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鹹臨,吉無不利。


    全都來了,吉利,沒有不吉利。


    漢順帝劉保(公元115年-公元144年),他活了不到三十歲,當了差不多二十年皇帝。在東漢諸位皇帝中,他算是工作時間比較長的一位。他在位期間限製宦官,打擊外戚,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東漢政權,被認為是東漢中興之主。


    漢順帝得位來之不易,是靠著宦官們拚命才登基的。


    這下熱鬧了。外戚集團,宦官集團,士大夫集團,一股腦全部出現。他們相互製約,難分高下,這種激烈的競爭倒也推動了社會的發展進步。


    閻太後傷劉保太深,所以不可能擁立他為帝。劉懿死後,閻太後照樣秘不發喪,準備另立其他漢朝宗室為帝。但這些人還在路上的時候,劉保的乳母宋娥與中黃門孫程就已經動手了。他們總共糾集了十九人,乘夜擁立劉保在德陽殿西鍾下稱帝,是為漢順帝。這一年,劉保不過十一歲。


    閻太後得知消息後不肯善罷甘休,下詔召集軍馬,聲稱能抓到劉保的人封萬戶侯。但她悲哀的發現,重賞之下未必有勇夫,響應者寥寥。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漢順帝這邊人人不畏死。


    宦官孫程傳召諸尚書,命他們抓捕閻太後的二哥衛尉閻景。尚書郭鎮奮不顧身,抱病率羽林軍擒殺閻景,穩定了局勢。


    第二天早晨,漢順帝派人從閻太後那裏奪取了天子璽綬,然後登臨大寶,下詔一舉平定了閻氏外戚。閻太後被軟禁,不久崩逝。


    漢順帝的乳母宋娥被封為山陽君,食邑五千戶。她開始還能躬行節儉,後來忍不住大肆收受財物,又為一己私利誣陷宦官曹騰等人,事發後被奪爵歸田。這個曹騰,就是曹操的爺爺,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被授予皇號的宦官。曹丕稱帝後,追封他為魏高皇帝。


    孫程等十九名宦官擁立有功,均被封侯,史稱十九侯。他們依仗擁立之功,變得驕橫起來。漢順帝登基時還是個孩子,他們的態度語氣有時也很不客氣。


    公元126年,東漢負責紀律監察的部門上書彈劾,說十九侯互為黨羽,如果長期留在宮中會越發驕橫。漢順帝便革了他們的職,全部遣至封地。


    但漢順帝的年紀太小了,麵容稚嫩,威嚴未起,宦官之禍因此禁之不絕。幸好他心性還算堅定,發現一起處理一起,絕不留情。


    公元126年,中常侍張防因誣陷忠臣虞詡,被流放邊疆,黨羽六人被處死或貶黜。


    公元127年,中常侍高梵、張防與朝臣勾結,漢順帝照樣該殺就殺。


    公元133年,漢順帝終於成年了,他采納建議,罷退宦官,將常侍的編製縮減到兩人,小黃門的編製縮減到五人,於是朝廷肅然,這才像個樣子了。


    但宦官們表麵上老實了,暗中還是小動作不斷,漢順帝一旦發現,絕不姑息。但沒有什麽用,宦官、外戚之禍,最終發展成為東漢滅亡的導火索。


    公元132年正月,漢順帝冊立梁妠(nan)為皇後。同年推出陽嘉新製,在察舉製的基礎上建立了分科考試製度。這被認為是科舉製的萌芽。


    東漢時期,貴族世家門生遍天下,關係錯綜複雜,事實上斷絕了平民的察舉入仕之路。針對察舉製種種弊端提出的陽嘉新製,有以下兩個重點:


    第一個是設定了年齡限製,年滿四十才能被察舉,特別優秀者可破格錄取。


    第二個是要參加考試,儒生察舉要考經學,文吏察舉要考行政能力。


    公元144年,東漢剛剛顯出幾分中興氣象,漢順帝就崩了。漢衝帝劉炳繼位,梁太後臨朝稱製。漢衝帝劉炳(公元143年-公元145年)繼位時不到兩歲,死的時候不到三歲,他比漢殤帝劉隆的壽命差不多長了一倍。劉隆才是古往今來年紀最小、壽命最短的皇帝,他牢牢掌握著這兩個曆史記錄,無人可以打破。


    漢質帝劉纘(公元138年—公元146年)被擁立為帝。他也隻活了不到九歲,皇帝當了不到三年。


    皇帝在東漢成了高危職業,走馬燈一樣換了一個又一個。好容易安定了二十年的東漢,馬上又變得風雨飄搖起來。


    司馬光把漢順帝與西漢成帝相提並論,認為漢順帝重用梁氏外戚,是東漢傾覆的根源。這話有一定的道理,但也著實冤枉了他。


    東漢之衰最大的原因,是皇帝的身體都不好。漢順帝又不是醫聖張仲景,他能有什麽辦法?


    張仲景如果能早出生幾十年,幫皇帝們調理調理身體,東漢的情況可能大有改觀。


    但是,曆史從來沒有所謂的如果。它平靜地向前流淌,把一副沉重的擔子壓在了梁太後單薄瘦弱的肩膀上。


    她做得怎麽樣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跟著姓名學國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港沉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港沉沙並收藏跟著姓名學國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