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打輸了就想求和,做夢呢?
日月光明:打造巔峰大明 作者:後山散人V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遼東失地收複,代表著大明與建奴的戰事可以告一段落。
不是朱由校不想繼續打,而是彈藥與糧草已經跟不上下一場戰爭了。
此次遼東戰事,主力可都是禁軍係的軍隊,燒的都是朱由校的錢糧。
至於戰爭繳獲,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地主家已經沒有餘糧了。
禁軍成軍時間太短,軍隊人數不多,而且大都是未上過戰場的新兵,麵對廣闊的遼東戰線,兵力也跟不上了,並且京城不能長期沒有強軍鎮守。
至於建奴的議和書與提到的條款,朱由校看過之後,隨意地將其丟到一旁。
打輸了就想求和,做夢呢?
但他並沒有做出表示,而是想先看看骨軟的文官們怎麽表演。
至於收複的失地與遼東的行政改革,他卻要好好想想。
遼東再也不能施行都司衛所製了,而是應該廢除都司,設立布政司與府縣。
至於新收複的土地,不好意思,朱由校可不會傻傻地物歸原主或交給府縣治理,而是劃撥給都督府,作為此次立功將士的封賞土地。
反正此時遼東的土地基本都被原遼東武將們瓜分,而遼東武將不是與建奴眉來眼去就是走私養私兵,正好借此機會一並給整頓了。
很快,朱由校在南台的書房見到了前來一同求見的內閣大學士,看著眼前的幾人,朱由校隻是坐在上首一言不發,等著三人的表演。
三人見朱由校一直不說話,方從哲隻好輕咳一聲主動開口道:“陛下,遼東戰事已基本結束,不知遼東該如何安排?”
朱由校不疾不徐地問道:“元輔以為呢?”
“迴陛下,老臣以為當減少遼東駐軍,降低軍事開支,同時屯民戍邊,恢複農耕!”方從哲不卑不亢地迴道。
“徐先生與李閣老以為呢?”朱由校沒有急著迴複方從哲,而是朝徐光啟與李長庚問道。
徐光啟因是次輔,所以李長庚沒有搶著迴答,而是讓給了徐光啟。
徐光啟躬身迴道:“迴陛下,臣基本讚同元輔的意見,但臣希望能將遼東升為布政司,設府縣進行有效管理!”
徐光啟說完,李長庚跟著說道:“迴陛下,臣附議,但遼東地廣人稀,產出過少,府縣不宜設置過多!”
朱由校點點頭道:“既然徐先生與李閣老都讚成遼東設置布政司與府縣,朕也讚同,這樣吧,遼東設置遼陽、廣寧、錦州、遼口與金州五個府。太子河以北與杓子何以東因靠近建奴,暫時就不設府縣了,劃歸禁軍都督府直管!”
方從哲對於遼東廢都司設布政司雖然沒有意見,但對於朱由校設置禁軍都督府管轄區有點不讚成,但也不好直接反駁朱由校的決定。
他隻好換個角度問道:“稟陛下,若太子河以北、杓子河以東劃歸禁軍都督府管轄,那駐軍與農耕之事該如何安排?”
對於方從哲的發問,朱由校早就打好了腹稿,隻是略微沉吟了片刻便直接迴道:“禁軍出征時,朕允諾了他們一顆建奴人頭分五十畝土地的賞賜,所以太子河以北收複的土地朕準備賞賜給他們。
至於農耕之事,建奴依然十分強大,現在不宜急著移民耕作,朕準備將它們暫時充作禁軍的軍屯與養馬場,解決前線軍需的同時,也能隨時應對建奴的再次入寇!
至於元輔提到的駐軍問題,既然遼東要設立布政司,原先的大多數衛所就會被陸續撤銷,可從中挑選精壯的兵士獨立成軍,歸屬遼東鎮統轄。
而太子河以北與杓子河以東的地方,則由禁軍都督府下轄的禁軍駐守!”
見朱由校如此安排,方從哲隻好放棄之前心中的打算,轉而對設置的府縣進行了發問:“是,陛下,隻是不知陛下將如何劃分府縣與遼東鎮駐軍?”
朱由校讓劉時敏拿來遼東地圖,站起來拿著指揮棒說道:“山海關以東,開山屯以南與大淩河以西,組成錦州府,下轄柳州、寧遠、塔山與錦州四縣。
西寧堡以西為廣寧府,下轄廣寧、義州、西平與黑山縣。
熊嶽驛以北為遼口府,下轄遼口、蓋州、海州三縣。
熊嶽驛以南、杓子河以西組成金州府,下轄金州、複州與莊河縣。
至於剩下的遼陽府,下轄遼陽、鞍山與長安縣。
對於遼東鎮的駐軍,因廣寧府北邊有蒙古擦哈爾各部,邊堡衛所暫時保留,此外,義州、廣寧、黑山將各駐紮不少於五千遼東鎮的營兵。
至於遼東鎮其它方向的駐軍,將遼河套地區劃入遼東布政司轄區,遼陽駐紮一萬營兵,長安縣駐紮五千營兵。
而遼東布政司其它地方的駐軍,則有禁軍駐紮,可以不設營兵,日常治安則由府縣捕快維護。”
“是,陛下,老臣遵旨!”方從哲心滿意足地躬身迴道。
雖然太子河以北與杓子河以東未納入遼東布政司的管轄範圍,但遼東新設五府十七縣,加上布政司與按察司,將新增不少官位,可以好好操作一番。
徐光啟與李長庚見方從哲問的幾個問題,就已經將遼東布政司的事情基本敲定下來了,隻得連忙跟著躬身領旨。
朱由校見三人一直不提建奴議和之事,隻得輕咳一聲道:“想必三位已經知道了建奴求和之事,不知三位以為,朝廷如何應對?”
方從哲這次沒有給其他兩人蒙混的機會,大明曆代可從沒有議和的事情發生,他自然不會也不敢開這個頭。
輕咳一聲後,方從哲朝徐光啟與李長庚兩人問道:“徐閣老與李閣老不妨先向陛下陳述你們的看法!”
徐光啟心裏腹誹方從哲一聲吼,不得不站出來表態道:“啟奏陛下,大明自太祖立國之日起,從沒有發生過任何議和與和親之事,隆武朝自然不該有議和之事發生。對於建奴的求和信件,臣以為當置之不理!”
李長庚自然不敢頭鐵地讚成議和之事,便跟著表態道:“啟稟陛下,臣附議!”
方從哲也跟著附和道:“啟稟陛下,老臣也附議!”
好戲沒看成,朱由校內心有點小失望。
不是朱由校不想繼續打,而是彈藥與糧草已經跟不上下一場戰爭了。
此次遼東戰事,主力可都是禁軍係的軍隊,燒的都是朱由校的錢糧。
至於戰爭繳獲,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地主家已經沒有餘糧了。
禁軍成軍時間太短,軍隊人數不多,而且大都是未上過戰場的新兵,麵對廣闊的遼東戰線,兵力也跟不上了,並且京城不能長期沒有強軍鎮守。
至於建奴的議和書與提到的條款,朱由校看過之後,隨意地將其丟到一旁。
打輸了就想求和,做夢呢?
但他並沒有做出表示,而是想先看看骨軟的文官們怎麽表演。
至於收複的失地與遼東的行政改革,他卻要好好想想。
遼東再也不能施行都司衛所製了,而是應該廢除都司,設立布政司與府縣。
至於新收複的土地,不好意思,朱由校可不會傻傻地物歸原主或交給府縣治理,而是劃撥給都督府,作為此次立功將士的封賞土地。
反正此時遼東的土地基本都被原遼東武將們瓜分,而遼東武將不是與建奴眉來眼去就是走私養私兵,正好借此機會一並給整頓了。
很快,朱由校在南台的書房見到了前來一同求見的內閣大學士,看著眼前的幾人,朱由校隻是坐在上首一言不發,等著三人的表演。
三人見朱由校一直不說話,方從哲隻好輕咳一聲主動開口道:“陛下,遼東戰事已基本結束,不知遼東該如何安排?”
朱由校不疾不徐地問道:“元輔以為呢?”
“迴陛下,老臣以為當減少遼東駐軍,降低軍事開支,同時屯民戍邊,恢複農耕!”方從哲不卑不亢地迴道。
“徐先生與李閣老以為呢?”朱由校沒有急著迴複方從哲,而是朝徐光啟與李長庚問道。
徐光啟因是次輔,所以李長庚沒有搶著迴答,而是讓給了徐光啟。
徐光啟躬身迴道:“迴陛下,臣基本讚同元輔的意見,但臣希望能將遼東升為布政司,設府縣進行有效管理!”
徐光啟說完,李長庚跟著說道:“迴陛下,臣附議,但遼東地廣人稀,產出過少,府縣不宜設置過多!”
朱由校點點頭道:“既然徐先生與李閣老都讚成遼東設置布政司與府縣,朕也讚同,這樣吧,遼東設置遼陽、廣寧、錦州、遼口與金州五個府。太子河以北與杓子何以東因靠近建奴,暫時就不設府縣了,劃歸禁軍都督府直管!”
方從哲對於遼東廢都司設布政司雖然沒有意見,但對於朱由校設置禁軍都督府管轄區有點不讚成,但也不好直接反駁朱由校的決定。
他隻好換個角度問道:“稟陛下,若太子河以北、杓子河以東劃歸禁軍都督府管轄,那駐軍與農耕之事該如何安排?”
對於方從哲的發問,朱由校早就打好了腹稿,隻是略微沉吟了片刻便直接迴道:“禁軍出征時,朕允諾了他們一顆建奴人頭分五十畝土地的賞賜,所以太子河以北收複的土地朕準備賞賜給他們。
至於農耕之事,建奴依然十分強大,現在不宜急著移民耕作,朕準備將它們暫時充作禁軍的軍屯與養馬場,解決前線軍需的同時,也能隨時應對建奴的再次入寇!
至於元輔提到的駐軍問題,既然遼東要設立布政司,原先的大多數衛所就會被陸續撤銷,可從中挑選精壯的兵士獨立成軍,歸屬遼東鎮統轄。
而太子河以北與杓子河以東的地方,則由禁軍都督府下轄的禁軍駐守!”
見朱由校如此安排,方從哲隻好放棄之前心中的打算,轉而對設置的府縣進行了發問:“是,陛下,隻是不知陛下將如何劃分府縣與遼東鎮駐軍?”
朱由校讓劉時敏拿來遼東地圖,站起來拿著指揮棒說道:“山海關以東,開山屯以南與大淩河以西,組成錦州府,下轄柳州、寧遠、塔山與錦州四縣。
西寧堡以西為廣寧府,下轄廣寧、義州、西平與黑山縣。
熊嶽驛以北為遼口府,下轄遼口、蓋州、海州三縣。
熊嶽驛以南、杓子河以西組成金州府,下轄金州、複州與莊河縣。
至於剩下的遼陽府,下轄遼陽、鞍山與長安縣。
對於遼東鎮的駐軍,因廣寧府北邊有蒙古擦哈爾各部,邊堡衛所暫時保留,此外,義州、廣寧、黑山將各駐紮不少於五千遼東鎮的營兵。
至於遼東鎮其它方向的駐軍,將遼河套地區劃入遼東布政司轄區,遼陽駐紮一萬營兵,長安縣駐紮五千營兵。
而遼東布政司其它地方的駐軍,則有禁軍駐紮,可以不設營兵,日常治安則由府縣捕快維護。”
“是,陛下,老臣遵旨!”方從哲心滿意足地躬身迴道。
雖然太子河以北與杓子河以東未納入遼東布政司的管轄範圍,但遼東新設五府十七縣,加上布政司與按察司,將新增不少官位,可以好好操作一番。
徐光啟與李長庚見方從哲問的幾個問題,就已經將遼東布政司的事情基本敲定下來了,隻得連忙跟著躬身領旨。
朱由校見三人一直不提建奴議和之事,隻得輕咳一聲道:“想必三位已經知道了建奴求和之事,不知三位以為,朝廷如何應對?”
方從哲這次沒有給其他兩人蒙混的機會,大明曆代可從沒有議和的事情發生,他自然不會也不敢開這個頭。
輕咳一聲後,方從哲朝徐光啟與李長庚兩人問道:“徐閣老與李閣老不妨先向陛下陳述你們的看法!”
徐光啟心裏腹誹方從哲一聲吼,不得不站出來表態道:“啟奏陛下,大明自太祖立國之日起,從沒有發生過任何議和與和親之事,隆武朝自然不該有議和之事發生。對於建奴的求和信件,臣以為當置之不理!”
李長庚自然不敢頭鐵地讚成議和之事,便跟著表態道:“啟稟陛下,臣附議!”
方從哲也跟著附和道:“啟稟陛下,老臣也附議!”
好戲沒看成,朱由校內心有點小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