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收複失地(三)
日月光明:打造巔峰大明 作者:後山散人V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明軍左翼出沈陽東門後,沿著渾河一路逆行東上,同行的還有渾河上的木船,木船主要作為兩翼明軍臨時渡河與修橋時所用。
右翼明軍先是一路北上,接近渾河南岸後,再同左翼同步逆渾河東上,隨行的也有臨時製作的少量木船。
因明軍兩翼隨行的都有不低於一萬五的騎兵,所以建奴派出的騎兵沿途騷擾失敗後,幹脆都迴到了駐地靜候明軍的進攻。
經過大半天的行軍,接近傍晚時分,明軍兩翼皆順利來到了指定目標——撫順所西麵的渾河南北兩岸。
左翼選擇在撫順所的西南麵紮營,而右翼則選擇在東洲堡的西北方靠渾河邊紮營。
兩軍停下後,一部人負責外圍警戒,一部人分負責紮營與挖壕築胸牆,當然還有一部分人在大軍剛停下時就開始在水流和緩的地方修建木橋。
在明軍井然有序地安營紮寨時,城內的建奴在再次派出騎兵幹擾失敗後,不得不選擇再次選擇迴城,隻能默默地看著明軍的紮營、修建工事、搭建木橋。
臨近子時,木橋、營寨、防禦工事終於完成,為了預防建奴晚上偷襲,不僅在四周派出了夜不收警戒,還埋了不少地雷。
此外,所有人都是和衣而睡,隨時應對建奴的夜襲。
晚上雖然經曆了幾次建奴的夜襲,但都被明軍的夜不收與地雷給提前發現,所以建奴的夜襲依然宣告失敗。
第二天天剛亮,兩翼明軍皆早早地開始埋鍋造飯,檢查武器。
吃過早飯後,左翼先開始對建奴把守的撫順所進行攻擊,而右翼卻是有條不紊地將位於東洲河西岸的東洲堡給團團圍住,同時開始挖掘壕溝與鑄造胸牆。
東洲堡位於東洲河凸起的拐彎處,反而幫右翼軍挖掘壕溝與胸牆省了不少力氣。
麵對眼前明軍的工事作業,東洲堡內的建奴雖然心急如焚,但卻無法奈明軍如何。
東洲堡的規模比較小,裏麵駐紮的軍隊不超過五千人,其他的軍隊都駐紮在靠近長白山餘脈的邊堡裏。
經過幾次騎兵騷擾失敗後,建奴就不敢再次嚐試派少量騎兵試探了。
對於明軍的步步為營挖掘壕溝胸牆的進軍辦法,建奴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少量騎兵騷擾還沒靠近營地,便被騎槍趕跑。
若是將所有騎兵派出來進攻明軍,也很難突破明軍的車陣與槍陣,明軍的作戰方式很快被傳到了坐鎮撫順關的努爾哈赤耳朵裏。
自從上次連著兩次吐血暈倒後,經過一個月的調養,努爾哈赤的病情好了很多,臉上的血色也恢複了過來,果然長白山的野山參十分的養人。
麵對杜度與德格類傳迴的消息,努爾哈赤十分頭疼地想著破解辦法。
將整部三國演義翻爛了之後,仍不得其法。
明軍完全吸取了薩爾滸之戰的慘烈教訓,不搞幾路分兵,反而學習起建奴將主力集中在一路的方法,雖然分成了渾河南北兩路軍,但卻集中在渾河兩岸,並且兩者之間還建了一座紮實的木橋。
就算建奴能成功突破明軍的防守,進入到木橋的兩岸,但想短時間內破壞用活粗木搭建的木橋非常困難,不管是刀砍斧劈還是火燒,都不行。
至於上遊堵水放水的辦法,貌似也不行,明軍的木橋橋基是用一根根的實木深深紮進河床。
至於放水淹兩岸的明軍,那也不太現實,不說渾河兩岸的河床低於兩岸,關鍵兩岸是廣闊的大平原,再多的水也不會淹沒明軍的營地,關鍵渾河的水量還並沒有那麽大。
當努爾哈赤與黃台吉父子正在思考如何破解明軍布防時,卻聽到了從撫順所傳來地“咚咚咚......”悶響聲。
父子倆趕忙站到撫順關城頭,用投靠建奴明軍進獻的望遠鏡看看到底發生了何事。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不知何時撫順所外麵突然多出了二十門巨型火炮,此時正在向撫順所城牆噴出一顆顆的實心鐵球。
每一顆實心鐵球轟擊在城牆上,都會從城牆上帶出大量的磚屑與土塊。
至於那不太厚實的木門,在三顆炮彈的轟擊下,早就木屑橫飛。
努爾哈赤父子倆互相望了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出了驚懼與後怕。
黃台吉見努爾哈赤一直不說話,便趕忙跪下道:“汗阿瑪,照明狗如此轟擊下去,撫順所城牆很快就會被轟塌,請汗阿瑪早做決斷!”
努爾哈赤冷冷地說道:“早做什麽決斷?是放棄撫順所還是鑲白旗?”
“迴汗阿瑪,城是死的,人是活的,隻要大金勇士還在,就不怕奪不來堅城,請汗阿瑪盡快令杜度撤迴撫順關!”黃台吉跪趴在地下高聲答道。
“撤迴撫順關,明狗會繼續轟擊撫順關,我們難不成繼續撤退?東洲堡與馬根單堡是不是也要撤?”努爾哈赤冷冷地反問道。
“咱大金子民稀少,經不起如此消耗,請汗阿瑪為了大金的千秋基業,撤迴鑲白旗、正藍旗與鑲藍旗!”黃台吉大聲哭訴著迴道。
“鑲白旗撤迴可以,但必須要等到城池快要失守才撤,正藍旗與鑲藍旗不能未經任何抵抗就撤退,必須先讓他們抵擋住三五日,為大金子民的後撤爭取時間!”努爾哈赤想了一會兒,艱難地迴道。
“汗阿瑪英明,奴才馬上派人去向杜度、德格類還有濟爾哈朗傳信!”黃台吉見自己的建議被采納,略顯激動地迴道。
“去吧,撫順關交給你了,本汗要先迴界凡組織大金子民向赫圖阿拉轉移了!”努爾哈赤一臉肅然地說道。
“嗻,汗阿瑪,奴才告退!”
說完,黃台吉一路跑下撫順關,趕忙派人去向建奴三旗傳達軍令。
努爾哈赤在朝撫順所用力地看了一眼後,毅然決然地走下城樓,騎馬向界凡撤去。
撫順所西城門,經過二十門艦炮二十多輪的十八斤實心鐵彈轟擊下,終於忍受不住如此連續的摧殘,開始紛紛轟塌。
右翼明軍先是一路北上,接近渾河南岸後,再同左翼同步逆渾河東上,隨行的也有臨時製作的少量木船。
因明軍兩翼隨行的都有不低於一萬五的騎兵,所以建奴派出的騎兵沿途騷擾失敗後,幹脆都迴到了駐地靜候明軍的進攻。
經過大半天的行軍,接近傍晚時分,明軍兩翼皆順利來到了指定目標——撫順所西麵的渾河南北兩岸。
左翼選擇在撫順所的西南麵紮營,而右翼則選擇在東洲堡的西北方靠渾河邊紮營。
兩軍停下後,一部人負責外圍警戒,一部人分負責紮營與挖壕築胸牆,當然還有一部分人在大軍剛停下時就開始在水流和緩的地方修建木橋。
在明軍井然有序地安營紮寨時,城內的建奴在再次派出騎兵幹擾失敗後,不得不選擇再次選擇迴城,隻能默默地看著明軍的紮營、修建工事、搭建木橋。
臨近子時,木橋、營寨、防禦工事終於完成,為了預防建奴晚上偷襲,不僅在四周派出了夜不收警戒,還埋了不少地雷。
此外,所有人都是和衣而睡,隨時應對建奴的夜襲。
晚上雖然經曆了幾次建奴的夜襲,但都被明軍的夜不收與地雷給提前發現,所以建奴的夜襲依然宣告失敗。
第二天天剛亮,兩翼明軍皆早早地開始埋鍋造飯,檢查武器。
吃過早飯後,左翼先開始對建奴把守的撫順所進行攻擊,而右翼卻是有條不紊地將位於東洲河西岸的東洲堡給團團圍住,同時開始挖掘壕溝與鑄造胸牆。
東洲堡位於東洲河凸起的拐彎處,反而幫右翼軍挖掘壕溝與胸牆省了不少力氣。
麵對眼前明軍的工事作業,東洲堡內的建奴雖然心急如焚,但卻無法奈明軍如何。
東洲堡的規模比較小,裏麵駐紮的軍隊不超過五千人,其他的軍隊都駐紮在靠近長白山餘脈的邊堡裏。
經過幾次騎兵騷擾失敗後,建奴就不敢再次嚐試派少量騎兵試探了。
對於明軍的步步為營挖掘壕溝胸牆的進軍辦法,建奴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少量騎兵騷擾還沒靠近營地,便被騎槍趕跑。
若是將所有騎兵派出來進攻明軍,也很難突破明軍的車陣與槍陣,明軍的作戰方式很快被傳到了坐鎮撫順關的努爾哈赤耳朵裏。
自從上次連著兩次吐血暈倒後,經過一個月的調養,努爾哈赤的病情好了很多,臉上的血色也恢複了過來,果然長白山的野山參十分的養人。
麵對杜度與德格類傳迴的消息,努爾哈赤十分頭疼地想著破解辦法。
將整部三國演義翻爛了之後,仍不得其法。
明軍完全吸取了薩爾滸之戰的慘烈教訓,不搞幾路分兵,反而學習起建奴將主力集中在一路的方法,雖然分成了渾河南北兩路軍,但卻集中在渾河兩岸,並且兩者之間還建了一座紮實的木橋。
就算建奴能成功突破明軍的防守,進入到木橋的兩岸,但想短時間內破壞用活粗木搭建的木橋非常困難,不管是刀砍斧劈還是火燒,都不行。
至於上遊堵水放水的辦法,貌似也不行,明軍的木橋橋基是用一根根的實木深深紮進河床。
至於放水淹兩岸的明軍,那也不太現實,不說渾河兩岸的河床低於兩岸,關鍵兩岸是廣闊的大平原,再多的水也不會淹沒明軍的營地,關鍵渾河的水量還並沒有那麽大。
當努爾哈赤與黃台吉父子正在思考如何破解明軍布防時,卻聽到了從撫順所傳來地“咚咚咚......”悶響聲。
父子倆趕忙站到撫順關城頭,用投靠建奴明軍進獻的望遠鏡看看到底發生了何事。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不知何時撫順所外麵突然多出了二十門巨型火炮,此時正在向撫順所城牆噴出一顆顆的實心鐵球。
每一顆實心鐵球轟擊在城牆上,都會從城牆上帶出大量的磚屑與土塊。
至於那不太厚實的木門,在三顆炮彈的轟擊下,早就木屑橫飛。
努爾哈赤父子倆互相望了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出了驚懼與後怕。
黃台吉見努爾哈赤一直不說話,便趕忙跪下道:“汗阿瑪,照明狗如此轟擊下去,撫順所城牆很快就會被轟塌,請汗阿瑪早做決斷!”
努爾哈赤冷冷地說道:“早做什麽決斷?是放棄撫順所還是鑲白旗?”
“迴汗阿瑪,城是死的,人是活的,隻要大金勇士還在,就不怕奪不來堅城,請汗阿瑪盡快令杜度撤迴撫順關!”黃台吉跪趴在地下高聲答道。
“撤迴撫順關,明狗會繼續轟擊撫順關,我們難不成繼續撤退?東洲堡與馬根單堡是不是也要撤?”努爾哈赤冷冷地反問道。
“咱大金子民稀少,經不起如此消耗,請汗阿瑪為了大金的千秋基業,撤迴鑲白旗、正藍旗與鑲藍旗!”黃台吉大聲哭訴著迴道。
“鑲白旗撤迴可以,但必須要等到城池快要失守才撤,正藍旗與鑲藍旗不能未經任何抵抗就撤退,必須先讓他們抵擋住三五日,為大金子民的後撤爭取時間!”努爾哈赤想了一會兒,艱難地迴道。
“汗阿瑪英明,奴才馬上派人去向杜度、德格類還有濟爾哈朗傳信!”黃台吉見自己的建議被采納,略顯激動地迴道。
“去吧,撫順關交給你了,本汗要先迴界凡組織大金子民向赫圖阿拉轉移了!”努爾哈赤一臉肅然地說道。
“嗻,汗阿瑪,奴才告退!”
說完,黃台吉一路跑下撫順關,趕忙派人去向建奴三旗傳達軍令。
努爾哈赤在朝撫順所用力地看了一眼後,毅然決然地走下城樓,騎馬向界凡撤去。
撫順所西城門,經過二十門艦炮二十多輪的十八斤實心鐵彈轟擊下,終於忍受不住如此連續的摧殘,開始紛紛轟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