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經兩百多年的風雨滄桑,西漢滅亡了。我想在曆史長河的這個航段稍作停留,講講五言詩。


    西漢的社會經濟文化全麵發展,在文學、史學、藝術和天文科技等領域都取得了影響無窮深遠的輝煌成就,在中國文明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深刻痕跡。


    隨著絲綢之路連通西域、歐洲和非洲,大漢成為名震世界的強大帝國。中國人從此和漢人劃上等號,我們的民族叫漢族,我們的文字叫漢字,我們的服裝叫漢服。


    其時,牛耕和鐵器已被普遍運用在農業生產之中,這是澤被百世的劃時代農業技術革新。


    與此同時,五言詩興起了,與漢賦一起成為漢朝文學的標誌性文體。


    五言詩,是每句五字的詩體,因為可以容納更多的詞匯,可以更加靈活細致地敘事、抒情,所以逐步取代四言詩,成為古詩的主要形式之一。中國曆史上詩作卷軼浩繁,五言詩是數量最多的。


    唐朝是詩歌的巔峰。以其為分水嶺,唐代以前的五言詩通稱為五言古詩或五古,唐代以後的五言詩則被稱為近體詩,主要分為五言律詩和五言絕句。


    五言詩作為一種獨立的詩體,大約起源於西漢而在東漢末年趨於成熟。它最早起源於民間歌謠。


    早在先秦時期就有了五言詩句,如《詩經·召南·行露》。這是一首女子反抗渣男逼婚的四五言雜句,女子毫不客氣地追問渣男: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獄?雖速我獄,室家不足!


    誰說麻雀沒有嘴巴,不然它用什麽啄穿我的房屋?誰說你還沒有成家,不然為什麽要抓我打官司?就算把我抓來打官司,逼婚的理由也還是不充足啊!


    《孟子·離婁上》記載了一首楚地民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滄浪的水清澈啊,可以用來洗滌我的冠帶, 滄浪的水渾濁啊,可以用來洗我的腳。


    秦漢時期的民間歌謠已頗多五言詩。如秦朝民歌《長城謠》: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不見長城下,屍骸相支柱。生下男孩不要撫養長大,生下女孩要用精製幹肉喂養。難道沒有看見長城腳下,役夫的屍骨縱橫交錯嗎?


    這首詩後來被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完全借用入樂府《飲馬長城窟行》中。


    關於最早的文人五言詩,有西漢枚乘、班婕妤和東漢班固等不同說法。


    東漢班固創作的五言詩《詠史》,以漢文帝時期緹縈上書的故事表達觀點,被認為是最早的文人五言詩。鍾嶸《詩品》評價這首詩“質木無文”,從藝術水平上似乎趕不上他的祖姑姑班婕妤的《怨歌行》。


    比班婕妤更早的五言詩,是漢武帝時期音樂家李延年的《李夫人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李夫人是李延年的妹妹,是漢武帝的寵妃。因為第五句是七言,這首詩算不得純正的五言詩。


    比李延年更早的,是虞姬的《和項王歌》: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樂生!


    這首詩據傳出自陸賈的《楚漢春秋》。但《楚漢春秋》早已亡佚,直到唐代史學家張守節給《史記》作注時才被引用,所以其真偽頗為可疑。


    漢代五言詩的代表作當推《古詩十九首》以及諸首樂府詩如《江南》《白頭吟》《陌上桑》《孔雀東南飛》等等。


    《江南》被認為是漢初民歌: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風格清新、優美、生動、活潑。


    樂府詩《長歌行》直到現在仍有勸誡作用: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曦。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其他詩句不再一一列舉,感興趣的讀者可自行選讀。現在,我們要順著《易經》的線索,進入風化極美的東漢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跟著姓名學國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港沉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港沉沙並收藏跟著姓名學國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