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裁撤風波
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 作者:404守夜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便是李世民讓裴寂主持的削藩事宜。
縱覽曆史,無論哪個時候,都是賞賜容易,收迴難,而在李淵建立大唐的過程當中,為了拉攏各方勢力,李淵也是毫不吝嗇,大肆封賞。
比如武則天父親武士彠(yue),武士彠立功之後,他的兄弟子侄都封了官。
武家的情況就是大唐初年的縮影,徹底貫徹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這就造成了武德年間十羊九牧的情況。
可如今,大唐內憂外患,再如此內耗,人浮於事,如何強國?如何興民?
這就是為什麽要建設政法學院。
但其實政法學院中如今學習的人,不少人是天策府舊人,還有一些是家族勢力沒那麽背景深厚的人。
真正的那些身居高位,屍位素餐的人,還未對其真正動手。
為了讓這群屍位素餐的人心服口服,那隻有一個辦法,以身作則,拿家裏人開刀。
所以李世民以越州王李天保為突破口,重整宗人府,編寫皇家管理條例,並著手裁撤幾十個無絲毫寸功的郡王。
這些郡王皆是大唐太祖景皇帝(追封)的曾孫,即是李世民的堂兄弟。
當初李淵倒是大方,隻要是李氏家族的男子到十五歲,皆封郡王。
如今這些無寸功的郡王,在國家身體上吸血抽脂,雄才大略的李世民可忍不了,擁有現代靈魂的李世民更忍不了。
所以拿他們開刀,一點都沒有問題。
以此契機,側麵告訴那些準備裁撤官員的家屬:“就算是朕的皇親國戚,無功勞也會裁撤,天家尚且如此,爾等還想抱怨嗎?”
當然了,裁撤郡王哪有那麽好裁撤,絕對是個吃力不討好的活,就連內閣中也不乏反對者,比如最大阻力首宰裴寂。
他可是老頑固,要不是之前李世民和李長河聯手做局,將其拉下馬,或許,此時裁撤郡王將更難。
這不,裁撤郡王的事情剛提上議事日程,朝局就動蕩不安。
被裁撤的郡王們紛紛上書表示反對,是啊,一下子動了幾十個郡王的蛋糕,這要是能同意,那才是見了鬼。
為了反對削藩,這些郡王上書闡釋的原因還真充分,以漢景帝削藩為例,表示:削藩動搖國家根基,引發國家動蕩,導致七國之亂。
這其中,這些郡王中有一個主心骨,那就是李世民的叔父淮安王李神通。
他有五個兒子,都被封為郡王,如今皆要撤銷,這李神通當然不願意,所以在朝堂之上率先反對。
但李神通也是嘴上王者,實際並沒有什麽出格行動,但其他郡王就沒有這麽好說話了。
其中,長樂王李幼良已開始偷偷準備謀反。
就在九月十日,李世民前往國子監參加開學典禮時,就已經暗地裏勾結兵力,準備逼宮。
但結果自然是失敗,還未出府就已經被全部控製。
對於削藩,李世民準備的很充分,說出削藩的話時,就已經偷偷去監控這些郡王,就怕他們以武抗命。
李幼良結局可以預見,所有功勞爵位全部收迴,本人被毒酒賜死,家中親眷本該連坐處死,但被李世民赦免,但也貶為平民,沒收財產。
可即便如此的殺一儆百,郡王們的抵抗還是沒有停歇。
僅僅不到五天,義安王李孝常便成為新的領頭,但他不是想謀反,而是想直接再來一場玄武門之變,迎迴太上皇李淵。
其實李孝常的功勞很大,李世民根本不會裁撤他,畢竟當年李唐建立前,他獻上了永豐倉的財富,才使李唐有逐鹿天下的資本。
所以他是個聰明人,但是他又太聰明了,聰明到自負。
他擔心躲過了這場裁撤,躲不過下一場裁撤。
他自詡天衣無縫,但其實府中早已有間諜埋伏,計劃還沒有實施,就被抓住。
李世民是個心軟的人,本想著讓他和李幼良一般,毒酒賜死。
但這時候李長河不同意了,之前處理李幼良是暗中處理,算是給這些郡王一些麵子,但現在,他們這是給臉不要臉,那就殺雞儆猴。
九月十八日,這一天霜降,似乎預示了什麽。
李世民請所有在長安的郡王皇室和主要大臣吃飯,席間氣氛非常好,每個人都喜笑顏開。
酒過三巡,“正菜”上桌。
李世民端起酒杯,感歎建國之艱難,民生之多艱,外敵之兇蠻,表示再不處理,就要亡國滅種。
說到這,李世民當場下罪己詔,驚呆一眾人。
隨後更震驚話從李世民口中說出。
“朕為大唐皇帝,深知君為舟,萬民為水,朕隻是為萬民管理這個天下,怎能索取過多?”
“朕決定,自減皇室用度,皇帝之田產與萬民同樣,交稅如一。”
此話一出,內閣眾人臉色一變,他們沒有想到皇帝在沒有提前告知他們的情況下,突然就發布了如此一個重大決定。
但他們更不知道的是,接下來李世民的話,更是震暈了他們。
“朕決定,分割皇室與國家間的財權,以後每年用度,朝廷提前規劃好支出用度,以為定製!”
“不可,聖上!”魏征率先站出來反對。
“聖上乃為天子,當有四海威儀,如此方可順禮,如今國家雖困苦,但也不能如此!”
李世民隨即斥責:“魏征,朕告訴你,以前不管,但是現在,時代變了,規矩也要變,這天下太苦了,朕為一國之君,應以身作則。”
“還有,不是有很多人說朕裁撤郡王不好,今日,朕先裁撤自己,讓爾等看看朕的決心!”
“還有,不要以為爾等背後幹的事情朕不知道,朕雖大度,但在國家大事上,不要想讓我給你們留情麵,告訴你們,以後,天子犯法,亦與庶民同罪,皇室有人犯罪,同樣大唐律也要懲處。”
“不信就試試,哪怕是朕的孩子,以後若是犯了罪,朕照樣將他打入大牢,生死不論。”
“所以,在裁撤郡王這件事上,朕告訴你們,此為國事,為國為民,無論是誰,膽敢阻止,就別怪朕不客氣!”
一席話說完,眾人噤若寒蟬,不少人背部濕透,心中凜然!
縱覽曆史,無論哪個時候,都是賞賜容易,收迴難,而在李淵建立大唐的過程當中,為了拉攏各方勢力,李淵也是毫不吝嗇,大肆封賞。
比如武則天父親武士彠(yue),武士彠立功之後,他的兄弟子侄都封了官。
武家的情況就是大唐初年的縮影,徹底貫徹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這就造成了武德年間十羊九牧的情況。
可如今,大唐內憂外患,再如此內耗,人浮於事,如何強國?如何興民?
這就是為什麽要建設政法學院。
但其實政法學院中如今學習的人,不少人是天策府舊人,還有一些是家族勢力沒那麽背景深厚的人。
真正的那些身居高位,屍位素餐的人,還未對其真正動手。
為了讓這群屍位素餐的人心服口服,那隻有一個辦法,以身作則,拿家裏人開刀。
所以李世民以越州王李天保為突破口,重整宗人府,編寫皇家管理條例,並著手裁撤幾十個無絲毫寸功的郡王。
這些郡王皆是大唐太祖景皇帝(追封)的曾孫,即是李世民的堂兄弟。
當初李淵倒是大方,隻要是李氏家族的男子到十五歲,皆封郡王。
如今這些無寸功的郡王,在國家身體上吸血抽脂,雄才大略的李世民可忍不了,擁有現代靈魂的李世民更忍不了。
所以拿他們開刀,一點都沒有問題。
以此契機,側麵告訴那些準備裁撤官員的家屬:“就算是朕的皇親國戚,無功勞也會裁撤,天家尚且如此,爾等還想抱怨嗎?”
當然了,裁撤郡王哪有那麽好裁撤,絕對是個吃力不討好的活,就連內閣中也不乏反對者,比如最大阻力首宰裴寂。
他可是老頑固,要不是之前李世民和李長河聯手做局,將其拉下馬,或許,此時裁撤郡王將更難。
這不,裁撤郡王的事情剛提上議事日程,朝局就動蕩不安。
被裁撤的郡王們紛紛上書表示反對,是啊,一下子動了幾十個郡王的蛋糕,這要是能同意,那才是見了鬼。
為了反對削藩,這些郡王上書闡釋的原因還真充分,以漢景帝削藩為例,表示:削藩動搖國家根基,引發國家動蕩,導致七國之亂。
這其中,這些郡王中有一個主心骨,那就是李世民的叔父淮安王李神通。
他有五個兒子,都被封為郡王,如今皆要撤銷,這李神通當然不願意,所以在朝堂之上率先反對。
但李神通也是嘴上王者,實際並沒有什麽出格行動,但其他郡王就沒有這麽好說話了。
其中,長樂王李幼良已開始偷偷準備謀反。
就在九月十日,李世民前往國子監參加開學典禮時,就已經暗地裏勾結兵力,準備逼宮。
但結果自然是失敗,還未出府就已經被全部控製。
對於削藩,李世民準備的很充分,說出削藩的話時,就已經偷偷去監控這些郡王,就怕他們以武抗命。
李幼良結局可以預見,所有功勞爵位全部收迴,本人被毒酒賜死,家中親眷本該連坐處死,但被李世民赦免,但也貶為平民,沒收財產。
可即便如此的殺一儆百,郡王們的抵抗還是沒有停歇。
僅僅不到五天,義安王李孝常便成為新的領頭,但他不是想謀反,而是想直接再來一場玄武門之變,迎迴太上皇李淵。
其實李孝常的功勞很大,李世民根本不會裁撤他,畢竟當年李唐建立前,他獻上了永豐倉的財富,才使李唐有逐鹿天下的資本。
所以他是個聰明人,但是他又太聰明了,聰明到自負。
他擔心躲過了這場裁撤,躲不過下一場裁撤。
他自詡天衣無縫,但其實府中早已有間諜埋伏,計劃還沒有實施,就被抓住。
李世民是個心軟的人,本想著讓他和李幼良一般,毒酒賜死。
但這時候李長河不同意了,之前處理李幼良是暗中處理,算是給這些郡王一些麵子,但現在,他們這是給臉不要臉,那就殺雞儆猴。
九月十八日,這一天霜降,似乎預示了什麽。
李世民請所有在長安的郡王皇室和主要大臣吃飯,席間氣氛非常好,每個人都喜笑顏開。
酒過三巡,“正菜”上桌。
李世民端起酒杯,感歎建國之艱難,民生之多艱,外敵之兇蠻,表示再不處理,就要亡國滅種。
說到這,李世民當場下罪己詔,驚呆一眾人。
隨後更震驚話從李世民口中說出。
“朕為大唐皇帝,深知君為舟,萬民為水,朕隻是為萬民管理這個天下,怎能索取過多?”
“朕決定,自減皇室用度,皇帝之田產與萬民同樣,交稅如一。”
此話一出,內閣眾人臉色一變,他們沒有想到皇帝在沒有提前告知他們的情況下,突然就發布了如此一個重大決定。
但他們更不知道的是,接下來李世民的話,更是震暈了他們。
“朕決定,分割皇室與國家間的財權,以後每年用度,朝廷提前規劃好支出用度,以為定製!”
“不可,聖上!”魏征率先站出來反對。
“聖上乃為天子,當有四海威儀,如此方可順禮,如今國家雖困苦,但也不能如此!”
李世民隨即斥責:“魏征,朕告訴你,以前不管,但是現在,時代變了,規矩也要變,這天下太苦了,朕為一國之君,應以身作則。”
“還有,不是有很多人說朕裁撤郡王不好,今日,朕先裁撤自己,讓爾等看看朕的決心!”
“還有,不要以為爾等背後幹的事情朕不知道,朕雖大度,但在國家大事上,不要想讓我給你們留情麵,告訴你們,以後,天子犯法,亦與庶民同罪,皇室有人犯罪,同樣大唐律也要懲處。”
“不信就試試,哪怕是朕的孩子,以後若是犯了罪,朕照樣將他打入大牢,生死不論。”
“所以,在裁撤郡王這件事上,朕告訴你們,此為國事,為國為民,無論是誰,膽敢阻止,就別怪朕不客氣!”
一席話說完,眾人噤若寒蟬,不少人背部濕透,心中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