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行動確實鼓舞人心,但後續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


    阿史那結社率當街行兇罪不容誅,但他身份卻是突厥的使者。


    自古以來中原有:不斬來使之慣例。


    而且若是此番不能有充足的理由給其他各邦國,對大唐的外交事宜會產生極大影響。


    所以在大唐皇帝李世民做了當街斬殺阿史那結社率這件事後,李長河立馬開始善後工作。


    首先便是證據固定。


    阿史那結社率當街刺殺大唐凱旋歸來的大將軍,射斷大唐軍旗,射死大唐普通百姓和將軍護衛撒勒吉斡,有關這三件事其所有證據鏈條要釘死。


    李長河差人畫下事件發生的圖畫,相關證物全部保存,相關證言全部留存。


    尤其是證言,為了使得大唐立於不敗之地,采集了海量的證言,並且親自寫明時間地點名字,尤其是他邦使者的證言。


    是的,安仁坊內聚集有大量外邦使者,他們自然也是目睹了事情的發生。


    不止如此,李長河還讓鴻臚署照會各國駐長安使者,請求他們對此事進行譴責。


    具體如何譴責,即:發表各國使者署名文章於三大報上;發出各國的外交辭令,對突厥使者對大唐造成的恐怖行徑進行譴責。


    這是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大唐鴻臚署立馬八百裏加急對突厥發出最嚴厲的外交警告,並將事情原委廣而告之草原。


    對此,特批出有關宣傳經費,並且啟動突厥諜子對事情進行宣揚,在輿論層麵占據主導地位。


    軍情署、特情署和錦衣衛、東廠四大情報機構開動,全力搜集突厥情報信息。


    接著內閣緊急磋商,而後軍事院發令,開啟全國戰備動員和邊境軍事二級警備。


    原本戰勝梁師都準備返迴關中的第二、三批衛國軍停止返迴,就地整備。


    而後刑部尚書,軍情署長李靖和程知節兩人率兩千玄甲軍趕赴北部邊境,與留在朔方的李世積賀薛萬均四人共掌北境軍情,相機決斷。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隨著朝廷的反應,長安的糧價應聲而漲,再也控製不住。


    這幾年都是大災之年,去年的糧食本就欠收,堪堪滿足關中百姓所需。


    今年開年後,一個又一個的災害來襲,明眼人就知道,今年的糧食收成肯定更差,也幸虧朝廷早有先見之明,從江南和蜀漢地區調來糧食,使得長安糧價上漲在百姓承受力度中。


    但戰爭打亂了大唐中央的部署。


    李長河和李世民本來就沒有計劃貞觀二年有動手的計劃,隻要按時完成既定計劃,那麽貞觀三年一切都會好起來。


    因為原本的曆史就是這樣的。


    但曆史就是喜歡跟人開玩笑。


    阿史那結社率這三箭,使得情況驟變。


    加之阿史那結社率還是如今突利弟弟,而突利如今正在和頡利進行掰手腕,不清楚阿史那結社率的死會不會讓突利改變一些想法。


    再大一點,阿史那結社率會不會讓草原各部族產生什麽變化,這些都是未知的。


    所以大唐不能賭,隻能先陳兵邊疆應對一切。


    內閣為了應對長安上漲的糧價,多條政令發出。


    第一,關中地區施行糧食配給製,所有糧商進行國家管製,所有世家大族嚴禁屯糧,違者嚴厲處置。


    第二,加速調糧,加強效率,為此總理王大臣李道宗親自負責漕運,另有暗線任務,處理江南豪族顧家和江淮鹽業。


    第三,以工代賑,就目前情況而言,關中的天災無可避免,為了增強信心,減少社會不安定因素,閑置人力要被組織起來做一些重大工程,沒有工資,或者隻有很少的工資,唯一提供的是可以吃飯。


    也幸虧從貞觀元年開始朝廷就開始從江南等地區源源不斷調糧,目前關中的情況還在可控範圍內。


    還有就是,南陽和漢中的兩大糧食基地可以調配一點糧食出來了。


    不過這裏的糧食是經過加工的麵粉。


    然後就是全國各地的軍事動員。


    要求一個月內完成全部老兵返營命令的發出,兩個月內完成老兵返營、兵員登記的工作。


    登記後的兵員分為三個等級,六萬的常備兵種,六萬的預備兵種,六萬的民兵兵種。


    意思很明確,大唐如今兵在精不在多,衛國軍需要的是精銳。


    哪怕與突厥戰爭開始,也隻會大概率招募這六萬的常備兵,其餘十二萬大概率不會上戰場,隻有真的大唐前線慘敗,輸的一塌糊塗,或許才會讓他們上。


    但曆史上大唐沒有輸,尤其是經過軍事改革的大唐衛國軍,其實力早已沒有可比性。


    而隨著大唐朝廷的定調,一些事情也在悄然發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404守夜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404守夜人並收藏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