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零和一的博弈
日月光明:打造巔峰大明 作者:後山散人V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官員中積極擁護考成法的多是出身相對一般的家族,他們的收入來源主要是俸祿與家鄉親友投獻,而且按照原來的排資論輩的官員考核辦法,他們在官場很難有較大的出頭機會。
而采用考成法後,他們就有了一條相對明晰的上升路徑。
這部分在朝的官員群體雖然不是很多,但數量也不是鳳毛麟角,他們也能形成一股不小的勢力。
反對考成法的官員相比出身相對一般的官員,數量上要多不少。
大明承平了兩百多年,文官們早就形成了一個個小團體,其他人想進入他們的小團體非常困難,這些人幾乎壟斷了科舉、官員升遷與地方各種資源。
作為既得利益集團,他們是最不希望發生改變的,曆史上的曆次吏治改革,他們都是最大的反對者。
宋朝以前,壟斷王朝的是世家門閥,宋朝以後,世家門閥勢力雖然衰弱了不少,但士紳文官興起形成的學閥與文官集團,壟斷程度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相比世家門閥會去主動維護王朝的順暢運轉,士紳文官可就沒有這個意識與動力,國家民族概念十分淡薄,在他們眼中誰當皇帝無所謂,隻要不搶奪他們的利益就行,典型的職業經理人。
介於兩者之間的官員也有不少,這些人有個十分合適的名稱叫做中庸派。
他們沒有太多的主見,習慣被人推著往前走,對於考成法他們主觀上雖然不喜歡,但俸祿卻有了較大改善,他們也就選擇了默默承受。
對於這些人,朱由校與內閣並沒有太多的關注,他們按部就班地做事就好,當然朱由校也對他們不抱太大的期望,若有合適的升遷機會,自然也就會將他們向後靠一靠。
至於之前上疏彈劾方從哲等內閣大臣的官員,朱由校將題本送到內閣,方從哲他們在打政績考核的時候自然會重點關照。
這些人裏麵要麽家裏是豪紳巨富,博取聲望,要麽是甘當他人傳聲筒,政績考核時對他們的重點關照,自然不會有絲毫冤枉。
考成法正式實施前,朱由校與內閣六部九卿認認真真確認了一遍各布政司的工作績效目標,包含賦稅額、科舉成績、民生安定與新作物推廣等。
因考慮到遼東、西南等地正在進行戰事,對他們的考核以平靖叛亂為主,賦稅與新作物推廣其次。
因有了對灌溉要求沒那麽高的新作物,朱由校還鼓勵民間進行開荒,新開出來的荒地屬於開荒者個人,並免除五年農稅。
外派各布政司的督察司除了監督官員風紀與政策落實,還監督開荒是否落實到開荒者個人頭上。
對於京城朝廷各衙門的政績考核,除了張居正規定的常規項目外,朱由校還加上了一條清廉指標,不準巧立名目向各地收受各種孝敬,發現一個抓一個,毫不手軟。
對於他們的監督,朱由校則交給了魏忠賢負責的東廠,而東廠可得犯官一成家產作為獎勵。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朱由校就不信了,有了東廠三千人盯著,還不能及時刹住各種漂沒、冰敬、炭敬與重禮。
而其中的吏部、兵部與工部是東廠重點盯防的目標,當然戶部也不會放鬆,除了東廠盯著他們,朱由校還讓內廷的稽核監對他們不定時進行賬目審計,一年最少兩次。
讓文官們自查或互查,那能查出個鬼,他們之間不是師生就是姻親,早就緊緊捆綁在了一起,隻有靠稽核監這個與他們關聯不大的外部勢力介入,才有可能查出一點東西。
雖然明孝宗朱佑樘定下了問邢贖罪的先例,也就是贖罪銀製度,但朱由校可不會考慮什麽明孝宗的規定與政令,大明在他手上徹底讓文官集團一家獨大。
不受約束的權力是十分可怕的,而這也是從正德帝開始,皇帝一直在努力從文官集團手中重新奪迴皇權。
隻是文官集團不受控之後,別說皇權被剝奪了大部分,甚至連皇帝的小命也時時掌握在了他們的手上。
不滿意皇帝的作為就讓皇帝發生點意外,從而換一個更符合他們利益與聽話的小皇帝。
正德帝與嘉靖帝,明穆宗與明神宗,明光宗與明熹宗,明熹宗與明思宗,無不如此。
政治鬥爭是零和一的博弈,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朱由校禦極近一年來,前前後後已不知得罪了多少人,不管是士紳文官,還是勳貴武將,甚至商賈,該得罪了都已經得罪了。
既然動了他們的利益,隨時都有可能讓他提前發生點意外。
而這也是朱由校剛登基就選擇移居養心殿,後麵更是移居位於太液池湖心島的南台。
又擔心木質的南台建築群容易走水,朱由校還在去年九月開始興建以大理石為主要建築材料的瓊華宮,而且也是在太液池中間的湖心島上。
身邊伺候他的人全是知根知底的宦官,或者暫時是讓他放心的剛選秀出來的妃嬪,那些不熟悉的小宦官與宮女,根本就沒有近身的機會。
至於飲食方麵,由獨立出來的禦膳房負責,而且交給之前從小負責他膳食的魏忠賢負責。
偶爾去其她妃嬪居所用膳,也是從禦膳房帶飯。
此外,朱由校還讓萬機等皇家醫學院的神醫們每月給他檢查一遍身體,好及時發現身體的意外變故。
嗯,沒錯,朱由校就是怕死,好不容易從天而降的皇位,他可不想莫名其妙地讓自己又早早地掛了。
帝王生活還沒開始享受,政治抱負還沒開始施展,咋能就這麽著急忙慌地下線了。
除了預防意外事件,朱由校自從穿越過來後,就一直在堅持身體鍛煉,雖然沒有一身腱子肉,但身體肌肉密度還是蠻高的。
除了鍛煉身體,朱由校盡量不會像雍正那樣沉迷於處理政務。
他晚上幾乎不會看題本,有緊急題本要處理也是讓劉時敏他們念給他聽在,之後他再做出決斷。
此外,司禮監也一直在按照朱由校交代的按緊急重要度對所有題本進行分類,題本內容簡化方麵,也一直強迫百官在往通俗易懂方向發展。
而采用考成法後,他們就有了一條相對明晰的上升路徑。
這部分在朝的官員群體雖然不是很多,但數量也不是鳳毛麟角,他們也能形成一股不小的勢力。
反對考成法的官員相比出身相對一般的官員,數量上要多不少。
大明承平了兩百多年,文官們早就形成了一個個小團體,其他人想進入他們的小團體非常困難,這些人幾乎壟斷了科舉、官員升遷與地方各種資源。
作為既得利益集團,他們是最不希望發生改變的,曆史上的曆次吏治改革,他們都是最大的反對者。
宋朝以前,壟斷王朝的是世家門閥,宋朝以後,世家門閥勢力雖然衰弱了不少,但士紳文官興起形成的學閥與文官集團,壟斷程度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相比世家門閥會去主動維護王朝的順暢運轉,士紳文官可就沒有這個意識與動力,國家民族概念十分淡薄,在他們眼中誰當皇帝無所謂,隻要不搶奪他們的利益就行,典型的職業經理人。
介於兩者之間的官員也有不少,這些人有個十分合適的名稱叫做中庸派。
他們沒有太多的主見,習慣被人推著往前走,對於考成法他們主觀上雖然不喜歡,但俸祿卻有了較大改善,他們也就選擇了默默承受。
對於這些人,朱由校與內閣並沒有太多的關注,他們按部就班地做事就好,當然朱由校也對他們不抱太大的期望,若有合適的升遷機會,自然也就會將他們向後靠一靠。
至於之前上疏彈劾方從哲等內閣大臣的官員,朱由校將題本送到內閣,方從哲他們在打政績考核的時候自然會重點關照。
這些人裏麵要麽家裏是豪紳巨富,博取聲望,要麽是甘當他人傳聲筒,政績考核時對他們的重點關照,自然不會有絲毫冤枉。
考成法正式實施前,朱由校與內閣六部九卿認認真真確認了一遍各布政司的工作績效目標,包含賦稅額、科舉成績、民生安定與新作物推廣等。
因考慮到遼東、西南等地正在進行戰事,對他們的考核以平靖叛亂為主,賦稅與新作物推廣其次。
因有了對灌溉要求沒那麽高的新作物,朱由校還鼓勵民間進行開荒,新開出來的荒地屬於開荒者個人,並免除五年農稅。
外派各布政司的督察司除了監督官員風紀與政策落實,還監督開荒是否落實到開荒者個人頭上。
對於京城朝廷各衙門的政績考核,除了張居正規定的常規項目外,朱由校還加上了一條清廉指標,不準巧立名目向各地收受各種孝敬,發現一個抓一個,毫不手軟。
對於他們的監督,朱由校則交給了魏忠賢負責的東廠,而東廠可得犯官一成家產作為獎勵。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朱由校就不信了,有了東廠三千人盯著,還不能及時刹住各種漂沒、冰敬、炭敬與重禮。
而其中的吏部、兵部與工部是東廠重點盯防的目標,當然戶部也不會放鬆,除了東廠盯著他們,朱由校還讓內廷的稽核監對他們不定時進行賬目審計,一年最少兩次。
讓文官們自查或互查,那能查出個鬼,他們之間不是師生就是姻親,早就緊緊捆綁在了一起,隻有靠稽核監這個與他們關聯不大的外部勢力介入,才有可能查出一點東西。
雖然明孝宗朱佑樘定下了問邢贖罪的先例,也就是贖罪銀製度,但朱由校可不會考慮什麽明孝宗的規定與政令,大明在他手上徹底讓文官集團一家獨大。
不受約束的權力是十分可怕的,而這也是從正德帝開始,皇帝一直在努力從文官集團手中重新奪迴皇權。
隻是文官集團不受控之後,別說皇權被剝奪了大部分,甚至連皇帝的小命也時時掌握在了他們的手上。
不滿意皇帝的作為就讓皇帝發生點意外,從而換一個更符合他們利益與聽話的小皇帝。
正德帝與嘉靖帝,明穆宗與明神宗,明光宗與明熹宗,明熹宗與明思宗,無不如此。
政治鬥爭是零和一的博弈,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朱由校禦極近一年來,前前後後已不知得罪了多少人,不管是士紳文官,還是勳貴武將,甚至商賈,該得罪了都已經得罪了。
既然動了他們的利益,隨時都有可能讓他提前發生點意外。
而這也是朱由校剛登基就選擇移居養心殿,後麵更是移居位於太液池湖心島的南台。
又擔心木質的南台建築群容易走水,朱由校還在去年九月開始興建以大理石為主要建築材料的瓊華宮,而且也是在太液池中間的湖心島上。
身邊伺候他的人全是知根知底的宦官,或者暫時是讓他放心的剛選秀出來的妃嬪,那些不熟悉的小宦官與宮女,根本就沒有近身的機會。
至於飲食方麵,由獨立出來的禦膳房負責,而且交給之前從小負責他膳食的魏忠賢負責。
偶爾去其她妃嬪居所用膳,也是從禦膳房帶飯。
此外,朱由校還讓萬機等皇家醫學院的神醫們每月給他檢查一遍身體,好及時發現身體的意外變故。
嗯,沒錯,朱由校就是怕死,好不容易從天而降的皇位,他可不想莫名其妙地讓自己又早早地掛了。
帝王生活還沒開始享受,政治抱負還沒開始施展,咋能就這麽著急忙慌地下線了。
除了預防意外事件,朱由校自從穿越過來後,就一直在堅持身體鍛煉,雖然沒有一身腱子肉,但身體肌肉密度還是蠻高的。
除了鍛煉身體,朱由校盡量不會像雍正那樣沉迷於處理政務。
他晚上幾乎不會看題本,有緊急題本要處理也是讓劉時敏他們念給他聽在,之後他再做出決斷。
此外,司禮監也一直在按照朱由校交代的按緊急重要度對所有題本進行分類,題本內容簡化方麵,也一直強迫百官在往通俗易懂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