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大唐韜光養晦的三年,大唐需要這三年時間。


    而這份計劃書也是瞬間就吸引了各個部族的目光,他們興奮了,這不就是撿錢嗎?如此優厚的待遇,他們不禁感歎,這就是中原人的富庶嗎?


    也怪不得阿史那半年前發兵長安。


    要知道那一次阿史那換迴的貨物可把他們饞壞了。


    終於這樣的好事也輪到了他們。


    為了盡快與大唐達成合作,他們紛紛從鴻臚署前往皇城拜見。


    因為人數眾多,李世民還親自舉辦了一場宴會,並把合作更加富有情緒的說了一遍,並以自己皇帝的名義保證此項合作的真實性。


    聽此,有便宜不占那不傻子,這群草原特使根本來不及請示,直接就同意下來,簽訂了相關條約。


    與此同時,長安坊間也對這場貿易進行了一場盛大的討論。


    其中多數人認為朝廷太過於懦弱,在如今沒有外患的情況下,還簽訂了如此屈辱的條約。


    這股風聲很快傳到政事堂,沒多久,大唐皇室的《皇家時政刊》刊文:論大國發展。


    其詳細講述了這一次與草原人的貿易,講明了是與廣大草原小型部落合作,將他們的特產帶到大唐,是為了睦鄰友好,讓邊境更加和平,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才如此做事。


    且並不是大唐朝廷懦弱,而是真的需要草原的資金來發展大唐經濟,讓百姓生活更好之類的話語。


    一頁篇幅後,突然有事話語一轉,說到了如今大唐的難處,隱晦說明大唐如今實力低微,需要百姓短暫吃苦,需要百姓努力奮鬥建設大唐。


    如今大唐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國家發展,需要韜光養晦,需要徐徐圖之,更需要和平發展的時間。


    讓百姓放心,大唐不會忘記所做的一切,一切的一切都是偉大的,最終複興大唐,實現大唐夢。


    相繼第二天和第三天,大唐日報和儒聖報等報紙相繼也是刊文,解讀大唐朝廷的此項政策。


    並詳細的描述了大唐如今的困境,發展需要的資金來去開發大唐的各種資源,然後才能讓百姓更好安居樂業。


    經過幾日官方的解釋,長安百姓感覺到了朝廷的不易,更感覺到了一股奮進。


    正是因為大唐如今實力的低微,才讓在外交事宜上,不能獲得主動,隻能出賣利益來換取發展的時間。


    若是大唐強大,誰又敢如此屈辱?


    他們忽然想起李長河寫過的一篇文章:大國論。


    其中有句話:在國家發展中,實力毫無疑問是國家安全的基石,當一個國家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和即將到來擁有的科技實力,那便可以更有效地應對外部威脅和挑戰,保護國家。


    可以說,此論當時出來的時候,很多人並不懂。


    尤其是其中說的科技實力。


    不過到現在,不說全大唐,就長安百姓來講,他們已經漸漸體驗到了科技帶給他們的便利。


    也有些明白,科技實力對國家的重要性。


    如今他們體驗更深了。


    以前他們對國家的榮譽感認識沒有那麽深刻,但如今,在這半年的宣傳下。


    他們知道了比國家更大的一個詞:祖國。


    知曉了‘民族’這個概念,他們初步誕生了一種強烈的認同感。


    這一切的一切,讓他們心中升起一股力量,一股不想要被他人看輕的力量,想要讓大唐強大起來。


    以前他們渾渾噩噩,隋末亂世,他們朝不保夕,如今,新皇上位,改變巨大,百姓明顯感覺到了他們生活的更加有尊嚴了。


    有時候,人很怪,雖然吃不飽,穿不暖,但心中的一些信念可以支持他們走很遠很遠。


    時光依舊還在往前走。


    六月二十三日,皇帝令發出。


    《關於漢中地與南陽地封關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404守夜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404守夜人並收藏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