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歸妹以須,反歸以娣。


    須,通嬃,這是古代楚國人對姐姐的稱唿。妹妹不想做側室,她想帶著姐姐出嫁,自己做正妻,讓姐姐做妾。


    儒家把人分為三六九等,講究長幼有序,尊卑有別。君臣、父子、夫妻,都要分主次,講位份。儒家講了一句大實話,但實話通常不那麽好聽。


    人生而不平等,這件事究竟好不好,要分兩麵看。


    我們如果認命了,就這麽的吧!往好的一麵看,這是守本份且知足常樂,往不好的一麵看,這是不思進取。


    如果大家都不思進取,人類如何進步,社會如何發展?


    我們如果不認命,做妹妹的一定要去爭正妻之位。往好的一麵看,這是有誌氣有理想,往不好的一麵看,就是不守規矩不安本份。


    不規矩、不本份的人,通常被認為比較危險。


    這就是科考製、選舉製的妙處。


    我們需要開辟一些合理、合法、合規的上升通道,讓真正有能力的人實現地位上的跨越,魚躍龍門。


    現在很多人經常講階層固化,其實世界一直在穩中求變,從來沒有真正的所謂階層固化。


    穩中求變,這是革故鼎新。


    若是完全的徹底固化,一成不變。那麽,當向上的能量積蓄到一定程度,就會破而後立,引起火山噴發。


    所以說,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勤奮努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優秀素質。


    胡宗憲很努力,而且他有大智慧,能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這是非常厲害的能力。


    他爭取到了嚴嵩的支持,得以心無旁騖抗倭。同時他采納徐渭的策略,剿匪、安撫、反間兼行,一邊用心招撫汪直,一邊起用戚繼光、俞大猷圍剿徐海。


    俞大猷(1503年-1579年)以武舉入伍,東征西討屢立戰功。他的麾下有一支厲害到爆的特種部隊:少林棍僧。他因為仰慕少林武功,曾經到嵩山少林寺拜師學習棍法,下山時帶了兩名師兄弟到軍營,一邊幫他上陣殺敵,一邊在實戰中繼續精進棍法。


    當時少林寺有一千棍僧,個頂個武藝高強。在兩個中國人的帶領下,倭寇越來越猖狂,少林寺開始派大批武僧下山,幫助俞大猷打擊倭寇。他們通常隻以幾十人為一組,夜行曉伏,神出鬼沒,打得倭寇的武士、浪人們聞風喪膽。


    俞大猷是一位有奇節的廉將,他用兵謀而後動,屢建蕩寇奇功,卻一度被彈劾以奸貪之罪。他在駐守大同抵禦蒙古騎兵的時候,發明了用獨輪車對付騎兵的戰法,為明軍開創了車兵營。


    他著有武學專著《劍經》,實際講的是棍法和長兵器的用法。他強調奇正相生,以靜製動,後發先至。戚繼光曾稱讚《劍經》為“千古奇秘盡在於此!”


    戚繼光(1528年-1588年)比俞大猷小了十六歲,是抗倭名將中的後起之秀。


    他出身將門,其六世先祖戚祥追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在攻取雲南一役中陣亡。朱元璋稱帝後,追念戚祥開國有功,授其子戚斌為明威將軍,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


    戚繼光十七歲那年,其父戚景通病重去世,他承襲職位參軍入伍,開始了自己四十五年的戎馬生涯。


    嘉靖年間,戚繼光調往東南,在浙江沿海抗擊倭寇。他來到浙江後,向上司胡宗憲遞交《練兵議》,詳細分析明軍的劣勢,要求“得浙士三千,親行訓練。比及三年,足堪禦敵。”


    上級撥予的三千軍士,經過訓練後戰鬥素質提升不少,也隨他屢屢取得戰功,但戚繼光並不滿意。這些士兵多是油滑的兵痞子,會濫殺無辜冒功,也會不聽號令臨陣脫逃。


    他決定親自募兵,他的兵源對象是浙江義烏百姓。公元1559年秋,義烏百姓為爭奪開礦權,與永康(今浙江金華永康縣)礦夫發生大規模械鬥,他們的勇猛彪悍令戚繼光印象深刻。


    招募義烏人當兵,既可以充實抗倭軍力,還可以削弱爭礦的械鬥勢力,一舉兩得。這個主張得到了總督胡宗憲的支持。


    戚繼光募兵有五個標準,身體要魁梧,武藝要精熟,而且還要聰明、有力氣。他最看重的標準是膽子大,膽子又大又聰明,才能更好地發揮優勢,克敵製勝。


    戚繼光募兵還有“三不用”,即“凡城居者不用,嚐敗於敵者不用,服從官府者不用。”他認為市民遊滑不可用,吃過敗仗的膽氣已虧不可用,太過溫良馴服的人也不可用。


    精挑細選的軍隊組成,戚繼光開始了千錘百煉的訓練。


    他以嶽家軍“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精神來加強軍紀,嚴明賞罰,然後通過軍伍訓練和思想教育增強將士素質,最終鍛煉出名聞天下的戚家軍。


    最關鍵的,他針對倭寇喜歡短兵相接的特點,創造出了鴛鴦陣的戰鬥隊形。


    這種陣形以十二人為一隊,頂在最前麵的是隊長,隨後兩人一執長牌、一執藤牌,主要負責掩護後隊前進。


    再後兩人為狼筅手。狼筅是長約三米的毛竹,末端削尖,四周留著尖銳的枝杈,既輕便,又有極強的遠程殺傷力。


    接著是四名長槍手,左右各兩人。長槍手後麵跟進的是短兵手,負責突擊斬殺敵人。


    最後一名則是炊事兵。


    鴛鴦陣法長短兵器相結合,陣型靈活多變,成為戚家軍對抗倭寇的毀滅性殺手鐧。


    此外,戚繼光還訓練出了一支強大的水師。


    戚繼光率領戚家軍轉戰浙江、福建、廣東沿海,經過十幾年的浴血奮戰,終於平定了東南沿海嚴重的倭患。他的軍事資曆本來淺於俞大猷,如今卻與其並駕齊驅,甚至有後來居上的勢頭,時稱為“俞龍戚虎”。


    臨陣對敵勇猛善戰的戚繼光,卻是出了名的懼內。


    他的結發妻子王氏同樣出身將門,是萬戶王棟的女兒。


    戚夫人是一名難得的女將才。有一次,戚繼光率兵北往寧海殺寇。誰知一支倭兵突襲大本營,危難之際,戚夫人率領城中老弱婦孺披掛守城,竟逼得倭寇倉皇退兵。


    夫妻倆十八歲成婚,伉儷情深。戚繼光對夫人又愛又敬又怕,隻可惜他們生的孩子全都夭折了。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為不讓宗族斷嗣,戚繼光隻好背著夫人偷偷納了三個小妾,一口氣生了五個兒子。紙包不住火,這事終究還是被戚夫人知道了。


    憤怒的戚夫人手持利刃,一路火花帶閃電衝進軍營大帳,要找戚繼光拚個你死我活。


    戚繼光急中生智,趕緊衝進供奉著祖宗牌位的內室,一邊放聲大哭,一邊向祖宗坦白納妾的原由。祖宗聽不聽得到並不重要,關鍵是要讓戚夫人聽到。戚夫人聞言,果然扔下刀子和他抱頭痛哭。


    戚繼光偷偷比了一個耶,就此逃過一劫。


    後來,戚夫人從五個兒子中過繼了戚安國,當作親兒子撫養長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跟著姓名學國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港沉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港沉沙並收藏跟著姓名學國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