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


    奉行天命,沒有災難,同類相聚則有福分。


    漢景帝比他父親的性子要急很多,剛剛即位不久,就采納禦史大夫晁錯的建議,要削藩。


    不出意外,他捅了馬蜂窩。


    晁錯(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54年),潁川郡(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他學的是法家思想,公元前178年,被選入朝為太常掌故,後被拜為太子劉啟的家令。


    劉啟很賞識他,即位後封他為內史,第二年就升任他為禦史大夫。晁錯上《削藩策》請求削藩,理由是: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削不削藩,他們都會反,那不如早點削藩逼反他們,為禍比較小。


    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54年,漢景帝采納他的諫言,先後下詔削奪楚、趙等諸侯國的封地。晁錯的父親聽到這個消息後,趕緊從老家趕到長安來勸晁錯。晁錯沒有聽從父親的勸告,因為他認為如果不這樣做,天子不會受到尊崇,國家不會得到安寧。


    晁錯的父親非常清醒,服毒藥自殺了。因為他知道,晁錯這麽做,劉家的天下是安寧了,晁家卻危險了。


    晁錯的父親才死去十幾天,吳楚七國果然起兵叛亂,史稱七國之亂。他們要求天子“清君側”,誅殺晁錯。漢景帝為了息事寧人,就讓晁錯穿著朝服,在東市把他腰斬了。


    不出意料,卻出乎漢景帝的意料,七國聯軍沒有退軍。


    牽頭叛亂的吳王劉濞(公元前215年-公元前154年))與漢景帝有殺子之仇。他早就起了反心,怎麽可能就此罷手?


    漢景帝還是太子的時候,劉濞的兒子劉賢進京來找喝酒下棋。劉賢的個性驕橫剽悍,和太子下棋的時候也不肯相讓,經常為輸贏爭吵,態度不太恭敬。劉啟很生氣,於是拿起棋盤去打劉賢。他下手很有些重,不小心把劉賢打死了。


    自己的兒子殺了人,漢文帝能有什麽辦法?他隻好派人把劉賢的遺體送迴吳國,好生安撫劉濞。劉濞憋著一口氣發不出來,隻得說:天下本就是一家,他死在長安,就埋在長安吧,何必送迴吳國?他又派人把劉賢的屍體送迴了長安。


    劉濞和劉啟的梁子就這麽結下來了。他逐漸怠慢君臣間的禮節,稱病不來朝見。漢文帝大約心中有愧,竟然賜給了吳王用來依靠的案幾和手杖,特許他不必來朝見天子。


    漢景帝把晁錯當替罪羊給殺了,未必不是因愧疚之心使然。


    但他的忍讓換來了吳王的變本加厲。劉濞覺得漢景帝軟弱無能,於是自稱為東帝,公開要與西漢政權分庭抗禮。


    漢景帝這才後悔不迭,派太尉周亞夫率軍鎮壓七國聯軍。


    周亞夫(卒於公元前143年),絳侯周勃的親生兒子。他謀略過人,治軍嚴整。


    公元前158年,匈奴進犯大漢北疆時,漢文帝一邊調運大將鎮邊,一邊調派三路大軍守衛京師。周亞夫奉命駐軍細柳。


    漢文帝親自到三路軍隊犒勞慰問。他先是到灞上、棘門兩處駐軍視察,這兩處軍營見到皇帝的車馬儀仗過來,不用通報主動放行。但到了周亞夫的細柳營後,漢文帝的待遇和前兩處截然不同。守門的都尉說,軍中隻聽將令,不聽皇帝詔令。等文帝派使者拿著自己的符節進去通報後,周亞夫才一身戎裝,出來迎接。他手持兵器向漢文帝拱手行禮,說:甲胄在身,請陛下允許我以軍中之禮拜見。


    漢文帝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將軍。他在臨終彌留之際吩咐漢景帝,關鍵時刻可以起用周亞夫。


    七王之亂就是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當時七國之軍有五十多萬,而大漢朝廷隻有十餘萬士卒,敵眾我寡,這仗不好打。周亞夫果然不負漢文帝厚望,他派出三千奇兵襲擊敵人的糧道,把敵軍的糧草全部搶奪過來。


    人是鐵,飯是鋼,部隊沒有飯吃,哪有力氣打仗。七國聯軍不戰自敗,餓得連退迴封地的力氣都沒有了。周亞夫隻用了三個月就平定了叛亂。


    周勃平定諸呂之亂,擁立漢文帝登基,他受到了漢文帝的猜忌,幸好應對得當,全身而退。周勃的兒子周亞夫平定七王之亂,救漢景帝於水火,他也受到了漢景帝的猜忌。


    他的性子比他爹剛硬太多,結局也悲慘許多。公元前143年,周亞夫被誣謀反。周亞夫不服,在牢中絕食五日,嘔血而死。


    無情最是帝王家,漢景帝的帝位越來越穩固了,但他的手中,也流著許多良將忠臣的鮮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跟著姓名學國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港沉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港沉沙並收藏跟著姓名學國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