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帝乙出嫁妹妹,以此獲得福佑,非常吉利。
劉邦對待匈奴的態度,不同於對南越、閩越和賨人。劉邦戎馬一生,從起義開始,三年多滅秦,八年內掃平天下,就連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都敗在他的劍鋒之下,所以向來以“馬上得天下”自居。
他稱帝之初對待匈奴的態度是很豪氣的,隻有一個字:打。
在相當長的一段曆史裏,匈奴人和華夏民族相愛相殺。他們的名字我們耳熟能詳,綿延萬裏的秦漢長城因他們而建,但是到了現在,我們的五十六個兄弟民族中卻沒有他們的名字。
他們究竟去哪兒了呢?我們有必要稍微了解一下他們的來龍去脈。
匈奴,是興起於內蒙古陰山山脈的遊牧民族。他們的祖先是夏王族的後代,名叫淳維。他們生活在我國的北方蠻荒之地,逐水草而居,從小就能騎羊射箭。春秋戰國時期,北方諸侯國飽受匈奴侵擾,就連善戰的秦國也不得不修築長城,以防禦之姿應對善於騎射的匈奴。公元前215年,匈奴一度被秦國名將蒙恬趕出河套地區。
秦末漢初烽煙四起,匈奴趁機重新變得強大起來,他們控製了西域,對西漢政權造成了極大威脅。匈奴被漢武帝驅趕之後,一部分去了歐洲大陸化身為上帝之鞭縱橫捭闔,留在中國的匈奴族部落則化整為零與其他民族雜居。南北朝時期,以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在黃河以北接連建立了十六個國家政權,史稱五胡亂華。隋朝建立後,匈奴逐漸融入各民族之中,成為曆史的塵埃。
就在劉邦忙著對抗項羽時,匈奴的冒頓單於悄悄地東滅東胡,西擊大月氏,南侵燕代,成為草原上的霸主。西漢剛剛建立,匈奴就開始不消停。冒頓單於與韓王信勾結起來,揮軍進攻晉陽(今山西太原)。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劉邦決定禦駕親征。公元前200年,劉邦親率三十餘萬大軍北上,連戰連捷。劉邦宜將剩勇追窮寇,親率先頭部隊追擊。結果被冒頓以四十萬精騎圍在了白登山(今山西大同),時間長達七日夜。
幸好他身邊帶著陳平。上次劉邦被項羽圍在滎陽,是陳平獻計逼走了範增。這一次又是陳平獻計,用重金賄賂了冒頓的妻子閼氏,劉邦才得以突圍。
劉邦很不服氣:我打不過項羽,難道還打不過你冒頓嗎?
很抱歉,他還真的打不過。劉邦連續吃了幾個敗仗後悲哀的發現,匈奴這塊難啃的骨頭,搞不好會崩掉自己的牙。公元前198年,劉邦決定以史為師。他仿效帝乙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並開放了與匈奴的邊貿往來,每年送大批的絲綢、糧食和酒給匈奴,以此換來短暫的邊境安寧。
公元前195年6月,劉邦完成了他的曆史使命,崩於長樂宮,諡號高皇帝,廟號太祖,全稱為漢太祖高皇帝。他的廟號本應簡稱為漢太祖,諡號則是漢高帝。後世習稱為漢高祖,當肇始於司馬遷之《史記》。
帝乙出嫁妹妹,以此獲得福佑,非常吉利。
劉邦對待匈奴的態度,不同於對南越、閩越和賨人。劉邦戎馬一生,從起義開始,三年多滅秦,八年內掃平天下,就連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都敗在他的劍鋒之下,所以向來以“馬上得天下”自居。
他稱帝之初對待匈奴的態度是很豪氣的,隻有一個字:打。
在相當長的一段曆史裏,匈奴人和華夏民族相愛相殺。他們的名字我們耳熟能詳,綿延萬裏的秦漢長城因他們而建,但是到了現在,我們的五十六個兄弟民族中卻沒有他們的名字。
他們究竟去哪兒了呢?我們有必要稍微了解一下他們的來龍去脈。
匈奴,是興起於內蒙古陰山山脈的遊牧民族。他們的祖先是夏王族的後代,名叫淳維。他們生活在我國的北方蠻荒之地,逐水草而居,從小就能騎羊射箭。春秋戰國時期,北方諸侯國飽受匈奴侵擾,就連善戰的秦國也不得不修築長城,以防禦之姿應對善於騎射的匈奴。公元前215年,匈奴一度被秦國名將蒙恬趕出河套地區。
秦末漢初烽煙四起,匈奴趁機重新變得強大起來,他們控製了西域,對西漢政權造成了極大威脅。匈奴被漢武帝驅趕之後,一部分去了歐洲大陸化身為上帝之鞭縱橫捭闔,留在中國的匈奴族部落則化整為零與其他民族雜居。南北朝時期,以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在黃河以北接連建立了十六個國家政權,史稱五胡亂華。隋朝建立後,匈奴逐漸融入各民族之中,成為曆史的塵埃。
就在劉邦忙著對抗項羽時,匈奴的冒頓單於悄悄地東滅東胡,西擊大月氏,南侵燕代,成為草原上的霸主。西漢剛剛建立,匈奴就開始不消停。冒頓單於與韓王信勾結起來,揮軍進攻晉陽(今山西太原)。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劉邦決定禦駕親征。公元前200年,劉邦親率三十餘萬大軍北上,連戰連捷。劉邦宜將剩勇追窮寇,親率先頭部隊追擊。結果被冒頓以四十萬精騎圍在了白登山(今山西大同),時間長達七日夜。
幸好他身邊帶著陳平。上次劉邦被項羽圍在滎陽,是陳平獻計逼走了範增。這一次又是陳平獻計,用重金賄賂了冒頓的妻子閼氏,劉邦才得以突圍。
劉邦很不服氣:我打不過項羽,難道還打不過你冒頓嗎?
很抱歉,他還真的打不過。劉邦連續吃了幾個敗仗後悲哀的發現,匈奴這塊難啃的骨頭,搞不好會崩掉自己的牙。公元前198年,劉邦決定以史為師。他仿效帝乙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並開放了與匈奴的邊貿往來,每年送大批的絲綢、糧食和酒給匈奴,以此換來短暫的邊境安寧。
公元前195年6月,劉邦完成了他的曆史使命,崩於長樂宮,諡號高皇帝,廟號太祖,全稱為漢太祖高皇帝。他的廟號本應簡稱為漢太祖,諡號則是漢高帝。後世習稱為漢高祖,當肇始於司馬遷之《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