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金光門前斥使者
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 作者:404守夜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偏安一隅的‘螞蟻’,竟膽敢妄圖要挾,真乃不自量力之舉。”李長河低聲自語,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屑。
他目光銳利地掃視了一圈仍在嘈雜不休的吐穀渾使者,隨後腳步沉穩地向前邁去。
守門衛士見狀,本能地伸出手臂欲加阻攔。然而,李長河並未停下腳步,而是從容地從懷中取出一枚璀璨奪目的包金令牌。
這令牌製作極為考究,其上龍鳳呈祥,栩栩如生,正麵鐫刻著一個威嚴的“皇”字,下方則刻有“大唐明帝令製”六個大字,背麵則清晰地刻著“李長河”三個遒勁有力的名字。
這枚令牌,是李長河除青玉令牌之外的另一枚重要信物,更是其身份與權力的象征。
大唐明帝令製,僅限量鑄造九枚,其餘八枚皆被政事堂內閣閣臣所持有。
令牌一出,如皇帝親臨,其權威與尊貴不言而喻。
這名普通衛兵麵對這突如其來的令牌,臉上滿是疑惑與不解。
然而,不遠處的金光門守將羅三想卻一眼認出了這枚令牌。他曾在城防營的會議上見過令牌的拓印版,深知其分量。
“金光門門守羅三想見過……”羅三想話說一半,想要再確認一下。
李長河將令牌轉過向。
“下臣羅三想見過李參議。”此刻的羅三想心情忐忑。
李長河之名,長安誰人不知呢。
而吐穀渾那群人則是更為不滿,本來還在招唿他們的小官,竟然去別人那處去了,這是看不起他們。
“大唐就這麽不知禮儀嗎?”
“哪來的鄉野村夫在此喧嘩?還有,羅三想,你這門將是如何當的?金光門作為長安西部門戶,今日竟如此混亂不堪?”李長河語氣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羅三想聞言,額頭瞬間滲出冷汗,心中暗自叫苦。
李長河沒有搭理吐穀渾使者的話,而是道:“一年前,突厥二十萬大軍壓境,金光門都未曾有過絲毫慌亂。如今,這群鄉野之輩竟能讓你們手足無措?真是可笑至極!”
羅三想心中苦澀,隻能硬著頭皮解釋道:“李參議,他們是吐穀渾的使者。”
“哼!你們還是不是大唐的衛士?你們的職責何在?他們與你們又有何幹?”李長河怒斥道,聲音鏗鏘有力,直擊人心。
羅三想被這一番話罵得如夢初醒,他恍然大悟,是啊,他們的職責是守衛金光門,其他事宜根本不在他們的職責範圍內。眼前的吐穀渾使者故意找茬,顯然另有所圖。
“多謝李參議指點迷津。”羅三想感激地說道,隨即神色一凜,大聲喝道:“來人,執行守衛之責!”
被李長河一番訓斥後,金光門的衛士們頓時精神抖擻,一個個拿起手中的唐刀,氣勢如虹。羅三想更是中氣十足地喊道:“依唐律入長安,否則格殺勿論!”
吐穀渾使者被眼前突然變故的金光門衛士所震懾,他們萬萬沒想到,十分鍾前還唯唯諾諾的守衛,此刻竟變得如此殺氣騰騰。
“你們如此行事,就不怕引起兩國糾紛嗎?這就是大唐的待客之道嗎?禮儀之邦不過如此,簡直是為天下所恥笑!”吐穀渾使者怒聲質問道。
周圍的百姓聞言,皆噤若寒蟬,不敢多言。
然而,李長河卻忍不住笑了出來。
他緩緩走上前,說道:“我大唐,向來以德服人,以禮待人。朋友來了,有蜜糖;敵人來了,有刀槍。你們這群胡攪蠻纏的化外之民,竟敢欺辱到大唐的頭上。你們問問眼前的衛國軍答不答應?再問問我大唐的百姓答不答應?”
“不答應!”人群中有人高聲喊道,他們早已被這群吐穀渾使者堵在大門口,心中不滿已久。
“不答應!不答應……”群情激憤,唿聲震天。
羅三想也抽出腰間的長刀,大聲喊道:“我大唐軍人,絕不答應!”
“絕不答應!”守門將士們齊聲高唿,氣勢如虹。
吐穀渾使者見狀,臉色鐵青。
“好啊,我吐穀渾帶著誠意來與大唐相交,你們就如此汙蔑打壓我們外邦小國,可還有天理,你們大唐就是這樣對待外邦使者,好,很好。”吐穀渾使者怒聲道。
“錯!”李長河毫不猶豫地打斷了他的話。
他很清楚,吐穀渾使者這是在給大唐潑髒水,雖然傷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極強,會對大唐的對外形象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
“央央天下,國雖有大小之分,但皆有規矩可循。有規矩,方成其為國;否則,國之不國,實屬蠻夷之邦,不知廉恥!”李長河義正言辭地說道。
“你說你是吐穀渾的使者,有何憑證?國書信箋何在?”李長河質問道。
吐穀渾使者冷笑一聲,從懷中取出一封國書,說道:“在此!”
李長河接過國書,仔細審視了一番,確認無誤後說道:“倒是真的。”
使者見狀,似乎找到了李長河的弱點,說道:“你還有何話說?你如此折辱我們,定要讓你付出代價!”
“代價?你真的是吐穀渾的使者嗎?你的話如此外行,若一個國家的使者都如你這般水平,那距離亡國也不遠了。”李長河不屑地說道。
“你……”使者聞言,更加憤怒。
然而,李長河卻並未理會他的憤怒,而是繼續說道:“依禮而言,兩國交流應有專屬機構對接,以防交流差錯。然而,你如今卻在做什麽?”
“今日之事,你可曾聯係過我大唐的鴻臚署?”李長河質問道。
“據我所知,鴻臚署有明確規定:外邦無論大小,大唐皆以國禮相待。且必須提前一個時辰於長安城外十裏一接、五裏一接、城門口再一接。然而,我並未看到鴻臚署的官員在此。難道是鴻臚署不作為嗎?”李長河繼續問道。
“還是你們提前告知了鴻臚署你們的訊息,而他們卻怠政不作為?”
“若真是如此,我可替你做主,捉拿鴻臚署長為你親自賠罪。”
李長河目光如炬,直視著吐穀渾使者,又悠悠一句:“吐穀渾使者,你敢嗎?”
他目光銳利地掃視了一圈仍在嘈雜不休的吐穀渾使者,隨後腳步沉穩地向前邁去。
守門衛士見狀,本能地伸出手臂欲加阻攔。然而,李長河並未停下腳步,而是從容地從懷中取出一枚璀璨奪目的包金令牌。
這令牌製作極為考究,其上龍鳳呈祥,栩栩如生,正麵鐫刻著一個威嚴的“皇”字,下方則刻有“大唐明帝令製”六個大字,背麵則清晰地刻著“李長河”三個遒勁有力的名字。
這枚令牌,是李長河除青玉令牌之外的另一枚重要信物,更是其身份與權力的象征。
大唐明帝令製,僅限量鑄造九枚,其餘八枚皆被政事堂內閣閣臣所持有。
令牌一出,如皇帝親臨,其權威與尊貴不言而喻。
這名普通衛兵麵對這突如其來的令牌,臉上滿是疑惑與不解。
然而,不遠處的金光門守將羅三想卻一眼認出了這枚令牌。他曾在城防營的會議上見過令牌的拓印版,深知其分量。
“金光門門守羅三想見過……”羅三想話說一半,想要再確認一下。
李長河將令牌轉過向。
“下臣羅三想見過李參議。”此刻的羅三想心情忐忑。
李長河之名,長安誰人不知呢。
而吐穀渾那群人則是更為不滿,本來還在招唿他們的小官,竟然去別人那處去了,這是看不起他們。
“大唐就這麽不知禮儀嗎?”
“哪來的鄉野村夫在此喧嘩?還有,羅三想,你這門將是如何當的?金光門作為長安西部門戶,今日竟如此混亂不堪?”李長河語氣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羅三想聞言,額頭瞬間滲出冷汗,心中暗自叫苦。
李長河沒有搭理吐穀渾使者的話,而是道:“一年前,突厥二十萬大軍壓境,金光門都未曾有過絲毫慌亂。如今,這群鄉野之輩竟能讓你們手足無措?真是可笑至極!”
羅三想心中苦澀,隻能硬著頭皮解釋道:“李參議,他們是吐穀渾的使者。”
“哼!你們還是不是大唐的衛士?你們的職責何在?他們與你們又有何幹?”李長河怒斥道,聲音鏗鏘有力,直擊人心。
羅三想被這一番話罵得如夢初醒,他恍然大悟,是啊,他們的職責是守衛金光門,其他事宜根本不在他們的職責範圍內。眼前的吐穀渾使者故意找茬,顯然另有所圖。
“多謝李參議指點迷津。”羅三想感激地說道,隨即神色一凜,大聲喝道:“來人,執行守衛之責!”
被李長河一番訓斥後,金光門的衛士們頓時精神抖擻,一個個拿起手中的唐刀,氣勢如虹。羅三想更是中氣十足地喊道:“依唐律入長安,否則格殺勿論!”
吐穀渾使者被眼前突然變故的金光門衛士所震懾,他們萬萬沒想到,十分鍾前還唯唯諾諾的守衛,此刻竟變得如此殺氣騰騰。
“你們如此行事,就不怕引起兩國糾紛嗎?這就是大唐的待客之道嗎?禮儀之邦不過如此,簡直是為天下所恥笑!”吐穀渾使者怒聲質問道。
周圍的百姓聞言,皆噤若寒蟬,不敢多言。
然而,李長河卻忍不住笑了出來。
他緩緩走上前,說道:“我大唐,向來以德服人,以禮待人。朋友來了,有蜜糖;敵人來了,有刀槍。你們這群胡攪蠻纏的化外之民,竟敢欺辱到大唐的頭上。你們問問眼前的衛國軍答不答應?再問問我大唐的百姓答不答應?”
“不答應!”人群中有人高聲喊道,他們早已被這群吐穀渾使者堵在大門口,心中不滿已久。
“不答應!不答應……”群情激憤,唿聲震天。
羅三想也抽出腰間的長刀,大聲喊道:“我大唐軍人,絕不答應!”
“絕不答應!”守門將士們齊聲高唿,氣勢如虹。
吐穀渾使者見狀,臉色鐵青。
“好啊,我吐穀渾帶著誠意來與大唐相交,你們就如此汙蔑打壓我們外邦小國,可還有天理,你們大唐就是這樣對待外邦使者,好,很好。”吐穀渾使者怒聲道。
“錯!”李長河毫不猶豫地打斷了他的話。
他很清楚,吐穀渾使者這是在給大唐潑髒水,雖然傷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極強,會對大唐的對外形象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
“央央天下,國雖有大小之分,但皆有規矩可循。有規矩,方成其為國;否則,國之不國,實屬蠻夷之邦,不知廉恥!”李長河義正言辭地說道。
“你說你是吐穀渾的使者,有何憑證?國書信箋何在?”李長河質問道。
吐穀渾使者冷笑一聲,從懷中取出一封國書,說道:“在此!”
李長河接過國書,仔細審視了一番,確認無誤後說道:“倒是真的。”
使者見狀,似乎找到了李長河的弱點,說道:“你還有何話說?你如此折辱我們,定要讓你付出代價!”
“代價?你真的是吐穀渾的使者嗎?你的話如此外行,若一個國家的使者都如你這般水平,那距離亡國也不遠了。”李長河不屑地說道。
“你……”使者聞言,更加憤怒。
然而,李長河卻並未理會他的憤怒,而是繼續說道:“依禮而言,兩國交流應有專屬機構對接,以防交流差錯。然而,你如今卻在做什麽?”
“今日之事,你可曾聯係過我大唐的鴻臚署?”李長河質問道。
“據我所知,鴻臚署有明確規定:外邦無論大小,大唐皆以國禮相待。且必須提前一個時辰於長安城外十裏一接、五裏一接、城門口再一接。然而,我並未看到鴻臚署的官員在此。難道是鴻臚署不作為嗎?”李長河繼續問道。
“還是你們提前告知了鴻臚署你們的訊息,而他們卻怠政不作為?”
“若真是如此,我可替你做主,捉拿鴻臚署長為你親自賠罪。”
李長河目光如炬,直視著吐穀渾使者,又悠悠一句:“吐穀渾使者,你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