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四:臀無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
臀部沒有皮膚,行為猶豫不定。牽著羊則悔恨消失,不相信傳言。
牽羊,在我國古代是一種投降儀式。
金國曾強行對擄掠北上的宋徽宗父子及後宮嬪妃舉行過牽羊禮。他們以人為羊,行為極度的殘忍、屈辱、不人道,與早期的牽羊禮大相徑庭。
最早的牽羊投降,見於周武王討伐紂王。據《史記·宋微子世家》記載,殷商戰敗後,微子袒露右臂,將兩手反綁在背後,讓隨從牽著羊,跪地向周武王投降。周武王於是釋放了微子,並將紂王的兒子武庚封於殷都,以續殷祀。
《左傳》也記載了鄭襄公肉袒牽羊的故事。公元前597年,楚莊王占領鄭國首都,鄭襄公袒露肩膀,牽羊向楚莊王跪地求和,承諾鄭國土地盡歸楚國,鄭人盡為楚人奴隸,隻求楚莊王賜予他一塊不毛之地以度餘生。楚莊王答應了他的請求。
牽羊悔亡,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牽著羊投降,悔恨國家滅亡”呢?
當然沒有問題,但也可以有別的理解。
在易經中,對“悔亡”的通常理解是:悔恨消失,不會後悔。為什麽說牽著羊就不會後悔呢?
關鍵在於怎麽理解這隻羊。我們從易經中找羊的出處。大壯卦中有這麽一隻羊:羝羊觸藩,羸其角。不能退,不能遂。
這隻羊桀驁不馴,仗著身體強壯橫衝直撞,結果羊角被藩籬掛住了,進退兩難。牽著這隻羊,意味著我們控製好自己的情緒和脾氣,就不會後悔。
我們要控製好自己的情緒,不被別人的言行影響,這叫作:牽羊悔亡,聞言不信。
宋高宗倉皇放棄長江以北的全部領土和子民,逃竄到臨安行在苟活,相當於屁股上的皮肉被金軍扒了個精光,鮮血淋漓。天下離亂,國勢衰微,宋高宗戰不敢戰,降不能降,前後失據,猶豫不決,淒淒慘慘戚戚。
更讓他淒惶不可終日的是,外患未平,內亂又起。
公元1129年3月,下級軍官苗傅、劉正彥因不滿宦官強占民宅,魚肉百姓,發動苗劉兵變,誅殺宋高宗寵幸的權臣及宦官,並逼迫宋高宗禪讓於兩歲的皇太子趙旉。
趙構見苗劉士卒已兵臨內城,無奈同意禪位,同時提出禪位的四個條件:一是要對太上皇趙構供奉豐厚,二是要服從太後及幼君處置,三是禪位後部隊即使迴到軍營,四是士兵不可搶掠縱火、騷擾百姓。
宋高宗隨即下詔遜位後,苗劉叛軍隨即退卻,沿途高唿天下太平了!
隻可惜,他們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
幾天後,駐防平江的張浚接到天下大赦的命令,敏銳地發現形勢有變,迅速通知駐守吳江的張俊、駐守鎮江的劉光世、駐守淮陽的韓世忠等部會師平江,聽候調遣。
苗傅聽說張浚集結重兵後,下詔貶張浚為黃州團練副使、郴州安置。
然而,他再次把事情想得簡單了。
張浚收到被貶的消息後,隨即和劉光世、張俊、韓世忠聯名傳檄天下,舉兵勤王,討伐苗劉。
苗劉聞訊驚恐萬狀,彷徨無計之下聽信他人建議,竟然率百官奏請趙構複辟。
同一批人,先把皇帝趕下台,接著又將其重新擁立上台,這在中國曆史上也算獨此一份了吧?
為免叛逆死罪,苗劉二人請求趙構賜予免死鐵券,宋高宗欣然答允。但兩人再次被擺了一道。因識字不多,他們竟然沒有發現免死鐵券上寫有“除大逆外,餘皆不論”八字。
所以說,文盲害人,粗心大意害死人!
當勤王大軍浩浩蕩蕩開來,苗、劉二人帶著宋高宗所賜鐵券,率兩千精銳奪路逃命,被擒獲。兩人皆被淩遲處死,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千刀萬剮。
韓世忠兵進臨安後,宋高宗緊緊握住他的手痛哭失聲。苗劉之亂平定後,宋高宗離開臨安抵達江寧,改名為建康府。
中興四大名將中,劉光世因功升任太尉、禦營副使,張俊升任鎮西軍節度使、充禦營右軍都統製,韓世忠升任武勝軍節度使、充禦營左軍都統製。宋高宗又親賜“忠勇”二字給韓世忠,加授檢校少保,從此確立他在南宋諸將中的地位。
就在韓世忠臨安平叛的時候,嶽飛正奉命在河北剿匪。當他迴軍開封後,宋高宗已移駕建康,而杜充正準備借勤王之名,離開開封前往建康。
嶽飛接到南撤的命令後,向杜充苦諫:“中原地尺寸不可棄,今一舉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複取之,非捐數十萬眾不可得也。”
在杜充眼中,嶽飛就是那頭不服管製的公羊。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他當然不可能聽嶽飛的,讓自己處於險地。
大軍浩蕩南下,嶽飛無奈隻得隨行來到建康府。翌年,開封再次陷落。然而,宋高宗不僅對杜充撤離開封、放棄北土的舉動不加怪罪,反而升任其為右相,全權負責長江防務。
從杜充個人來說,算是步步高升,逢兇化吉。但對南宋來說,形勢越來越艱難了。
對於杜充來說,建康比開封安全十倍,對於宋高宗來說,建康仍然不夠安全。
他抵達建康府後,派遣所謂大金通問使向金國求和,條件卑微到“願去尊號,用正朔比於藩臣。”為了苟且偷生,他情願不當皇帝,而為金國藩臣。
誰知金兵壓根不鳥他,再次兵分三路南下。
宋高宗如驚弓之鳥,慌慌張張重新迴到長江以南的臨安,然後又接連遣使向金營呈送《致元帥書》,再次卑躬屈膝地議和。
這個元帥,便是嶽飛的一生之敵,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個兒子完顏宗弼,又名金兀術。
金兀術置之不理,囤積重兵於江淮沿線,一心橫渡長江,生擒趙構。
我們的宋高宗將長江防務交給杜充後,逃往明州(今浙江寧波)。然而,一旦軍無鬥誌,宋高宗逃到哪裏都沒用。
金軍緊隨而至攻破明州,宋高宗於是被迫流亡海上。他乘坐海船,從明州逃到定海縣(今浙江舟山境內),隨後又渡海逃至昌國縣。
堂堂大宋皇帝,惶惶如喪家之犬。
所幸金軍以騎兵取勝,不習水戰,於是火燒明州後退兵。
因為金兵孤軍深入,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一敗再敗的宋軍即將迎來一場振奮人心的大捷。
臀部沒有皮膚,行為猶豫不定。牽著羊則悔恨消失,不相信傳言。
牽羊,在我國古代是一種投降儀式。
金國曾強行對擄掠北上的宋徽宗父子及後宮嬪妃舉行過牽羊禮。他們以人為羊,行為極度的殘忍、屈辱、不人道,與早期的牽羊禮大相徑庭。
最早的牽羊投降,見於周武王討伐紂王。據《史記·宋微子世家》記載,殷商戰敗後,微子袒露右臂,將兩手反綁在背後,讓隨從牽著羊,跪地向周武王投降。周武王於是釋放了微子,並將紂王的兒子武庚封於殷都,以續殷祀。
《左傳》也記載了鄭襄公肉袒牽羊的故事。公元前597年,楚莊王占領鄭國首都,鄭襄公袒露肩膀,牽羊向楚莊王跪地求和,承諾鄭國土地盡歸楚國,鄭人盡為楚人奴隸,隻求楚莊王賜予他一塊不毛之地以度餘生。楚莊王答應了他的請求。
牽羊悔亡,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牽著羊投降,悔恨國家滅亡”呢?
當然沒有問題,但也可以有別的理解。
在易經中,對“悔亡”的通常理解是:悔恨消失,不會後悔。為什麽說牽著羊就不會後悔呢?
關鍵在於怎麽理解這隻羊。我們從易經中找羊的出處。大壯卦中有這麽一隻羊:羝羊觸藩,羸其角。不能退,不能遂。
這隻羊桀驁不馴,仗著身體強壯橫衝直撞,結果羊角被藩籬掛住了,進退兩難。牽著這隻羊,意味著我們控製好自己的情緒和脾氣,就不會後悔。
我們要控製好自己的情緒,不被別人的言行影響,這叫作:牽羊悔亡,聞言不信。
宋高宗倉皇放棄長江以北的全部領土和子民,逃竄到臨安行在苟活,相當於屁股上的皮肉被金軍扒了個精光,鮮血淋漓。天下離亂,國勢衰微,宋高宗戰不敢戰,降不能降,前後失據,猶豫不決,淒淒慘慘戚戚。
更讓他淒惶不可終日的是,外患未平,內亂又起。
公元1129年3月,下級軍官苗傅、劉正彥因不滿宦官強占民宅,魚肉百姓,發動苗劉兵變,誅殺宋高宗寵幸的權臣及宦官,並逼迫宋高宗禪讓於兩歲的皇太子趙旉。
趙構見苗劉士卒已兵臨內城,無奈同意禪位,同時提出禪位的四個條件:一是要對太上皇趙構供奉豐厚,二是要服從太後及幼君處置,三是禪位後部隊即使迴到軍營,四是士兵不可搶掠縱火、騷擾百姓。
宋高宗隨即下詔遜位後,苗劉叛軍隨即退卻,沿途高唿天下太平了!
隻可惜,他們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
幾天後,駐防平江的張浚接到天下大赦的命令,敏銳地發現形勢有變,迅速通知駐守吳江的張俊、駐守鎮江的劉光世、駐守淮陽的韓世忠等部會師平江,聽候調遣。
苗傅聽說張浚集結重兵後,下詔貶張浚為黃州團練副使、郴州安置。
然而,他再次把事情想得簡單了。
張浚收到被貶的消息後,隨即和劉光世、張俊、韓世忠聯名傳檄天下,舉兵勤王,討伐苗劉。
苗劉聞訊驚恐萬狀,彷徨無計之下聽信他人建議,竟然率百官奏請趙構複辟。
同一批人,先把皇帝趕下台,接著又將其重新擁立上台,這在中國曆史上也算獨此一份了吧?
為免叛逆死罪,苗劉二人請求趙構賜予免死鐵券,宋高宗欣然答允。但兩人再次被擺了一道。因識字不多,他們竟然沒有發現免死鐵券上寫有“除大逆外,餘皆不論”八字。
所以說,文盲害人,粗心大意害死人!
當勤王大軍浩浩蕩蕩開來,苗、劉二人帶著宋高宗所賜鐵券,率兩千精銳奪路逃命,被擒獲。兩人皆被淩遲處死,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千刀萬剮。
韓世忠兵進臨安後,宋高宗緊緊握住他的手痛哭失聲。苗劉之亂平定後,宋高宗離開臨安抵達江寧,改名為建康府。
中興四大名將中,劉光世因功升任太尉、禦營副使,張俊升任鎮西軍節度使、充禦營右軍都統製,韓世忠升任武勝軍節度使、充禦營左軍都統製。宋高宗又親賜“忠勇”二字給韓世忠,加授檢校少保,從此確立他在南宋諸將中的地位。
就在韓世忠臨安平叛的時候,嶽飛正奉命在河北剿匪。當他迴軍開封後,宋高宗已移駕建康,而杜充正準備借勤王之名,離開開封前往建康。
嶽飛接到南撤的命令後,向杜充苦諫:“中原地尺寸不可棄,今一舉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複取之,非捐數十萬眾不可得也。”
在杜充眼中,嶽飛就是那頭不服管製的公羊。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他當然不可能聽嶽飛的,讓自己處於險地。
大軍浩蕩南下,嶽飛無奈隻得隨行來到建康府。翌年,開封再次陷落。然而,宋高宗不僅對杜充撤離開封、放棄北土的舉動不加怪罪,反而升任其為右相,全權負責長江防務。
從杜充個人來說,算是步步高升,逢兇化吉。但對南宋來說,形勢越來越艱難了。
對於杜充來說,建康比開封安全十倍,對於宋高宗來說,建康仍然不夠安全。
他抵達建康府後,派遣所謂大金通問使向金國求和,條件卑微到“願去尊號,用正朔比於藩臣。”為了苟且偷生,他情願不當皇帝,而為金國藩臣。
誰知金兵壓根不鳥他,再次兵分三路南下。
宋高宗如驚弓之鳥,慌慌張張重新迴到長江以南的臨安,然後又接連遣使向金營呈送《致元帥書》,再次卑躬屈膝地議和。
這個元帥,便是嶽飛的一生之敵,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個兒子完顏宗弼,又名金兀術。
金兀術置之不理,囤積重兵於江淮沿線,一心橫渡長江,生擒趙構。
我們的宋高宗將長江防務交給杜充後,逃往明州(今浙江寧波)。然而,一旦軍無鬥誌,宋高宗逃到哪裏都沒用。
金軍緊隨而至攻破明州,宋高宗於是被迫流亡海上。他乘坐海船,從明州逃到定海縣(今浙江舟山境內),隨後又渡海逃至昌國縣。
堂堂大宋皇帝,惶惶如喪家之犬。
所幸金軍以騎兵取勝,不習水戰,於是火燒明州後退兵。
因為金兵孤軍深入,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一敗再敗的宋軍即將迎來一場振奮人心的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