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玉不能“韞櫝而藏”,明珠不能藏於匣中蒙塵,所以儒家提倡積極進取,修身修德,要有“君臣不平等”的覺悟,也要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和“君臣需對等”的骨氣。如果沒有君臣不平等的覺悟,容易變成亂臣賊子;如果沒有上述的勇氣和骨氣,就算見到君王,恐怕也會戰戰兢兢,不能有所表現。前者的代表人物是王莽和李白,後者的代表人物是孟浩然,還有無數許多以清高自詡的不知名儒士。


    王莽(前45年—23年),字巨君。他是漢元帝皇後王政君的親侄子。他於公元9年受禪讓為帝,改國號為新,建年號為“始建國”。公元23年,王莽被綠林軍攻入長安所殺,在位15年。


    王莽篡位為帝的傳奇經曆,很有孟子所雲“天與賢,則與賢”的禪讓味道。


    因為王皇後的關係,王氏是當時最顯貴的家族,家中有九人先後封侯,有五人擔任過大司馬。高門望族之人多生活奢靡,唯獨王莽生活簡樸,勤勞好學,很快成為人們心中的道德模範。公元前16年,王莽30歲,獲封新都侯,成為皇帝身邊的近臣。王莽依然保持清廉儉樸的作風,他把自己的俸祿拿出來分給門客和平民,接濟窮人。於是朝野名流交相稱頌。


    公元前8年,王莽被舉薦出任大司馬,成為漢朝最高軍政長官,位極人臣。王莽執政後,生活更加儉樸,所受的賞賜和錢財全部散給寒士,聲譽鶻起。


    公元前7年,成帝崩,因無子嗣,其侄定陶王繼位為漢哀帝。王家失勢,王莽稱病去職,閉門謝客。官吏和百姓為他鳴不平,上書訟冤達100多次。很多來朝廷應試的士人也在試策中讚頌王莽的功德。


    公元前1年,哀帝去世。太後王政君起駕未央宮,收迴傳國玉璽,擁立九歲的劉衎(kan)登基為漢平帝。王莽被全朝一致推舉再任大司馬,錄尚書事,兼管軍事令及禁軍。翌年,群臣紛紛奏請,言王莽有“定策安宗廟”之功,應予封賞。期間王莽多次辭讓,而大臣們則不斷再奏。王莽推辭再三,無奈受封安漢公,但拒絕了戶封邑。不久朝廷設“四輔”之位,王莽加封太傅,領四輔之事,大儒孔光為太師、王舜為太保、甄豐為少傅。四輔大權獨攬,一任政事皆由“安漢公、四輔平決”。


    王莽對諸侯王和功臣後裔大加封賞,又對士族、平民施行推恩政策,並廣建學校,在全國大力推行禮樂教化。謳歌擁戴王莽的人更加多了,他們讚頌王莽可與古代聖人相比。


    公元3年,漢平帝選後。每日有千餘人守闕上書,“願得公女為天下母”,王莽之女王嬿於是不選而被直接納為皇後。皇後正位後,有48萬餘人上書朝廷,請求對王莽“宜亟加賞”。


    王莽處處以周公為榜樣,朝野也將其視為周公。因周公做過總領百官的太宰,而殷商名臣伊尹號為阿衡,於是有900公卿請為王莽特設“宰衡”一職,加九錫,位在諸侯王公之上。據《禮記》記載,九錫即九種禮器,分別車馬、衣服、樂縣、朱戶、納陛、虎賁、斧鉞、弓矢、秬(ju)鬯(chang)。因九為極數,所以賞賜九種禮器被視為最高禮遇。王莽是中國曆史上加九錫之第一人,被視為當世聖賢。


    公元6年,漢平帝病死,隻有兩歲的劉嬰被立為皇太子。受群臣推戴和太皇太後勉強下的詔令,王莽代理朝政。臣民稱之為“攝皇帝”,王莽平日自稱”予”,祭祀及朝見太皇太後時則自稱“假皇帝”。此處之假,並非真假之假,而是假借之假,暫時借皇帝之位一用的意思,以後是要還的。


    因為周公在成王年幼時曾代攝天子事,謂之居攝,於是王莽改元“居攝”,以表心跡。他是不是真想學周公還政,我們不得而知,但他當時至少是這麽說的。但是,西漢劉氏宗族不相信,安眾侯劉崇及東郡太守翟義先後起兵討伐。在他們兵敗被殺之後,天意要王莽做皇帝的祥瑞符命接踵而至。


    公元8年11月,王莽上奏太皇太後,請求還政孺子如周公故事。此事尚未定奪,次月,民間有人獻上金匱策書到漢高祖廟,大意言莽為真命天子,太皇太後應從天命。公元9年1月15日,王莽拜謁太皇太後、他的親姑媽王政君,接過傳國玉璽,入高祖廟拜受孺子嬰禪讓稱帝,改國號為新,稱“始建國元年”。王莽即新始祖,時年54歲。


    王莽以謙謙有為的儒家形象出現,靠儒學贏得各階層稱讚,在朝野上下的廣泛支持下,於武力奪權之外開創了以禪讓當皇帝的先河。他通過儒家極力推舉的禪讓方式代漢建新,但其作為卻被後世儒家否定。究其原因,在於以儒生自命卻未恪守位份,以道德自詡卻行為虛偽,以禪讓得位實則得位不正,冒天下為公之名實則為一己之私,堪稱融儒道為一體的絕世偽君子。


    王莽生前享盡權力富貴,死後背負罵名。李白與他正好相反,生前鬱鬱壯誌難酬,死後卻美名流傳千古。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因祖輩經商,按唐朝律法無緣參加科舉考試,後經玉真公主和賀知章推薦,唐玄宗降輦步迎,封李白為翰林供奉,陪侍皇帝左右。但是李白性情太過灑脫,恃才自傲。他“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唿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他醉醺醺地奉詔作詩,卻伸出腳令皇帝寵臣高力士為他脫鞋子。玄宗“疏之,賜金放還。”公元前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翌年唐肅宗李亨即位平叛。李白卻稀裏糊塗的卷入永王之亂,因罪流放夜郎。李白仕途無所建樹,但是他的詩歌藝術卻是名垂千古,詩仙美名無人不知。


    李白過於高傲,故為權貴所不喜。而他的好哥們孟浩然,卻是因為太過於謙卑,不小心得罪了唐玄宗以致仕途乖蹇。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他比李白年歲略長,是李白的青春偶像。李白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鬆雲。”我愛孟浩然先生,他的人才風流天下聞名。他少年時辭官不走仕途,老年時躺臥青鬆白雲之下,如閑雲野鶴自由自在。


    因為崇拜,所以李白看孟浩然是戴了濾鏡的。孟浩然並非瀟灑辭官而不做,而是苦心求官而不得。孟浩然曾長年漫遊求仕未果,也曾多次參加科考未舉。公元724年,孟浩然36歲時,他聽說唐玄宗住在洛陽,便跑到洛陽住了三年,仍然一無所獲。


    傳說他曾經見到了唐玄宗,隻可惜應對失據,錯失良機。


    孟浩然與另一位大詩人王維相交莫逆。有一次,孟浩然來到王維的府邸 ,不料唐玄宗突然駕臨。孟浩然本打算躲到床底下藏起來,王維卻趁機舉薦了他。唐玄宗於是問孟浩然:“你最近寫了什麽好詩啊?”


    孟浩然寫過不少好詩。氣勢沉渾的有“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清新雅致的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曠遠幽寂的有“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念哪一句都不錯。但是孟浩然也不知怎麽的腦袋一抽筋,脫口而出“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沒有才華,君主棄之不用,多有病痛,朋友漸漸疏遠。唐玄宗一聽,就納悶了:什麽鬼,這是怪我麽?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孟浩然一輩子沒做過官,張九齡任荊州長史時曾把他招為幕賓。這不算入仕,不久後孟浩然辭返故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跟著姓名學國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港沉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港沉沙並收藏跟著姓名學國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