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願意領兵前往,不滅馮家,願意軍法處置。”大將藺謩(mo)朗聲道。


    “聖人,萬萬不可!”魏征再度阻攔。


    李世民臉色有點黑,“魏征,馮盎都要起兵謀反了,不去鎮壓,難道要靠嘴皮子讓對方投降嗎?”


    魏征道:“恕臣冒昧。臣以為國家初定,非用兵之時!聖人知道,臣也是剛巡察災情迴京,眼下災情嚴重,假如輕易興師,必將造成難以挽迴的結果。”


    大將藺謩性急,打斷了魏征的話道:“依魏院長之意,是國家初定不能動兵?那麽我想問,國家既定,為何還有動亂?有了動亂,倘不及早用兵,時間一久必將鑄成大禍,國家反而更不安定,那時候又該如何辦?”


    魏征被問的怔住了,腦海快速思考。


    李長河聽到這心中也有了自己的想法,立馬站起身道:“聖人,依臣看來,嶺南馮盎謀反的跡象並不明顯!”


    眾臣目光隨即匯聚到李長河身上。


    李世民隨即也是詫異道:“朕聽聞嶺南動亂,已有數年,隻因中原事急,邊陲寇緊,無暇顧及,今嶺南數州不斷上奏朝延,路上報書的人員不斷,為何說跡象不明顯?”


    藺謩也在一旁焦灼補充道:“是啊,李聽詔,嶺南是富饒之地,萬不可掉以輕心!”


    李長河解釋道:“聖人,藺將軍,馮盎家族在嶺南根基深厚,手下也有很多的將士,深得民心,所以,戰非輕啟,不然帝國將腹背受敵,還會引來剛離去的突厥賊子,這是其一。”


    “其二,一年前地方州府就開始不斷奏稱馮盎謀反,若是真的謀反,他就應當招兵買馬,分兵據守險要之地,而且應當攻掠州縣,占據地盤。”


    “可陛下剛才也說了,身聞嶺南謀反,已有數年,卻不見他們一卒出境,一馬出關,若真的謀反,想必現在叛軍早就打出嶺南地區了,但為何朝廷沒有收到其他地方的消息?由此可見,不像謀反。”


    說到這裏,李世民和藺謩皆為之一動,似信非信。


    魏征此刻也是眉頭舒展,接著李長河的話頭道:“陛下,據臣所知,馮盎祖母冼夫人是俚族一個德高望重的老夫人,屢次受到朝廷封爵,世代與我漢族親密無間。”


    “武德五年,馮盎還曾被太上皇封為高州總管,管理嶺南八州,聖眷何其深厚,現在怎麽會突然謀反呢?”


    “退而言之,馮盎本人並沒有謀反之心,隻是因為得罪的人太多,被人誣陷罷了!”


    “馮盎也許早就知道了陛下獲悉他們‘謀反,朝廷又沒有及時去安撫他們,於是他就陷入了兩難狀態,並不敢向陛下解釋,怕真的以為他們謀反,所以才不敢來朝廷拜見陛下。”


    “再退一步言之,聖人想滅掉馮家,其實並不算難,馮盎麾下的幾萬軍隊何足懼之!但問題是,滅了馮家之後,如何統治當地呢?朝廷接下來麵對的隻會是一個更難統治的嶺南。”


    “凡此數種,情況未明,陛下驟起十萬大兵,他可能就真的會起兵謀反了。”


    “其戰爭,牽一發麵動全身,百姓又要加重負擔,臣切盼陛下三思。”


    李世民被魏征與李長河這一提醒,心中不禁有些動搖,便問魏征:“依卿之見當如何?”


    “依臣之見,不如現在派一個使臣去嶺南了解情況之後,再做決定,我想當馮盎等人得悉朝廷態度,必然高興,那麽他一定會主動來朝廷拜見陛下。這樣,陛下不費一兵一卒,便可使嶺南安定!”


    李世民聽了,臉色由愁轉喜,轉向藺謩:“藺將軍,魏卿和李卿言之有理,朕決定罷兵。”


    眾內閣大臣也是紛紛點頭讚同。


    李長河也是目光如炬,心中讚佩魏征。


    而李長河不知道的是,魏征此時心中也對年輕的李長河心中暗自敬佩。


    首先,所有的人包括李世民都得出結論:馮盎謀反已是事實。


    但見李長河卻從問題本身入手,對事情進行大膽批判性思考,首先不輕信,不盲從,畢竟馮盎家族在嶺南根基深厚,天下太平,本就是事實上的嶺南王,根本沒必要叛亂開戰,得不償失。


    其二,李長河巧妙運用假設,依據掌握的情況,邏輯推理,從而來推導假設的結論是否成立!


    假如馮盎謀反,他卻沒有派兵占據險要的位置,沒有進攻搶掠各州縣的人或錢財,而且他連邊境都沒有跨出去。由此得出,馮盎謀反的事實是存疑的。


    而後魏征開始進行全局思考歸納解釋:


    即事實存疑。


    隨後進一步進行深入思考,去梳理事情產生的根源,分析矛盾雙方的心理。


    嶺南各州奏報馮盎謀反,但這個謀反的說法是如何產生的?


    難道就是因為“久未入朝”?


    繼續推導,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各州長官也懼怕朝廷怪罪治理無方,索性找一個替死鬼,就說他謀反。


    而馮盎為什麽“久未入朝”?從這可以思考出馮盎的心理,諸州都在說我謀反了,那我入朝不是找死嗎?


    謀反眾所周知,可不是小罪!


    最後,魏征運用自己那強大的獨立思考能力,得出了正確的結論。


    所以,之所以魏征能成為一代名臣,深得李世民信任,確實有其過人之處。


    一人可勝十萬雄兵,就是因為他對事情的分析非常的透徹。


    一言之間,罷兵休戈,免去了十萬兵士長途跋涉奔赴戰場,減少了帝國內鬥,和兵士死亡。


    這對戰鬥力並不強盛的古代來說,絕對是大功。


    確定了對馮盎的處理方法,李世民也總算是鬆了一口氣。


    但隨即他又想到了一個事情,那就是嶺南諸州存在的問題。


    聽了李長河和魏征的解釋,他可以確定,馮盎大概率沒有反叛,那為何嶺南諸州主政官員要假傳奏報呢?


    見微知著,可以知道嶺南諸州官場有了大問題,一想到這,李世民目光又冷了下來。


    “裴首宰,你對嶺南諸州傳來的奏報怎麽看?”


    裴寂頓時打了一個冷顫,心中一片苦澀,他這首宰當的太憋屈了吧,上任沒多少日子,這倒黴事倒是一件接一件。


    果然,聖人還是想到了嶺南官場存在的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404守夜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404守夜人並收藏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