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身影有些熟悉。再一看,怪不得他躲躲閃閃並不敢直視自己。居然是隔壁棗糕鋪子的老闆,剛填好報名的紙箋。
林繡素來懶得與人比試,此刻卻突然被激起鬥誌。
招徠路人的夥計嗓門極大,就是街尾的人也能聽見,「由諸位客官打分,得票最多者可領彩頭。」
他高舉今年的彩頭,是一小罈子常意坊最好的酒。
林繡在長桌前站定,不由嘴角一抽。眼前的瓜果竟比從前都小了不少,明擺著提升難度嘛。
夥計笑著解釋,「貴在精巧,不必恢弘。」
她捧起個蜜角瓜顛一顛,心中有了判斷。
不到一炷香,時間已到。夥計此時兼職起賣藝人,手中銅鑼震聲,「此刻比賽結束。」
看熱鬧的人群早將這裏圍得水泄不通。
各色動物是最多的,大有遊龍飛鳳,小有貓狗雞鴨。也有應時而做,雕了對牛郎織女。可惜時間太短,瓜又不足夠大,隻能勉強看出來,是個男人和女人的輪廓。林繡瞥一眼不遠處,那棗糕店老闆雕了座鵲橋,線條流暢,巧而不俗。
過路人七嘴八舌地評論起來。
「我看這鵲橋最有意思。」
「要我說還是白兔更像,眼睛還粘了兩粒黑瓜子呢。」
沈宜也不甘示弱,伸出腦袋道,「我覺得這位姑娘的最好。」
夥計走至她麵前,是盞雕花燈。仔細一看,也點頭。雕燈的也有幾個,這盞確實更細緻好看。
林繡霽顏,「煩請拿一隻短燭。」南瓜燈她見多了,香瓜燈是第一次做,碧瑩瑩的還挺別致。
花燭很快送來,林繡輕輕一掀瓜柄,旋開蓋放進去。夥計這才驚奇地發現,這盞燈竟然是空心的。
燭火點點,朦朧微黃。薄薄一層香瓜壁極通透,照得好像亮堂的琉璃盞。圍在最前的人不由輕唿,勝負已見分曉。
後頭的爭著往前擠,想看看究竟是什麽拔得頭籌。
林繡接過彩頭,莞爾一笑,「手藝總在自己手上。」
那人逃也似地奔走。旁邊有知道八卦的,「這不是粥鋪的林娘子嘛。」
「他們家也有炊餅,後來口味不好賣不動才撤下。現在想來,莫不是偷學人家的方子。」
有人皺起眉頭,「怎麽還有這等人」又覺得說錯話,忙岔開話題。
林繡抿嘴一笑,轉頭進店。既喝了人家的好酒,不拐進店裏吃頓飯,就有點說不過去。
陶如蘊咂咂嘴,「哪有這種說法,明明就是你想吃。」
接過菜單一看,糯米釀肉圓幾個字十分顯眼。
素宴裏有糯米燒油豆腐來偽肉圓的,怎麽吃也是差了點味道,還得是真豬肉才能燒出腴肥口感。
陶如蘊堅持,「一定要加芡粉,攪打上勁,裏頭的肉才細嫩不鬆散。」
沈宜家原是從徽州沈氏,吃慣了清淡的江南菜。
「一定要入口即化,再加菠菜煮湯。」小小肉圓盛在碧湯中,粉白可愛,湯清味美。
肉圓之爭很是激烈,兩人誰也不讓。
林繡是中庸派,覺得兩種都好,幹脆點一例嚐嚐。
小二端上盤子笑道,「是炸出來的。」
外殼脆而酥鬆,並非勾濃芡的黏稠,而是撒著五香粉。
林繡夾起一個,幹香而不硬,裏外完全兩種天地。純肉做的反而不夠細膩,加了糯米更柔嫩,和獅子頭有些異曲同工之妙。
她總覺得想具化食物的滋味很難,捏在手上時、放入嘴中時、細細咀嚼時、咽進喉嚨裏,都難以原樣描繪。
此刻若是有台高清攝像機展現在人眼前,畫麵必定勾人。
不需別的形容,光視覺上的「金黃」就足矣讓人讒涎大動。脆脆的薄漿糊稍後膨脹成輕盈麵衣。肉捶打到起膠,此時有點太稠,糯米就填補空缺。嚼起來類似炸豬排,不過並非絲絲肉感,而是柔細緊實的一團。
很像是炸小肉丸,不過並不「小」。殼和肉極分明,外脆裏嫩,再拍攝一個汁水爆裂的近景鏡頭林繡突覺職業病又犯了,忍不住笑自己。
沈宜細嚼幾下,驚道,「怎麽比豆腐糜還軟。」
陶如蘊小心翼翼咬開一個,汁水卻沒濺出來,半個空殼竟也能鼓脹。
釀肉圓香而燙,油汁四濺,兩派都呲牙咧嘴地投降了。
菜品陸陸續續端上來,這盤白白的卻不知何物。林繡定睛一看,是從未吃過的醉蝦仙。
蝦醉,人亦醉。這道菜並非傳統生吃的做法,畢竟酒樓裏多是雅人。隻需酒醉後略一過水,再倒少許花雕去腥。
青蝦可煮熟,白蝦宜生吃,都很是解饞。這盤蝦不需用手吃,筷子上下一擠,嫩生生的白肉就「吐嚕」一聲爆出來。肚腸處理得幹幹淨淨,隻需蘸著香醋與薑汁,細品還有花雕的絲絲清香。
吃著碗裏的,她想起老杜的那句「自摘金橙搗膾齏」。杵爛橙汁蘸刺身吃,味道如何先不論,色彩與意境想必也極美。
各飲一碗豆腐湯,幾人都吃得臉色微紅。
飯用得差不多,小二滿臉堆笑,「今日七夕,特贈幾位貴客巧果一盤。」
她往日所見,都是棗木模子裏壓出來的,點染為七色,用長線穿串。又或拴上紅線拋至屋脊上,比誰拋得遠。
今日這盤卻個個小巧玲瓏,滿是奶香。又綿又軟,不像是蒸出來的,更接近現代的烘焙技術。
林繡素來懶得與人比試,此刻卻突然被激起鬥誌。
招徠路人的夥計嗓門極大,就是街尾的人也能聽見,「由諸位客官打分,得票最多者可領彩頭。」
他高舉今年的彩頭,是一小罈子常意坊最好的酒。
林繡在長桌前站定,不由嘴角一抽。眼前的瓜果竟比從前都小了不少,明擺著提升難度嘛。
夥計笑著解釋,「貴在精巧,不必恢弘。」
她捧起個蜜角瓜顛一顛,心中有了判斷。
不到一炷香,時間已到。夥計此時兼職起賣藝人,手中銅鑼震聲,「此刻比賽結束。」
看熱鬧的人群早將這裏圍得水泄不通。
各色動物是最多的,大有遊龍飛鳳,小有貓狗雞鴨。也有應時而做,雕了對牛郎織女。可惜時間太短,瓜又不足夠大,隻能勉強看出來,是個男人和女人的輪廓。林繡瞥一眼不遠處,那棗糕店老闆雕了座鵲橋,線條流暢,巧而不俗。
過路人七嘴八舌地評論起來。
「我看這鵲橋最有意思。」
「要我說還是白兔更像,眼睛還粘了兩粒黑瓜子呢。」
沈宜也不甘示弱,伸出腦袋道,「我覺得這位姑娘的最好。」
夥計走至她麵前,是盞雕花燈。仔細一看,也點頭。雕燈的也有幾個,這盞確實更細緻好看。
林繡霽顏,「煩請拿一隻短燭。」南瓜燈她見多了,香瓜燈是第一次做,碧瑩瑩的還挺別致。
花燭很快送來,林繡輕輕一掀瓜柄,旋開蓋放進去。夥計這才驚奇地發現,這盞燈竟然是空心的。
燭火點點,朦朧微黃。薄薄一層香瓜壁極通透,照得好像亮堂的琉璃盞。圍在最前的人不由輕唿,勝負已見分曉。
後頭的爭著往前擠,想看看究竟是什麽拔得頭籌。
林繡接過彩頭,莞爾一笑,「手藝總在自己手上。」
那人逃也似地奔走。旁邊有知道八卦的,「這不是粥鋪的林娘子嘛。」
「他們家也有炊餅,後來口味不好賣不動才撤下。現在想來,莫不是偷學人家的方子。」
有人皺起眉頭,「怎麽還有這等人」又覺得說錯話,忙岔開話題。
林繡抿嘴一笑,轉頭進店。既喝了人家的好酒,不拐進店裏吃頓飯,就有點說不過去。
陶如蘊咂咂嘴,「哪有這種說法,明明就是你想吃。」
接過菜單一看,糯米釀肉圓幾個字十分顯眼。
素宴裏有糯米燒油豆腐來偽肉圓的,怎麽吃也是差了點味道,還得是真豬肉才能燒出腴肥口感。
陶如蘊堅持,「一定要加芡粉,攪打上勁,裏頭的肉才細嫩不鬆散。」
沈宜家原是從徽州沈氏,吃慣了清淡的江南菜。
「一定要入口即化,再加菠菜煮湯。」小小肉圓盛在碧湯中,粉白可愛,湯清味美。
肉圓之爭很是激烈,兩人誰也不讓。
林繡是中庸派,覺得兩種都好,幹脆點一例嚐嚐。
小二端上盤子笑道,「是炸出來的。」
外殼脆而酥鬆,並非勾濃芡的黏稠,而是撒著五香粉。
林繡夾起一個,幹香而不硬,裏外完全兩種天地。純肉做的反而不夠細膩,加了糯米更柔嫩,和獅子頭有些異曲同工之妙。
她總覺得想具化食物的滋味很難,捏在手上時、放入嘴中時、細細咀嚼時、咽進喉嚨裏,都難以原樣描繪。
此刻若是有台高清攝像機展現在人眼前,畫麵必定勾人。
不需別的形容,光視覺上的「金黃」就足矣讓人讒涎大動。脆脆的薄漿糊稍後膨脹成輕盈麵衣。肉捶打到起膠,此時有點太稠,糯米就填補空缺。嚼起來類似炸豬排,不過並非絲絲肉感,而是柔細緊實的一團。
很像是炸小肉丸,不過並不「小」。殼和肉極分明,外脆裏嫩,再拍攝一個汁水爆裂的近景鏡頭林繡突覺職業病又犯了,忍不住笑自己。
沈宜細嚼幾下,驚道,「怎麽比豆腐糜還軟。」
陶如蘊小心翼翼咬開一個,汁水卻沒濺出來,半個空殼竟也能鼓脹。
釀肉圓香而燙,油汁四濺,兩派都呲牙咧嘴地投降了。
菜品陸陸續續端上來,這盤白白的卻不知何物。林繡定睛一看,是從未吃過的醉蝦仙。
蝦醉,人亦醉。這道菜並非傳統生吃的做法,畢竟酒樓裏多是雅人。隻需酒醉後略一過水,再倒少許花雕去腥。
青蝦可煮熟,白蝦宜生吃,都很是解饞。這盤蝦不需用手吃,筷子上下一擠,嫩生生的白肉就「吐嚕」一聲爆出來。肚腸處理得幹幹淨淨,隻需蘸著香醋與薑汁,細品還有花雕的絲絲清香。
吃著碗裏的,她想起老杜的那句「自摘金橙搗膾齏」。杵爛橙汁蘸刺身吃,味道如何先不論,色彩與意境想必也極美。
各飲一碗豆腐湯,幾人都吃得臉色微紅。
飯用得差不多,小二滿臉堆笑,「今日七夕,特贈幾位貴客巧果一盤。」
她往日所見,都是棗木模子裏壓出來的,點染為七色,用長線穿串。又或拴上紅線拋至屋脊上,比誰拋得遠。
今日這盤卻個個小巧玲瓏,滿是奶香。又綿又軟,不像是蒸出來的,更接近現代的烘焙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