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曆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人試圖以自己的意誌改寫命運,張清平便是其中之一。


    他,一個來自現代的人,意外穿越至大唐,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與對曆史的了解,他渴望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記。


    然而,命運似乎並不打算讓他如願以償。


    張清平初到古代,便憑借著自己的知識和智慧,迅速在亂世中嶄露頭角。


    他創立了望仙教,籠絡了一批信徒,試圖在這個動蕩的時代中建立自己的勢力。


    他以為,同為穿越者的李長河與李世民會理解他的野心與抱負,會與他攜手共進,共同開創一個嶄新的時代。


    然而,他錯了。李長河與李世民,這兩位同樣來自現代的穿越者,卻與他有著截然不同的理念與追求。


    他們深知,在這個時代,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寄希望於他人的憐憫或同情。


    他們需要的是誌同道合的夥伴,而不是一個可能隨時在背後捅刀子的盟友。


    張清平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過於自信地認為自己能夠掌控一切,甚至不惜撒謊來掩蓋自己間諜的身份。


    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他的謊言最終被李長河識破。


    這位擅長洞察人心的智者,一眼便看穿了張清平的虛情假意。他深知,一旦讓張清平這樣的人掌握了權勢,那麽自己與李世民都將麵臨巨大的威脅。


    尤其是李長河還有一個敵人至今未曾解決,那便是阿史那允契。


    近一年以來,他一直壓製阿史那,但他那無雙的才華讓李長河隱隱都有點壓製不住。


    李長河堅信,若是讓張清平進入他們的團隊,那麽未來他與阿史那允契合作,那自己就會死的很慘。


    所以死道友不死貧道吧!


    而李世民更是看不起張清平這種人。


    他是從困苦年代走來的人,國家利益高於一切,所以當張清平說他是間諜的時候,李世民早就認定此人該死了。


    就算李長河不殺他,李世民隨後也會想法讓他死。


    因為叛徒不值得同情。


    與此同時,李世民揮揮手,“聽令,縣衙內所有望仙教叛軍,格殺勿論。”


    玄甲軍聽令而行,朝著叛軍休息的房間而去。


    此刻。


    李世民:“今夜月色很美。”


    李長河一笑,“風也溫柔。”


    隨後兩人相視一笑,同聲道:“適合殺人。”


    當破曉的曙光灑滿大地時,寧縣內已經恢複了平靜。


    然而,這份平靜背後卻隱藏著無盡的殺戮與血腥。


    時及十點,縣衙傳出法令。


    內容也很簡單:寧縣封禁令取消。


    瞬間寧縣百姓沸騰,因為這一道令出,說明寧縣的動亂結束了。


    於是百姓們紛紛出門,這幾日雖然家裏有吃有喝,但隻是最低保障,嘴裏都淡出鳥了。


    與此同時,街道上有兵士敲鑼,“望仙教謀反,已被平定,午時三刻,寧縣大市場前,叛軍論斬,大唐皇帝李世民親至。”


    此話一出,百姓們都驚了,其中不少人心思異動。


    他們中一些人也曾受過望仙教的恩惠,甚至都有些心思加入其中。


    而皇帝竟然來了他們寧縣,保不齊要秋後算賬,牽連到他們身上。


    當時間到了預訂時間後,百姓紛紛心懷不安來到大市場。


    而望仙教叛軍幾十人也被拉上了斬頭台。


    李世民站在高台上,目光如炬地掃視著台下的百姓。


    他深知,這場動亂給寧縣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也讓百姓們承受了無盡的痛苦。


    因此,他決定親自前來宣布望仙教已被平定,讓百姓們安心生活。


    “寧縣多災,望仙妖教,惑亂百姓,衛國軍無雙,斬殺妖邪,還寧縣朗朗,如今罪人皆在此,寧縣百姓以後可安平度日......”


    李世民的話清楚明了。


    那就是望仙教餘孽皆已被抓,如今的寧縣已經是朗朗乾坤,百姓們可以安居樂業。


    至此寧縣百姓心中大定。


    又是一番審判後,一切落定。


    午時三刻已到,隨著一聲令下。


    “望仙妖教眾,斬!”


    他們的鮮血染紅了斬頭台下的土地,也見證了這場動亂的終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404守夜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404守夜人並收藏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