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要塞是日本關東軍在中國東北東部原中蘇邊境上的一個軍事基地,位於黑龍江省虎林市虎頭鎮周邊完達山餘脈丘陵中。
其中心區域正麵寬12公裏,縱深6公裏,共有大小十餘處要塞,由猛虎山、虎北山、虎東山、虎西山、虎嘯山五個陣地組成。
陣地前,布置了大片雷區,地下囤積了大量的物資,日本關東軍自詡其為“北滿永久要塞”,即使陷入包圍,虎頭也可以堅守半年。
駐紮在此的是關東軍第四國境守備隊,大約為8000人左右,裝備了此時亞洲最大口徑的榴彈炮,口徑達300毫米的高炮防禦整個要塞。
之後再次裝備了400毫米口徑的榴彈炮,在輔以大量150毫米的加農炮和小口徑榴彈炮。
1944年,戰爭形勢發生巨大變化,虎頭要塞的第四國境守備隊人員和部分裝備,被送往太平洋戰場,隻留了部分人員駐守虎頭要塞,虎頭要塞的戰鬥力大大降低。
5月23日18時,李雲龍率領第一兵團到達虎頭要塞。
5月24日淩晨,李雲龍集結第一兵團四個步兵縱隊,4個炮兵旅、2個坦克旅以及1個高炮團、1個火箭炮團,突然對虎頭陣地進行猛烈炮擊。
這次炮擊,由於事先做了精確標定,使得虎頭要塞的道路、地麵工事、通訊設施、鐵路和車站都遭到嚴重的破壞,並給日軍以極大的殺傷。
獨立炮兵第95營營長為宋金虎上尉,大威力榴彈炮兵第4旅旅長是趙有誌。
抗日先遣軍統計發射了235發305毫米和1200發203毫米榴彈炮炮彈。
炮擊之後,抗日先遣軍第一兵團突擊部隊兵分兩路對虎頭要塞發起進攻。
這時,未遭到炮火殺傷的日軍從睡夢中驚醒,匆忙進入預定陣地和地下工事。由於守備隊長西脅武大佐去掖河(今寧安)開會未歸,守備隊由炮兵隊隊長大木正上尉代為指揮。
日軍發現後,立刻以各種火力進行密集攔阻射擊,企圖阻止抗日先遣軍的進攻。
不過抗日先遣軍的掩護火力更強,對日軍陣地的前沿、通道、火力發射點和製高點進行了有效的火力封鎖,打的日軍炮火被壓製。
當天下午13時,日軍410毫米榴彈炮開始了迴擊,按照日軍數據,在1小時內發射了11發炮彈,主要集中抗日先遣軍進攻的路上附近。
虎頭要塞日軍在戰役一開始就陷入孤立無援狀態,與後方完全中斷了聯係。
日軍利用坑道、各支撐點的堅固工事頑抗,戰況十分激烈。
抗日先遣軍的炮兵偵察需要時間來確定日軍炮彈的射擊位置。
此後,抗日先遣軍炮兵盡可能多地參與反炮戰,對日本炮彈的每發炮彈都會立即做出反應。
隨後抗日先遣軍於一天內完成了占領該城的任務。
這天第一兵團擊退日軍4次反衝擊,占領江邊碼頭和虎頭鎮。虎北山陣地爭奪尤為激烈,陣地9次易手。
5月25日,第一兵團發射了233發305毫米和1708發203毫米榴彈炮炮彈。
第一兵團炮兵部隊共對虎頭要塞進行了3次不間斷的炮擊,直接摧毀了日軍1門305毫米和1門240毫米榴彈炮。
當天,日軍共對第一兵團陣地7發射了109發炮彈,其中4發410毫米榴彈炮炮彈落在距離炮兵陣地500米的地方。
5月25日早6時,抗日先遣軍第一兵團發起第二次總攻,以優勢兵力和火力對日軍火炮陣地和要塞設施進行毀滅性打擊。
步兵則在坦克掩護下,與日軍在各陣地展開白刃戰。
另一路抗日先遣軍占領虎林和密山。這天日軍依然對第一兵團陣地發射了65發炮彈,其中31發是240毫米及以上口徑。
5月25日中午11時,占領猛虎山的第一兵團從地下要塞的通氣口、煙囪等投擲手榴彈和澆灌汽油,使得地下要塞內濃煙密布,不少日軍窒息死亡。
5月25日晚8時,第一兵團攻占虎東山,該處的日軍步兵1中隊向東猛虎山靠攏,日軍巨炮陣地被抗日先遣軍攻占。
5月26日上午10時,日軍240毫米和305毫米榴彈炮陣地被抗日先遣軍占領。
1945年5月26日下午3時,第一兵團擊毀的日軍45式150毫米加農炮陣地。
5月26日晚8時,抗日先遣軍第4縱隊攻占虎北山,日軍步兵4中隊撤出陣地向中猛虎山轉移。
之後,守備司令大木正在中猛虎山隧道內下令全員玉碎,140餘人死亡。
5月27日6時,抗日先遣軍調集所有火炮對猛虎山進行猛烈轟擊,並發動更猛烈攻勢。
日軍守備隊本部、中猛虎山、東猛虎山的守敵步兵隊本部、步兵1中隊、炮兵隊本部和所轄炮兵中隊被全殲。
5月27日11時第一兵團重型榴彈炮兵第4旅的10門203毫米榴彈炮對日軍410毫米榴彈炮陣地和1個150毫米炮兵連陣地(4門)進行抵近射擊。
抗日先遣軍炮兵部隊距離日軍陣地1600米,36次擊中這個巨炮陣地,終於徹底摧毀。
之後又在距離1800米徹底摧毀了日軍這個150毫米火炮陣地。
5月27日下午5時,西猛虎山的步兵第3中隊被全殲。
5月27日下午6時,抗日先遣軍集中30餘門火炮和1000餘人將要塞後方的虎嘯山殘敵100餘人團團包圍。
日軍有的棄陣而逃,有的隻能束手就擒,步兵第2中隊也被全殲。
這次戰役,抗日先遣軍由東北抗日先遣軍第一兵團負責,以第四縱隊和炮兵縱隊三個旅為主攻。
整個第一兵團轄步兵縱隊4個,炮兵縱隊4個旅,坦克第15旅和第9旅,共裝備1955門火炮和迫擊炮、558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共投入3萬餘人。
共斃敵1387人俘虜53人,此外400餘名開拓團成員也在要塞中死去,抗日先遣軍自身損失1500餘人(犧牲493人),最新數據是純減員756人。
戰鬥結束後,抗日先遣軍將日軍1 門410毫米和1門305毫米榴彈炮留在要塞,並開始修複整個要塞,用來防備蘇聯人。
整個這次作戰,日軍共向抗日先遣軍陣地發射了450發炮彈,其中212發是240、305和410毫米口徑,
而抗日先遣軍炮兵旅消耗了766發305毫米炮彈,5979發203毫米炮彈。
為了紀念作戰犧牲的東北抗日先遣軍在虎頭殉難的中國軍人,在要塞虎東山陣地建起1座高7米的銀白色紀念碑(俗稱小白塔),以紀念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
紀念碑正麵鑲嵌的銅鑄板上,書有李德勝同誌題寫的幾個大字:“抗日英雄永垂不朽。紀念東北抗日先遣軍第一兵團攻克虎頭要塞,驅逐日寇,解放虎頭鎮。1945年5月”。
這是東北地區中蘇邊境最早一處抗日英雄紀念碑。
為了紀念這段曆史,懷念革命先烈,後世的中國人民在虎頭要塞前沿陣地之一的虎東山陣地修建了“侵華日軍虎頭要塞遺址博物館”。
堅固而係統的防禦工事是堅守防禦不可缺少的條件。作戰中,抗日先遣軍擁有強大火力,各種重炮輪番轟炸,各種火炮實施直瞄和間瞄射擊,步兵和坦克不斷衝擊。
日軍依托地上和地下工事,以薄弱兵力進行頑抗,主陣地易手9次,戰鬥持續了不到五天,造成抗日先遣軍較大傷亡。
這充分說明預有設防的堅固陣地,是抗擊強大火力和步兵衝擊的基本依托。
依托工事進行堅守防禦需要和積極的反衝擊相結合。
日軍在依托工事進行頑強抵抗的同時,不斷實施反衝擊,進行白刃格鬥。
盡管由於力量懸殊過大,反衝擊不能從根本上改善防禦態勢,不過給了抗日先遣軍以較大殺傷和精神上的威脅,也使得部分陣地失而複得。
防禦工程一切設施需要防止被對方利用。各平麵出入口要避免遭到火炮的直接瞄準射擊。
通風口、排煙孔、豎井等應該有防範措施。在這場作戰中,東北抗日先遣軍正是利用這些工程構築上的缺點進行直瞄射擊,投放炸藥和澆灌汽油,從而造成日軍大量傷亡。
最重要的是,這些要塞重新修複以後,還可以重新啟用,用以防備國境線以外的任何敵人,讓那些覬覦我國領土的野心家望而卻步!
其中心區域正麵寬12公裏,縱深6公裏,共有大小十餘處要塞,由猛虎山、虎北山、虎東山、虎西山、虎嘯山五個陣地組成。
陣地前,布置了大片雷區,地下囤積了大量的物資,日本關東軍自詡其為“北滿永久要塞”,即使陷入包圍,虎頭也可以堅守半年。
駐紮在此的是關東軍第四國境守備隊,大約為8000人左右,裝備了此時亞洲最大口徑的榴彈炮,口徑達300毫米的高炮防禦整個要塞。
之後再次裝備了400毫米口徑的榴彈炮,在輔以大量150毫米的加農炮和小口徑榴彈炮。
1944年,戰爭形勢發生巨大變化,虎頭要塞的第四國境守備隊人員和部分裝備,被送往太平洋戰場,隻留了部分人員駐守虎頭要塞,虎頭要塞的戰鬥力大大降低。
5月23日18時,李雲龍率領第一兵團到達虎頭要塞。
5月24日淩晨,李雲龍集結第一兵團四個步兵縱隊,4個炮兵旅、2個坦克旅以及1個高炮團、1個火箭炮團,突然對虎頭陣地進行猛烈炮擊。
這次炮擊,由於事先做了精確標定,使得虎頭要塞的道路、地麵工事、通訊設施、鐵路和車站都遭到嚴重的破壞,並給日軍以極大的殺傷。
獨立炮兵第95營營長為宋金虎上尉,大威力榴彈炮兵第4旅旅長是趙有誌。
抗日先遣軍統計發射了235發305毫米和1200發203毫米榴彈炮炮彈。
炮擊之後,抗日先遣軍第一兵團突擊部隊兵分兩路對虎頭要塞發起進攻。
這時,未遭到炮火殺傷的日軍從睡夢中驚醒,匆忙進入預定陣地和地下工事。由於守備隊長西脅武大佐去掖河(今寧安)開會未歸,守備隊由炮兵隊隊長大木正上尉代為指揮。
日軍發現後,立刻以各種火力進行密集攔阻射擊,企圖阻止抗日先遣軍的進攻。
不過抗日先遣軍的掩護火力更強,對日軍陣地的前沿、通道、火力發射點和製高點進行了有效的火力封鎖,打的日軍炮火被壓製。
當天下午13時,日軍410毫米榴彈炮開始了迴擊,按照日軍數據,在1小時內發射了11發炮彈,主要集中抗日先遣軍進攻的路上附近。
虎頭要塞日軍在戰役一開始就陷入孤立無援狀態,與後方完全中斷了聯係。
日軍利用坑道、各支撐點的堅固工事頑抗,戰況十分激烈。
抗日先遣軍的炮兵偵察需要時間來確定日軍炮彈的射擊位置。
此後,抗日先遣軍炮兵盡可能多地參與反炮戰,對日本炮彈的每發炮彈都會立即做出反應。
隨後抗日先遣軍於一天內完成了占領該城的任務。
這天第一兵團擊退日軍4次反衝擊,占領江邊碼頭和虎頭鎮。虎北山陣地爭奪尤為激烈,陣地9次易手。
5月25日,第一兵團發射了233發305毫米和1708發203毫米榴彈炮炮彈。
第一兵團炮兵部隊共對虎頭要塞進行了3次不間斷的炮擊,直接摧毀了日軍1門305毫米和1門240毫米榴彈炮。
當天,日軍共對第一兵團陣地7發射了109發炮彈,其中4發410毫米榴彈炮炮彈落在距離炮兵陣地500米的地方。
5月25日早6時,抗日先遣軍第一兵團發起第二次總攻,以優勢兵力和火力對日軍火炮陣地和要塞設施進行毀滅性打擊。
步兵則在坦克掩護下,與日軍在各陣地展開白刃戰。
另一路抗日先遣軍占領虎林和密山。這天日軍依然對第一兵團陣地發射了65發炮彈,其中31發是240毫米及以上口徑。
5月25日中午11時,占領猛虎山的第一兵團從地下要塞的通氣口、煙囪等投擲手榴彈和澆灌汽油,使得地下要塞內濃煙密布,不少日軍窒息死亡。
5月25日晚8時,第一兵團攻占虎東山,該處的日軍步兵1中隊向東猛虎山靠攏,日軍巨炮陣地被抗日先遣軍攻占。
5月26日上午10時,日軍240毫米和305毫米榴彈炮陣地被抗日先遣軍占領。
1945年5月26日下午3時,第一兵團擊毀的日軍45式150毫米加農炮陣地。
5月26日晚8時,抗日先遣軍第4縱隊攻占虎北山,日軍步兵4中隊撤出陣地向中猛虎山轉移。
之後,守備司令大木正在中猛虎山隧道內下令全員玉碎,140餘人死亡。
5月27日6時,抗日先遣軍調集所有火炮對猛虎山進行猛烈轟擊,並發動更猛烈攻勢。
日軍守備隊本部、中猛虎山、東猛虎山的守敵步兵隊本部、步兵1中隊、炮兵隊本部和所轄炮兵中隊被全殲。
5月27日11時第一兵團重型榴彈炮兵第4旅的10門203毫米榴彈炮對日軍410毫米榴彈炮陣地和1個150毫米炮兵連陣地(4門)進行抵近射擊。
抗日先遣軍炮兵部隊距離日軍陣地1600米,36次擊中這個巨炮陣地,終於徹底摧毀。
之後又在距離1800米徹底摧毀了日軍這個150毫米火炮陣地。
5月27日下午5時,西猛虎山的步兵第3中隊被全殲。
5月27日下午6時,抗日先遣軍集中30餘門火炮和1000餘人將要塞後方的虎嘯山殘敵100餘人團團包圍。
日軍有的棄陣而逃,有的隻能束手就擒,步兵第2中隊也被全殲。
這次戰役,抗日先遣軍由東北抗日先遣軍第一兵團負責,以第四縱隊和炮兵縱隊三個旅為主攻。
整個第一兵團轄步兵縱隊4個,炮兵縱隊4個旅,坦克第15旅和第9旅,共裝備1955門火炮和迫擊炮、558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共投入3萬餘人。
共斃敵1387人俘虜53人,此外400餘名開拓團成員也在要塞中死去,抗日先遣軍自身損失1500餘人(犧牲493人),最新數據是純減員756人。
戰鬥結束後,抗日先遣軍將日軍1 門410毫米和1門305毫米榴彈炮留在要塞,並開始修複整個要塞,用來防備蘇聯人。
整個這次作戰,日軍共向抗日先遣軍陣地發射了450發炮彈,其中212發是240、305和410毫米口徑,
而抗日先遣軍炮兵旅消耗了766發305毫米炮彈,5979發203毫米炮彈。
為了紀念作戰犧牲的東北抗日先遣軍在虎頭殉難的中國軍人,在要塞虎東山陣地建起1座高7米的銀白色紀念碑(俗稱小白塔),以紀念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
紀念碑正麵鑲嵌的銅鑄板上,書有李德勝同誌題寫的幾個大字:“抗日英雄永垂不朽。紀念東北抗日先遣軍第一兵團攻克虎頭要塞,驅逐日寇,解放虎頭鎮。1945年5月”。
這是東北地區中蘇邊境最早一處抗日英雄紀念碑。
為了紀念這段曆史,懷念革命先烈,後世的中國人民在虎頭要塞前沿陣地之一的虎東山陣地修建了“侵華日軍虎頭要塞遺址博物館”。
堅固而係統的防禦工事是堅守防禦不可缺少的條件。作戰中,抗日先遣軍擁有強大火力,各種重炮輪番轟炸,各種火炮實施直瞄和間瞄射擊,步兵和坦克不斷衝擊。
日軍依托地上和地下工事,以薄弱兵力進行頑抗,主陣地易手9次,戰鬥持續了不到五天,造成抗日先遣軍較大傷亡。
這充分說明預有設防的堅固陣地,是抗擊強大火力和步兵衝擊的基本依托。
依托工事進行堅守防禦需要和積極的反衝擊相結合。
日軍在依托工事進行頑強抵抗的同時,不斷實施反衝擊,進行白刃格鬥。
盡管由於力量懸殊過大,反衝擊不能從根本上改善防禦態勢,不過給了抗日先遣軍以較大殺傷和精神上的威脅,也使得部分陣地失而複得。
防禦工程一切設施需要防止被對方利用。各平麵出入口要避免遭到火炮的直接瞄準射擊。
通風口、排煙孔、豎井等應該有防範措施。在這場作戰中,東北抗日先遣軍正是利用這些工程構築上的缺點進行直瞄射擊,投放炸藥和澆灌汽油,從而造成日軍大量傷亡。
最重要的是,這些要塞重新修複以後,還可以重新啟用,用以防備國境線以外的任何敵人,讓那些覬覦我國領土的野心家望而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