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承受所有,小人吉利,大人物不與小人為伍,順利。
由於漢初推行黃老之學,無為而治,諸侯王的勢力野蠻生長,發展迅速,很多人擁有了對抗朝廷的實力。
漢文帝登基為帝,肯定讓某些人當皇帝的夢想化為泡影,無疑激化了劉氏宗族在皇權繼承上的矛盾。作為既得利益者,漢文帝必須承受所有壓力,想法子化解矛盾,穩固帝位。
公元前177年,他的親侄子、濟北王劉興居在匈奴入侵時,趁機起兵反叛,不久兵敗自殺。
三年後,淮南王劉長意圖謀反。劉長(公元前198年—公元前174年),劉邦最小的兒子,劉恆的異母弟弟。他和漢文帝兩人,是劉邦在諸呂之亂中幸存下來的兩個兒子。漢文帝很珍惜這份兄弟感情。劉長到京城來,漢文帝會帶著他同坐一輛車出去打獵。劉長迴到自己的封地,自作法令而不使用朝廷法律,還擅自把自己發布的命令稱作製,漢文帝也不怪罪他。
但是,劉長的野心越來越膨脹。公元前174年,他派人偷偷和匈奴、閩越的首領聯絡,計劃起事謀反。這事被有心人捅到了京城,漢文帝派人治罪所有的謀反者,卻還是不忍心處死劉長,隻是罷去了他的王位並將他發配蜀郡。劉長在謫徙途中不堪屈辱,絕食而死。
這讓漢文帝意識到,無論如何,諸侯王坐大的問題必須要開始著手解決了。公元前172年,時年二十八歲的賈誼上《陳政事疏》,指出同姓諸侯王不比異姓王更加可靠,如果沿襲封建製度,他們最後都會威脅到中央集權。賈誼提出“眾建諸侯王而少其力”,意圖分割和削弱諸侯國的勢力。
賈誼(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河南洛陽人。他少有才名,十八歲時就以善文聞名當地。因受朝中大臣排擠,他一度從長安被貶為長沙王太傅。三年後,漢文帝把他召迴長安,讓他做自己最寵愛的兒子梁懷王劉揖的老師。後來,梁懷王不慎墜馬而死,賈誼深深自責,抑鬱而亡。
文景之世,國富民強之餘,文化亦盛,其時漢賦已漸漸興起並趨於成熟。
我國曆史,不同朝代有不同文體為代表,有所謂“上古神話,先秦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之稱。賦是漢代最流行的文體,後世將其視為漢代文學的代表。賈誼是漢賦承前啟後的關鍵人物,也是漢代騷體賦的代表人物。
賦作為一種文體,一般認為源起荀子。據《漢書·藝文誌》記載,荀子有賦十篇,現存《禮》《知》《雲》《蠶》《箴》五篇。賦體的進一步發展,又受到了屈原、宋玉的楚辭和戰國縱橫家恣肆文風的影響。
漢賦的特點是散韻結合,鋪陳直敘,形式上“鋪采摛文”,內容上“體物寫誌”。漢賦又有騷體賦、大賦、小賦之分。
西漢初年的騷體賦,延續著屈子及楚辭餘緒,故常以辭賦並稱。騷體賦的代表作有賈誼的《吊屈原賦》和《鵩(fu)鳥賦》。其名句如《鵩鳥賦》雲:“且夫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天地就好像一個大熔爐啊,自然造化是工匠。陰陽二氣如同燃料啊,萬物則是被熔煉的銅鐵。
大賦繼騷體賦而興起,以規模宏大、氣勢磅礴、詞匯華麗而著稱。代表人物有西漢的賈誼、枚乘、司馬相如和揚雄,還有東漢的班固、張衡等。司馬相如是漢代大賦成就最高的人,《子虛賦》和《上林賦》是其代表作。他的大賦描寫之鋪張、詞藻之華麗、氣勢之宏闊,經常被模仿,從未被超越。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也一直被後人津津樂道。為追求卓文君,司馬相如創作了騷體賦《鳳求凰》。其中有句雲:“ 有一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有一位美人啊,我見了她就難以忘懷。一日不見她啊,思念得像是要發狂。卓文君被他的文采感動,於是和他私奔了。
小賦是一種文采清麗、抒情詠物的短篇小賦,興起於東漢,代表人物有蔡邕、禰衡等人。張衡的《歸田賦》被認為漢代大賦向小賦的轉變之作。他以清新的語言描情寫誌:“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慨歎空有報國之誌,時局卻未可預期。
承受所有,小人吉利,大人物不與小人為伍,順利。
由於漢初推行黃老之學,無為而治,諸侯王的勢力野蠻生長,發展迅速,很多人擁有了對抗朝廷的實力。
漢文帝登基為帝,肯定讓某些人當皇帝的夢想化為泡影,無疑激化了劉氏宗族在皇權繼承上的矛盾。作為既得利益者,漢文帝必須承受所有壓力,想法子化解矛盾,穩固帝位。
公元前177年,他的親侄子、濟北王劉興居在匈奴入侵時,趁機起兵反叛,不久兵敗自殺。
三年後,淮南王劉長意圖謀反。劉長(公元前198年—公元前174年),劉邦最小的兒子,劉恆的異母弟弟。他和漢文帝兩人,是劉邦在諸呂之亂中幸存下來的兩個兒子。漢文帝很珍惜這份兄弟感情。劉長到京城來,漢文帝會帶著他同坐一輛車出去打獵。劉長迴到自己的封地,自作法令而不使用朝廷法律,還擅自把自己發布的命令稱作製,漢文帝也不怪罪他。
但是,劉長的野心越來越膨脹。公元前174年,他派人偷偷和匈奴、閩越的首領聯絡,計劃起事謀反。這事被有心人捅到了京城,漢文帝派人治罪所有的謀反者,卻還是不忍心處死劉長,隻是罷去了他的王位並將他發配蜀郡。劉長在謫徙途中不堪屈辱,絕食而死。
這讓漢文帝意識到,無論如何,諸侯王坐大的問題必須要開始著手解決了。公元前172年,時年二十八歲的賈誼上《陳政事疏》,指出同姓諸侯王不比異姓王更加可靠,如果沿襲封建製度,他們最後都會威脅到中央集權。賈誼提出“眾建諸侯王而少其力”,意圖分割和削弱諸侯國的勢力。
賈誼(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河南洛陽人。他少有才名,十八歲時就以善文聞名當地。因受朝中大臣排擠,他一度從長安被貶為長沙王太傅。三年後,漢文帝把他召迴長安,讓他做自己最寵愛的兒子梁懷王劉揖的老師。後來,梁懷王不慎墜馬而死,賈誼深深自責,抑鬱而亡。
文景之世,國富民強之餘,文化亦盛,其時漢賦已漸漸興起並趨於成熟。
我國曆史,不同朝代有不同文體為代表,有所謂“上古神話,先秦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之稱。賦是漢代最流行的文體,後世將其視為漢代文學的代表。賈誼是漢賦承前啟後的關鍵人物,也是漢代騷體賦的代表人物。
賦作為一種文體,一般認為源起荀子。據《漢書·藝文誌》記載,荀子有賦十篇,現存《禮》《知》《雲》《蠶》《箴》五篇。賦體的進一步發展,又受到了屈原、宋玉的楚辭和戰國縱橫家恣肆文風的影響。
漢賦的特點是散韻結合,鋪陳直敘,形式上“鋪采摛文”,內容上“體物寫誌”。漢賦又有騷體賦、大賦、小賦之分。
西漢初年的騷體賦,延續著屈子及楚辭餘緒,故常以辭賦並稱。騷體賦的代表作有賈誼的《吊屈原賦》和《鵩(fu)鳥賦》。其名句如《鵩鳥賦》雲:“且夫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天地就好像一個大熔爐啊,自然造化是工匠。陰陽二氣如同燃料啊,萬物則是被熔煉的銅鐵。
大賦繼騷體賦而興起,以規模宏大、氣勢磅礴、詞匯華麗而著稱。代表人物有西漢的賈誼、枚乘、司馬相如和揚雄,還有東漢的班固、張衡等。司馬相如是漢代大賦成就最高的人,《子虛賦》和《上林賦》是其代表作。他的大賦描寫之鋪張、詞藻之華麗、氣勢之宏闊,經常被模仿,從未被超越。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也一直被後人津津樂道。為追求卓文君,司馬相如創作了騷體賦《鳳求凰》。其中有句雲:“ 有一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有一位美人啊,我見了她就難以忘懷。一日不見她啊,思念得像是要發狂。卓文君被他的文采感動,於是和他私奔了。
小賦是一種文采清麗、抒情詠物的短篇小賦,興起於東漢,代表人物有蔡邕、禰衡等人。張衡的《歸田賦》被認為漢代大賦向小賦的轉變之作。他以清新的語言描情寫誌:“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慨歎空有報國之誌,時局卻未可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