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四方館內爭勝敗
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 作者:404守夜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506章 四方館內爭勝敗
吐蕃使團在四方館苦等三日。
這七十二個時辰於他們而言,真的是如芒刺背,如鯁在喉,根本不清楚大唐葫蘆裏賣什麽藥。
祿東讚每每站在迴廊下遠眺皇城方向,朱雀門上的鎏金鴟吻在暮色中泛著冷光,仿佛大唐君臣正透過這雙金眸凝視著困守的使團,想弄明白吐蕃此番前來的目的是什麽。
三月的長安,春風拂麵,卻令祿東讚脊背生寒,不知這溫柔的春風裏藏著多少大唐的算計。
到了三月十號。
四方館的朱漆大門終於訇然中開。
祿東讚立刻整了整紫貂鑲邊的翻領袍服,目光如鷹隼般掠過魚貫而入的官員,最終目光放在為首的青年身上。
那人身姿如鬆,腰間蹀躞帶綴著的金魚符在晨光中明滅,分明是五品以上要員才可佩的章服。
“這位郎君英武不凡,不知可否認識一下?”祿東讚展袖行了個吐蕃禮,腕間蜜蠟念珠與銀護腕相擊,發出細碎的清響。他嘴角噙著笑,眼尾的皺紋卻如刀刻般深重。
李長河愣了一下,略一拱手,玄色襴衫上的暗紋隨動作流轉,哂笑道:“某李長河,微末小官,此次鴻臚署臨時參議,奉旨協理外藩事宜。”
李長河的嗓音清越如擊玉磬,語氣中卻將“協理”二字咬得極輕。
祿東讚瞳孔微縮,眼中閃過一絲精芒,看這群鴻臚署官員皆在此年輕人後,果真是那位傳奇人物李長河。
“長河君,謙虛了,你的名字大唐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就連我們雪域人都流傳著你的事跡。”
“此番見到,我祿東讚也是不虛此行啊!”
李長河笑而不語,隻是認真打量這名雪域曆史上有名的大論,心中思考接下來如何應對他的手段。
祿東讚滔滔不絕講了三分鍾後,看著李長河那笑語盈盈的麵龐,心中升起一股重視。
此子定力十足,他這三分鍾的話語可不是隨便言語的,而是經過他千錘百煉過的話術,沒人有能在此話術下風輕雲淡,隻要對方開口,那麽他總能從一些蛛絲馬跡的言語中知曉他想要知道的內容。
但這李長河卻是根本不接他的招數,隻是偶爾笑著點頭,一句多餘的話都不講。
讓他有種難以下手之感,眼前的青年看似溫潤如玉,所言所行卻讓自己有股麵見讚普之感。
危險,危險,危險。
而鴻臚署官員,新任鴻臚署少卿周大也也恰時打斷道:“不知吐蕃主使此番與唐有何主要事宜?”揮揮手,有侍者捧來鎏金鴻雁紋銀執壺。
祿東讚盯著壺嘴升騰的熱氣,忽覺這場博弈遠比想象中兇險眼前。
三巡茶畢,祿東讚將瑪瑙杯重重一擱,哈哈一笑:“大唐為東極上國,雪域吐蕃慕其風采,我王鬆讚幹布願與唐永世修好,互惠互利,特派本使與大唐建立關係。”
“不過,好奇的是,為什麽上唐要囚我們使者團於四方館不得進出?為何這三日不會見我吐蕃使團?是看輕我們吐蕃,還是大唐將四方來使視作圈中羔羊?”
他猛地扯開衣襟,露出胸膛上猙獰的刀疤,“此乃前象雄王所賜!我吐蕃男兒可以流血,不可受辱!”
“還有,今日會麵,規格方麵肉眼可見的極低,而三日前唐庭那位上官也不見影子,大唐雖為上國,但也不能如此欺辱我們吐蕃吧,吾為主使者,更是吐蕃大論,當於大唐宰輔,而今日我看隻是鴻臚署官員接待,不怕傳出去受到諸國恥笑嗎?”
“果然。”李長河和周大也對視一眼,明白吐蕃使團要開始發難了。
不過既然大唐能晾他三天,自然也預料到了吐蕃的反擊。
滿室寂靜中,周大也行了一禮:“尊敬的吐蕃大論,非我唐輕慢,而是最近我唐這幾日事情緊急。”
“哦?什麽事情比兩國交流這樣的大事還要緊急?”祿東讚沒好氣道。
“與吐蕃一般,統一戰爭。”李長河不緊不慢一句。
祿東讚雙眼射出精芒,“李參議的話另有所指,什麽意思?”
李長河笑了笑,端起一杯茶,吹了吹熱氣,“字麵意思,去歲冬月,有雪域中人遣密使獻羊皮卷於兵部,言吐蕃即將一統雪域,與雪域吐蕃讚普鬆讚幹布王一樣,大唐也在進行最後的統一戰爭,北境梁師都,七日前,大唐揚起兵鋒。”
“想來,吐蕃的統一戰爭也快到了收尾吧。”李長河說了這麽一句囫圇話。
祿東讚心中大驚,隱於扇衣下的拳頭用力攥緊,因為雪域高原的自身環境下,很少有人去關注,他也是剛收到二十八部會盟,吐蕃即將大一統的消息。
但眼前的大唐卻早早收到了雪域中人的暗報。
還是說,這暗報就是雪域中有人暗地想投靠大唐?
此刻祿東讚改變了中原王朝的一些偏見,此刻的大唐讓他感覺到了強大的壓力。
看來這一次的交流難度會大大增加,一些戰略任務危險了。
就在祿東讚內心思考接下來交流的對策時,李長河繼續道:“還有,之所以讓使團留在四方館,更重要一點,關中最近不太平。”
“哦?”祿東讚露出好奇。
“這段日子關中有人故意散播瘟疫,朝廷也是費了很大功夫才堪堪撲滅,而你們來自雪域,新來長安,身上沒有抵抗力,很容易得,更容易引發大傳染,為了你們的安全,才讓你們在四方館進行隔離。”
“為表誠意,主使應該看到,四方館隻有你們。”
祿東讚臉色微微陰沉,不知想些什麽。
“李參議口中的抵抗力是什麽意思?”祿東讚道。
李長河拍拍腦門,“差點忘了,主使應知曉我是一名醫師,經過我仔細研究,發現隨著瘟疫類疾病有其規律,如果及時隔離撲殺,便可快速控製泛濫。”
“而且很多瘟疫都有其源頭,或許我們很早以前就得過,身上就有了點抵抗力,而吐蕃身居高原雪域,與中原大為不同,所以肯定抵抗力沒有我們漢人好。”
“這是一種適應性,就比如雪域高原之人能適應高海拔生存,若是讓我們漢人去,那就會生出疾病。”
祿東讚聽得雲裏霧裏,李長河口中的不少詞匯太過於陌生。
但從他一路來長安的所見所聞,確實,大唐的富庶文化,他們吐蕃遠遠比不上。
這就是為什麽讚普在他出發前千叮嚀萬囑咐到:一定要將大唐的優秀全部帶迴來。
“這就是大唐的底蘊嗎?對瘟病都有如此深的研究...”祿東讚思想飄渺起來。
突然,震天的鑼鼓聲敲響。
眾人順著聲音看向方位。
朱雀大街忽然沸騰如鼎,金甲斥候策馬飛馳,馬蹄鐵撞擊青石的脆響震得窗欞簌簌。
滿城鼓角聲裏,捷報穿透雲霄:
“大捷,大捷,朔方大捷!梁師都授首,衛國軍一日滅梁師都,大唐一統...”
隨即金甲騎士所過之處,天街兩邊的了樓,紛紛擊鼓慶賀,兩側坊也是快速奔走相告。
沒多久,有人從四方館外快速奔跑入內。
“李參議,大捷,衛國軍一日滅梁師都,不日大軍便班師迴朝。”
李長河臉上露出笑意,周圍的大唐人瞬間臉上露出狂喜神色。
與此相比的是,祿東讚神色更加陰沉。
既然要出使大唐,他自然知道大唐的政局形勢,更明白北境的梁師都是大唐開國以來的心腹大患。
但怎麽可能一日便滅梁師都,大唐的實力,此刻究竟到了哪裏?
李長河轉身時,瞥見祿東讚灰敗的臉色,忽覺這三月春光,怎麽突然有點暖和呢。
吐蕃使團在四方館苦等三日。
這七十二個時辰於他們而言,真的是如芒刺背,如鯁在喉,根本不清楚大唐葫蘆裏賣什麽藥。
祿東讚每每站在迴廊下遠眺皇城方向,朱雀門上的鎏金鴟吻在暮色中泛著冷光,仿佛大唐君臣正透過這雙金眸凝視著困守的使團,想弄明白吐蕃此番前來的目的是什麽。
三月的長安,春風拂麵,卻令祿東讚脊背生寒,不知這溫柔的春風裏藏著多少大唐的算計。
到了三月十號。
四方館的朱漆大門終於訇然中開。
祿東讚立刻整了整紫貂鑲邊的翻領袍服,目光如鷹隼般掠過魚貫而入的官員,最終目光放在為首的青年身上。
那人身姿如鬆,腰間蹀躞帶綴著的金魚符在晨光中明滅,分明是五品以上要員才可佩的章服。
“這位郎君英武不凡,不知可否認識一下?”祿東讚展袖行了個吐蕃禮,腕間蜜蠟念珠與銀護腕相擊,發出細碎的清響。他嘴角噙著笑,眼尾的皺紋卻如刀刻般深重。
李長河愣了一下,略一拱手,玄色襴衫上的暗紋隨動作流轉,哂笑道:“某李長河,微末小官,此次鴻臚署臨時參議,奉旨協理外藩事宜。”
李長河的嗓音清越如擊玉磬,語氣中卻將“協理”二字咬得極輕。
祿東讚瞳孔微縮,眼中閃過一絲精芒,看這群鴻臚署官員皆在此年輕人後,果真是那位傳奇人物李長河。
“長河君,謙虛了,你的名字大唐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就連我們雪域人都流傳著你的事跡。”
“此番見到,我祿東讚也是不虛此行啊!”
李長河笑而不語,隻是認真打量這名雪域曆史上有名的大論,心中思考接下來如何應對他的手段。
祿東讚滔滔不絕講了三分鍾後,看著李長河那笑語盈盈的麵龐,心中升起一股重視。
此子定力十足,他這三分鍾的話語可不是隨便言語的,而是經過他千錘百煉過的話術,沒人有能在此話術下風輕雲淡,隻要對方開口,那麽他總能從一些蛛絲馬跡的言語中知曉他想要知道的內容。
但這李長河卻是根本不接他的招數,隻是偶爾笑著點頭,一句多餘的話都不講。
讓他有種難以下手之感,眼前的青年看似溫潤如玉,所言所行卻讓自己有股麵見讚普之感。
危險,危險,危險。
而鴻臚署官員,新任鴻臚署少卿周大也也恰時打斷道:“不知吐蕃主使此番與唐有何主要事宜?”揮揮手,有侍者捧來鎏金鴻雁紋銀執壺。
祿東讚盯著壺嘴升騰的熱氣,忽覺這場博弈遠比想象中兇險眼前。
三巡茶畢,祿東讚將瑪瑙杯重重一擱,哈哈一笑:“大唐為東極上國,雪域吐蕃慕其風采,我王鬆讚幹布願與唐永世修好,互惠互利,特派本使與大唐建立關係。”
“不過,好奇的是,為什麽上唐要囚我們使者團於四方館不得進出?為何這三日不會見我吐蕃使團?是看輕我們吐蕃,還是大唐將四方來使視作圈中羔羊?”
他猛地扯開衣襟,露出胸膛上猙獰的刀疤,“此乃前象雄王所賜!我吐蕃男兒可以流血,不可受辱!”
“還有,今日會麵,規格方麵肉眼可見的極低,而三日前唐庭那位上官也不見影子,大唐雖為上國,但也不能如此欺辱我們吐蕃吧,吾為主使者,更是吐蕃大論,當於大唐宰輔,而今日我看隻是鴻臚署官員接待,不怕傳出去受到諸國恥笑嗎?”
“果然。”李長河和周大也對視一眼,明白吐蕃使團要開始發難了。
不過既然大唐能晾他三天,自然也預料到了吐蕃的反擊。
滿室寂靜中,周大也行了一禮:“尊敬的吐蕃大論,非我唐輕慢,而是最近我唐這幾日事情緊急。”
“哦?什麽事情比兩國交流這樣的大事還要緊急?”祿東讚沒好氣道。
“與吐蕃一般,統一戰爭。”李長河不緊不慢一句。
祿東讚雙眼射出精芒,“李參議的話另有所指,什麽意思?”
李長河笑了笑,端起一杯茶,吹了吹熱氣,“字麵意思,去歲冬月,有雪域中人遣密使獻羊皮卷於兵部,言吐蕃即將一統雪域,與雪域吐蕃讚普鬆讚幹布王一樣,大唐也在進行最後的統一戰爭,北境梁師都,七日前,大唐揚起兵鋒。”
“想來,吐蕃的統一戰爭也快到了收尾吧。”李長河說了這麽一句囫圇話。
祿東讚心中大驚,隱於扇衣下的拳頭用力攥緊,因為雪域高原的自身環境下,很少有人去關注,他也是剛收到二十八部會盟,吐蕃即將大一統的消息。
但眼前的大唐卻早早收到了雪域中人的暗報。
還是說,這暗報就是雪域中有人暗地想投靠大唐?
此刻祿東讚改變了中原王朝的一些偏見,此刻的大唐讓他感覺到了強大的壓力。
看來這一次的交流難度會大大增加,一些戰略任務危險了。
就在祿東讚內心思考接下來交流的對策時,李長河繼續道:“還有,之所以讓使團留在四方館,更重要一點,關中最近不太平。”
“哦?”祿東讚露出好奇。
“這段日子關中有人故意散播瘟疫,朝廷也是費了很大功夫才堪堪撲滅,而你們來自雪域,新來長安,身上沒有抵抗力,很容易得,更容易引發大傳染,為了你們的安全,才讓你們在四方館進行隔離。”
“為表誠意,主使應該看到,四方館隻有你們。”
祿東讚臉色微微陰沉,不知想些什麽。
“李參議口中的抵抗力是什麽意思?”祿東讚道。
李長河拍拍腦門,“差點忘了,主使應知曉我是一名醫師,經過我仔細研究,發現隨著瘟疫類疾病有其規律,如果及時隔離撲殺,便可快速控製泛濫。”
“而且很多瘟疫都有其源頭,或許我們很早以前就得過,身上就有了點抵抗力,而吐蕃身居高原雪域,與中原大為不同,所以肯定抵抗力沒有我們漢人好。”
“這是一種適應性,就比如雪域高原之人能適應高海拔生存,若是讓我們漢人去,那就會生出疾病。”
祿東讚聽得雲裏霧裏,李長河口中的不少詞匯太過於陌生。
但從他一路來長安的所見所聞,確實,大唐的富庶文化,他們吐蕃遠遠比不上。
這就是為什麽讚普在他出發前千叮嚀萬囑咐到:一定要將大唐的優秀全部帶迴來。
“這就是大唐的底蘊嗎?對瘟病都有如此深的研究...”祿東讚思想飄渺起來。
突然,震天的鑼鼓聲敲響。
眾人順著聲音看向方位。
朱雀大街忽然沸騰如鼎,金甲斥候策馬飛馳,馬蹄鐵撞擊青石的脆響震得窗欞簌簌。
滿城鼓角聲裏,捷報穿透雲霄:
“大捷,大捷,朔方大捷!梁師都授首,衛國軍一日滅梁師都,大唐一統...”
隨即金甲騎士所過之處,天街兩邊的了樓,紛紛擊鼓慶賀,兩側坊也是快速奔走相告。
沒多久,有人從四方館外快速奔跑入內。
“李參議,大捷,衛國軍一日滅梁師都,不日大軍便班師迴朝。”
李長河臉上露出笑意,周圍的大唐人瞬間臉上露出狂喜神色。
與此相比的是,祿東讚神色更加陰沉。
既然要出使大唐,他自然知道大唐的政局形勢,更明白北境的梁師都是大唐開國以來的心腹大患。
但怎麽可能一日便滅梁師都,大唐的實力,此刻究竟到了哪裏?
李長河轉身時,瞥見祿東讚灰敗的臉色,忽覺這三月春光,怎麽突然有點暖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