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旅焚其次,喪其童仆,貞厲。
六二爻告訴我們旅事要貞,堅守正道。如果不貞,會怎麽樣?
九三爻告訴我們:如果不貞,好不容易找到的旅舍會被燒毀,本來忠心耿耿的童仆會跑掉,這時候就算再想堅守正道也很難了。
九千歲魏忠賢權勢滔天而不知收斂,更加任性妄為。
明熹宗深居宮中醉心木工活,魏忠賢則多次大張旗鼓地出行,高頭大馬,羽簾青蓋,前後伴有鐃鼓鳴鏑之聲,左右則有錦衣衛官校提刀相隨,隨行的廚師、優伶、百戲、奴婢竟然數以萬計。
所過之處,官僚士紳夾道歡迎,拜稱九千歲,有些人更是稱其“九千九百歲”,與萬歲隻差了一百歲。更厲害的行三拜九叩之禮,高唿九千九百歲爺爺。
而魏忠賢呢,隻管揚長而去,不予理睬。
其時,明朝舉國掀起為魏忠賢建生祠熱。北直隸督撫也想為其建祠,於是找到孫承宗,請他出麵備辦呈文。
孫承宗表示這是好事啊,你們自己搞就行了。
魏忠賢聞言大怒。他不敢拿孫承宗出氣,派人斥責督撫官員,威脅他們說:“不得孫閣老具呈,不建祠。”
這下拍馬屁拍到了馬蹄子上。督、撫萬般無奈,隻好請其他人具呈,卻悄悄把孫承宗的名字寫在了榜首。
誰知孫承宗的姻親師泰餘也是一個硬骨頭。他看到呈文後,怒道:“孫公三朝老臣,不肯失節。他置身家性命於度外,我們怎麽能汙損他的名節呢?”他把呈文撕得粉碎。
魏忠賢雖然怒上加怒,最後也隻能不了了之。
魏忠賢沒有料到,自己一作再作,結果把自己的保護傘給作沒了。
公元1625年5月,魏忠賢陪同明熹宗到西苑遊船玩樂。不料突然一陣狂風刮翻小船,明熹宗不慎跌落水中。因為這次驚嚇而落下病根,他的身體每況愈下,終於臥床不起。兩年後明熹宗駕崩,他的幾個兒子都被魏忠賢和客氏害死,於是傳位五弟信王朱由檢(1611年—1644年),是為明思宗。
朱由檢是明朝的末代皇帝,明思宗這個廟號由南明弘光政權所上,後來一度改為毅宗和威宗。相比這三個廟號,他更為我們熟知的稱謂是:崇禎帝。所謂崇禎,是其年號。
保護傘一倒,魏忠賢的末日就到了。
崇禎帝對他深加戒備,他那些看似忠心耿耿的黨羽見風使舵,紛紛背叛,轉而上疏彈劾他。
崇禎帝對這些奏章一概留中不發,對待魏忠賢就像當年明熹宗一樣,各種封賞照給不誤。崇禎帝越淡定,魏忠賢越不安,於是上書請求辭去東廠提督,以此試探虛實。
崇禎帝沒有批準,反而還好生勸慰他安心工作,不要瞎想,還特批他的對食客氏出宮到私宅居住。
魏忠賢仍然氣短心虛,再次上書乞請停止為自己建立生祠。崇禎帝禦批同意不再新修,但仍然保留以前修好的生祠,順便還誇了魏忠賢一句,說他有功不居。
崇禎帝可不是心慈手軟,隻是這些奏章寫得太沒水平。他的宗旨是:一棒子打不死毒蛇,就不要打草驚蛇。
直到嘉興貢生錢嘉征上疏彈劾魏忠賢十大罪,崇禎帝笑了。
這十條大罪,條條可誅其九族:一與皇帝並列,二蔑視皇後,三搬弄兵權,四無二祖列宗,五克削藩王封爵,六目無聖人,七濫加爵賞,八掩蓋邊功,九剝削百姓,十交通關節。
崇禎帝當即召見魏忠賢,命內侍一個字一個字讀給他聽。魏忠賢跪伏在地,痛哭流涕,連唿冤枉。他知道自己完蛋了,很快以身體不適為由,請求辭職。
崇禎帝順水推舟,先是批準了他的辭呈,不久正式下旨將其罪昭告天下,貶去鳳陽祖陵管理香火。
魏忠賢本可以在明朝祖陵邊安心做個掃地守門的老太監,了此殘生。但這個死太監在被貶鳳陽的路上還不安分,一路上帶著大量隨從,看起來威風不減當年。
這讓崇禎帝動了殺機。他以魏忠賢豢養死士勢若反叛為由,命錦衣衛將其逮捕迴京。
消息很快傳到魏忠賢耳中,他自知難逃一死,於是在安徽阜城的一家旅店中痛飲至大醉,上吊自殺。
一代權宦,就此在行旅途中淒涼死去。他的對食客氏也遭到清算,被人在宮中用鞭子活活抽死。
崇禎帝以堯舜為榜樣,有中興明朝之誌。他的座右銘則是北宋大儒程頤的名言:人主一日之間親賢士大夫之時多,親宦官宮妾之時少,則自然君德清明,君身強固。
他登基以後,命人書寫“敬天法祖”四字匾額懸掛於乾清宮大殿,又書“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十六字心傳為兩楹。後來他還命人在文華殿、武英殿的屏風上繪製曆代明君賢臣圖,並親自題寫“正心誠意”四個大字,時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個明君。
他確實兢兢業業,勤於政事,力圖挽迴明朝的頹勢,隻可惜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整個有明一朝,如果要排最勤勉皇帝的前兩名,一個是開國君主朱元璋,另一個隻能是末代皇帝朱由檢。如果實在要分出冠亞軍,老朱頭說不定還要敗給他這個後輩。
他每天雞鳴而起,批閱奏章至丙夜不休,宮中從無宴樂之事,始終堅持經筵、日講和常朝,其勤勉之狀,被譽為漢唐以來極為少見。
隻可惜,他勤勉或能比肩先祖,識人卻遠遠不如。
隨著內閣輔臣中的閹黨相繼去職,崇禎帝需要挑選新閣臣。他挑選閣臣的方式居然是“枚卜”,也就是說抽簽決定,把命運交給老天爺。
公元1627年冬月,崇禎帝群臣,在乾清宮拜天祈福後,將一疊填寫著姓名的紙條子裝入金瓶,然後用筷子挾出六張紙條。
這六個名字幸運地入閣輔政,第一個被抽中的人便是內閣首輔。
崇禎帝任上第一個領導班子,就這麽戲劇化地產生了。
解決了朝堂百官的班次問題後,崇禎帝對外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收複遼東。
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他毫不猶豫地交給了袁崇煥。
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的袁崇煥,已因彈劾而去職返鄉,賦閑在家。
六二爻告訴我們旅事要貞,堅守正道。如果不貞,會怎麽樣?
九三爻告訴我們:如果不貞,好不容易找到的旅舍會被燒毀,本來忠心耿耿的童仆會跑掉,這時候就算再想堅守正道也很難了。
九千歲魏忠賢權勢滔天而不知收斂,更加任性妄為。
明熹宗深居宮中醉心木工活,魏忠賢則多次大張旗鼓地出行,高頭大馬,羽簾青蓋,前後伴有鐃鼓鳴鏑之聲,左右則有錦衣衛官校提刀相隨,隨行的廚師、優伶、百戲、奴婢竟然數以萬計。
所過之處,官僚士紳夾道歡迎,拜稱九千歲,有些人更是稱其“九千九百歲”,與萬歲隻差了一百歲。更厲害的行三拜九叩之禮,高唿九千九百歲爺爺。
而魏忠賢呢,隻管揚長而去,不予理睬。
其時,明朝舉國掀起為魏忠賢建生祠熱。北直隸督撫也想為其建祠,於是找到孫承宗,請他出麵備辦呈文。
孫承宗表示這是好事啊,你們自己搞就行了。
魏忠賢聞言大怒。他不敢拿孫承宗出氣,派人斥責督撫官員,威脅他們說:“不得孫閣老具呈,不建祠。”
這下拍馬屁拍到了馬蹄子上。督、撫萬般無奈,隻好請其他人具呈,卻悄悄把孫承宗的名字寫在了榜首。
誰知孫承宗的姻親師泰餘也是一個硬骨頭。他看到呈文後,怒道:“孫公三朝老臣,不肯失節。他置身家性命於度外,我們怎麽能汙損他的名節呢?”他把呈文撕得粉碎。
魏忠賢雖然怒上加怒,最後也隻能不了了之。
魏忠賢沒有料到,自己一作再作,結果把自己的保護傘給作沒了。
公元1625年5月,魏忠賢陪同明熹宗到西苑遊船玩樂。不料突然一陣狂風刮翻小船,明熹宗不慎跌落水中。因為這次驚嚇而落下病根,他的身體每況愈下,終於臥床不起。兩年後明熹宗駕崩,他的幾個兒子都被魏忠賢和客氏害死,於是傳位五弟信王朱由檢(1611年—1644年),是為明思宗。
朱由檢是明朝的末代皇帝,明思宗這個廟號由南明弘光政權所上,後來一度改為毅宗和威宗。相比這三個廟號,他更為我們熟知的稱謂是:崇禎帝。所謂崇禎,是其年號。
保護傘一倒,魏忠賢的末日就到了。
崇禎帝對他深加戒備,他那些看似忠心耿耿的黨羽見風使舵,紛紛背叛,轉而上疏彈劾他。
崇禎帝對這些奏章一概留中不發,對待魏忠賢就像當年明熹宗一樣,各種封賞照給不誤。崇禎帝越淡定,魏忠賢越不安,於是上書請求辭去東廠提督,以此試探虛實。
崇禎帝沒有批準,反而還好生勸慰他安心工作,不要瞎想,還特批他的對食客氏出宮到私宅居住。
魏忠賢仍然氣短心虛,再次上書乞請停止為自己建立生祠。崇禎帝禦批同意不再新修,但仍然保留以前修好的生祠,順便還誇了魏忠賢一句,說他有功不居。
崇禎帝可不是心慈手軟,隻是這些奏章寫得太沒水平。他的宗旨是:一棒子打不死毒蛇,就不要打草驚蛇。
直到嘉興貢生錢嘉征上疏彈劾魏忠賢十大罪,崇禎帝笑了。
這十條大罪,條條可誅其九族:一與皇帝並列,二蔑視皇後,三搬弄兵權,四無二祖列宗,五克削藩王封爵,六目無聖人,七濫加爵賞,八掩蓋邊功,九剝削百姓,十交通關節。
崇禎帝當即召見魏忠賢,命內侍一個字一個字讀給他聽。魏忠賢跪伏在地,痛哭流涕,連唿冤枉。他知道自己完蛋了,很快以身體不適為由,請求辭職。
崇禎帝順水推舟,先是批準了他的辭呈,不久正式下旨將其罪昭告天下,貶去鳳陽祖陵管理香火。
魏忠賢本可以在明朝祖陵邊安心做個掃地守門的老太監,了此殘生。但這個死太監在被貶鳳陽的路上還不安分,一路上帶著大量隨從,看起來威風不減當年。
這讓崇禎帝動了殺機。他以魏忠賢豢養死士勢若反叛為由,命錦衣衛將其逮捕迴京。
消息很快傳到魏忠賢耳中,他自知難逃一死,於是在安徽阜城的一家旅店中痛飲至大醉,上吊自殺。
一代權宦,就此在行旅途中淒涼死去。他的對食客氏也遭到清算,被人在宮中用鞭子活活抽死。
崇禎帝以堯舜為榜樣,有中興明朝之誌。他的座右銘則是北宋大儒程頤的名言:人主一日之間親賢士大夫之時多,親宦官宮妾之時少,則自然君德清明,君身強固。
他登基以後,命人書寫“敬天法祖”四字匾額懸掛於乾清宮大殿,又書“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十六字心傳為兩楹。後來他還命人在文華殿、武英殿的屏風上繪製曆代明君賢臣圖,並親自題寫“正心誠意”四個大字,時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個明君。
他確實兢兢業業,勤於政事,力圖挽迴明朝的頹勢,隻可惜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整個有明一朝,如果要排最勤勉皇帝的前兩名,一個是開國君主朱元璋,另一個隻能是末代皇帝朱由檢。如果實在要分出冠亞軍,老朱頭說不定還要敗給他這個後輩。
他每天雞鳴而起,批閱奏章至丙夜不休,宮中從無宴樂之事,始終堅持經筵、日講和常朝,其勤勉之狀,被譽為漢唐以來極為少見。
隻可惜,他勤勉或能比肩先祖,識人卻遠遠不如。
隨著內閣輔臣中的閹黨相繼去職,崇禎帝需要挑選新閣臣。他挑選閣臣的方式居然是“枚卜”,也就是說抽簽決定,把命運交給老天爺。
公元1627年冬月,崇禎帝群臣,在乾清宮拜天祈福後,將一疊填寫著姓名的紙條子裝入金瓶,然後用筷子挾出六張紙條。
這六個名字幸運地入閣輔政,第一個被抽中的人便是內閣首輔。
崇禎帝任上第一個領導班子,就這麽戲劇化地產生了。
解決了朝堂百官的班次問題後,崇禎帝對外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收複遼東。
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他毫不猶豫地交給了袁崇煥。
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的袁崇煥,已因彈劾而去職返鄉,賦閑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