耀州麵前和叛軍相會之時,就立刻調轉方向,向京城進攻過去。施大將軍當時應該剛剛出京城不久,正好到了錦州附近,見狀也不得不反了。永宣帝和手底下幾位親信大臣仔細商議著,準備在耀州那邊加派兵力,和京城的禁軍一起,對施家叛賊形成兩麵包夾之勢。
如今永宣帝苦惱的,就是如何合理地將兵力給調過去,而不引起施貴太妃和順王的警覺之心,順便還可以藉此叫順王母子以為京城的兵力減少了,從而變得更加自大狂妄。
可這次德妃的覲見,卻給永宣帝開了一道新的思路:皇子前往封地,自然是需要禁軍護送而去的。而耀州原名「藥州」,正好是盛產草藥和不少醫學世家傳承的地方——將耀州賜給大皇子作為封地,再將偽裝成禁軍的精兵給派過去護送,是十分合理的行為。
想到這,永宣帝深深看了一眼德妃,沉吟道:「朕知道了,等朕仔細考慮之後,朕再告訴你迴答。」
德妃麵上就是一喜,頗為激動地謝恩退了下去。
等德妃走了之後,永宣帝的眼輕輕掃過何長喜,何長喜就立刻說道:「迴皇上,奴打聽道,德妃娘娘今日遇見了嫻修媛,之後就來求見皇上您了。」
永宣帝點了點頭,內心在想這個方案可行性的同時,對嫻修媛微微皺起了眉頭:前朝他正在苦惱之事,嫻修媛是如何得知的?是安國公同他=她說的,還是這建章宮混進了旁人的耳朵?
不論如何,後宮不得幹政,是永宣帝在心中劃定的底線。
「你去含章殿給嫻修媛傳一句話,告訴她最近幾月後宮事務管理得頗為不錯,可堪大任。」永宣帝平平靜靜地說道。嫻修媛的確後宮事務處理得不錯,但隻限於後宮事務就可以了。
想了想,永宣帝又補充了一句:「朕記得嫻修媛的生辰就在幾月之後,朕去年不曾給嫻修媛好生舉辦宴會,今年是必定補上的。」這就是很可能給嫻修媛晉位的意思了。
何長喜應下,心頭感嘆:到底是有從小長大的那一點情分,又有孝安太後的情麵,嫻修媛可以說是萬分順暢了。
永宣帝卻是為了心裏的那一點影子說了這話:早上細想蔣喬的嘀咕之後,永宣帝就發現了幾分恭妃之事的不對勁。這樣巧的渾水摸魚,叫永宣帝不禁想起來憐嬪之事——這件事情,還會是嫻修媛麽?
但大戰在即,永宣帝已經沒有多餘的力氣來查清了,隻能是對嫻修媛的好感不斷下降。
嫻修媛有點不安份,即將又有兩個妃嬪要超過嫻修媛的位份,其中一個還是懷有身孕的蔣喬。
永宣帝為了後宮裏麵的安寧,願意給嫻修媛畫上一個大餅。
這樣想著,永宣帝的眼前驀然閃過蔣喬欣喜的麵容、含淚的雙眼和顫抖的肩膀。
「叫禁軍巡視皇宮的時候,多注意注意永熙宮的情況。」永宣帝忖度著給了忠心的宮人、良好的物質食物,就隻剩下安全的環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