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沈陽府的戰後建設
日月光明:打造巔峰大明 作者:後山散人V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年多點時間,連跳八級,從正七品的縣令升為都督府的正三品僉事,而且年齡還未滿三十歲,就連張居正與他相比,都略有遜色。
雖然從是文官跳到了以武將為主的都督府,但誰都知道現在的都督府與原來的五軍都督府有著天壤之別,都督府可是皇帝親軍的都督府。
作為皇帝跟前的第一紅人,孫傳庭自己心裏對如此快速的升遷也是直打鼓,不知道自己為何就被新君看上眼了,問了袁可立與王之心等人,他們都隻是笑笑地恭喜,卻不直接迴答他的詢問。
孫傳庭見無法從他們口中得到準確答案,隻能更加努力地協助好袁可立處理沈陽的軍政事務,至於直接詢問朱由校,他可是不敢的。
至於朱由校為何會火箭般提拔孫傳庭,除了曆史上他的名氣實在太大外,還有就是他身邊急缺能幫他獨擋一麵並且敢於任事的重臣。
熊廷弼、袁可立等人雖然不錯,但年紀偏大,短期內可以重用,但朱由校還需重點培養中青年官員。
孫傳庭不管是在治軍、治民、意誌力還是對大明的忠誠度上,都是中青年官員中的上上之選。
而且他沒有龐大而複雜的官紳背景,加上出生在邊關,從小目睹過邊患與深刻了解底層小民的困苦。
這樣的人,對於朱由校來說,是不可多得的瑰寶。
雖然火速提拔有點揠苗助長的意味,但朱由校將他安排給袁可立當副手,有名師的手把手指導與一線處理複雜的軍政事務,將能很好地彌補這方麵的不足。
至於他的會試主考官史繼偕,則被朱由校在剛登基的時候就貶為庶民了,誰讓這老頭撞他朱由校需要立威的槍口上了,而且他還是福建海盜們背後的大靠山。
現在隻是將他貶為庶民,若等到朱由校開始整治沿海邊防與走私泛濫問題,可就不是貶為庶民這麽簡單了,抄家斬首將是他最後的下場。
針對削弱建奴的手段,除了純軍事打擊外,袁可立在奏請朱由校與都督府批準後,開始招降建奴內部漢人包衣,以及與建州女真敵對的葉赫、哈達、烏拉等部落舊民。
在明軍發動秋季攻勢期間,殺掉村落裏麵的女真韃子後,明軍將士告訴原先的漢人們,讓他們自發逃到薩爾滸、撫順等地,那裏會有專人接應他們。
對於這些逃跑出來的漢人包衣,袁可立可沒有直接放入城池裏麵,而是先進行篩選,將裏麵協助建奴迫害漢人的漢奸與間諜挑出來,漢奸與間諜被問完話後,下場就是直接當著所有包衣的麵,進行集體斬殺。
剩餘沒有助紂為虐的包衣,則被安排到沈陽西南方都督府直管的大農場進行勞作。
截止秋季攻勢結束,逃跑出來的漢人包衣有著近萬人,其中多是青壯男丁,那些老弱婦孺不是被趕上來的建奴殺掉了,就是病餓死在了路上。
這也是袁可立無可奈何的事情,建奴的八旗農奴製度,將漢人包衣看得十分嚴密,袁可立也不可能將自己寶貴的禁軍士兵性命,去換取這些並無太大用處的漢人包衣。
年近花甲的袁可立可不是那些剛步入官場的小白,沒有泛濫的聖母心,更多的是權衡利益得失,每一項選擇都盡量保持合理與理性。
若是袁可立讓禁軍優先救助漢人包衣,不說都督府與朱由校會對他進行懲罰,光軍令連沈陽城都出不去,因為沈陽城內可是有內廷禦馬監的監軍、內衛監與錦衣衛的監視及稽核監的審核。
這些內廷機構的天子鷹犬,可不管什麽人道主義與民族大義,他們心中隻有皇帝朱由校與內廷的利益。
他們可都知道禁軍花的都是內廷的錢糧,而且是高額的俸祿支出,他們自然是不會同意袁可立為了救助所謂漢人同胞,而批準禁軍優先救助在他們眼中如草芥的建奴包衣。
對於這些近萬名逃跑出來的漢人包衣,全部被編入了大農場,解決了他們的安置地外,順便解決他們的吃飯問題。
這些農場今年有大麵積的種植新作物,糧食能足夠這些新增人口食用,但居住的地方,隻能是臨時搭建的地窩子。
播種完蘿卜、白菜等冬季作物後,這些新加入的漢人包衣,將與佃農一起繼續去參加水泥路的修建。
從三月開始,都知監按照朱由校的命令,開始修建從遼口到沈陽的水泥路。
因戰亂產生的大量流民,紛紛湧入到了修建水泥路之中,進度比朱由校要求的一年時間修通,要快上了不少。
這不,在秋季攻勢結束時,已經修到了虎皮驛附近。
遼東除了修水泥路,還在重要關卡翻修棱堡或碉堡。
除了之前在遼口搶修的棱堡與幾個碉堡,都督府在界凡、薩爾滸、鴉鶻關、開原、鐵嶺與撫順關等地修建了大量的軍事堡壘。
為了應對遼東尤其是沈陽府的水泥需求,四海商行在鞍山驛都知監新建的煉鐵廠附近,新建了一個水泥廠。
此外,朱由校在六月份的時候,大筆一揮,批準了都督府請求修建沈陽到薩爾滸與開原的水泥路。
這不,在秋季攻勢結束前,從沈陽出發的水泥路已經分別修到了撫順關與懿路所,沈陽府這邊還在爭取寒冬到來前,能修到薩爾滸與鐵嶺。
有了這兩條水泥路,物資運送前線將會方便很多,不管是晴天還是下雨天都不會受太大影響。
隨著秋季攻勢的結束,大多數的士兵都閑了下來,為了加快工程進度,隻能讓他們加入修路大軍中來,順便加強修路隊的保衛。
曾經在修建這兩條水泥路的時候,遇到了建奴與察哈爾蒙古人多次偷襲,還好被護路隊給及時趕跑了。
之前朱由校為了加強遼東尤其是沈陽府的武力,不僅允許民間擁有武器,還在每個農莊與村堡組建了民兵隊.
這些民兵隊的指揮官,大都由受傷退役後的禁軍軍官組成,這些退役的軍官,雖然帶走他們參軍時所使用的的武器,但都督府會不定時抽查這些武器的保養情況。
雖然從是文官跳到了以武將為主的都督府,但誰都知道現在的都督府與原來的五軍都督府有著天壤之別,都督府可是皇帝親軍的都督府。
作為皇帝跟前的第一紅人,孫傳庭自己心裏對如此快速的升遷也是直打鼓,不知道自己為何就被新君看上眼了,問了袁可立與王之心等人,他們都隻是笑笑地恭喜,卻不直接迴答他的詢問。
孫傳庭見無法從他們口中得到準確答案,隻能更加努力地協助好袁可立處理沈陽的軍政事務,至於直接詢問朱由校,他可是不敢的。
至於朱由校為何會火箭般提拔孫傳庭,除了曆史上他的名氣實在太大外,還有就是他身邊急缺能幫他獨擋一麵並且敢於任事的重臣。
熊廷弼、袁可立等人雖然不錯,但年紀偏大,短期內可以重用,但朱由校還需重點培養中青年官員。
孫傳庭不管是在治軍、治民、意誌力還是對大明的忠誠度上,都是中青年官員中的上上之選。
而且他沒有龐大而複雜的官紳背景,加上出生在邊關,從小目睹過邊患與深刻了解底層小民的困苦。
這樣的人,對於朱由校來說,是不可多得的瑰寶。
雖然火速提拔有點揠苗助長的意味,但朱由校將他安排給袁可立當副手,有名師的手把手指導與一線處理複雜的軍政事務,將能很好地彌補這方麵的不足。
至於他的會試主考官史繼偕,則被朱由校在剛登基的時候就貶為庶民了,誰讓這老頭撞他朱由校需要立威的槍口上了,而且他還是福建海盜們背後的大靠山。
現在隻是將他貶為庶民,若等到朱由校開始整治沿海邊防與走私泛濫問題,可就不是貶為庶民這麽簡單了,抄家斬首將是他最後的下場。
針對削弱建奴的手段,除了純軍事打擊外,袁可立在奏請朱由校與都督府批準後,開始招降建奴內部漢人包衣,以及與建州女真敵對的葉赫、哈達、烏拉等部落舊民。
在明軍發動秋季攻勢期間,殺掉村落裏麵的女真韃子後,明軍將士告訴原先的漢人們,讓他們自發逃到薩爾滸、撫順等地,那裏會有專人接應他們。
對於這些逃跑出來的漢人包衣,袁可立可沒有直接放入城池裏麵,而是先進行篩選,將裏麵協助建奴迫害漢人的漢奸與間諜挑出來,漢奸與間諜被問完話後,下場就是直接當著所有包衣的麵,進行集體斬殺。
剩餘沒有助紂為虐的包衣,則被安排到沈陽西南方都督府直管的大農場進行勞作。
截止秋季攻勢結束,逃跑出來的漢人包衣有著近萬人,其中多是青壯男丁,那些老弱婦孺不是被趕上來的建奴殺掉了,就是病餓死在了路上。
這也是袁可立無可奈何的事情,建奴的八旗農奴製度,將漢人包衣看得十分嚴密,袁可立也不可能將自己寶貴的禁軍士兵性命,去換取這些並無太大用處的漢人包衣。
年近花甲的袁可立可不是那些剛步入官場的小白,沒有泛濫的聖母心,更多的是權衡利益得失,每一項選擇都盡量保持合理與理性。
若是袁可立讓禁軍優先救助漢人包衣,不說都督府與朱由校會對他進行懲罰,光軍令連沈陽城都出不去,因為沈陽城內可是有內廷禦馬監的監軍、內衛監與錦衣衛的監視及稽核監的審核。
這些內廷機構的天子鷹犬,可不管什麽人道主義與民族大義,他們心中隻有皇帝朱由校與內廷的利益。
他們可都知道禁軍花的都是內廷的錢糧,而且是高額的俸祿支出,他們自然是不會同意袁可立為了救助所謂漢人同胞,而批準禁軍優先救助在他們眼中如草芥的建奴包衣。
對於這些近萬名逃跑出來的漢人包衣,全部被編入了大農場,解決了他們的安置地外,順便解決他們的吃飯問題。
這些農場今年有大麵積的種植新作物,糧食能足夠這些新增人口食用,但居住的地方,隻能是臨時搭建的地窩子。
播種完蘿卜、白菜等冬季作物後,這些新加入的漢人包衣,將與佃農一起繼續去參加水泥路的修建。
從三月開始,都知監按照朱由校的命令,開始修建從遼口到沈陽的水泥路。
因戰亂產生的大量流民,紛紛湧入到了修建水泥路之中,進度比朱由校要求的一年時間修通,要快上了不少。
這不,在秋季攻勢結束時,已經修到了虎皮驛附近。
遼東除了修水泥路,還在重要關卡翻修棱堡或碉堡。
除了之前在遼口搶修的棱堡與幾個碉堡,都督府在界凡、薩爾滸、鴉鶻關、開原、鐵嶺與撫順關等地修建了大量的軍事堡壘。
為了應對遼東尤其是沈陽府的水泥需求,四海商行在鞍山驛都知監新建的煉鐵廠附近,新建了一個水泥廠。
此外,朱由校在六月份的時候,大筆一揮,批準了都督府請求修建沈陽到薩爾滸與開原的水泥路。
這不,在秋季攻勢結束前,從沈陽出發的水泥路已經分別修到了撫順關與懿路所,沈陽府這邊還在爭取寒冬到來前,能修到薩爾滸與鐵嶺。
有了這兩條水泥路,物資運送前線將會方便很多,不管是晴天還是下雨天都不會受太大影響。
隨著秋季攻勢的結束,大多數的士兵都閑了下來,為了加快工程進度,隻能讓他們加入修路大軍中來,順便加強修路隊的保衛。
曾經在修建這兩條水泥路的時候,遇到了建奴與察哈爾蒙古人多次偷襲,還好被護路隊給及時趕跑了。
之前朱由校為了加強遼東尤其是沈陽府的武力,不僅允許民間擁有武器,還在每個農莊與村堡組建了民兵隊.
這些民兵隊的指揮官,大都由受傷退役後的禁軍軍官組成,這些退役的軍官,雖然帶走他們參軍時所使用的的武器,但都督府會不定時抽查這些武器的保養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