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介於石,不終日,貞吉。
夾在石頭中間,不到一天就被救出來,堅持下去吉利。
劉秀兄弟開啟了複仇之戰,他們聯合多路義軍大勝新軍,隨後揮師直逼宛城。兩兄弟以必死的決心和必勝的勇氣,一戰斬敵三千餘人,將宛城團團包圍。此戰過後,劉演自稱柱天大將軍,威名遠揚。王莽懸賞食邑5萬戶,黃金十萬斤要拿劉演的人頭。
公元23年正月,綠林軍為發動更大規模的反新戰爭,決定擁立劉玄為帝,建元更始,定都宛城。劉演被封為大司徒,劉秀被封為太常、偏將軍。綠林軍從此改名為漢軍。
更始政權複用漢朝旗號,大大震動了新朝。王莽如骨鯁在喉,很快征發精兵四十二萬直撲宛城和昆陽(今河南平頂山市葉縣)。其時,劉演正在宛城和新野一帶作戰,劉秀率領的九千綠林軍則被圍困於昆陽,形勢危如累卵。
圍困昆陽的新軍號稱有百萬之師,由王莽的堂兄弟王邑統率。
就在昆陽守軍打算棄城退守湖北荊州之時,劉秀表現出了驚人的軍事統帥能力。他先是說服將士固守昆陽,接著親率十三名騎兵乘夜突圍,赴鄰縣調集一萬七千餘精兵增援昆陽。
劉秀以兩萬將士對戰百萬之師,發動了曆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昆陽之戰。
王邑本來有機會繞過昆陽,進逼宛城殲滅漢軍主力,但他覺得百萬大軍所過之處應當望風披靡,屠滅昆陽城後“喋血而進,前歌後舞,豈不快哉?”
這也是個好大喜功的家夥。他在昆水(今葉縣輝河)之畔安營紮寨,挖地道,造雲車,猛攻昆陽。全城軍民拚死抵抗,他們不負劉秀所托守住了城,也極大消耗了新軍實力。
就在攻防雙方久攻不下的時候,劉秀率領的援軍參戰了。
他趁新軍兵驕將怠卻又久攻不下、疲憊不堪之際,親率一千多名精銳騎兵發動突襲,向新軍陣營反複衝鋒,斬敵者眾。漢軍士氣大振。劉秀攜部乘勝追擊,斬首數百千級,迫使新軍退守大本營。
隨後劉秀又率三千勇士,迂迴到新軍側後方,偷渡昆水,與昆陽守軍裏應外合,前後夾擊新軍大本營。新軍陣腳大亂,將士紛紛奪路奔逃,自相踐踏,死傷者無數。
號稱百萬大軍的新朝主力就這樣覆滅於昆陽城下,昆陽之圍遂解,朝野震動。
這時,另外一支起義大軍赤眉軍在幹什麽呢?
公元18年,赤眉軍就在莒縣(今山東莒縣)起事了,首領是琅琊(今山東臨沂市)人樊崇。他的部隊很快擴大到幾萬人,部隊的軍事紀律卻很簡單:殺人者償命,傷人者償創。
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一支由吃不飽飯的流民自發組織起來的隊伍。為了自保,他們有一定的武裝力量,部隊的官名、爵號用的是西漢時期最低級的地方小吏的職稱。其中樊崇自稱三老,往下則是從事、卒史和巨人等等。
在西漢時期,三老是古代掌教化的鄉官,類似現在的鄉長,一般由推舉而得來。
他們沒有能力製作統一正規的軍服、軍帽和製式武器,於是統一把眉毛染成紅色用來區分身份,所以被稱作赤眉軍。
公元22年,王莽征發十萬軍隊進攻赤眉軍,慘敗。經過這次大戰,赤眉軍發展成十多萬人的武裝力量,勢力擴及青州、徐州、兗州、豫州,即今山東、江蘇、河北、河南等地。
在新莽政權與漢軍大戰的時候,赤眉軍小富即安,按兵不動,並沒有來增援。
公元23年9月,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混戰之中,新朝覆滅。赤眉軍本來有意歸附更始政權,但是更始帝是貴族出身,瞧不起泥腿子出身的赤眉軍。他敷衍了事的隻封樊崇等人為列侯,無權無祿,最終造成了兩軍的分裂。
公元25年,樊崇擁立漢朝宗室劉盆子為帝,不久攻入長安,殺死劉玄。但是他們主動放棄了長安。
為什麽呢?因為糧食不夠。
將士吃飯成了大問題,天天都有人餓死。長安是待不下去了,幾十萬赤眉軍繼續開始他們的流亡生涯。
他們堅持樸素的道德觀念,不去燒殺搶掠,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們在政治上短視,在軍事上沒有明確的戰略目標,這是導致赤眉軍失敗的兩大原因。
公元27年,赤眉軍被劉秀的大將馮異打敗,樊崇投降後再次反叛,被殺。
夾在石頭中間,不到一天就被救出來,堅持下去吉利。
劉秀兄弟開啟了複仇之戰,他們聯合多路義軍大勝新軍,隨後揮師直逼宛城。兩兄弟以必死的決心和必勝的勇氣,一戰斬敵三千餘人,將宛城團團包圍。此戰過後,劉演自稱柱天大將軍,威名遠揚。王莽懸賞食邑5萬戶,黃金十萬斤要拿劉演的人頭。
公元23年正月,綠林軍為發動更大規模的反新戰爭,決定擁立劉玄為帝,建元更始,定都宛城。劉演被封為大司徒,劉秀被封為太常、偏將軍。綠林軍從此改名為漢軍。
更始政權複用漢朝旗號,大大震動了新朝。王莽如骨鯁在喉,很快征發精兵四十二萬直撲宛城和昆陽(今河南平頂山市葉縣)。其時,劉演正在宛城和新野一帶作戰,劉秀率領的九千綠林軍則被圍困於昆陽,形勢危如累卵。
圍困昆陽的新軍號稱有百萬之師,由王莽的堂兄弟王邑統率。
就在昆陽守軍打算棄城退守湖北荊州之時,劉秀表現出了驚人的軍事統帥能力。他先是說服將士固守昆陽,接著親率十三名騎兵乘夜突圍,赴鄰縣調集一萬七千餘精兵增援昆陽。
劉秀以兩萬將士對戰百萬之師,發動了曆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昆陽之戰。
王邑本來有機會繞過昆陽,進逼宛城殲滅漢軍主力,但他覺得百萬大軍所過之處應當望風披靡,屠滅昆陽城後“喋血而進,前歌後舞,豈不快哉?”
這也是個好大喜功的家夥。他在昆水(今葉縣輝河)之畔安營紮寨,挖地道,造雲車,猛攻昆陽。全城軍民拚死抵抗,他們不負劉秀所托守住了城,也極大消耗了新軍實力。
就在攻防雙方久攻不下的時候,劉秀率領的援軍參戰了。
他趁新軍兵驕將怠卻又久攻不下、疲憊不堪之際,親率一千多名精銳騎兵發動突襲,向新軍陣營反複衝鋒,斬敵者眾。漢軍士氣大振。劉秀攜部乘勝追擊,斬首數百千級,迫使新軍退守大本營。
隨後劉秀又率三千勇士,迂迴到新軍側後方,偷渡昆水,與昆陽守軍裏應外合,前後夾擊新軍大本營。新軍陣腳大亂,將士紛紛奪路奔逃,自相踐踏,死傷者無數。
號稱百萬大軍的新朝主力就這樣覆滅於昆陽城下,昆陽之圍遂解,朝野震動。
這時,另外一支起義大軍赤眉軍在幹什麽呢?
公元18年,赤眉軍就在莒縣(今山東莒縣)起事了,首領是琅琊(今山東臨沂市)人樊崇。他的部隊很快擴大到幾萬人,部隊的軍事紀律卻很簡單:殺人者償命,傷人者償創。
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一支由吃不飽飯的流民自發組織起來的隊伍。為了自保,他們有一定的武裝力量,部隊的官名、爵號用的是西漢時期最低級的地方小吏的職稱。其中樊崇自稱三老,往下則是從事、卒史和巨人等等。
在西漢時期,三老是古代掌教化的鄉官,類似現在的鄉長,一般由推舉而得來。
他們沒有能力製作統一正規的軍服、軍帽和製式武器,於是統一把眉毛染成紅色用來區分身份,所以被稱作赤眉軍。
公元22年,王莽征發十萬軍隊進攻赤眉軍,慘敗。經過這次大戰,赤眉軍發展成十多萬人的武裝力量,勢力擴及青州、徐州、兗州、豫州,即今山東、江蘇、河北、河南等地。
在新莽政權與漢軍大戰的時候,赤眉軍小富即安,按兵不動,並沒有來增援。
公元23年9月,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混戰之中,新朝覆滅。赤眉軍本來有意歸附更始政權,但是更始帝是貴族出身,瞧不起泥腿子出身的赤眉軍。他敷衍了事的隻封樊崇等人為列侯,無權無祿,最終造成了兩軍的分裂。
公元25年,樊崇擁立漢朝宗室劉盆子為帝,不久攻入長安,殺死劉玄。但是他們主動放棄了長安。
為什麽呢?因為糧食不夠。
將士吃飯成了大問題,天天都有人餓死。長安是待不下去了,幾十萬赤眉軍繼續開始他們的流亡生涯。
他們堅持樸素的道德觀念,不去燒殺搶掠,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們在政治上短視,在軍事上沒有明確的戰略目標,這是導致赤眉軍失敗的兩大原因。
公元27年,赤眉軍被劉秀的大將馮異打敗,樊崇投降後再次反叛,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