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事錯在河東三氏
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 作者:404守夜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宮城,太極宮。
自李世民登基以來,為顯孝心,沒有讓太上皇李淵搬離,而是一直於東宮辦事。
但東宮畢竟場地有限,很多時候開大會不是那麽方便。
但今夜不同。
從李世民返迴宮城,就直奔太極宮而去。
沒多久來了一群衛士,進進出出進行收拾。
......
時間大唐貞觀元年二月初七,淩晨十二時三十分。
太極宮主大殿內,人頭攢動。
京中高官,皇家貴胄,皆在此。
大殿之內,準備了一個圓形桌,能坐三十人,其餘盡皆是板凳。
而這能坐在圓桌前的三十人也有說法,十人為朝廷文官,十人為朝廷武官,十人為皇室代表。
整個殿內人數有四百八十六人。
“大唐皇帝到。”
“大唐太上皇到。”
兩聲高昂的聲音喊道。
落座,李世民坐在太極宮那至尊之位上,而後李淵落座於左手邊。
“大朝會,啟!”
所有人盡皆起身,“參拜聖人。”
一係列的禮儀後,眾人落座。
“可知今夜召諸卿所為何事?”李世民直接發問。
朝廷官員們是你看我,我看你,他們已經知曉一些內幕。
但他們又感覺這事情並沒有那麽嚴重,不過就是一個白丁的不滿情緒罷了。
坐在左邊角落的李長河微微搖頭,他知道這群官員又要開始和稀泥了。
李世民自然能看出這朝中不少官員對此不在意,但今日這事,或者說以後類似這樣的事,要變一變了。
規矩要改一改了。
時代變了。
“去,發下去。”
很快每個人手中出現一張紙。
李世民:“一個時辰,隻用了一個時辰查詢案牘,就尋到了有關河東三族犯事訊息一百三十六條。”
“他們河東三族視朝廷法度於何物?河東地區不是他們三族的領地,河東的百姓不是他們三族的家奴。”
“不過憑借先輩恩蔭,就敢魚肉鄉裏,不將國家法度放在眼中,他們究竟想要幹什麽?”
“造反嗎?”
這一句話出,殿內皆驚,所有人不覺打了個冷顫。
自古以來,謀反者,人死族滅。
不少本來還沒有重視的官員瞬間知道了事情的嚴重性。
他們也明白,這件事把皇帝惹毛了。
俗話說:匹夫一怒,血濺三尺,皇帝一怒,那就是人頭滾滾。
“自朕登基以來,夙興夜寐,日夜肝膽,為國為民,不敢絲毫懈怠。”
“對外,退突厥之困,護我子民。”
“對內,啟貞觀新政,降封爵,讓利於百姓;清除冗官,機構改革,整頓官場,卓有成效;開六院之學,啟民智,便各層之利;勤儉修持,為國開源節流;興文化,重實際,整軍紀,除佞臣,修曆法,定國策,讓貞觀開年為之一新......”
“僅長安半年之變,可比隋時一代之功,難道是朕做錯了?”
“你們告訴我,朕錯了嗎?”
“朕心向堯舜,爾是否是朕之周公?”
李長河立馬起身道:“聖人無錯,錯在河東。”
所有人目光盡皆匯聚,想要看看是誰說出的這句話,也太瘋狂了吧。
也難怪,河東三氏,天下有名的超強豪族,李長河這意思,鍋都是他們的。
如果真的敲定如此,那麽河東三族就完了。
但這三族的能量又不得不察,與朝廷中人聯係千絲萬縷,誰又能完全置之度外?
這就是為什麽朝中人不敢輕易發言的原因。
但他們不說,那李長河就故意要說,要引導朝廷官員認同他的話。
所以此刻官員們盡皆臉黑不敢言,一時間有點安靜。
但安靜沒有持續多久。
“聖人無錯,錯在河東。”此音振聾發聵,聲音相當厚重。
正是李世民鐵杆盟友尉遲敬德。
“臣也以為聖人無錯,錯在河東。”又一人站起身。
此人軍情署長,刑部尚書李靖。
“聖人無錯,錯在河東。”又一人站出,國防大臣杜如晦默默站起。
“聖人無錯,錯在河東...”侯君集和徐世積站起身。
其他官員心中一寒,因為目前支持李世民的皆是軍方人士。
突然他們又想到了什麽。
是啊,那名叫王守義的三個孩子都是軍中人士,為國而喪命。
如果不能給他們以正義,那讓軍中之人如何想?
他們拚命在外殺敵,自己的家卻被自己人偷了,誰還敢放心在外殺敵?
這是動搖國本的事情。
無論如何事情不能簡單了之,如果他們這些文官不能給出滿意處理方案,那麽或許這群武官會教育他們做人。
控軍者,實權也。
其他一切外力,隻有土崩瓦解一途。
怪不得李世民如此要夜中開大朝會,怪不得他言語中有一種不罷休的意味。
不是李世民要拿河東三氏開刀,而是大勢要拿三氏開刀,軍方要拿三氏開刀。
其實在消息傳給這些個軍方大佬的時候,他們心中已經有了決斷。
有些事情不能退,那是底線,退了,底線就沒了,什麽都沒了。
他們甚至想要,若是李世民偏向河東,他們會聯合發難。
不過,幸好,李世民與他們站在一起。
這一瞬間,讓軍中大佬歸服,甚至於本來對李世民心中有些許不滿的李靖,此刻完全臣服。
有皇帝如此,他們何不為其拚命?
他們軍方就是李世民最大的保障。
“聖人無錯,錯在河東。”
文官中一個出人意料的人站起來,竟然是歐陽胤。
“聖人無錯,錯在河東......”長孫無忌,魏征,房玄齡,宇文士及,高士廉等文官開始站起身附和。
“我李孝恭,我李神通,我......”圓桌前十名皇室宗親同時站起身。
“聖人無錯,錯在河東。”
自李世民登基以來,為顯孝心,沒有讓太上皇李淵搬離,而是一直於東宮辦事。
但東宮畢竟場地有限,很多時候開大會不是那麽方便。
但今夜不同。
從李世民返迴宮城,就直奔太極宮而去。
沒多久來了一群衛士,進進出出進行收拾。
......
時間大唐貞觀元年二月初七,淩晨十二時三十分。
太極宮主大殿內,人頭攢動。
京中高官,皇家貴胄,皆在此。
大殿之內,準備了一個圓形桌,能坐三十人,其餘盡皆是板凳。
而這能坐在圓桌前的三十人也有說法,十人為朝廷文官,十人為朝廷武官,十人為皇室代表。
整個殿內人數有四百八十六人。
“大唐皇帝到。”
“大唐太上皇到。”
兩聲高昂的聲音喊道。
落座,李世民坐在太極宮那至尊之位上,而後李淵落座於左手邊。
“大朝會,啟!”
所有人盡皆起身,“參拜聖人。”
一係列的禮儀後,眾人落座。
“可知今夜召諸卿所為何事?”李世民直接發問。
朝廷官員們是你看我,我看你,他們已經知曉一些內幕。
但他們又感覺這事情並沒有那麽嚴重,不過就是一個白丁的不滿情緒罷了。
坐在左邊角落的李長河微微搖頭,他知道這群官員又要開始和稀泥了。
李世民自然能看出這朝中不少官員對此不在意,但今日這事,或者說以後類似這樣的事,要變一變了。
規矩要改一改了。
時代變了。
“去,發下去。”
很快每個人手中出現一張紙。
李世民:“一個時辰,隻用了一個時辰查詢案牘,就尋到了有關河東三族犯事訊息一百三十六條。”
“他們河東三族視朝廷法度於何物?河東地區不是他們三族的領地,河東的百姓不是他們三族的家奴。”
“不過憑借先輩恩蔭,就敢魚肉鄉裏,不將國家法度放在眼中,他們究竟想要幹什麽?”
“造反嗎?”
這一句話出,殿內皆驚,所有人不覺打了個冷顫。
自古以來,謀反者,人死族滅。
不少本來還沒有重視的官員瞬間知道了事情的嚴重性。
他們也明白,這件事把皇帝惹毛了。
俗話說:匹夫一怒,血濺三尺,皇帝一怒,那就是人頭滾滾。
“自朕登基以來,夙興夜寐,日夜肝膽,為國為民,不敢絲毫懈怠。”
“對外,退突厥之困,護我子民。”
“對內,啟貞觀新政,降封爵,讓利於百姓;清除冗官,機構改革,整頓官場,卓有成效;開六院之學,啟民智,便各層之利;勤儉修持,為國開源節流;興文化,重實際,整軍紀,除佞臣,修曆法,定國策,讓貞觀開年為之一新......”
“僅長安半年之變,可比隋時一代之功,難道是朕做錯了?”
“你們告訴我,朕錯了嗎?”
“朕心向堯舜,爾是否是朕之周公?”
李長河立馬起身道:“聖人無錯,錯在河東。”
所有人目光盡皆匯聚,想要看看是誰說出的這句話,也太瘋狂了吧。
也難怪,河東三氏,天下有名的超強豪族,李長河這意思,鍋都是他們的。
如果真的敲定如此,那麽河東三族就完了。
但這三族的能量又不得不察,與朝廷中人聯係千絲萬縷,誰又能完全置之度外?
這就是為什麽朝中人不敢輕易發言的原因。
但他們不說,那李長河就故意要說,要引導朝廷官員認同他的話。
所以此刻官員們盡皆臉黑不敢言,一時間有點安靜。
但安靜沒有持續多久。
“聖人無錯,錯在河東。”此音振聾發聵,聲音相當厚重。
正是李世民鐵杆盟友尉遲敬德。
“臣也以為聖人無錯,錯在河東。”又一人站起身。
此人軍情署長,刑部尚書李靖。
“聖人無錯,錯在河東。”又一人站出,國防大臣杜如晦默默站起。
“聖人無錯,錯在河東...”侯君集和徐世積站起身。
其他官員心中一寒,因為目前支持李世民的皆是軍方人士。
突然他們又想到了什麽。
是啊,那名叫王守義的三個孩子都是軍中人士,為國而喪命。
如果不能給他們以正義,那讓軍中之人如何想?
他們拚命在外殺敵,自己的家卻被自己人偷了,誰還敢放心在外殺敵?
這是動搖國本的事情。
無論如何事情不能簡單了之,如果他們這些文官不能給出滿意處理方案,那麽或許這群武官會教育他們做人。
控軍者,實權也。
其他一切外力,隻有土崩瓦解一途。
怪不得李世民如此要夜中開大朝會,怪不得他言語中有一種不罷休的意味。
不是李世民要拿河東三氏開刀,而是大勢要拿三氏開刀,軍方要拿三氏開刀。
其實在消息傳給這些個軍方大佬的時候,他們心中已經有了決斷。
有些事情不能退,那是底線,退了,底線就沒了,什麽都沒了。
他們甚至想要,若是李世民偏向河東,他們會聯合發難。
不過,幸好,李世民與他們站在一起。
這一瞬間,讓軍中大佬歸服,甚至於本來對李世民心中有些許不滿的李靖,此刻完全臣服。
有皇帝如此,他們何不為其拚命?
他們軍方就是李世民最大的保障。
“聖人無錯,錯在河東。”
文官中一個出人意料的人站起來,竟然是歐陽胤。
“聖人無錯,錯在河東......”長孫無忌,魏征,房玄齡,宇文士及,高士廉等文官開始站起身附和。
“我李孝恭,我李神通,我......”圓桌前十名皇室宗親同時站起身。
“聖人無錯,錯在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