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發展飛逝
穿書七零:我搶了女主機緣 作者:莫莫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985年1月1日 華國發出《關於進一步活躍農村經濟的十項政策》,決定改革農產品統派購製度,從1985年起實行合同定購和市場收購。
1985年1月21日 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議案,確定每年9月10日為我國教師節。
1985年2月15日 華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長城站在南極喬治島建成。
1985年2月18日 華國國務院批轉《長江、珠江三角洲和閩南廈漳泉三角地區座談會紀要》,決定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廈漳泉三角地區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
隨著時間的推移,“花之語”品牌的再度崛起與蓬勃發展,林陌滿心歡喜地領著自己敬愛的爺爺——林栓子迴到了京市專屬於林栓子的住所,這可是由國家精心安排的呢!
要知道,由於林栓子身份非同一般,他的居住地必須采取嚴密周全的安保措施以確保安全無虞。這裏戒備森嚴,崗哨林立,隨處可見精神抖擻、英姿颯爽的衛兵堅守崗位。
林陌小心翼翼地攙扶著林栓子緩緩步入院門,最終抵達了一幢精致小巧的樓房跟前。樓前筆直站立著兩位神情肅穆的警衛員,一見到林栓子,他們立即行軍禮,表示敬意。
踏入房間內部,林栓子悠然自得地端坐於沙發之上,目光凝視著周遭那既親切熟悉卻又略帶生疏感的布置擺設,內心不禁湧起陣陣感慨。
“爺爺,從今往後您就安心居住在此處吧,我定會時常前來探望您的。”林陌輕聲寬慰道。
林栓子微微頷首示意,表示明白。他深知歲月不饒人,如今已年事漸高,難以如往昔般頻繁輾轉各地。此刻能過上安穩閑適的晚年生活,已然是莫大的福分了。
林陌耐心陪伴林栓子閑聊片刻後,便起身告辭離去。他心裏清楚,爺爺尚需些時光去逐漸習慣全新的生活節奏。
林陌離開後,林栓子獨自坐在沙發上,環顧四周,心中感慨萬千。他想起了曾經的點點滴滴,眼中閃過一絲淚光。
這時,門外傳來一陣敲門聲。林栓子起身開門,隻見一個年輕的士兵站在門口,敬禮說道:“首長好,我是您的警衛員小李,今後將負責您的安全保衛工作。”
林栓子微笑著點點頭,邀請小李進屋。兩人聊了起來,林栓子詢問了一些關於部隊的情況,小李一一作答。
聊著聊著,林栓子感到有些疲憊,便讓小李先迴去休息。他走到窗前,望著窗外的景色,心中默默祈禱著,希望國家越來越強大,人民越來越幸福。
而林陌這邊,在離開林栓子的居所之後,便徑直朝著她自家那座兩層高的小樓房走去。當她踏入家門時,一股熟悉又陌生的感覺湧上心頭——畢竟,她已經有好幾年沒迴過這裏了。
進入屋內,林陌緩緩地走過每一個角落,輕輕觸摸著家中的一件件物品,那些曾經的美好時光也如電影般在她腦海中不斷放映。於是,她下定決心要重新裝修一下這所房子,給它注入新的活力。
次日清晨,陽光灑滿大地,林陌邀請來一群專業的裝修工人,並與他們一同商議具體的裝修方案。在接下來的數日裏,大家齊心協力、辛勤付出,終於使得這座房屋煥然一新。
完工那天,林陌滿心歡喜地站在二樓陽台,極目遠眺,目光穿越遠處的城市燈火,仿佛看到了無限可能的未來。
此時此刻,她內心充盈著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她深知,人生之路仍將繼續前行,唯有加倍努力奮鬥,方能為自己及家人鑄就更為美滿幸福的明天。
由於\"花之語\"品牌已近乎全權交由表哥表嫂打理,而聶家小店亦托付給段錦文負責經營管理,林陌毅然決然地決定將今後的精力全部傾注於\"烈士\"孤兒院的慈善公益事業當中。
1986年1月1日,中國電視劇《西遊記》播出,該劇自播出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
1986年2月1日,華國發射一顆實用通信廣播衛星。這標誌著華國已全麵掌握運載火箭技術,衛星通信由試驗階段進入實用階段。
1986年3月,國家開始實施“863”計劃,即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這項計劃的實施有利於我們發揮舉國體製的優勢,縮短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在高科技領域的差距。
1986年5月4日,華國開始正式實行夏令時,至當年9月14日結束。這項製定一直執行到1991年共六年廢止。
1986年鄉鎮企業與國營企業聯營方式出現。當年鄉鎮企業總產值占當年全社會的20%。國家開始正式推行9年義務教育。
林陌在這一年也是積極投入到公益事業的一年,林陌依稀還記得在陽光明媚的一天,林陌走進了“烈士”孤兒院,這座充滿愛心與溫暖的地方。
自從得知這裏被收養孩子的故事後,她內心深受觸動,並決心盡自己所能為這些失去親人的孩子們帶去關懷和希望。
林陌不僅僅滿足於簡單地捐款捐物,更身體力行地投入到每一項活動當中。她會耐心傾聽孩子們講述自己的夢想;會溫柔地撫摸著他們的頭發,告訴他們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會在節假日帶上精心準備的禮物,陪伴孩子們度過快樂時光。
然而,在一次例行探訪中,林陌注意到一個名叫小明的小男孩總是獨來獨往,顯得格外孤僻。
這個發現讓她心生憐憫之情,於是她主動走到小明身邊,試圖了解他內心深處的想法。經過一番交談,林陌得知小明的雙親均為英勇犧牲的烈士,巨大的變故使得年幼的他心靈蒙上陰影,始終感覺自己孤獨無助。
為了幫助小明驅散心頭陰霾,重獲自信與快樂,林陌想盡辦法拉近彼此距離。她常常找時間陪小明聊天談心,聽他傾訴內心苦悶;一起做遊戲、畫畫,讓歡聲笑語重新迴到小明身旁;不斷給予肯定與鼓勵,引導小明勇敢邁出腳步,積極參與集體活動。隨著時間推移,小明臉上逐漸綻放出燦爛笑容,原本封閉的心門也慢慢敞開。
目睹小明從鬱鬱寡歡到活潑開朗的轉變過程,林陌由衷感到欣喜萬分。那一刻,她深刻領悟到付出所帶來的成就感以及人生真正意義所在——通過給予他人幫助實現自我價值升華!而這段經曆也將成為她生命旅程中難以磨滅寶貴記憶!
1987年8月25日——道瓊斯指數達到了頂峰,隨之而來的是又一次股市崩盤。
盡管這一次股市崩潰來勢兇猛,而且金融市場的全球化使得世界其他金融市場也受到波及,但是人們的命運卻並沒有那麽悲慘,與六十年以前的人們不同,他們已經實踐了分散投資的原理,在股市中的投資隻是他們資產組合中的一部分。
而林陌手下的林氏集團以及與她有關的“花之語”品牌也因為林陌一早的未卜先知,不僅沒有賠錢,還在股市上大賺了一筆。
1987 年底,林陌參加了一場慈善拍賣會。會上,她看中了一件競品,那是一幅名為《希望》的油畫。這幅畫描繪了一個孩子在陽光下追逐蝴蝶的場景,畫麵充滿生機與活力。林陌決定拍下這幅畫,並將它捐贈給“烈士”孤兒院。
在捐贈儀式上,林陌將《希望》掛在了孤兒院的大廳裏。孩子們圍繞著畫作,眼中閃爍著好奇與喜悅。
林陌看著孩子們的笑臉,深感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她希望這幅畫能夠給孩子們帶來勇氣和希望,讓他們相信未來會更美好。
1988年1月13日湖南省集郵協會第二次代表大會在長沙召開。
1988年3月22日“紀念台島地方郵政一百周年”郵展暨學術座談會在福州舉行。
1988年3月23日津市郵政局舉辦紀念天津郵政開辦及大龍郵票發行110周年“今日郵政展示會”。
1988年3月29日盧森堡1988世界青少年集郵展覽開幕。在本次郵展上,我國陸遊的《中國書法》展品獲得鍍銀獎。
1988年4月22日由文化部、廣播電影電視部聯合主辦“1988年新時代杯京津漢穗群眾文化係列大賽”拉開帷幕。8月14日在北京進行決賽。
由於林陌本身對集郵就特別感興趣,便參加了這次郵展,她在展會上欣賞了許多珍貴的郵票。其中一枚郵票引起了她的注意,這枚郵票上印著一座古老的橋梁。
這座橋讓她腦子裏自動浮現了,原主小時候和奶奶一起度過的時光,他們曾一起走過那座橋。林陌決定買下這枚郵票,作為對原主與原主奶奶那段時光的懷念。
迴到家後,林陌仔細端詳著這枚郵票,思緒漸漸飄遠。她仿佛看到了原主和原主奶奶在橋上漫步的情景,心中充滿了溫暖。
從此以後,這枚郵票成了林陌最珍愛的寶貝之一,每當她看到它,都會想起原主的這段他們共同的迴憶。
1989年初京市發生了一些不好的事,雖然很快就被平息了,但林栓子還是放心不下林陌,讓林陌在這段時間搬到了他的住處。
在這段時間裏,林陌和爺爺住在一起,每天聽他講過去的故事。林栓子還給林陌看了一些他珍藏的舊照片,其中有一張是他年輕時和戰友們的合影。林陌看著這些照片,仿佛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熱血與激情。
一天,林陌在整理爺爺的書房時,發現了一本泛黃的日記。她好奇地翻開,裏麵記錄了爺爺的青春歲月和他對國家的熱愛。林陌被深深打動,她決定用自己的方式為國家做點什麽。
不久後,林陌組織了一場慈善義賣活動,將所得款項全部捐贈給了需要幫助的人們。這場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支持,林陌也因此更加堅定了自己從事慈善事業的信念。
1990年已經是林陌穿越到這個世界的第18年,她也已經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少女,長成了一名獨立自強的成功女性。
林陌深知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她決定成立一個專門的慈善基金會,以便能夠更好地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在籌備基金會的過程中,林陌遇到了各種困難和挑戰,但她始終沒有放棄。憑借著自己的堅持和努力,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林陌的慈善基金會終於成功成立。
基金會成立後,林陌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項慈善項目中。她親自走訪貧困山區,為那裏的孩子們送去學習用品和生活物資;她關注環保事業,組織誌願者參與植樹造林活動;她關心老年人的生活,建立養老院為他們提供關愛和照顧。
在林陌的努力下,慈善基金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幫助了無數的人。林陌也成為了社會上備受尊敬的人物。她的事跡激勵著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事業中來,共同為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貢獻力量。
但除了自己的事業之外,由於林陌如今已步入三十二歲的年華,在如此時代背景之下,像她這般年紀還未成婚的女子實在罕見至極。
正因如此,不論是其祖父林栓子,亦或是舅舅王建設和舅媽林大妞,皆因林陌的婚姻大事憂心忡忡、費盡心思。
林陌深知家人們的憂慮之情,但她內心深處實則不願僅因年歲漸長便委屈求全地踏入婚姻殿堂。於她而言,真愛是需依靠緣分牽引方能相遇的,而她甘願靜心守候命中注定之人的降臨。
特別是在她仔細閱讀完後世互聯網上那些五花八門、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怪異離奇的各種情感故事之後......這些事情讓林陌越發堅信自己內心的想法:無論需要等待多久,她都必須找到那個真正屬於她的人。
1985年1月21日 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議案,確定每年9月10日為我國教師節。
1985年2月15日 華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長城站在南極喬治島建成。
1985年2月18日 華國國務院批轉《長江、珠江三角洲和閩南廈漳泉三角地區座談會紀要》,決定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廈漳泉三角地區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
隨著時間的推移,“花之語”品牌的再度崛起與蓬勃發展,林陌滿心歡喜地領著自己敬愛的爺爺——林栓子迴到了京市專屬於林栓子的住所,這可是由國家精心安排的呢!
要知道,由於林栓子身份非同一般,他的居住地必須采取嚴密周全的安保措施以確保安全無虞。這裏戒備森嚴,崗哨林立,隨處可見精神抖擻、英姿颯爽的衛兵堅守崗位。
林陌小心翼翼地攙扶著林栓子緩緩步入院門,最終抵達了一幢精致小巧的樓房跟前。樓前筆直站立著兩位神情肅穆的警衛員,一見到林栓子,他們立即行軍禮,表示敬意。
踏入房間內部,林栓子悠然自得地端坐於沙發之上,目光凝視著周遭那既親切熟悉卻又略帶生疏感的布置擺設,內心不禁湧起陣陣感慨。
“爺爺,從今往後您就安心居住在此處吧,我定會時常前來探望您的。”林陌輕聲寬慰道。
林栓子微微頷首示意,表示明白。他深知歲月不饒人,如今已年事漸高,難以如往昔般頻繁輾轉各地。此刻能過上安穩閑適的晚年生活,已然是莫大的福分了。
林陌耐心陪伴林栓子閑聊片刻後,便起身告辭離去。他心裏清楚,爺爺尚需些時光去逐漸習慣全新的生活節奏。
林陌離開後,林栓子獨自坐在沙發上,環顧四周,心中感慨萬千。他想起了曾經的點點滴滴,眼中閃過一絲淚光。
這時,門外傳來一陣敲門聲。林栓子起身開門,隻見一個年輕的士兵站在門口,敬禮說道:“首長好,我是您的警衛員小李,今後將負責您的安全保衛工作。”
林栓子微笑著點點頭,邀請小李進屋。兩人聊了起來,林栓子詢問了一些關於部隊的情況,小李一一作答。
聊著聊著,林栓子感到有些疲憊,便讓小李先迴去休息。他走到窗前,望著窗外的景色,心中默默祈禱著,希望國家越來越強大,人民越來越幸福。
而林陌這邊,在離開林栓子的居所之後,便徑直朝著她自家那座兩層高的小樓房走去。當她踏入家門時,一股熟悉又陌生的感覺湧上心頭——畢竟,她已經有好幾年沒迴過這裏了。
進入屋內,林陌緩緩地走過每一個角落,輕輕觸摸著家中的一件件物品,那些曾經的美好時光也如電影般在她腦海中不斷放映。於是,她下定決心要重新裝修一下這所房子,給它注入新的活力。
次日清晨,陽光灑滿大地,林陌邀請來一群專業的裝修工人,並與他們一同商議具體的裝修方案。在接下來的數日裏,大家齊心協力、辛勤付出,終於使得這座房屋煥然一新。
完工那天,林陌滿心歡喜地站在二樓陽台,極目遠眺,目光穿越遠處的城市燈火,仿佛看到了無限可能的未來。
此時此刻,她內心充盈著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她深知,人生之路仍將繼續前行,唯有加倍努力奮鬥,方能為自己及家人鑄就更為美滿幸福的明天。
由於\"花之語\"品牌已近乎全權交由表哥表嫂打理,而聶家小店亦托付給段錦文負責經營管理,林陌毅然決然地決定將今後的精力全部傾注於\"烈士\"孤兒院的慈善公益事業當中。
1986年1月1日,中國電視劇《西遊記》播出,該劇自播出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
1986年2月1日,華國發射一顆實用通信廣播衛星。這標誌著華國已全麵掌握運載火箭技術,衛星通信由試驗階段進入實用階段。
1986年3月,國家開始實施“863”計劃,即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這項計劃的實施有利於我們發揮舉國體製的優勢,縮短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在高科技領域的差距。
1986年5月4日,華國開始正式實行夏令時,至當年9月14日結束。這項製定一直執行到1991年共六年廢止。
1986年鄉鎮企業與國營企業聯營方式出現。當年鄉鎮企業總產值占當年全社會的20%。國家開始正式推行9年義務教育。
林陌在這一年也是積極投入到公益事業的一年,林陌依稀還記得在陽光明媚的一天,林陌走進了“烈士”孤兒院,這座充滿愛心與溫暖的地方。
自從得知這裏被收養孩子的故事後,她內心深受觸動,並決心盡自己所能為這些失去親人的孩子們帶去關懷和希望。
林陌不僅僅滿足於簡單地捐款捐物,更身體力行地投入到每一項活動當中。她會耐心傾聽孩子們講述自己的夢想;會溫柔地撫摸著他們的頭發,告訴他們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會在節假日帶上精心準備的禮物,陪伴孩子們度過快樂時光。
然而,在一次例行探訪中,林陌注意到一個名叫小明的小男孩總是獨來獨往,顯得格外孤僻。
這個發現讓她心生憐憫之情,於是她主動走到小明身邊,試圖了解他內心深處的想法。經過一番交談,林陌得知小明的雙親均為英勇犧牲的烈士,巨大的變故使得年幼的他心靈蒙上陰影,始終感覺自己孤獨無助。
為了幫助小明驅散心頭陰霾,重獲自信與快樂,林陌想盡辦法拉近彼此距離。她常常找時間陪小明聊天談心,聽他傾訴內心苦悶;一起做遊戲、畫畫,讓歡聲笑語重新迴到小明身旁;不斷給予肯定與鼓勵,引導小明勇敢邁出腳步,積極參與集體活動。隨著時間推移,小明臉上逐漸綻放出燦爛笑容,原本封閉的心門也慢慢敞開。
目睹小明從鬱鬱寡歡到活潑開朗的轉變過程,林陌由衷感到欣喜萬分。那一刻,她深刻領悟到付出所帶來的成就感以及人生真正意義所在——通過給予他人幫助實現自我價值升華!而這段經曆也將成為她生命旅程中難以磨滅寶貴記憶!
1987年8月25日——道瓊斯指數達到了頂峰,隨之而來的是又一次股市崩盤。
盡管這一次股市崩潰來勢兇猛,而且金融市場的全球化使得世界其他金融市場也受到波及,但是人們的命運卻並沒有那麽悲慘,與六十年以前的人們不同,他們已經實踐了分散投資的原理,在股市中的投資隻是他們資產組合中的一部分。
而林陌手下的林氏集團以及與她有關的“花之語”品牌也因為林陌一早的未卜先知,不僅沒有賠錢,還在股市上大賺了一筆。
1987 年底,林陌參加了一場慈善拍賣會。會上,她看中了一件競品,那是一幅名為《希望》的油畫。這幅畫描繪了一個孩子在陽光下追逐蝴蝶的場景,畫麵充滿生機與活力。林陌決定拍下這幅畫,並將它捐贈給“烈士”孤兒院。
在捐贈儀式上,林陌將《希望》掛在了孤兒院的大廳裏。孩子們圍繞著畫作,眼中閃爍著好奇與喜悅。
林陌看著孩子們的笑臉,深感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她希望這幅畫能夠給孩子們帶來勇氣和希望,讓他們相信未來會更美好。
1988年1月13日湖南省集郵協會第二次代表大會在長沙召開。
1988年3月22日“紀念台島地方郵政一百周年”郵展暨學術座談會在福州舉行。
1988年3月23日津市郵政局舉辦紀念天津郵政開辦及大龍郵票發行110周年“今日郵政展示會”。
1988年3月29日盧森堡1988世界青少年集郵展覽開幕。在本次郵展上,我國陸遊的《中國書法》展品獲得鍍銀獎。
1988年4月22日由文化部、廣播電影電視部聯合主辦“1988年新時代杯京津漢穗群眾文化係列大賽”拉開帷幕。8月14日在北京進行決賽。
由於林陌本身對集郵就特別感興趣,便參加了這次郵展,她在展會上欣賞了許多珍貴的郵票。其中一枚郵票引起了她的注意,這枚郵票上印著一座古老的橋梁。
這座橋讓她腦子裏自動浮現了,原主小時候和奶奶一起度過的時光,他們曾一起走過那座橋。林陌決定買下這枚郵票,作為對原主與原主奶奶那段時光的懷念。
迴到家後,林陌仔細端詳著這枚郵票,思緒漸漸飄遠。她仿佛看到了原主和原主奶奶在橋上漫步的情景,心中充滿了溫暖。
從此以後,這枚郵票成了林陌最珍愛的寶貝之一,每當她看到它,都會想起原主的這段他們共同的迴憶。
1989年初京市發生了一些不好的事,雖然很快就被平息了,但林栓子還是放心不下林陌,讓林陌在這段時間搬到了他的住處。
在這段時間裏,林陌和爺爺住在一起,每天聽他講過去的故事。林栓子還給林陌看了一些他珍藏的舊照片,其中有一張是他年輕時和戰友們的合影。林陌看著這些照片,仿佛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熱血與激情。
一天,林陌在整理爺爺的書房時,發現了一本泛黃的日記。她好奇地翻開,裏麵記錄了爺爺的青春歲月和他對國家的熱愛。林陌被深深打動,她決定用自己的方式為國家做點什麽。
不久後,林陌組織了一場慈善義賣活動,將所得款項全部捐贈給了需要幫助的人們。這場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支持,林陌也因此更加堅定了自己從事慈善事業的信念。
1990年已經是林陌穿越到這個世界的第18年,她也已經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少女,長成了一名獨立自強的成功女性。
林陌深知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她決定成立一個專門的慈善基金會,以便能夠更好地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在籌備基金會的過程中,林陌遇到了各種困難和挑戰,但她始終沒有放棄。憑借著自己的堅持和努力,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林陌的慈善基金會終於成功成立。
基金會成立後,林陌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項慈善項目中。她親自走訪貧困山區,為那裏的孩子們送去學習用品和生活物資;她關注環保事業,組織誌願者參與植樹造林活動;她關心老年人的生活,建立養老院為他們提供關愛和照顧。
在林陌的努力下,慈善基金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幫助了無數的人。林陌也成為了社會上備受尊敬的人物。她的事跡激勵著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事業中來,共同為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貢獻力量。
但除了自己的事業之外,由於林陌如今已步入三十二歲的年華,在如此時代背景之下,像她這般年紀還未成婚的女子實在罕見至極。
正因如此,不論是其祖父林栓子,亦或是舅舅王建設和舅媽林大妞,皆因林陌的婚姻大事憂心忡忡、費盡心思。
林陌深知家人們的憂慮之情,但她內心深處實則不願僅因年歲漸長便委屈求全地踏入婚姻殿堂。於她而言,真愛是需依靠緣分牽引方能相遇的,而她甘願靜心守候命中注定之人的降臨。
特別是在她仔細閱讀完後世互聯網上那些五花八門、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怪異離奇的各種情感故事之後......這些事情讓林陌越發堅信自己內心的想法:無論需要等待多久,她都必須找到那個真正屬於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