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
觀察他人的一生,君子沒有災殃。
曹髦(公元241年-公元260年)是魏文帝曹丕的孫子,是曹魏第四任皇帝。他和前任曹芳、後任曹奐一樣,因為司馬氏掌控大權圖謀篡位,沒有資格享有帝諡。
他有才情,也有雄心,鍾會甚至拿他和曹操、曹植兩父子相比,說他“才同陳思,武類太祖”,這是極高的評價。但他還是太年輕了,還沒有成長起來,而司馬氏的根基已根深蒂固,所以曹髦注定是個悲劇。
從宿命論的觀點出發,曹髦不如渾渾噩噩一點,至少可以多活些年頭。比如曹芳,活到了西晉建國。至於曹奐,司馬炎死後,他還活了十幾年。
好死不如賴活著。但曹髦不想渾渾噩噩地生,他想拿命拚一把,要麽成功,光複先祖事業,要麽失敗,轟轟烈烈的死。
公元260年,血氣方剛的曹髦喊出那句著名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後,率領宮中宿衛和宦官們發動政變,被弑殺,死時不足二十歲。他用自己的死,維護了曹氏一族最後的尊嚴。
司馬昭聞訊大驚失色,跪倒在地上,隨即擁立十五歲的曹奐為帝。這也是個沒有帝諡的傀儡皇帝,他唯一的曆史使命是禪讓,就像當年的漢獻帝一樣。
曆史輕飄飄地畫了一個圈,山河仍在,人事已非。
曹魏政權因禪讓而得,以禪讓而去,但受禪讓者並非司馬昭,而是他的兒子司馬炎。為掃平兒子登基稱帝的障礙,司馬昭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掃除蜀漢,比如平定內亂。
公元263年,司馬昭命鍾會、鄧艾、諸葛緒率三路大軍滅亡蜀漢,將益州和南中(今雲貴高原)納入版圖,再加上早已並入曹魏的朝鮮半島大半土地。曹魏政權的國土麵積已超四百萬平方公裏之多。
西蜀剛平,東吳未定,兩員大將鍾會和鄧艾就鬧起了內亂。
鍾會出自世家大族潁川鍾氏,他的父親是鍾繇。鍾繇在魏文帝時期官至太尉,位列三公之首,魏明帝時晉升太傅。他在書法史上鼎鼎有名,與書聖王羲之並稱鍾王,尤其擅長隸書、楷書和行書,有“正書之祖”的美譽。
除了書法以外,鍾會比他爹更出色。他跟隨司馬昭平叛,被比喻為漢之張良。
公元262年,司馬昭打算興兵滅蜀,在大部分朝臣不讚同的時候,鍾會獨排眾議,舉手讚成。但是,平定蜀漢的首功不是他的。
當鍾會率軍在劍閣(今四川省廣元市)和薑維拚死拚活的時候,鄧艾趁機率軍走小道,開山築路,修棧架橋,翻越七百餘裏無人山區奇襲成都,奪得首功。然而鄧艾做錯了一件事,他學習東漢開國大功臣鄧禹的作法,擅自以天子的名義任命了大批官吏。
他忘記了鄧禹深得劉秀信任和器重,被委以一定的自主權後,才敢自作主張。而司馬昭心中的鄧禹絕對不是他鄧艾,反而很有可能是鍾會。
鍾會首功被搶,非常生氣,於是以這件事為由,誣告鄧艾謀反。結果鄧艾沒有反,鍾會卻真的反了。公元264年,鄧艾束手就擒,鍾會獨自統帥大軍,忽然飄了,在蜀漢降將薑維的攛掇下,打算割據蜀地自立。
但是,他部下的將士們不幹了。我們要聽姓曹的,更要聽姓司馬的,憑什麽現在還要再聽姓鍾的?於是發動兵變,把鍾會殺了。
當初,鍾會準備西出伐蜀時,有人勸諫司馬昭,請他防著點鍾會。司馬昭卻胸有成竹,笑著說:滅蜀之後,中原將士人人思歸,鍾會即使有叛逆之心,也不會實現的。
這就是眼光,這就是格局。
蜀漢滅亡後,司馬昭因公功獲封晉公,翌年獲封晉王。他一步一步,走的都是曹操的老路。
萬事俱備,隻欠他死了。他死後諡號文王,周文王的文王。
在中華五千年曆史長河中,曹魏政權隻是一朵不起眼的浪花,短短四十多年乏善可陳,尤其曹魏後期,簡直爛透了。各種牛鬼蛇神輪番登場,時局動蕩不安。但它並非沒有留下為人稱道的曆史遺產,比如文學,比如玄學,還比如數學。
在中國曆史上,在世界數學史上,有一個人,一本書,不可不提。這個人名叫劉徽,他完成的《九章算術注》是曹魏時期留給後世最寶貴的文化遺產。
包括國人在內,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數學發源於西方,國際數學界取得的開創性成就都在西方。
這是一種很可怕的誤解。
數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學習研究現代科學必不可少的工具,在人類發展史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西方自古以來確實非常重視數學的研究和發展。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說過:萬物皆數。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說過:數學是上帝用來書寫宇宙的文字。德國的數學王子高斯則毫不客氣地標榜:數學是科學之王。
但這不能抹殺中國人對數學的偉大貢獻。我們甚至可以毫不謙虛地說,中國才是數學的發源地。誰如果不服,《九章算術注》以及成書時間更早的《九章算術》可以作證。
劉徽(約公元225年—公元295年),山東鄒平市人,魏晉時期偉大的數學家,中國古典數學理論的奠基人之一。
劉徽隻是一介平民,他的生平事跡已不可考,但他的一生,一定是刻苦求索的一生。他為中華民族做出的貢獻,遠超過那些在曹魏朝堂之上蠅營狗苟的所謂帝胄權臣。
《九章算術》是一本數學奇書。該書列舉了246個問題的解法,內容包括解聯立方程、分數四則運算、正負數運算和幾何圖形的體積麵積計算等等,幾乎全都遙遙領先於當時的世界數學界。
既然《九章算術》如此優秀,劉徽的《九章算術注》價值體現在哪裏呢?朋友們,這絕不隻是簡單的補充證明這麽簡單,其中包含了劉徽的許多創造性貢獻。
首先,劉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進小數概念的人,他開始用十進小數來表示無理數的立方根。
其次,劉徽開創性提出了正負數的概念及其加減運算的法則,改進了線性方程組的解法。
劉徽使用割圓術求解圓周率。什麽是割圓術?是一種使用內接或外切正多邊形求取圓麵積和圓周長的方法。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在圓裏麵畫一個四角貼著圓邊的正方形,用邊長的平方得到正方形的麵積,約等於圓的麵積。這個數值非常不準確,但我們可以畫五十四邊形、一百二十八邊形,總之邊越多的正方形麵積,數值越接近圓。用劉徽的話是: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於不可割,則與圓周合體而無所失矣。
劉徽割到了3072邊形麵積,並計算出圓周率π≈3.1416,這個數字被稱為徽率。而現在我們常用的七位數圓周率是多少?3.。他用割圓術計算圓周率的方法,讓我國的圓周率計算在世界上保持了一千多年的領先地位。
第四,他在線性方程組求解中,創造了互乘相消法,還建立了等差級數前n項和公式。有沒有覺得這個公式聽起來很熟悉,沒錯,一千五百年後,德國數學家高斯發明了高斯求和公式。
大家發現沒有?我們現在的中小學數學課本中,很多數學知識、數學概念都不是從西方舶來的,而是實打實的中國製造。為我們的老祖宗感到驕傲和自豪吧!
實際上,《九章算術注》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數學理論體係,其中包括通分、約分、四則運算、繁分數化簡等運算法則,包括開方不盡時的無理方根,勾股定理以及幾何形麵積、幾何體體積的計算,我們現在都還在學習。
他撰寫的另一本數學著作《海島算經》中總結和發展了重差術。重差術,是一種用表(標杆)或矩(刻劃留下標記)進行兩次測望的測量方法。劉徽創造性運用類推衍化的辦法,使重差術由兩次測望發展為三望、四望。而在歐洲,要等到十五世紀才開始研究兩次測望的問題。
劉徽對中國古代數學乃至世界數學發展產生了如此深遠的影響,以至於有人把他稱作中國數學史上的牛頓。2021年5月,中國對嫦娥五號降落地點附近的月球地貌進行命名,獲得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批準。劉徽,便是這次命名的八個地名之一。
厲害了,我的祖國。
觀察他人的一生,君子沒有災殃。
曹髦(公元241年-公元260年)是魏文帝曹丕的孫子,是曹魏第四任皇帝。他和前任曹芳、後任曹奐一樣,因為司馬氏掌控大權圖謀篡位,沒有資格享有帝諡。
他有才情,也有雄心,鍾會甚至拿他和曹操、曹植兩父子相比,說他“才同陳思,武類太祖”,這是極高的評價。但他還是太年輕了,還沒有成長起來,而司馬氏的根基已根深蒂固,所以曹髦注定是個悲劇。
從宿命論的觀點出發,曹髦不如渾渾噩噩一點,至少可以多活些年頭。比如曹芳,活到了西晉建國。至於曹奐,司馬炎死後,他還活了十幾年。
好死不如賴活著。但曹髦不想渾渾噩噩地生,他想拿命拚一把,要麽成功,光複先祖事業,要麽失敗,轟轟烈烈的死。
公元260年,血氣方剛的曹髦喊出那句著名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後,率領宮中宿衛和宦官們發動政變,被弑殺,死時不足二十歲。他用自己的死,維護了曹氏一族最後的尊嚴。
司馬昭聞訊大驚失色,跪倒在地上,隨即擁立十五歲的曹奐為帝。這也是個沒有帝諡的傀儡皇帝,他唯一的曆史使命是禪讓,就像當年的漢獻帝一樣。
曆史輕飄飄地畫了一個圈,山河仍在,人事已非。
曹魏政權因禪讓而得,以禪讓而去,但受禪讓者並非司馬昭,而是他的兒子司馬炎。為掃平兒子登基稱帝的障礙,司馬昭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掃除蜀漢,比如平定內亂。
公元263年,司馬昭命鍾會、鄧艾、諸葛緒率三路大軍滅亡蜀漢,將益州和南中(今雲貴高原)納入版圖,再加上早已並入曹魏的朝鮮半島大半土地。曹魏政權的國土麵積已超四百萬平方公裏之多。
西蜀剛平,東吳未定,兩員大將鍾會和鄧艾就鬧起了內亂。
鍾會出自世家大族潁川鍾氏,他的父親是鍾繇。鍾繇在魏文帝時期官至太尉,位列三公之首,魏明帝時晉升太傅。他在書法史上鼎鼎有名,與書聖王羲之並稱鍾王,尤其擅長隸書、楷書和行書,有“正書之祖”的美譽。
除了書法以外,鍾會比他爹更出色。他跟隨司馬昭平叛,被比喻為漢之張良。
公元262年,司馬昭打算興兵滅蜀,在大部分朝臣不讚同的時候,鍾會獨排眾議,舉手讚成。但是,平定蜀漢的首功不是他的。
當鍾會率軍在劍閣(今四川省廣元市)和薑維拚死拚活的時候,鄧艾趁機率軍走小道,開山築路,修棧架橋,翻越七百餘裏無人山區奇襲成都,奪得首功。然而鄧艾做錯了一件事,他學習東漢開國大功臣鄧禹的作法,擅自以天子的名義任命了大批官吏。
他忘記了鄧禹深得劉秀信任和器重,被委以一定的自主權後,才敢自作主張。而司馬昭心中的鄧禹絕對不是他鄧艾,反而很有可能是鍾會。
鍾會首功被搶,非常生氣,於是以這件事為由,誣告鄧艾謀反。結果鄧艾沒有反,鍾會卻真的反了。公元264年,鄧艾束手就擒,鍾會獨自統帥大軍,忽然飄了,在蜀漢降將薑維的攛掇下,打算割據蜀地自立。
但是,他部下的將士們不幹了。我們要聽姓曹的,更要聽姓司馬的,憑什麽現在還要再聽姓鍾的?於是發動兵變,把鍾會殺了。
當初,鍾會準備西出伐蜀時,有人勸諫司馬昭,請他防著點鍾會。司馬昭卻胸有成竹,笑著說:滅蜀之後,中原將士人人思歸,鍾會即使有叛逆之心,也不會實現的。
這就是眼光,這就是格局。
蜀漢滅亡後,司馬昭因公功獲封晉公,翌年獲封晉王。他一步一步,走的都是曹操的老路。
萬事俱備,隻欠他死了。他死後諡號文王,周文王的文王。
在中華五千年曆史長河中,曹魏政權隻是一朵不起眼的浪花,短短四十多年乏善可陳,尤其曹魏後期,簡直爛透了。各種牛鬼蛇神輪番登場,時局動蕩不安。但它並非沒有留下為人稱道的曆史遺產,比如文學,比如玄學,還比如數學。
在中國曆史上,在世界數學史上,有一個人,一本書,不可不提。這個人名叫劉徽,他完成的《九章算術注》是曹魏時期留給後世最寶貴的文化遺產。
包括國人在內,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數學發源於西方,國際數學界取得的開創性成就都在西方。
這是一種很可怕的誤解。
數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學習研究現代科學必不可少的工具,在人類發展史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西方自古以來確實非常重視數學的研究和發展。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說過:萬物皆數。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說過:數學是上帝用來書寫宇宙的文字。德國的數學王子高斯則毫不客氣地標榜:數學是科學之王。
但這不能抹殺中國人對數學的偉大貢獻。我們甚至可以毫不謙虛地說,中國才是數學的發源地。誰如果不服,《九章算術注》以及成書時間更早的《九章算術》可以作證。
劉徽(約公元225年—公元295年),山東鄒平市人,魏晉時期偉大的數學家,中國古典數學理論的奠基人之一。
劉徽隻是一介平民,他的生平事跡已不可考,但他的一生,一定是刻苦求索的一生。他為中華民族做出的貢獻,遠超過那些在曹魏朝堂之上蠅營狗苟的所謂帝胄權臣。
《九章算術》是一本數學奇書。該書列舉了246個問題的解法,內容包括解聯立方程、分數四則運算、正負數運算和幾何圖形的體積麵積計算等等,幾乎全都遙遙領先於當時的世界數學界。
既然《九章算術》如此優秀,劉徽的《九章算術注》價值體現在哪裏呢?朋友們,這絕不隻是簡單的補充證明這麽簡單,其中包含了劉徽的許多創造性貢獻。
首先,劉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進小數概念的人,他開始用十進小數來表示無理數的立方根。
其次,劉徽開創性提出了正負數的概念及其加減運算的法則,改進了線性方程組的解法。
劉徽使用割圓術求解圓周率。什麽是割圓術?是一種使用內接或外切正多邊形求取圓麵積和圓周長的方法。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在圓裏麵畫一個四角貼著圓邊的正方形,用邊長的平方得到正方形的麵積,約等於圓的麵積。這個數值非常不準確,但我們可以畫五十四邊形、一百二十八邊形,總之邊越多的正方形麵積,數值越接近圓。用劉徽的話是: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於不可割,則與圓周合體而無所失矣。
劉徽割到了3072邊形麵積,並計算出圓周率π≈3.1416,這個數字被稱為徽率。而現在我們常用的七位數圓周率是多少?3.。他用割圓術計算圓周率的方法,讓我國的圓周率計算在世界上保持了一千多年的領先地位。
第四,他在線性方程組求解中,創造了互乘相消法,還建立了等差級數前n項和公式。有沒有覺得這個公式聽起來很熟悉,沒錯,一千五百年後,德國數學家高斯發明了高斯求和公式。
大家發現沒有?我們現在的中小學數學課本中,很多數學知識、數學概念都不是從西方舶來的,而是實打實的中國製造。為我們的老祖宗感到驕傲和自豪吧!
實際上,《九章算術注》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數學理論體係,其中包括通分、約分、四則運算、繁分數化簡等運算法則,包括開方不盡時的無理方根,勾股定理以及幾何形麵積、幾何體體積的計算,我們現在都還在學習。
他撰寫的另一本數學著作《海島算經》中總結和發展了重差術。重差術,是一種用表(標杆)或矩(刻劃留下標記)進行兩次測望的測量方法。劉徽創造性運用類推衍化的辦法,使重差術由兩次測望發展為三望、四望。而在歐洲,要等到十五世紀才開始研究兩次測望的問題。
劉徽對中國古代數學乃至世界數學發展產生了如此深遠的影響,以至於有人把他稱作中國數學史上的牛頓。2021年5月,中國對嫦娥五號降落地點附近的月球地貌進行命名,獲得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批準。劉徽,便是這次命名的八個地名之一。
厲害了,我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