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宣帝頷首應下,然後深深看了一眼何長喜:「何長喜,替朕將嚴嬤嬤送迴殿中省吧?」
嚴嬤嬤笑著行禮:「奴婢謝過皇上。」
何長喜接收到永宣帝眼神,心下有了打算,領命後就護著嚴嬤嬤迴去殿中省。
「嬤嬤走慢些。」何長喜為嚴嬤嬤披上厚實的披風,又遞了一個手爐,然後扶著嚴嬤嬤朝著殿中省的方向走。
「嚴嬤嬤,您服侍孝安太後多年,也該歇一歇了。」何長喜在路上思慮了片刻,隨即就委婉開口道:「皇上當初調您去殿中省,就有這個意思。」
嚴嬤嬤還沒聽出何長喜的言外之意,隻笑嗬嗬道:「皇上有心了。隻不過給皇上做長壽糕,又不是什麽勞累的事情,還不至於到歇一歇的地步。」
說完這話,嚴嬤嬤轉頭看了看四周,見周圍沒有人,才對何長喜低聲道:「咱們相識多年,我才和你說一句實話:我現在隻盼著孝安太後的遺願早點實現,這才能問心無愧地下去見太後娘娘呢。」
孝安太後的遺願有哪些呢?永宣帝登基、施賢妃母子不如意和安國公府再出一位皇後。
就是為著這事,皇上才心煩吶!何長喜在心中對嚴嬤嬤無奈,嘴中說道:「嬤嬤,也因為咱們相識多年,所以我也對您說一句實話:嬤嬤,您該改變心態了。」
嚴嬤嬤腳步一頓,看向何長喜,疑惑道:「什麽心態?」
「皇上已經登基五年了,他已經不再是需要照看的九皇子了。」何長喜停下腳步,望著嚴嬤嬤,誠懇地說道:「凡帝王者,心裏自有決策,嬤嬤,您不要想著過多幹涉。」
嚴嬤嬤這才迴過味來:「皇上難道對嫻婕妤做的長壽糕不滿麽?那可是嫻婕妤對皇上的一片真心呀!皇上可不能誤會了呀!」
何長喜搖搖頭,就是一笑:「皇上不是對嫻婕妤做的長壽糕不滿,皇上不滿的是,嫻婕妤利用您來送長壽糕,再借用您的嘴,將做長壽糕時不慎受傷這件事情給講出來。」
「可是,我今日不過是在大膳房巧遇了嫻婕妤。我來得比她還要晚一些,嫻婕妤應當不可能未卜先知」嚴嬤嬤皺起眉頭,喃喃道。
「嬤嬤,您可別忘了。嫻婕妤是安國公府精心培養出來的,入宮後又接手了孝安太後留給她的人脈勢力。」何長喜緩緩道:「其實更讓皇上不滿的是,嫻婕妤入宮後借著孝安太後耍的幾次小心思。」
見嚴嬤嬤兀自在心裏思索,何長喜就又說道:「嬤嬤,在您心裏,是更疼皇上一些,還是更疼嫻婕妤一些?」
「自然是皇上為先。」嚴嬤嬤不假思索地迴答道。若說嫻婕妤是嚴嬤嬤從小看到大的孩子,那永宣帝就是嚴嬤嬤親手帶大的孩子,感情偏向肯定也完全不一樣。
「那麽嬤嬤,為了皇上著想,您就別偏幫著嫻婕妤說好話、做好事了。」何長喜覺得自己頗有一些良心苦口的感覺:「這樣不但不會幫到嫻婕妤,還會叫皇上時不時想起孝安太後,更加煩心悲傷了。」
「現在政務繁忙,施貴太妃又進京在即,皇上實在沒有別的心思去為著嫻婕妤的小心思煩心。」何長喜說道。
「可是,我瞧著嫻婕妤實在是為皇上打算,也是對孝安太後十分敬重」嚴嬤嬤迴想起嫻婕妤白日裏懇切的話語,麵露遲疑:「更何況,孝安太後生前就定好嫻婕妤為皇上的正妻」
「不錯,孝安太後生前的確是有此意。您身為孝安太後身邊最忠心的宮人,自然是要費心費力完成孝安太後遺願的。」何長喜對著嚴嬤嬤勸道:「然而立後一事,全要看皇上的心意。嫻婕妤如今才是從三品,又無子嗣,您縱然想著讓嫻婕妤為後,此時也不是最恰當的時機啊!」
何長喜就嘆氣道:「嫻婕妤也確實是這樣,但她也有為自己打算的成分在裏麵——若是她真的關心皇上、敬重孝安太後的話,何必要每次都給嬤嬤您看見,然後讓嬤嬤您告訴皇上呢?」
嚴嬤嬤被何長喜說了一通,才反應過來自己是被嫻婕妤利用了,更兼之心疼永宣帝在朝堂上獨自撐著,當即就說道:「何公公,你迴去叫皇上放心,我從此以後不會再隨意摻和嫻婕妤的事情了。」
何長喜見嚴嬤嬤明白了,就抖了抖身子:「如今天氣寒冷,嬤嬤,咱們快些走吧」
等送嚴嬤嬤到了地方,何長喜還不放心,轉身就向更著自己的小壽子道:「你迴去,叫服侍嚴嬤嬤的人小心些,不要叫嚴嬤嬤隨意見了嫻婕妤。然後,你要將憐嬪那事兒,吹一點風到嚴嬤嬤的耳朵裏麵。」
小壽子立刻應下,轉身就去做了。
何長喜完成永宣帝交代的任務,心下送了一口氣,然後趕緊小步快跑,迴到含章殿。
——————
嫻婕妤見嚴嬤嬤和何長喜雙雙離開,就看向永宣帝。
永宣帝沒有看嫻婕妤,隻是低頭為嫻婕妤塗上最後一點藥膏。嫻婕妤看著永宣帝透出認真的清俊麵龐,一向端莊的神情中,帶了一點小女兒的姿態:「皇上,您覺得今日,嬪妾做的長壽糕怎麽樣?」
永宣帝沒有立刻迴答,而是不緊不慢地為嫻婕妤塗完藥膏之後,才看了嫻婕妤一眼:「愛妃做的長壽糕,甚為美味——不過,下次就不要在做了。」
嫻婕妤準備接受誇獎的笑容在臉上微微僵了一下,一雙手有些不安地握緊:「皇上不喜歡麽,那是嬪妾特意」
嚴嬤嬤笑著行禮:「奴婢謝過皇上。」
何長喜接收到永宣帝眼神,心下有了打算,領命後就護著嚴嬤嬤迴去殿中省。
「嬤嬤走慢些。」何長喜為嚴嬤嬤披上厚實的披風,又遞了一個手爐,然後扶著嚴嬤嬤朝著殿中省的方向走。
「嚴嬤嬤,您服侍孝安太後多年,也該歇一歇了。」何長喜在路上思慮了片刻,隨即就委婉開口道:「皇上當初調您去殿中省,就有這個意思。」
嚴嬤嬤還沒聽出何長喜的言外之意,隻笑嗬嗬道:「皇上有心了。隻不過給皇上做長壽糕,又不是什麽勞累的事情,還不至於到歇一歇的地步。」
說完這話,嚴嬤嬤轉頭看了看四周,見周圍沒有人,才對何長喜低聲道:「咱們相識多年,我才和你說一句實話:我現在隻盼著孝安太後的遺願早點實現,這才能問心無愧地下去見太後娘娘呢。」
孝安太後的遺願有哪些呢?永宣帝登基、施賢妃母子不如意和安國公府再出一位皇後。
就是為著這事,皇上才心煩吶!何長喜在心中對嚴嬤嬤無奈,嘴中說道:「嬤嬤,也因為咱們相識多年,所以我也對您說一句實話:嬤嬤,您該改變心態了。」
嚴嬤嬤腳步一頓,看向何長喜,疑惑道:「什麽心態?」
「皇上已經登基五年了,他已經不再是需要照看的九皇子了。」何長喜停下腳步,望著嚴嬤嬤,誠懇地說道:「凡帝王者,心裏自有決策,嬤嬤,您不要想著過多幹涉。」
嚴嬤嬤這才迴過味來:「皇上難道對嫻婕妤做的長壽糕不滿麽?那可是嫻婕妤對皇上的一片真心呀!皇上可不能誤會了呀!」
何長喜搖搖頭,就是一笑:「皇上不是對嫻婕妤做的長壽糕不滿,皇上不滿的是,嫻婕妤利用您來送長壽糕,再借用您的嘴,將做長壽糕時不慎受傷這件事情給講出來。」
「可是,我今日不過是在大膳房巧遇了嫻婕妤。我來得比她還要晚一些,嫻婕妤應當不可能未卜先知」嚴嬤嬤皺起眉頭,喃喃道。
「嬤嬤,您可別忘了。嫻婕妤是安國公府精心培養出來的,入宮後又接手了孝安太後留給她的人脈勢力。」何長喜緩緩道:「其實更讓皇上不滿的是,嫻婕妤入宮後借著孝安太後耍的幾次小心思。」
見嚴嬤嬤兀自在心裏思索,何長喜就又說道:「嬤嬤,在您心裏,是更疼皇上一些,還是更疼嫻婕妤一些?」
「自然是皇上為先。」嚴嬤嬤不假思索地迴答道。若說嫻婕妤是嚴嬤嬤從小看到大的孩子,那永宣帝就是嚴嬤嬤親手帶大的孩子,感情偏向肯定也完全不一樣。
「那麽嬤嬤,為了皇上著想,您就別偏幫著嫻婕妤說好話、做好事了。」何長喜覺得自己頗有一些良心苦口的感覺:「這樣不但不會幫到嫻婕妤,還會叫皇上時不時想起孝安太後,更加煩心悲傷了。」
「現在政務繁忙,施貴太妃又進京在即,皇上實在沒有別的心思去為著嫻婕妤的小心思煩心。」何長喜說道。
「可是,我瞧著嫻婕妤實在是為皇上打算,也是對孝安太後十分敬重」嚴嬤嬤迴想起嫻婕妤白日裏懇切的話語,麵露遲疑:「更何況,孝安太後生前就定好嫻婕妤為皇上的正妻」
「不錯,孝安太後生前的確是有此意。您身為孝安太後身邊最忠心的宮人,自然是要費心費力完成孝安太後遺願的。」何長喜對著嚴嬤嬤勸道:「然而立後一事,全要看皇上的心意。嫻婕妤如今才是從三品,又無子嗣,您縱然想著讓嫻婕妤為後,此時也不是最恰當的時機啊!」
何長喜就嘆氣道:「嫻婕妤也確實是這樣,但她也有為自己打算的成分在裏麵——若是她真的關心皇上、敬重孝安太後的話,何必要每次都給嬤嬤您看見,然後讓嬤嬤您告訴皇上呢?」
嚴嬤嬤被何長喜說了一通,才反應過來自己是被嫻婕妤利用了,更兼之心疼永宣帝在朝堂上獨自撐著,當即就說道:「何公公,你迴去叫皇上放心,我從此以後不會再隨意摻和嫻婕妤的事情了。」
何長喜見嚴嬤嬤明白了,就抖了抖身子:「如今天氣寒冷,嬤嬤,咱們快些走吧」
等送嚴嬤嬤到了地方,何長喜還不放心,轉身就向更著自己的小壽子道:「你迴去,叫服侍嚴嬤嬤的人小心些,不要叫嚴嬤嬤隨意見了嫻婕妤。然後,你要將憐嬪那事兒,吹一點風到嚴嬤嬤的耳朵裏麵。」
小壽子立刻應下,轉身就去做了。
何長喜完成永宣帝交代的任務,心下送了一口氣,然後趕緊小步快跑,迴到含章殿。
——————
嫻婕妤見嚴嬤嬤和何長喜雙雙離開,就看向永宣帝。
永宣帝沒有看嫻婕妤,隻是低頭為嫻婕妤塗上最後一點藥膏。嫻婕妤看著永宣帝透出認真的清俊麵龐,一向端莊的神情中,帶了一點小女兒的姿態:「皇上,您覺得今日,嬪妾做的長壽糕怎麽樣?」
永宣帝沒有立刻迴答,而是不緊不慢地為嫻婕妤塗完藥膏之後,才看了嫻婕妤一眼:「愛妃做的長壽糕,甚為美味——不過,下次就不要在做了。」
嫻婕妤準備接受誇獎的笑容在臉上微微僵了一下,一雙手有些不安地握緊:「皇上不喜歡麽,那是嬪妾特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