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手插在袖管裏呆坐了幾天的王先生,看見同樣少了一隻耳朵的陳耀武搬著課桌進來時,先是滿臉疑惑,接著低下了頭,過了一會兒他抬起頭來滿麵紅光,看見陳耀武害羞地坐在角落裏,他起身將陳耀武的課桌搬到屋子中央,拿起一冊書大聲講解起來。
陳耀武的舉動讓林百家和陳耀文愣住了,他們看著林祥福走到陳耀武空出來的窗前。林祥福看著對麵王先生敞開的屋門,照射進去的陽光讓他看見他們在地上的身影,兩個人你一聲我一聲,很久沒有說話的陳耀武此刻像早晨的雄雞一樣聲音嘹亮。
那時候陳永良出門在外,李美蓮知道後急忙走到王先生門口,輕聲叫著陳耀武的名字,要把他叫迴來,陳耀武隻是扭頭看了她一眼,此後不再扭頭,好像沒再聽到她的叫聲。然後李美蓮看見林百家和陳耀文搬著課桌走過來,進了王先生的私塾。她迴頭後看見林祥福笑著站在院子門口,林祥福對她說,自己本來就不是做先生的材料,自己就是一個木工。
王先生揚眉吐氣了,雖然走掉了七個,來了隻是三個,他授課時的聲音如同叫聲,仿佛他的學生隔山而坐。左鄰右舍走到門前,好奇地向裏麵張望,王先生不失時機地向鄰居們點點頭。接下去王先生有了奇怪的發現,他一直站在原處,過了一會兒自己還在原處。他滿腹狐疑看看門口,小心翼翼問三個孩子,剛才他是不是走到門口了?他們說他沒有走到門口,說他一直在這裏站著。王先生滿臉通紅,知道自己不知不覺間糾正了歪斜的毛病。他張了張嘴,沒有聲音;伸了伸手,不知道要幹什麽。片刻的手足無措之後,他拿起《論語》,抑揚頓挫朗誦了兩頁還有四行。
這一天的王先生遲遲沒有放學,張先生走過他門前時,王先生聲嘶力竭的聲音讓他站住了腳,王先生一邊講一邊看了張先生幾眼,每一眼都讓張先生覺得那是視而不見。張先生離去後,王先生垂下手裏的書,精疲力竭地說:
「放學。」
放學後,王先生站在私塾門前,雙手插在袖管裏一直站到黃昏。看見林祥福走過來,王先生迎上去恭敬地叫了一聲林先生,給林祥福鞠了一躬。
四十七
為了抵禦土匪,顧益民建立起溪鎮民團,沈店和其他城鎮也建立了民團。北洋軍潰敗後,很多槍枝流失民間,顧益民以商會的名義去收購這些散落的槍枝彈藥。與此同時,各路土匪為了壯大自己的實力,也到處掠奪和收買槍枝。於是槍枝皮條客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這裏麵有種地的農民,有開店擺攤的生意人,有男人有女人,有老人有孩子。這些槍枝皮條客頂著唿嘯寒風,踏著皚皚白雪,到處尋家問戶,以低價買進槍枝,再以高價賣給土匪或者溪鎮和沈店等地的民團。一時間槍枝買賣盛行,大街小巷的言談議論也都是槍槍槍,聽起來溪鎮仿佛是個軍火庫,都在說誰誰弄到了什麽槍掙到了多少錢。槍的價格是一路飆升,一支漢陽造步槍要價七十八銀元,老套筒和三八式賣到百元以上,盒子槍貴到了二百多元,有一支白朗寧手槍被顧益民以天價買下。
槍枝皮條客越來越多,槍枝越來越少。少了一隻耳朵的徐鐵匠和手上纏著布條的孫鳳三也加入進倒賣槍枝的行列之中。他們背著幹糧出去了三天,扛著一支迴來了,他們扛著的既不是漢陽造,也不是老套筒和三八式,而是一支生了鏽的長矛。
徒弟纏著布條的手挽著師父的胳膊,這是讓師父走路不再歪斜,他要讓師父堂堂正正走進溪鎮,其實他師父已經不再歪斜了。那支生鏽的長矛就架在兩個肩膀之間,盡管別人譏笑聲聲,對他們指指點點,他們仍然喜氣洋洋,仿佛扛著的是一支鋥亮的三八式。
徐鐵匠和孫鳳三沒有做成槍枝生意,師徒兩人商量後決定加入民團。一個少了隻耳朵後平衡不如過去,另一個廢了一隻手,他們不能繼續打鐵謀生,想來想去隻能去吃扛槍打仗的飯了。他們來到城隍閣前的空地上,在這一天的上午報名加入民團,他們在一張八仙桌上寫下自己的名字時,看見前麵已經有一百二十七個名字了。
顧益民打算組建一支三十人的民團,沒想到前來報名的超過二百人。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有富裕人家的少爺公子,有無家可歸要飯的,有正經人家也有地痞流氓,溪鎮被土匪綁過的二十二個人票,也來了十九個。
人們在城隍閣前踮起腳尖伸長脖子,張望從街上過來的四抬轎子,顧益民從省城請來一個名叫朱伯崇的人出任民團首領。朱伯崇曾在清軍的勇營做過什長,又在皖係的西北軍當過團長,他從四抬轎子裏出來時,溪鎮的百姓看見一個白髮銀須、身材高大、雙目炯炯有神的五十來歲的男人,立刻響起一片驚詫之聲:
「真像個大官啊。」
大官模樣的朱伯崇,挎著盒子槍小跑幾步,縱身一躍站到八仙桌上,圍觀的人群又是一片驚詫之聲。朱伯崇開口說話,聲音洪亮,他說民團不是雜貨店,不是什麽人都可以進來的。他看了一眼腰間挎著白朗寧手槍的顧益民,說民團好比藥鋪,進的貨都要精挑細選。他說隻有考試合格的才能加入民團,怎麽考試?朱伯崇跳下八仙桌,大聲問誰先來試試。
一個身穿棉袍的青年翩翩上前,這是溪鎮中醫藥鋪的郭少爺。郭少爺以為要考他的滿腹文章,看了一眼空空的八仙桌,說無筆無硯無紙如何考試,朱伯崇從一個木桶裏拿出一隻碗,舀滿水後放到郭少爺頭頂,讓郭少爺站直了別動,自己走出二十來米,端起盒子槍對著郭少爺瞄準。
陳耀武的舉動讓林百家和陳耀文愣住了,他們看著林祥福走到陳耀武空出來的窗前。林祥福看著對麵王先生敞開的屋門,照射進去的陽光讓他看見他們在地上的身影,兩個人你一聲我一聲,很久沒有說話的陳耀武此刻像早晨的雄雞一樣聲音嘹亮。
那時候陳永良出門在外,李美蓮知道後急忙走到王先生門口,輕聲叫著陳耀武的名字,要把他叫迴來,陳耀武隻是扭頭看了她一眼,此後不再扭頭,好像沒再聽到她的叫聲。然後李美蓮看見林百家和陳耀文搬著課桌走過來,進了王先生的私塾。她迴頭後看見林祥福笑著站在院子門口,林祥福對她說,自己本來就不是做先生的材料,自己就是一個木工。
王先生揚眉吐氣了,雖然走掉了七個,來了隻是三個,他授課時的聲音如同叫聲,仿佛他的學生隔山而坐。左鄰右舍走到門前,好奇地向裏麵張望,王先生不失時機地向鄰居們點點頭。接下去王先生有了奇怪的發現,他一直站在原處,過了一會兒自己還在原處。他滿腹狐疑看看門口,小心翼翼問三個孩子,剛才他是不是走到門口了?他們說他沒有走到門口,說他一直在這裏站著。王先生滿臉通紅,知道自己不知不覺間糾正了歪斜的毛病。他張了張嘴,沒有聲音;伸了伸手,不知道要幹什麽。片刻的手足無措之後,他拿起《論語》,抑揚頓挫朗誦了兩頁還有四行。
這一天的王先生遲遲沒有放學,張先生走過他門前時,王先生聲嘶力竭的聲音讓他站住了腳,王先生一邊講一邊看了張先生幾眼,每一眼都讓張先生覺得那是視而不見。張先生離去後,王先生垂下手裏的書,精疲力竭地說:
「放學。」
放學後,王先生站在私塾門前,雙手插在袖管裏一直站到黃昏。看見林祥福走過來,王先生迎上去恭敬地叫了一聲林先生,給林祥福鞠了一躬。
四十七
為了抵禦土匪,顧益民建立起溪鎮民團,沈店和其他城鎮也建立了民團。北洋軍潰敗後,很多槍枝流失民間,顧益民以商會的名義去收購這些散落的槍枝彈藥。與此同時,各路土匪為了壯大自己的實力,也到處掠奪和收買槍枝。於是槍枝皮條客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這裏麵有種地的農民,有開店擺攤的生意人,有男人有女人,有老人有孩子。這些槍枝皮條客頂著唿嘯寒風,踏著皚皚白雪,到處尋家問戶,以低價買進槍枝,再以高價賣給土匪或者溪鎮和沈店等地的民團。一時間槍枝買賣盛行,大街小巷的言談議論也都是槍槍槍,聽起來溪鎮仿佛是個軍火庫,都在說誰誰弄到了什麽槍掙到了多少錢。槍的價格是一路飆升,一支漢陽造步槍要價七十八銀元,老套筒和三八式賣到百元以上,盒子槍貴到了二百多元,有一支白朗寧手槍被顧益民以天價買下。
槍枝皮條客越來越多,槍枝越來越少。少了一隻耳朵的徐鐵匠和手上纏著布條的孫鳳三也加入進倒賣槍枝的行列之中。他們背著幹糧出去了三天,扛著一支迴來了,他們扛著的既不是漢陽造,也不是老套筒和三八式,而是一支生了鏽的長矛。
徒弟纏著布條的手挽著師父的胳膊,這是讓師父走路不再歪斜,他要讓師父堂堂正正走進溪鎮,其實他師父已經不再歪斜了。那支生鏽的長矛就架在兩個肩膀之間,盡管別人譏笑聲聲,對他們指指點點,他們仍然喜氣洋洋,仿佛扛著的是一支鋥亮的三八式。
徐鐵匠和孫鳳三沒有做成槍枝生意,師徒兩人商量後決定加入民團。一個少了隻耳朵後平衡不如過去,另一個廢了一隻手,他們不能繼續打鐵謀生,想來想去隻能去吃扛槍打仗的飯了。他們來到城隍閣前的空地上,在這一天的上午報名加入民團,他們在一張八仙桌上寫下自己的名字時,看見前麵已經有一百二十七個名字了。
顧益民打算組建一支三十人的民團,沒想到前來報名的超過二百人。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有富裕人家的少爺公子,有無家可歸要飯的,有正經人家也有地痞流氓,溪鎮被土匪綁過的二十二個人票,也來了十九個。
人們在城隍閣前踮起腳尖伸長脖子,張望從街上過來的四抬轎子,顧益民從省城請來一個名叫朱伯崇的人出任民團首領。朱伯崇曾在清軍的勇營做過什長,又在皖係的西北軍當過團長,他從四抬轎子裏出來時,溪鎮的百姓看見一個白髮銀須、身材高大、雙目炯炯有神的五十來歲的男人,立刻響起一片驚詫之聲:
「真像個大官啊。」
大官模樣的朱伯崇,挎著盒子槍小跑幾步,縱身一躍站到八仙桌上,圍觀的人群又是一片驚詫之聲。朱伯崇開口說話,聲音洪亮,他說民團不是雜貨店,不是什麽人都可以進來的。他看了一眼腰間挎著白朗寧手槍的顧益民,說民團好比藥鋪,進的貨都要精挑細選。他說隻有考試合格的才能加入民團,怎麽考試?朱伯崇跳下八仙桌,大聲問誰先來試試。
一個身穿棉袍的青年翩翩上前,這是溪鎮中醫藥鋪的郭少爺。郭少爺以為要考他的滿腹文章,看了一眼空空的八仙桌,說無筆無硯無紙如何考試,朱伯崇從一個木桶裏拿出一隻碗,舀滿水後放到郭少爺頭頂,讓郭少爺站直了別動,自己走出二十來米,端起盒子槍對著郭少爺瞄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