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無言隻為救災時
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 作者:404守夜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唐衛國軍,自禁苑改編後,樹立了軍魂,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們有了自己的信念,有了自己心中的正義堅持,更是自成立以來執行了多項任務,皆圓滿完成。
在朝廷的幫助下,衛國軍的文化程度也是飛速提高。
他們已經脫離了軍紀鬆弛,達到了初步的為國家服務,為百姓服務的境界。
這一次重大救災行動剛頒布命令,第一時間,他們踴躍報名,並以強行軍的方式快速趕到。
而他們的衣服,也是李長河親自設計,借鑒了現代綠軍裝,加上李世民曾削發明誌,如今的大唐衛國軍和其他百姓不一樣,他們的妝發與現代軍人沒有太多不一樣。
而是正兒八經的短發。
而李世民也曾發出了貞觀元年第九號皇帝令,要求衛國軍全體軍人短發示人,並且以親自解釋短發是大唐軍人之專屬,這是榮耀。
而對於曾經犯過罪的人,將他們的短發直接改為光頭,以示區別。
在輿論上,李長河親自聯係多位儒學大家,宣傳剃發並不是‘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異端,不是不孝之體現,而是將其深入解釋為:不能自殘身體,讓父母傷心才是為不孝。
為了貫徹這一目標,相關消息以八百裏加速傳向全國各地府衙,並要求嚴格執行。
雖然目前還沒有通達全國,但是在關中一代至山東已經宣講開來。
當兵的士伍並沒有多餘的閑話,反而是因為剃短發後輕鬆許多。
畢竟長發還挺重,也不易清洗,容易生蟲。
就連李世民也剃為了短發,當然他沒有要求官員們和他一樣,而是有著理由。
那便是:突厥驚長安,渭河之恥,一日不除此患,絕不蓄發。
有了如此理由,一些想要勸諫的大臣就熄了心思。
甚至一些大臣也有樣學樣,比如首宰房玄齡,還有長孫無忌。
此刻東明縣黃河堤壩上,一百餘人的衛國軍拿著鐵鍬鋤頭時刻準備著。
他們站在大雨中,為首的軍人朝著東明縣長高永昌道:
“衛國軍汴州軍營第七連隊受大唐皇帝李世民及軍事院令前來東明抗災,我是第七連隊連長童博,攜第七連隊全體一百三十五人前來,實到一百三十五人。”
“請縣長立馬說明大堤哪裏需要修補。”
東明縣長高永昌愣了一下,這群穿著奇怪綠衣短發的人是大唐軍人?一瞬間他想到了,好像是收到過中央的執行令,裏麵對衛國軍有些介紹,好像就是現在如此。
隻是短暫失神,高永昌而後臉上露出狂喜,“聖人天恩!”
沒有過多言語,高永昌知道這意味著什麽,這還是第一次將軍隊用在救災上。
“童連長,感謝的話不多說。”說著高永昌指向東邊。
“順著前去三裏地,如今大堤已經有水湧出,請你們立馬前去...”頓了一下,“但實話講,如今我們這些人,杯水車薪,聖人...”
童博目光如炬,看著東邊,“縣長不用擔心,朝廷已經發令,衛國軍大部隊已經出發,多項救援已在路上,不用擔心,我們第七連隊距離你們最近,所以率先趕來。”
“最遲明天,大部隊就會趕到,隻要大壩能堅持到明天,那麽我們衛國軍就不會讓它在我們眼前潰壩。”
“第七連隊全體聽令,目標東邊三裏,大壩湧水,跑步出發。”
說著童博拿起手中的金龍紅旗,而後第七連隊所有人整齊劃一,而後快速排成適合大壩寬度的隊伍,而後快速奔跑而去。
速度極快。
因為他們知道,災情不等人。
在第七連隊到後不久,一隊又一隊的綠色身影出現。
這群年輕的軍士,皆如童博一般,沒有高高在上的樣子,而是話語極少,隻問一件事,那就是哪裏黃河需要人。
而後就如童博一般,立馬拿著家夥事出發,一句多餘的話都沒有。
三四個隊伍後,縣長高永昌震驚了,他心中相當澎湃激動,這就是新朝嗎?這就是大唐嗎?
這就是他為之服務努力的國家嗎?
有此為百姓服務的軍隊,這國家怎能不興?
這才是他學習聖賢書以來,書中所描述的國家啊!
他們有了自己的信念,有了自己心中的正義堅持,更是自成立以來執行了多項任務,皆圓滿完成。
在朝廷的幫助下,衛國軍的文化程度也是飛速提高。
他們已經脫離了軍紀鬆弛,達到了初步的為國家服務,為百姓服務的境界。
這一次重大救災行動剛頒布命令,第一時間,他們踴躍報名,並以強行軍的方式快速趕到。
而他們的衣服,也是李長河親自設計,借鑒了現代綠軍裝,加上李世民曾削發明誌,如今的大唐衛國軍和其他百姓不一樣,他們的妝發與現代軍人沒有太多不一樣。
而是正兒八經的短發。
而李世民也曾發出了貞觀元年第九號皇帝令,要求衛國軍全體軍人短發示人,並且以親自解釋短發是大唐軍人之專屬,這是榮耀。
而對於曾經犯過罪的人,將他們的短發直接改為光頭,以示區別。
在輿論上,李長河親自聯係多位儒學大家,宣傳剃發並不是‘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異端,不是不孝之體現,而是將其深入解釋為:不能自殘身體,讓父母傷心才是為不孝。
為了貫徹這一目標,相關消息以八百裏加速傳向全國各地府衙,並要求嚴格執行。
雖然目前還沒有通達全國,但是在關中一代至山東已經宣講開來。
當兵的士伍並沒有多餘的閑話,反而是因為剃短發後輕鬆許多。
畢竟長發還挺重,也不易清洗,容易生蟲。
就連李世民也剃為了短發,當然他沒有要求官員們和他一樣,而是有著理由。
那便是:突厥驚長安,渭河之恥,一日不除此患,絕不蓄發。
有了如此理由,一些想要勸諫的大臣就熄了心思。
甚至一些大臣也有樣學樣,比如首宰房玄齡,還有長孫無忌。
此刻東明縣黃河堤壩上,一百餘人的衛國軍拿著鐵鍬鋤頭時刻準備著。
他們站在大雨中,為首的軍人朝著東明縣長高永昌道:
“衛國軍汴州軍營第七連隊受大唐皇帝李世民及軍事院令前來東明抗災,我是第七連隊連長童博,攜第七連隊全體一百三十五人前來,實到一百三十五人。”
“請縣長立馬說明大堤哪裏需要修補。”
東明縣長高永昌愣了一下,這群穿著奇怪綠衣短發的人是大唐軍人?一瞬間他想到了,好像是收到過中央的執行令,裏麵對衛國軍有些介紹,好像就是現在如此。
隻是短暫失神,高永昌而後臉上露出狂喜,“聖人天恩!”
沒有過多言語,高永昌知道這意味著什麽,這還是第一次將軍隊用在救災上。
“童連長,感謝的話不多說。”說著高永昌指向東邊。
“順著前去三裏地,如今大堤已經有水湧出,請你們立馬前去...”頓了一下,“但實話講,如今我們這些人,杯水車薪,聖人...”
童博目光如炬,看著東邊,“縣長不用擔心,朝廷已經發令,衛國軍大部隊已經出發,多項救援已在路上,不用擔心,我們第七連隊距離你們最近,所以率先趕來。”
“最遲明天,大部隊就會趕到,隻要大壩能堅持到明天,那麽我們衛國軍就不會讓它在我們眼前潰壩。”
“第七連隊全體聽令,目標東邊三裏,大壩湧水,跑步出發。”
說著童博拿起手中的金龍紅旗,而後第七連隊所有人整齊劃一,而後快速排成適合大壩寬度的隊伍,而後快速奔跑而去。
速度極快。
因為他們知道,災情不等人。
在第七連隊到後不久,一隊又一隊的綠色身影出現。
這群年輕的軍士,皆如童博一般,沒有高高在上的樣子,而是話語極少,隻問一件事,那就是哪裏黃河需要人。
而後就如童博一般,立馬拿著家夥事出發,一句多餘的話都沒有。
三四個隊伍後,縣長高永昌震驚了,他心中相當澎湃激動,這就是新朝嗎?這就是大唐嗎?
這就是他為之服務努力的國家嗎?
有此為百姓服務的軍隊,這國家怎能不興?
這才是他學習聖賢書以來,書中所描述的國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