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無不利。


    悔恨消失,無需考慮得失。前進吉祥,並無不利。


    當我們不顧個人得失,排除萬難向前進的時候,會發現運來天地皆同力,很多困難和麻煩會迎刃而解。


    李德裕沒有機會親曆李訓策劃的軍事行動。此前他在宦海沉浮,累遷至兵部侍郎,並因得到裴度的推薦,一度有望拜相。


    但這一次,另一個李姓人成了攔路虎。吏部侍郎李宗閔得宦官之助,搶先拜相。


    李宗閔(783年-846年)是李唐宗室鄭惠王李元懿的後代,牛黨的另外一名領袖。他剛剛上位,便將李德裕外放為鄭滑(今河南省北部,安陽滑縣一帶)節度使。


    與之對應,裴度辭相,出為山南東道節度使,而牛僧孺重新入相。牛黨在黨爭中再次占得先機。


    然而李德裕不怨天,不尤人,外放之時兢兢業業著手整頓邊防,恢複民生,很快因政績突出而官拜兵部尚書。他崛起的勢頭已經壓不住了。


    這個時候,牛李兩黨本有機會握手言和。


    有一天,京兆尹杜悰去拜訪李宗閔,卻見他正閉目沉思。杜悰猜想李宗閔一定是在想李德裕之事,於是幫他出了一個主意,建議他為李德裕安排禦史大夫之職,或可化幹戈為玉帛。禦史大夫相當於副宰相。


    杜悰與李宗閔約定好後,打馬找到李德裕說:李相有意拜你為亞相。李德裕又驚又喜,流著淚反複致謝。隻可惜李宗閔自己否定了自己,結果錯過了這稍縱即逝的絕佳和解機會。


    不久,李德裕加授同平章事,封讚皇縣伯,食邑七百戶。而李宗閔則被免去宰相,牛僧孺出為淮南節度使。


    這下輪到李宗閔慌了,趕緊托人請求與李德裕見麵,被委婉拒絕。李德裕淡淡表示,他與李宗閔沒什麽怨恨,但是見麵也沒什麽理由。


    誰知短短不過一年時間,形勢再次變化。鄭注和李訓得到唐文宗重用,為人正直的李德裕受到兩人排擠罷相,以鎮海軍節度使、蘇常杭潤觀察使再次出鎮浙西。


    幸好李德裕被驅離了京師,因為李訓策劃的誅逆行動就像一場鬧劇。


    他但凡有一點點“失得勿恤”,少計較一點點個人得失,遇事多和鄭注商量著來,也許結局會大不相同。


    公元835年早朝,左金吾衛大將軍韓約突然下拜稱賀,說昨晚在左金吾衙門後院的石榴樹上有甘露降臨,此乃祥瑞之兆。


    李訓於是帶著還蒙在鼓裏的文武百官向唐文宗祝賀,並勸說皇帝禦駕前往,以接受上天賜予的祥瑞。


    唐文宗表示同意,又命宰相和中書、門下兩省官員先去察看消息。不久,李訓匆匆迴來稟報,說那不像真正的甘露,暫時不宜向公告天下,否則有可能鬧大烏龍。


    唐文宗說:“哦,還有這種事?”於是命神策軍護軍中尉仇士良和魚弘誌帶著諸位宦官前去察看。


    宦官前腳剛走,李訓後腳開始緊急部署。此時一切看起來按部就班,水到渠成。誰知他信任的人都是一些酒囊飯袋,一個個慌得兩腿發抖,不敢前去。


    事態由此逐漸失控。


    此時已是箭在弦上,他們招募的幾百私兵已集結在丹鳳門外,手持武器等待命令。反而那些有正式軍事編製的部隊卻是參差不齊,很多都沒有應召而來。


    這個時候,所謂的左金吾衛大將軍韓約也掉了鏈子。他一路上神色慌張,語不成調,汗流不止,很快引起了仇士良的疑心。


    恰在此時,老天爺也站在宦官這邊。


    一陣風起,院中簾幕飄揚,露出眾多手執兵器的士兵。仇士良等人見狀,立即返身就向外跑。


    區區幾個宦官,他們有能耐跑得掉嗎?


    他們本來跑不掉,都已經進了院子了,在哪裏殺不是殺呢?但韓約是個廢物,眼睜睜看著他們奪路而逃卻不發一言。


    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


    不止韓約是廢物,李隼等人也是一群廢物。


    他們進行了一係列周密的策劃,居然沒人想到要安排重兵保護皇上。此番眼見宦官們逃出生天跑了過來,李訓等人慌不擇路,居然放棄身邊最大的倚仗唐文宗,轉身向外就跑。


    守門的士兵倒是準備關門,卻被仇士良一聲大喝硬生生打斷。此時若稍微有個主心骨高唿一聲“關門”,宦官們就進不了門。如果有個膽子稍微大一點的大叫一聲“殺”,宦官們可能在劫難逃。


    然而沒有這麽一個人出現。唐文宗更是已被嚇傻了,從始至終一言不發,成了一個沉默的工具人。


    等到仇士良等人一溜煙跑到唐文宗跟前時,李訓這才如夢方醒:糟糕,皇帝不能落他們手裏。急忙命令金吾子上殿保護皇上。


    然而,此時已經來不及了。


    皇帝在手,天下我有。李訓等人投鼠忌器,隻能看著宦官將唐文宗扶上軟轎奪路而出。


    生死攸關時刻,李訓終於雄起,衝上前去一把抓住軟轎,大聲叫道:“我還沒奏請朝政,陛下不可迴宮!”但是,宦官人太多了,李訓一個人不濟事。他隻能徒勞抓著軟轎不放,一直被拖到宣政門,這才被宦官們踹翻在地。


    由此可見,宦官們也已嚇破了膽。他們一路上隻想拚命逃迴老巢,誰也顧不上對付李訓。


    宦官們逃入內宮之後,緊閉宮門,立即派遣神策軍出擊。


    李訓見大事不妙,趕緊換上隨從的綠色官服縱馬逃往終南山,準備藏匿於僧廟之中避避風頭。但是和尚們不願惹火上身,李訓隻得逃往鳳翔準備投靠鄭注,途中被捕。


    在押送京城途中,李訓擔心遭遇宦官的毒打和侮辱,於是對押送他的人說:“無論誰抓到我都能得到潑天富貴。你們如果不想這功勞被禁軍搶走,最好把我殺了,拿我的首級傳送京城。”


    押送他的人表示同意。


    遠在鳳翔的鄭注在獲知李訓冒然開始行動後,火速點起五百親兵趕往京師支援。隻可惜未至長安,李訓已然失敗。鄭注收到消息後,當即收兵返迴鳳翔。


    但宦官們不可能放過他。


    仇士良派人矯唐文宗密詔誅殺鄭注,同時被殺死的,還有鄭注家眷及親信一千多人。


    僅僅殺死鄭注和李訓,顯然不能平息宦官們的怒火。死裏逃生的宦官們瘋狂屠戮,共殺二王、一妃、四宰相、六百餘官員及他們的數千家人。


    這場噩夢般的宮廷慘案,史稱甘露之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跟著姓名學國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港沉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港沉沙並收藏跟著姓名學國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