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幾望,吉。
帝乙的妹妹出嫁,她的服飾還不如陪嫁的側室服飾華美。這象征側室的才能、品德和相貌還要超過正妻。
丈夫對側室的寵愛非同一般,但要把握好度。這個度就是“月幾望”,待遇可以和正妻差不多,卻不能完全一樣。這樣才便於正妻管理家庭,吉利。
有人問正妻如果實在德不配位,怎麽辦?
古代是允許休妻的,有七出之規,也有和離之法。但古人對所謂休妻、和離非常謹慎,比如漢代律法規定了“三不去”。當妻子曾經幫助舅姑服喪,娶妻時貧窮休妻時富有,以及妻子被休後無家可歸,即使符合七出之規,丈夫也不能任意離婚。
明朝中期以來,從楊廷和、張璁、夏言,到嚴嵩、徐階、高拱而至張居正,內閣之中從來沒停止過相互傾軋。後起之秀總是千方百計幹掉前任,以繼任內閣首輔。
公元1567年,明世宗駕崩,明穆宗朱載坖(1537年—1572年)繼位。他曾經的老師高拱因此得寵,被擢升為少保兼太子太保,以文淵閣大學士入閣。
他性格專橫激切,很快與內閣首輔徐階產生了一係列矛盾衝突。
徐階以退為進,上書請求致仕,明穆宗不批準,命令徐階安心工作。大清官海瑞也堅定地站在徐階一邊,上疏稱他憂勞國事,氣量寬宏,是值得稱讚的好官。
明穆宗繼位後,赦免了以海瑞為代表的所有言官。海瑞被釋放出獄不久,調任大理寺尚寶丞,專門負責管理皇帝的禦璽、 印鑒,品秩不算太高,但位置相當重要。
高拱被逼主動辭職,而歸鄉養病。首輔就是首輔,高珙再怎麽受皇帝寵信,也得尊重首輔的權威。
然而,宮廷權爭瞬息萬變,形勢變易總在一瞬之間。
徐階依然接連遭到彈劾,此時他已年近古稀,於是半年內連續二十餘次上書請求致仕,第二年七月,明穆宗終於批準他正式退休。
讓他始料不及的是,退休生活更加紛紛擾擾。首先向他開炮的,是海瑞。
當年六月,海瑞出任應天巡撫。他銳意整頓當地錢糧賦役,勒令地方豪門退田。海青天一來,地方官吏豪紳為之膽寒,轄區內貪官汙吏紛紛自動辭職。很多權貴把自家紅色的大門改漆成黑色,並且趕緊減少車馬隨從。
徐階的老家鬆江(今上海鬆江區)也在海瑞的轄區範圍內。徐氏家族在當地擁有六萬畝以上的良田,首當其衝要被退田。前任首輔的處境變得非常尷尬。
海瑞巡撫應天不到半年,便被彈劾為迂腐而不曉施政,改任為南京糧儲。江南百姓聽說後,紛紛哭送海青天離去。
海瑞沒能奔赴新任。
徐階退休後,高拱以吏部尚書之職再次入閣,他把海瑞的人事檔案合到了南京戶部。海瑞於是稱病引退,迴到了瓊山老家。
被閑置了一年的高拱當然不會放過徐階,接連命言官彈劾徐階,要求調查徐家田產訴訟、逋負官錢以及家奴不法等事。徐階的長子徐璠、次子徐琨因此被充軍戍邊,幼子徐瑛則被削籍為民。徐府所有田產皆被抄沒,徐階被迫避居他鄉。
直到四年後明穆宗駕崩,高拱去職,徐階才總算結束了淒慘的退休生活,得以安度晚年。
明穆宗在位不到六年就駕崩了。他登基以後縱情聲色,身體每況愈下,終於病重駕崩。臨終前,他將十歲的兒子朱翊鈞(1563年—1620年)托付給內閣大學士高拱、張居正和高儀,是為明神宗。
公元1572年6月,明神宗登基繼位,他依靠張居正開創了萬曆中興局麵。他在位四十八年,成為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明神宗即位之初,麵臨的最大問題仍然是內閣紛爭,這一次,內宮司禮監也摻和了進來。
按明穆宗的遺命,高拱是首席顧命大臣。在宮中,明神宗最信賴的人則是太監馮保。
然而兩人的關係很壞。因為高拱的阻撓,馮保始終無法出任司禮監掌印太監。當馮保和高拱明爭暗鬥的時候,張居正(1525年—1582年)找到了扳倒高拱的好辦法。他表麵上支持高拱,暗中卻和馮保保持著緊密合作關係。
高拱雄心勃勃,打算收拾掉馮保的同時,將司禮監的權力收歸內閣。他的計劃如果能成功,便意味著丞相製度重現江湖。所以他信誓旦旦地鼓動張居正一起行動:“應與公共立此不世功。”
張居正微微一笑,轉頭將消息密報馮保。刀已經架到了脖子上,馮保不甘心坐以待斃,決定主動出擊。
明穆宗去世時,高拱悲痛萬分,曾在內閣說過一句話:“十歲太子,怎能治天下!”
馮保隻改了三個字,這句話變成了“十歲太子,怎能做人主!”他又買通兩宮近侍,向李太後誣陷高拱欺太子年幼,欲廢之而迎立河南周王。
高拱以專政擅權之罪遣迴原籍,同年張居正出任首輔,一切軍政大事均由他裁決。他擔任內閣首輔十年,實行一係列改革以整飭吏治,富國強兵。財政上,他清丈田地,推行一條鞭法;軍事上,他任用戚繼光、李成梁、殷正茂等名將南征北戰;吏治上,則實施考成法考核各級官吏,使吏治肅然。
張居正清丈土地的起點是福建,隨後將經驗陸續推廣到全國。公元1580年,全國共丈量田地七百多萬頃,比十年前增加二百三十多萬頃。隨著額田的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大幅增加,這為推行一條鞭法創造了條件。
—條鞭法,是繼唐代兩稅法之後,我國古代田賦製度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它使賦役合一,為清代的攤丁入畝製度做出了積極探索。
一條鞭法並不是張居正的首創。早在嘉靖年間,江西地區曾局部實行並取得可喜成績,最後廣東、浙江、應天、山東等地也先後實行過一條鞭法。海瑞在應天府實行一條鞭法時成績斐然,使“田不荒蕪,人不逃竄,錢糧不拖欠。”
張居正把一條鞭法推廣到全國後,改變了當時極端混亂、嚴重不均的賦役製度,使農民有更多時間投入農業生產。張居正的理財政策除了為朝廷公室謀利,也十分重視人民的實際生活。他通過多種渠道設法減輕人民的賦役負擔,甚至直接提出減免人民的稅負。
隨著清丈田畝和一條鞭法的推行,萬曆年間的財政狀況大為好轉,號稱“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至四百餘萬。”
帝乙的妹妹出嫁,她的服飾還不如陪嫁的側室服飾華美。這象征側室的才能、品德和相貌還要超過正妻。
丈夫對側室的寵愛非同一般,但要把握好度。這個度就是“月幾望”,待遇可以和正妻差不多,卻不能完全一樣。這樣才便於正妻管理家庭,吉利。
有人問正妻如果實在德不配位,怎麽辦?
古代是允許休妻的,有七出之規,也有和離之法。但古人對所謂休妻、和離非常謹慎,比如漢代律法規定了“三不去”。當妻子曾經幫助舅姑服喪,娶妻時貧窮休妻時富有,以及妻子被休後無家可歸,即使符合七出之規,丈夫也不能任意離婚。
明朝中期以來,從楊廷和、張璁、夏言,到嚴嵩、徐階、高拱而至張居正,內閣之中從來沒停止過相互傾軋。後起之秀總是千方百計幹掉前任,以繼任內閣首輔。
公元1567年,明世宗駕崩,明穆宗朱載坖(1537年—1572年)繼位。他曾經的老師高拱因此得寵,被擢升為少保兼太子太保,以文淵閣大學士入閣。
他性格專橫激切,很快與內閣首輔徐階產生了一係列矛盾衝突。
徐階以退為進,上書請求致仕,明穆宗不批準,命令徐階安心工作。大清官海瑞也堅定地站在徐階一邊,上疏稱他憂勞國事,氣量寬宏,是值得稱讚的好官。
明穆宗繼位後,赦免了以海瑞為代表的所有言官。海瑞被釋放出獄不久,調任大理寺尚寶丞,專門負責管理皇帝的禦璽、 印鑒,品秩不算太高,但位置相當重要。
高拱被逼主動辭職,而歸鄉養病。首輔就是首輔,高珙再怎麽受皇帝寵信,也得尊重首輔的權威。
然而,宮廷權爭瞬息萬變,形勢變易總在一瞬之間。
徐階依然接連遭到彈劾,此時他已年近古稀,於是半年內連續二十餘次上書請求致仕,第二年七月,明穆宗終於批準他正式退休。
讓他始料不及的是,退休生活更加紛紛擾擾。首先向他開炮的,是海瑞。
當年六月,海瑞出任應天巡撫。他銳意整頓當地錢糧賦役,勒令地方豪門退田。海青天一來,地方官吏豪紳為之膽寒,轄區內貪官汙吏紛紛自動辭職。很多權貴把自家紅色的大門改漆成黑色,並且趕緊減少車馬隨從。
徐階的老家鬆江(今上海鬆江區)也在海瑞的轄區範圍內。徐氏家族在當地擁有六萬畝以上的良田,首當其衝要被退田。前任首輔的處境變得非常尷尬。
海瑞巡撫應天不到半年,便被彈劾為迂腐而不曉施政,改任為南京糧儲。江南百姓聽說後,紛紛哭送海青天離去。
海瑞沒能奔赴新任。
徐階退休後,高拱以吏部尚書之職再次入閣,他把海瑞的人事檔案合到了南京戶部。海瑞於是稱病引退,迴到了瓊山老家。
被閑置了一年的高拱當然不會放過徐階,接連命言官彈劾徐階,要求調查徐家田產訴訟、逋負官錢以及家奴不法等事。徐階的長子徐璠、次子徐琨因此被充軍戍邊,幼子徐瑛則被削籍為民。徐府所有田產皆被抄沒,徐階被迫避居他鄉。
直到四年後明穆宗駕崩,高拱去職,徐階才總算結束了淒慘的退休生活,得以安度晚年。
明穆宗在位不到六年就駕崩了。他登基以後縱情聲色,身體每況愈下,終於病重駕崩。臨終前,他將十歲的兒子朱翊鈞(1563年—1620年)托付給內閣大學士高拱、張居正和高儀,是為明神宗。
公元1572年6月,明神宗登基繼位,他依靠張居正開創了萬曆中興局麵。他在位四十八年,成為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明神宗即位之初,麵臨的最大問題仍然是內閣紛爭,這一次,內宮司禮監也摻和了進來。
按明穆宗的遺命,高拱是首席顧命大臣。在宮中,明神宗最信賴的人則是太監馮保。
然而兩人的關係很壞。因為高拱的阻撓,馮保始終無法出任司禮監掌印太監。當馮保和高拱明爭暗鬥的時候,張居正(1525年—1582年)找到了扳倒高拱的好辦法。他表麵上支持高拱,暗中卻和馮保保持著緊密合作關係。
高拱雄心勃勃,打算收拾掉馮保的同時,將司禮監的權力收歸內閣。他的計劃如果能成功,便意味著丞相製度重現江湖。所以他信誓旦旦地鼓動張居正一起行動:“應與公共立此不世功。”
張居正微微一笑,轉頭將消息密報馮保。刀已經架到了脖子上,馮保不甘心坐以待斃,決定主動出擊。
明穆宗去世時,高拱悲痛萬分,曾在內閣說過一句話:“十歲太子,怎能治天下!”
馮保隻改了三個字,這句話變成了“十歲太子,怎能做人主!”他又買通兩宮近侍,向李太後誣陷高拱欺太子年幼,欲廢之而迎立河南周王。
高拱以專政擅權之罪遣迴原籍,同年張居正出任首輔,一切軍政大事均由他裁決。他擔任內閣首輔十年,實行一係列改革以整飭吏治,富國強兵。財政上,他清丈田地,推行一條鞭法;軍事上,他任用戚繼光、李成梁、殷正茂等名將南征北戰;吏治上,則實施考成法考核各級官吏,使吏治肅然。
張居正清丈土地的起點是福建,隨後將經驗陸續推廣到全國。公元1580年,全國共丈量田地七百多萬頃,比十年前增加二百三十多萬頃。隨著額田的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大幅增加,這為推行一條鞭法創造了條件。
—條鞭法,是繼唐代兩稅法之後,我國古代田賦製度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它使賦役合一,為清代的攤丁入畝製度做出了積極探索。
一條鞭法並不是張居正的首創。早在嘉靖年間,江西地區曾局部實行並取得可喜成績,最後廣東、浙江、應天、山東等地也先後實行過一條鞭法。海瑞在應天府實行一條鞭法時成績斐然,使“田不荒蕪,人不逃竄,錢糧不拖欠。”
張居正把一條鞭法推廣到全國後,改變了當時極端混亂、嚴重不均的賦役製度,使農民有更多時間投入農業生產。張居正的理財政策除了為朝廷公室謀利,也十分重視人民的實際生活。他通過多種渠道設法減輕人民的賦役負擔,甚至直接提出減免人民的稅負。
隨著清丈田畝和一條鞭法的推行,萬曆年間的財政狀況大為好轉,號稱“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至四百餘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