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治國論的拋出,輿論之戰已起
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 作者:404守夜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裴寂悠悠道:“主動出擊總比被動等死好,皇帝雖然登基不久,但是每一項政策都是切中要害,雖然沒有一次性讓我們感覺疼痛,可已經讓我們持續流血。”
“若我們還是不管不問,等兩年一屆到期後,我裴寂想要改變些什麽就晚了。”
“一旦我倒下,那麽各位下場不必我說。”
“趁著我還能發揮餘熱,趕緊想辦法穩固住我們的權力,維護住我們的利益,不然...”
裴寂不再說話,但眾人已經從其言語中聽到寒意。
是啊,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
“一切全憑裴首宰吩咐!”孔誌約起身行禮道。
“請裴首宰吩咐...”眾人起身,裴寂嘴角微微露出笑意。
“既如此,那麽我們就這樣...”
十一月八日,晨起,長安日報有文章:《治國論》。
其論文為匿名,但內容卻著實驚天地。
首先以孔聖為由,指出治國齊家平天下,一切應有綱理,以儒學為基,道德為本,君君臣臣,民民本本,重農抑商,效仿周天子時代,這樣才能大盛。
而後話語一轉,指出如今大唐似乎偏離了聖人指出的道路,向著邪路而去,竟然給工商業從業者大開方便之門,對道佛進行和稀泥,還對先前芙蓉園落水急救進行指責,從各個方麵指出正是因為朝廷背離聖人之道,才導致了這些事情發生。
靜,非常之靜,朝廷之上似乎沒有聲音,於是一天之內這則《治國論》火遍長安。
但這個火爆情況很快在第二天發生新的改變。
李長河署名:《知行合一,格物致知》。
李長河以《禮記·大學》內容開篇: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總結下來即為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也就是方法論,但是李長河隨後語言一轉,表明第一步格物有問題!
如果第一步就錯了,那很明顯就是後麵全錯了,那就是直接質疑儒家經典,這一下子將長安所有儒生心中氣意提起。
李長河隨即提出:聖人必可學而至。
表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如果隻是形而上學的去探求事物的知識,這樣的學習就是疲於拚命向外窮索,使得精神外馳。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不是次第的修行順序。
身、心、意、知、物者,本該是一個事,那就是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所有你知道的理論應該結合實踐,而不是閉門造車,一味死讀書,這樣你所學的更是與聖人千差萬別,還舉出例子,孔子周遊列國,不斷去實踐自己的理論。
也正是在不斷實踐中才找到了正確的道路。
最後,李長河提出一種新的說法,即科學。
表示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以實例來印證所問。
而國家治理也需要科學,他認為國家治理如同蓋房子,應該以規矩為基本,而儒家道德為框架,皇帝為上層建築指揮,各層級互相配合,才能讓國家大治。
李長河的文章立馬也引發一場討論風暴,而且更加熱烈。
因為他很清楚輿論的重要性,所以一開始就發動自己的宣傳機器,不間斷在長安各處宣傳,陣勢比《治國論》自然宣傳效果更好。
但裴寂一方自然不肯善罷甘休,於是十一月九日,長安日報又有一篇文章出世,其措辭更加嚴厲,讓人震驚的無以複加。
“若我們還是不管不問,等兩年一屆到期後,我裴寂想要改變些什麽就晚了。”
“一旦我倒下,那麽各位下場不必我說。”
“趁著我還能發揮餘熱,趕緊想辦法穩固住我們的權力,維護住我們的利益,不然...”
裴寂不再說話,但眾人已經從其言語中聽到寒意。
是啊,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
“一切全憑裴首宰吩咐!”孔誌約起身行禮道。
“請裴首宰吩咐...”眾人起身,裴寂嘴角微微露出笑意。
“既如此,那麽我們就這樣...”
十一月八日,晨起,長安日報有文章:《治國論》。
其論文為匿名,但內容卻著實驚天地。
首先以孔聖為由,指出治國齊家平天下,一切應有綱理,以儒學為基,道德為本,君君臣臣,民民本本,重農抑商,效仿周天子時代,這樣才能大盛。
而後話語一轉,指出如今大唐似乎偏離了聖人指出的道路,向著邪路而去,竟然給工商業從業者大開方便之門,對道佛進行和稀泥,還對先前芙蓉園落水急救進行指責,從各個方麵指出正是因為朝廷背離聖人之道,才導致了這些事情發生。
靜,非常之靜,朝廷之上似乎沒有聲音,於是一天之內這則《治國論》火遍長安。
但這個火爆情況很快在第二天發生新的改變。
李長河署名:《知行合一,格物致知》。
李長河以《禮記·大學》內容開篇: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總結下來即為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也就是方法論,但是李長河隨後語言一轉,表明第一步格物有問題!
如果第一步就錯了,那很明顯就是後麵全錯了,那就是直接質疑儒家經典,這一下子將長安所有儒生心中氣意提起。
李長河隨即提出:聖人必可學而至。
表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如果隻是形而上學的去探求事物的知識,這樣的學習就是疲於拚命向外窮索,使得精神外馳。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不是次第的修行順序。
身、心、意、知、物者,本該是一個事,那就是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所有你知道的理論應該結合實踐,而不是閉門造車,一味死讀書,這樣你所學的更是與聖人千差萬別,還舉出例子,孔子周遊列國,不斷去實踐自己的理論。
也正是在不斷實踐中才找到了正確的道路。
最後,李長河提出一種新的說法,即科學。
表示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以實例來印證所問。
而國家治理也需要科學,他認為國家治理如同蓋房子,應該以規矩為基本,而儒家道德為框架,皇帝為上層建築指揮,各層級互相配合,才能讓國家大治。
李長河的文章立馬也引發一場討論風暴,而且更加熱烈。
因為他很清楚輿論的重要性,所以一開始就發動自己的宣傳機器,不間斷在長安各處宣傳,陣勢比《治國論》自然宣傳效果更好。
但裴寂一方自然不肯善罷甘休,於是十一月九日,長安日報又有一篇文章出世,其措辭更加嚴厲,讓人震驚的無以複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