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孚卦六爻講述了晚清第一名臣曾國藩組建湘軍,推動洋務運動的曆史故事。


    曾國藩(1811年-1872年)是長沙府湘鄉荷葉塘(今湖南婁底雙峰縣境內)人。他出生這一年,民族英雄林則徐以殿試第四名高中進士。


    1838年,他與晚清另一位名臣李鴻章的父親李文安同為殿試第三甲進士。李文安排名第一百一十二,曾國藩排名第四十二,成績略好一些。


    明清時期的科舉考試,在殿試之後又多了朝考與散館考試等環節。


    殿試之後,一甲三名直接進入翰林院。其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其餘的進士名錄由禮部送翰林院掌院學士奏請皇帝後,還要再舉行一次考試,稱為朝考。朝考選拔出來的優秀者,稱為庶吉士。


    曾國藩參加完朝考後,被列為朝考第一等第三名。道光帝複閱試卷時,將其擢升為第二名。“虞吉,有它不燕,”翰林院庶吉士雖然地位尊貴,幾乎是將來名列內閣的必要條件,但並不是朝廷正式官職,而是國家人才儲備庫。根據規定,庶吉士在翰林院還需要苦修三年後再參加一次畢業考試。因為大家通過考試後便可授予官職,離開翰林院走馬上任,所以這個考試被稱為“散館”。


    同科的一甲前三名,狀元、榜眼、探花雖然不用參加朝考,且可以直接授官,但他們也要參加散館考試。能否保住原有職位,照樣要看考試成績。


    三年後,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鶴鳴在陰,其子和之,”國難當頭,曾國藩參加散館考試,名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檢討。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一年之內,曾國藩先後四川鄉試正考官,補授翰林院侍講,充文淵閣校理。“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自參加科舉考試十年之內,他連續七次升遷,累遷至內閣學士加工部左侍郎,名列中樞,官居二品。


    1851年正月,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組發動太平天國起義。鹹豐帝”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召集群臣商議對策。曾國藩進言當務之急首在用人,又上書《敬陳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直陳鹹豐帝過失。


    他的諫言太過直接,鹹豐帝還沒看完,就憤怒地把奏折扔在地上,拂袖而去。待情緒平複後,他重新認真閱讀奏章,虛心納諫,並褒獎曾國藩,不久任命他為吏部左侍郎。


    此時,太平天國運動已成燎原之勢,席卷大半個中國。腐朽的八旗軍、綠營官兵根本無力對抗太平軍。


    曾國藩本因母喪奏請丁憂,在這樣的形勢下,被清廷奪情。他遵從清政府獎勵團練的命令,在家鄉湖南一帶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關係,尋思組織了一支地方團練,稱為湘勇。這就是湘軍的前身。


    他麾下聚集了同為湖南人的滿清中興名臣胡林翼和左宗棠等人。他們誌同道合、誌趣相投,形成了一個以曾國藩為中心的士人群體,被稱為理學經世派。


    在奏請朝廷獲得批準後,曾國藩在衡州練兵,又派人赴廣東購買西洋火炮以籌建水師。他很快遇到了組建湘軍的第一大難題:軍餉不足。


    湘勇士卒的餉銀幾乎比綠營兵高一倍,還要購買洋槍洋炮和製式軍備,他兜裏那點銀子根本不夠花。曾國藩苦思冥想後,向鹹豐帝求了幾千張清朝最高學曆“監生”的文憑和虛銜官職的空白委任狀,然後向各地士紳出售功名和空頭官職。就這樣,曾國藩組建成一萬七千人且裝備幾百門洋炮的湘軍。


    1854年,曾國藩發布《討粵匪檄》,率湘軍奔赴戰場,與太平軍正麵對陣。誰知他苦心打造的湘軍同樣不堪一擊,在被太平軍擊敗後,曾國藩羞憤交加,打算跳水自盡,幸被幕僚拚命救起來。


    命雖然被保住了,他的職務卻沒保住。因戰事不利,他擔任的各種要職被革除。


    曾國藩屢敗屢戰,一度因指揮有方而獲賜黃馬褂,但很快他又被石達開總攻湘軍水營,燒毀戰船一百餘艘。曾國藩險些被俘虜,他再次憤怒至極,打算策馬以死,又被部下拚命攔下。


    因太平天國內亂,曾國藩漸漸反敗為勝,不再需要整天尋死覓活。就在前線節節連勝的時候,他的父親突然去世。曾國藩迴家奔喪,期間兩次上書請求在家為父守孝,獲準許。


    這時候湘軍在多條戰線上凱歌高奏,不到一年時間,鹹豐帝詔命曾國藩出任浙江軍務,救援福建。經過多年征戰,曾國藩率湘軍攻破天京,平定太平天國運動,因功加封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襲罔替,獲賜雙眼花翎。“月幾望,馬匹亡,無咎,”就在軍功與榮耀即將臻至頂峰的時候,他急流勇退,主動奏請裁撤湘軍二萬五千人,獲準。


    曾國藩富有遠見卓識,很早就提出要師夷智以造炮製船。他“有孚攣如,無咎,”懷著安國興邦的信念在安徽安慶設內軍械所,試造出了中國曆史上第一艘輪船“黃鵠號”。又由他規劃,由李鴻章實際負責,在上海創辦當時規模最大的洋務企業江南製造總局,並在下設造船所試製船艦。他想通過自己造船製炮,建立一支近代海軍。


    1868年,曾國藩授武英殿大學士,同年調任直隸總督。這一年,江南造船廠製造的第一艘輪船試航,艦名恬吉。同年底,曾國藩入京拜見慈禧太後與同治皇帝。


    四年後,曾國藩在南京無疾而壽終正寢。清廷為之輟朝三日,追贈太傅,諡號文正。這是曆代文人夢寐以求的諡號,有清一代僅八人得此諡號。


    曾國藩和中唐名將郭子儀一樣,是功高而不震主的典範。


    麵對清朝的腐敗衰落,曾國藩認為“國貧不足患,惟民心渙散,則為患甚大。”他認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提倡重用德器兼備之人,嚴懲貪官汙吏。


    與郭子儀以自汙保身不同,曾國藩強調忠君衛道,以仁、禮、忠、信作為治軍之本,借此維係軍心,並用來明哲保身。


    曾國藩深知“翰音登於天,貞兇”的道理。當年他攻克天京後,聲望至於頂點,令清朝統治者大為不放心。曾國藩不僅馬上奏請自裁湘軍,同時印行《曾國藩家書》,通過一千多封家書講做人做事的道理,表明自己忠心為國的心跡,從而消弭了皇帝對他的忌憚。


    一代偉人非常欣賞他,曾說過“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偉人對曾國藩的治軍思想也有所借鑒。如治軍最重精神教育,如以“愛民為治兵第一要義”製定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跟著姓名學國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港沉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港沉沙並收藏跟著姓名學國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