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妹卦六爻也講述了明朝中葉皇帝不理朝政,以致奸臣橫行、倭虜犯邊的曆史故事。


    初九:歸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中國古代若兩女同侍一夫,則年長者稱為姒,年幼者稱為娣。


    比如帝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同嫁帝舜為妻。按這個規定,?姐姐娥皇稱唿妹妹女英為娣,而女英則應稱娥皇為姒。


    正妻和側室的地位有天壤之別。


    正妻,又稱結發妻子、嫡妻,是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通過說媒、下聘等正規的婚嫁儀式明媒正娶,以八抬大轎抬進家門的。正妻與丈夫的地位相當,擁有法律認可的主人身份和家庭管理權。


    側室,又稱偏妻或妾,無需說媒,也沒有正式的婚配儀式。側室的地位遠遠低於正妻,她們通常被視為男方的私人資產,沒有資格被稱作夫人,而被稱為姨太太。


    姐妹在娘家時地位相當,一旦出嫁後地位天差地別,妹妹能不能接受得了這個落差?如果妹妹能接受,那麽就像瘸了一條腿還能行走一樣,隻管按部就班向前走,吉利。


    兩個大學同班同學,畢業後進了同一家單位。結果一個分在行政崗位,朝九晚五,薪資豐厚;另一個分配在基層崗位,不僅要三班倒,而且崗位工資還差一大截。


    這個時候就考驗分在基層崗同學的心態了。他如果坦然接受,踏實工作,他未來有前途。他如果心理不平衡,各種別扭和不配合,未來吉兇難料。


    朱厚熜(1507年—1567年)登基之前的心情很別扭。


    根據朝廷禮官建議,朱厚熜應以皇太子的禮儀繼承皇位,尊明孝宗為皇考,改稱興獻王為皇叔父。


    要稱自己的親爹為叔叔,這他受不了。他認為遺詔並沒有讓他以皇子的名義繼承帝位,因此停駕京城郊外,拒絕入京登基。


    這就尷尬了。


    最後隻好由皇太後出麵打圓場,率群臣勸進。朱厚熜繼位後,當即命禮臣商議興獻王的封號。於是,關於以誰為明世宗宗法意義上的父親,以及明世宗生父的尊號問題,朝廷展開了長達三年半之久的禮儀之爭,史稱大禮議。


    大禮議改變了嘉靖朝的政治格局。


    明世宗是在內閣首輔楊廷和的策劃和推動下,由地方藩王入京繼承大統的。楊廷和既有迎立之功,仕途本該更加坦蕩,但在大禮議之爭中,他沒有站隊明世宗。他認為明世宗應該尊奉正統,以明孝宗為皇考,改稱興獻王為“皇叔考興獻大王”,生母蔣氏為“皇叔母興國大妃”,祭祀時對其親生父母自稱侄皇帝。


    這對年方十五的少年明世宗來說,絕對很難接受。他試圖優撫楊廷和以使其改變主意,同時重金厚贈其他關鍵朝臣,但大家均不為所動。


    就在明世宗一籌莫展,準備妥協的時候,新科進士張璁上書進言,力請明世宗繼統不繼嗣。他認為明世宗是繼承皇統,並非繼承皇嗣,而皇統不一定非得父子相繼不可。新科進士張璁在上書中指出:前代漢哀帝、宋英宗都被提前立為皇嗣,養在宮中,而明武宗已嗣孝宗十七年,因此新帝繼位的形勢與前朝大有不同。因此他建議明世宗仍以生父為考,立興獻王廟於京師。


    據說明世宗讀到張璁的奏章後,喜道:“我們父子的關係可以保全了。”


    張璁屬於大器晚成的神奇人物。他七次參加科考不第,直到第八次中二甲進士時,年已四十七歲。他科舉入仕後,抓住大禮議之爭的機會一飛衝天,在短短五年時間內,便官拜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躋身內閣。


    但張璁絕不是簡單的阿諛奉承、見風使舵之輩。他為官清廉自守,勇於革新,執政後堅決清理莊田,削弱宦官勢力,改革科舉製度與學校教育,後人評價其功業居嘉靖朝之首,被稱為明代改革第一臣。


    這一次,明世宗和張璁沒能說服群臣。明世宗隻能暫時作出妥協,張璁也被外放為南京刑部主事。


    明世宗暫時擱置名份之爭,著手整頓朝綱,推行新政。他理清明武宗時期的諸多弊政,重新錄用此前因直言進諫而獲罪不用的文臣,同時裁抑司禮監的權力,嚴肅監察製度,朝政為之一新。


    三年之後,明世宗地位穩固,開始舊事重提。打響第一槍的人仍然是張璁,他奉詔入京擔任翰林學士,與同僚紛紛上書,重新挑起議禮之爭。


    內閣首輔楊廷和(1459年-1529年)見明世宗心意已決,上書請求致仕。


    楊廷和是大明三大才子之首楊慎的父親,他自己也是一位大大的才子。


    相傳他七歲時,有一次他父親與客人對飲到深夜,其中一位客人有感而出一上聯: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滿座客人無人能對。隻有年幼的楊廷和出口成對: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貼切之極。


    在古代,一夜分五更,每更為兩小時。秋季為三秋,即孟秋七月,仲秋八月和季秋九月。


    他年僅十二歲即鄉試中舉,十九歲時便高中進士,這個成績甚至比高中狀元的楊慎還要驚豔。他三十歲時參與編修《憲宗實錄》和《大明會典》,其文章即使以“博極群書”著稱的副總裁官丘濬竟不能改動一字。


    明武宗時期,在宦官劉瑾、江彬等人亂政的時候,他以內閣輔臣之職與他們周旋,其鎮靜沉穩的處事風度為百官欽服,後接替李東陽成為內閣首輔。


    楊廷和黯然辭職後,群臣兩百五十餘人聯名進言,與明世宗再次各退一步,達成妥協。


    明世宗的生父稱為“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母親則為“本生母章聖皇太後”。夫妻倆各得一個“皇”字,但又以“本生”二字作為區分,在宗法上還是要以明孝宗為皇考。


    但事態仍未平息。


    公元1524年7月,明世宗詔諭禮部,要為生父母上冊文,祭告天地、宗廟、社稷,群臣嘩然。包括楊廷和的兒子楊慎在內,兩百餘名朝廷大臣在宮門外跪伏不起,撼門大哭,請明世宗改變旨意。


    明世宗太尉震怒,令錦衣衛逮捕為首八人下詔獄,再下令將一百三十四名五品以下官員當廷杖責,杖死十六人。又罰八十六名四品以上官員停俸。


    一頓屁股打下來,滿朝文武萬馬齊喑。既然已經徹底撕破臉皮,明世宗幹脆為生父母去本生二字,分別上尊號為“皇考恭穆獻皇帝”和“章聖慈仁皇太後”,改稱明孝宗為“皇伯考”。


    其生父興獻王墓也按相應帝陵規製升級改造,這便是明顯陵,如今位於湖北荊門鍾祥市境內。


    至此,大禮議之爭以明世宗大獲全勝。


    四年後,明世宗重定議禮諸臣之罪,楊廷和被定為罪魁,削職為民。第二年,楊廷和辭世。


    這一年,張璁正式升任首輔。大禮新貴崛起,拉開了明朝中葉全方位改革的序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跟著姓名學國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港沉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港沉沙並收藏跟著姓名學國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