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去了梅園,梅園冷清的緊,幾乎都沒有什麽人,後來柚蓉多嘴問了一句才得知,梅園是崔氏的,所以知曉他們要來,便把人都清退了。
清河郡的梅花大多是粉色為主,紅梅極少,幾乎是看不見有紅梅的存在的。
粉色梅花固然也好看,但在路清瑤心中始終還是比不得紅梅的。
這個季節不該有粉色的梅花,聽完崔士安的解釋方知這是找人特地從西域那邊帶過來的特種梅。
入了梅園,沒什麽人,便各自散開了去賞梅,柚蓉也有些喜歡眼前的美景,路清瑤知曉,便讓她到處看看,不必跟著她。
這次柚蓉難得的沒有同她爭論,因為想著這裏是梅園崔家的地盤,小姐自然是不會如何的。
路清益本意並不是賞梅,他也不愛這些,不過是同妹妹來,畢竟他知曉妹妹是得有多喜歡梅花。
梅園中有涼亭,裏麵崔士安命人備了美酒點心,所以路清益和路清樂就很自然的坐在裏麵吃著糕點品著美酒,順帶再看看這眼前的美景。
路清瑤早上剛吃過早膳,這會也不是很餓,便專心走走四處看著梅花,雖然不是紅梅,但她也算是喜歡的,隻是比不得紅梅喜歡。
崔士安見路清瑤眼神專注於眼前美景,便也不說話,靜靜的跟在她身後,形成一幅歲月靜好的景色。
路遇陡坡,上麵一處有一棵紅梅,在這梅園裏就獨獨這一棵,崔士安說道。
路清瑤很想上去看一看,可是麵對眼前這一陡坡,倒是讓她犯了難,她是萬萬走不上去的。
似是看出了她的為難,崔士安上前一步,先上陡坡站穩,然後伸出自己的右手手腕給路清瑤,這其中意思不言而喻,便是讓路清瑤扶著他上去。
路清瑤看了看在自己眼前的手腕,再看了看崔士安,似在做掙紮。
崔士安倒也不催她,就這樣靜靜看著她,臉上帶著溫文爾雅的笑容。
一番掙紮過後,路清瑤小心翼翼的將手搭在他腕上,一步步的行走在陡坡上。
終於來到了那棵紅梅樹下,路清瑤趕緊放開崔士安的手腕,手尖還殘留著他手腕的餘溫,路清瑤一時覺得有些不自在,隻得把餘光看向紅梅,這棵紅梅真的很好看,比路府那棵還要好看。
這梅園是崔氏的,放眼望去獨獨這一棵紅梅,路清瑤問崔士安可是有個寓意。
那料崔士安如此說道:“並無寓意,當初從西域拿迴來的時候,便以為都是粉梅,卻不曾想過會有一棵梅變異了,才有如今你看到的樣子。”
家中無人喜愛紅梅的,有這梅園不過是因為他酷愛吟詩作畫,需要清靜幽美的地方便才有了這梅園。
路清瑤聞言了然,眼神帶著讚歎欣喜觀望著眼前的紅梅,真美。
崔士安能明顯感覺到路清瑤在看見紅梅後的喜悅,莫非她是喜愛紅梅的,紅梅這類花,隻有少數人才會喜愛,一般人多數都是不喜歡紅梅的。
“看的出來路小姐貌似很是喜愛這棵紅梅。”
“嗯,我自幼便喜歡紅梅,我喜歡它的堅強,上京地界是不宜種梅花的,兄長疼我,便特地從別處尋了棵紅梅種在路府,本以為不會存活,不曾想它竟活下來了。”說到紅梅,路清瑤整個人都是高興的,就連說話的語氣都帶著難以掩飾的喜悅。
崔士安見路清瑤一說到紅梅時,臉上浮現出淡淡的笑,很美,很好看,就如同這梅園一般。
察覺自己的失態,崔士安在路清瑤還沒有迴過神來的時候,立馬移開目光看向別處。心裏暗暗唾棄自己,怎可在路小姐麵前失態。
幾人一直待到晚間才迴去,因著崔士安對他們的照顧,路清益做東請他在清河郡最大的酒館用膳。
四人坐於席間,經過短暫的相處,路清益知曉崔士安是個為人坦蕩蕩的正人君子,便撇去了之前對他的猜忌,兩人相談盛歡,路清樂時不時也會插上一句話,路清瑤則是全程無話,男兒家聊的事,她大多是不感興趣的,特別是兄長他們現在討論的是如何為官的事。
若不是路清樂時不時給她布菜,她估計就同一個隱形人差不多。
酒足飯飽過後,眾人各自打道迴府,今日一行,眾人收獲不同。
迴去的路上,路清益嘴裏皆是誇讚崔士安為人的,路清瑤安安靜靜的聽著,算是默認兄長所說的話,倒是路清樂,幾乎是路清益說一句他懟一句,兩個人難得的像個孩子一般打鬧。
路清瑤想,也隻有此刻他們都是真正放鬆的,就猶如平常人家的孩子,個個都放下自己平日裏端著的態度,臉上再無為裝,可以自由自在的嬉戲說笑。
上京果真是個大牢籠,看著如今的兄長,誰又能把他同上京路家的長子嫡孫聯係到一起呢,在上京兄長是朝廷官員,路家未來的家主,當朝宰相的未來女婿,兄長始終是記著他的身份,端著架子,時刻不敢放鬆,叫人拿到路家的把柄。
路清瑤想若不是路家的根基一直在上京,隻怕是她也不願意在上京的,上京就如同一個牢籠,禁錮著他們的思想和行為。
迴了府,路清瑤在院裏坐了不過一會便迴了屋子,讓柚蓉拿來一顆甘糖服下。
崔士安給的甘糖真的是有效果的,從昨日服下後,至今日,未曾有過咳嗽渾身不自在的感覺。
上元佳節清河郡果真是很熱鬧的,從清晨開始街市便就開始熱鬧起來。
街上多數是賣花燈孔明燈的攤販,街中心放了張大大的台子,裝飾多是以元宵為主,這是為今日上元佳節活動準備的場地,今日幾乎家家戶戶都準備了小活動,崔府作為壓軸,最後出場。
今日的表演節目多,有相聲雙簧,皮影戲。
佳節應景,上元佳節就應該是要吃元宵,這不柚蓉一大早便去街市上買了許多元宵迴來叫大家吃。
不得不說清河郡的商家個個都是實誠人,就這元宵來說,份量實在是太足了,路清瑤隻吃了兩個,便飽了再也吃不下第三個,任憑柚蓉如何勸導,都無用。
吃了元宵,留了幾個人在府中看守,其餘人皆去街市尋樂子去了,今日上元佳節,街市上必定有好些好玩的的玩意。
路清瑤並未出府,因著昨日同崔士安相約了今日來府中合奏,昨日他們就上元佳節合奏曲目商討了一番,最後選定了伯牙鍾子期的《高山流水》。
因著之前都未談過這些曲子,所以她要和崔士安商討番。
三哥路清肅並未出門,而是在家中,讓崔士安入府也無不妥。
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同鍾子期的情感著實難能可貴,她同崔士安如今也是如此這般,雖比不得古人,卻也是差不了多少。
她和崔士安不過認識幾日而已,崔士安卻如同能讀懂人心般,通過她的一言一行便能知曉她心中所想。
兩人認識雖短,卻也一起吟過詩作過畫了,崔士安整個人的溫文爾雅,待人和煦。
她想如此這般男子,若是誰嫁於他,定是會幸福的。
她對崔士安沒有其他情感,隻是覺得知音難得,若不是此次在清河郡待的時間短,她定是有好些事都要像崔士安討教的,就比如甘糖如何製成的,為何醫書裏麵沒有明確記載。
崔士安來的很準時,不過午時人便已經到了路府。
柚蓉將人請到後院亭子裏,給沏了茶。然後便聽路清瑤的吩咐去請三少爺過來。
今日的崔士安穿了一身紅色的衣裳,腰間別了笛子,路清瑤不是沒見過男子穿紅色,周遠行就喜歡穿紅色,卻也是沒有過崔士安這般讓人眼前一亮,讓人覺得驚豔。
說來倒是有些巧合,今日路清瑤也著一身紅衣,這樣兩個人坐在一起,倒是說不出來的登對。
兩人皆有些驚訝,兩個人見如此巧合,都感到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路清肅匆匆過來,便見著的就是這樣一景象,崔士安溫溫和煦的再同路清瑤說笑。
今日路清肅心情不是很好,見此光景心中愈發難受,從前他跟心謠也是如此的,尤其是每到上元節,心謠就會拉著他在城中逛,每次看著她如此開心,自己便高興,可是一切都已經迴不去了。
整理好自己的情緒,路清肅跨步入亭。
正在談笑的兩人見路清肅進來,紛紛起身先後行禮。
今日的路清肅穿著寡淡,就是淺淺的白色,在兩人之間倒是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了。
“多有打擾,路兄。”
“無妨。”路清肅淡淡笑著。
從入亭那刻,路清瑤就察覺到三哥的情緒不對,再聯想到今日的節慶,路清瑤便知曉三哥如此為何,難怪今日大家都出府去尋樂子去了,三哥卻獨自一人在屋。
往年在上京,除了春節在家,三哥多數時間都在外頭的,所以她從未知曉三哥是得有多難過才會如此的。
“三哥,可還好?”
“挺好,你們談,哥哥便在一旁看著就是。”路清肅說著坐在涼亭護欄上,背靠著柱子,整個人透露出一股說不出來的憂鬱。
“路兄,還要勞煩你替我同路小姐做做評審。”崔士安最會觀察人心,他怎會不知曉現今路清肅的心情,可是作為外人,他是不便說破的,所以便也隻得裝糊塗。
“樂意之至。”
隨後崔士安同路清瑤商討了一番,然後開始彈奏,琴笛合奏,這首曲子還是第一次這樣,本以為會有所難度,卻沒想到兩個配合的如此默契。
連做聆聽者的路清肅都感到有些驚訝。就這樣幾人在涼亭裏彈奏到了晚時,方才散。
晚時兄長差人送來了吃食,幾人用了膳,路清瑤迴了屋子,柚蓉給她找了紅色麵簾,讓路清瑤試戴了一下,能很好的遮住小姐的麵容,這才滿意。
晚上城中已經開始熱鬧起來,比白日都還要熱鬧。路清瑤出了院子,發現天空中有好多人們放的孔明燈,在夜空中飄著,照亮著整個清河郡。
上元節放孔明燈寓意祈福,路清瑤也想給家中的人祈祈福,她把想法同三哥說了,三哥並未說什麽,隻說聽她的。
崔士安是上元節活動的發起人,所以用了膳他就被人叫走了,有好多事情都需要他去做。
走時他同路清瑤說道戌正兩人在一品茶會麵,走時還順帶幫她把琴拿走了,讓她不必麻煩去帶琴。
出府時路清肅也是跟著一起的,今日他也想去給心謠祈福,祝願她安好。
去了街市,人很是擁擠,若不是路清肅一直拉著路清瑤,隻怕是他們早已被人群衝散。
在人群中擠了一會,終於找到處賣孔明燈的,環顧幾家,這家的孔明燈最是好看,店家還提供了筆墨,讓人可以隨意在上麵作畫,寫上自己想對人說的祝福語。
路清瑤作畫一般,並未畫些什麽,隻是在上麵寫了一些保家人平安的話語。
路清肅相對於她來說,倒是認真了些,在孔明燈上畫了沈心謠的畫像,路清瑤無意間瞥見一眼,不得不說三哥的作畫水平確實是高,畫出的人兒同沈心謠是極其相似的,隻得說沈心謠雖然走了這些年,但在三哥心裏,她永遠活著,隻不過是以另外一種方式。
買好了孔明燈,問了老板那裏最適宜放燈,老板好心的給他們指了路。
來到老板說的街心橋,這邊明顯比那邊還要熱鬧些,隻不過都是來放燈的人們,顯得沒有那麽吵。
這裏每個人都很誠心的在祈福,燈放完看了一眼便離開,所以這裏雖然人多,倒也不擁擠。
路清瑤他們找了處相對安靜的地方點燈放燈,這裏人少五六個人而已。
柚蓉她沒有什麽親人,她唯有的親人便是小姐同路家,所以她要了兩盞燈,一盞為小姐,一盞為路家。
看著孔明燈漸漸飛向空中,路清瑤終於明白了古人言道何為“每逢佳節倍思親。”不知家中的親人今日都在做些什麽。
上京路家的人,今夜全都聚集在大院裏,今日府中備了許多的孔明燈,每一房的人都各自領了燈題字。
數十盞燈從路府上空飄過,皆是他們對子女的思念,從路清瑤走後,徐氏每日都精神不濟,都是對路清瑤的思念。
清河郡的梅花大多是粉色為主,紅梅極少,幾乎是看不見有紅梅的存在的。
粉色梅花固然也好看,但在路清瑤心中始終還是比不得紅梅的。
這個季節不該有粉色的梅花,聽完崔士安的解釋方知這是找人特地從西域那邊帶過來的特種梅。
入了梅園,沒什麽人,便各自散開了去賞梅,柚蓉也有些喜歡眼前的美景,路清瑤知曉,便讓她到處看看,不必跟著她。
這次柚蓉難得的沒有同她爭論,因為想著這裏是梅園崔家的地盤,小姐自然是不會如何的。
路清益本意並不是賞梅,他也不愛這些,不過是同妹妹來,畢竟他知曉妹妹是得有多喜歡梅花。
梅園中有涼亭,裏麵崔士安命人備了美酒點心,所以路清益和路清樂就很自然的坐在裏麵吃著糕點品著美酒,順帶再看看這眼前的美景。
路清瑤早上剛吃過早膳,這會也不是很餓,便專心走走四處看著梅花,雖然不是紅梅,但她也算是喜歡的,隻是比不得紅梅喜歡。
崔士安見路清瑤眼神專注於眼前美景,便也不說話,靜靜的跟在她身後,形成一幅歲月靜好的景色。
路遇陡坡,上麵一處有一棵紅梅,在這梅園裏就獨獨這一棵,崔士安說道。
路清瑤很想上去看一看,可是麵對眼前這一陡坡,倒是讓她犯了難,她是萬萬走不上去的。
似是看出了她的為難,崔士安上前一步,先上陡坡站穩,然後伸出自己的右手手腕給路清瑤,這其中意思不言而喻,便是讓路清瑤扶著他上去。
路清瑤看了看在自己眼前的手腕,再看了看崔士安,似在做掙紮。
崔士安倒也不催她,就這樣靜靜看著她,臉上帶著溫文爾雅的笑容。
一番掙紮過後,路清瑤小心翼翼的將手搭在他腕上,一步步的行走在陡坡上。
終於來到了那棵紅梅樹下,路清瑤趕緊放開崔士安的手腕,手尖還殘留著他手腕的餘溫,路清瑤一時覺得有些不自在,隻得把餘光看向紅梅,這棵紅梅真的很好看,比路府那棵還要好看。
這梅園是崔氏的,放眼望去獨獨這一棵紅梅,路清瑤問崔士安可是有個寓意。
那料崔士安如此說道:“並無寓意,當初從西域拿迴來的時候,便以為都是粉梅,卻不曾想過會有一棵梅變異了,才有如今你看到的樣子。”
家中無人喜愛紅梅的,有這梅園不過是因為他酷愛吟詩作畫,需要清靜幽美的地方便才有了這梅園。
路清瑤聞言了然,眼神帶著讚歎欣喜觀望著眼前的紅梅,真美。
崔士安能明顯感覺到路清瑤在看見紅梅後的喜悅,莫非她是喜愛紅梅的,紅梅這類花,隻有少數人才會喜愛,一般人多數都是不喜歡紅梅的。
“看的出來路小姐貌似很是喜愛這棵紅梅。”
“嗯,我自幼便喜歡紅梅,我喜歡它的堅強,上京地界是不宜種梅花的,兄長疼我,便特地從別處尋了棵紅梅種在路府,本以為不會存活,不曾想它竟活下來了。”說到紅梅,路清瑤整個人都是高興的,就連說話的語氣都帶著難以掩飾的喜悅。
崔士安見路清瑤一說到紅梅時,臉上浮現出淡淡的笑,很美,很好看,就如同這梅園一般。
察覺自己的失態,崔士安在路清瑤還沒有迴過神來的時候,立馬移開目光看向別處。心裏暗暗唾棄自己,怎可在路小姐麵前失態。
幾人一直待到晚間才迴去,因著崔士安對他們的照顧,路清益做東請他在清河郡最大的酒館用膳。
四人坐於席間,經過短暫的相處,路清益知曉崔士安是個為人坦蕩蕩的正人君子,便撇去了之前對他的猜忌,兩人相談盛歡,路清樂時不時也會插上一句話,路清瑤則是全程無話,男兒家聊的事,她大多是不感興趣的,特別是兄長他們現在討論的是如何為官的事。
若不是路清樂時不時給她布菜,她估計就同一個隱形人差不多。
酒足飯飽過後,眾人各自打道迴府,今日一行,眾人收獲不同。
迴去的路上,路清益嘴裏皆是誇讚崔士安為人的,路清瑤安安靜靜的聽著,算是默認兄長所說的話,倒是路清樂,幾乎是路清益說一句他懟一句,兩個人難得的像個孩子一般打鬧。
路清瑤想,也隻有此刻他們都是真正放鬆的,就猶如平常人家的孩子,個個都放下自己平日裏端著的態度,臉上再無為裝,可以自由自在的嬉戲說笑。
上京果真是個大牢籠,看著如今的兄長,誰又能把他同上京路家的長子嫡孫聯係到一起呢,在上京兄長是朝廷官員,路家未來的家主,當朝宰相的未來女婿,兄長始終是記著他的身份,端著架子,時刻不敢放鬆,叫人拿到路家的把柄。
路清瑤想若不是路家的根基一直在上京,隻怕是她也不願意在上京的,上京就如同一個牢籠,禁錮著他們的思想和行為。
迴了府,路清瑤在院裏坐了不過一會便迴了屋子,讓柚蓉拿來一顆甘糖服下。
崔士安給的甘糖真的是有效果的,從昨日服下後,至今日,未曾有過咳嗽渾身不自在的感覺。
上元佳節清河郡果真是很熱鬧的,從清晨開始街市便就開始熱鬧起來。
街上多數是賣花燈孔明燈的攤販,街中心放了張大大的台子,裝飾多是以元宵為主,這是為今日上元佳節活動準備的場地,今日幾乎家家戶戶都準備了小活動,崔府作為壓軸,最後出場。
今日的表演節目多,有相聲雙簧,皮影戲。
佳節應景,上元佳節就應該是要吃元宵,這不柚蓉一大早便去街市上買了許多元宵迴來叫大家吃。
不得不說清河郡的商家個個都是實誠人,就這元宵來說,份量實在是太足了,路清瑤隻吃了兩個,便飽了再也吃不下第三個,任憑柚蓉如何勸導,都無用。
吃了元宵,留了幾個人在府中看守,其餘人皆去街市尋樂子去了,今日上元佳節,街市上必定有好些好玩的的玩意。
路清瑤並未出府,因著昨日同崔士安相約了今日來府中合奏,昨日他們就上元佳節合奏曲目商討了一番,最後選定了伯牙鍾子期的《高山流水》。
因著之前都未談過這些曲子,所以她要和崔士安商討番。
三哥路清肅並未出門,而是在家中,讓崔士安入府也無不妥。
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同鍾子期的情感著實難能可貴,她同崔士安如今也是如此這般,雖比不得古人,卻也是差不了多少。
她和崔士安不過認識幾日而已,崔士安卻如同能讀懂人心般,通過她的一言一行便能知曉她心中所想。
兩人認識雖短,卻也一起吟過詩作過畫了,崔士安整個人的溫文爾雅,待人和煦。
她想如此這般男子,若是誰嫁於他,定是會幸福的。
她對崔士安沒有其他情感,隻是覺得知音難得,若不是此次在清河郡待的時間短,她定是有好些事都要像崔士安討教的,就比如甘糖如何製成的,為何醫書裏麵沒有明確記載。
崔士安來的很準時,不過午時人便已經到了路府。
柚蓉將人請到後院亭子裏,給沏了茶。然後便聽路清瑤的吩咐去請三少爺過來。
今日的崔士安穿了一身紅色的衣裳,腰間別了笛子,路清瑤不是沒見過男子穿紅色,周遠行就喜歡穿紅色,卻也是沒有過崔士安這般讓人眼前一亮,讓人覺得驚豔。
說來倒是有些巧合,今日路清瑤也著一身紅衣,這樣兩個人坐在一起,倒是說不出來的登對。
兩人皆有些驚訝,兩個人見如此巧合,都感到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路清肅匆匆過來,便見著的就是這樣一景象,崔士安溫溫和煦的再同路清瑤說笑。
今日路清肅心情不是很好,見此光景心中愈發難受,從前他跟心謠也是如此的,尤其是每到上元節,心謠就會拉著他在城中逛,每次看著她如此開心,自己便高興,可是一切都已經迴不去了。
整理好自己的情緒,路清肅跨步入亭。
正在談笑的兩人見路清肅進來,紛紛起身先後行禮。
今日的路清肅穿著寡淡,就是淺淺的白色,在兩人之間倒是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了。
“多有打擾,路兄。”
“無妨。”路清肅淡淡笑著。
從入亭那刻,路清瑤就察覺到三哥的情緒不對,再聯想到今日的節慶,路清瑤便知曉三哥如此為何,難怪今日大家都出府去尋樂子去了,三哥卻獨自一人在屋。
往年在上京,除了春節在家,三哥多數時間都在外頭的,所以她從未知曉三哥是得有多難過才會如此的。
“三哥,可還好?”
“挺好,你們談,哥哥便在一旁看著就是。”路清肅說著坐在涼亭護欄上,背靠著柱子,整個人透露出一股說不出來的憂鬱。
“路兄,還要勞煩你替我同路小姐做做評審。”崔士安最會觀察人心,他怎會不知曉現今路清肅的心情,可是作為外人,他是不便說破的,所以便也隻得裝糊塗。
“樂意之至。”
隨後崔士安同路清瑤商討了一番,然後開始彈奏,琴笛合奏,這首曲子還是第一次這樣,本以為會有所難度,卻沒想到兩個配合的如此默契。
連做聆聽者的路清肅都感到有些驚訝。就這樣幾人在涼亭裏彈奏到了晚時,方才散。
晚時兄長差人送來了吃食,幾人用了膳,路清瑤迴了屋子,柚蓉給她找了紅色麵簾,讓路清瑤試戴了一下,能很好的遮住小姐的麵容,這才滿意。
晚上城中已經開始熱鬧起來,比白日都還要熱鬧。路清瑤出了院子,發現天空中有好多人們放的孔明燈,在夜空中飄著,照亮著整個清河郡。
上元節放孔明燈寓意祈福,路清瑤也想給家中的人祈祈福,她把想法同三哥說了,三哥並未說什麽,隻說聽她的。
崔士安是上元節活動的發起人,所以用了膳他就被人叫走了,有好多事情都需要他去做。
走時他同路清瑤說道戌正兩人在一品茶會麵,走時還順帶幫她把琴拿走了,讓她不必麻煩去帶琴。
出府時路清肅也是跟著一起的,今日他也想去給心謠祈福,祝願她安好。
去了街市,人很是擁擠,若不是路清肅一直拉著路清瑤,隻怕是他們早已被人群衝散。
在人群中擠了一會,終於找到處賣孔明燈的,環顧幾家,這家的孔明燈最是好看,店家還提供了筆墨,讓人可以隨意在上麵作畫,寫上自己想對人說的祝福語。
路清瑤作畫一般,並未畫些什麽,隻是在上麵寫了一些保家人平安的話語。
路清肅相對於她來說,倒是認真了些,在孔明燈上畫了沈心謠的畫像,路清瑤無意間瞥見一眼,不得不說三哥的作畫水平確實是高,畫出的人兒同沈心謠是極其相似的,隻得說沈心謠雖然走了這些年,但在三哥心裏,她永遠活著,隻不過是以另外一種方式。
買好了孔明燈,問了老板那裏最適宜放燈,老板好心的給他們指了路。
來到老板說的街心橋,這邊明顯比那邊還要熱鬧些,隻不過都是來放燈的人們,顯得沒有那麽吵。
這裏每個人都很誠心的在祈福,燈放完看了一眼便離開,所以這裏雖然人多,倒也不擁擠。
路清瑤他們找了處相對安靜的地方點燈放燈,這裏人少五六個人而已。
柚蓉她沒有什麽親人,她唯有的親人便是小姐同路家,所以她要了兩盞燈,一盞為小姐,一盞為路家。
看著孔明燈漸漸飛向空中,路清瑤終於明白了古人言道何為“每逢佳節倍思親。”不知家中的親人今日都在做些什麽。
上京路家的人,今夜全都聚集在大院裏,今日府中備了許多的孔明燈,每一房的人都各自領了燈題字。
數十盞燈從路府上空飄過,皆是他們對子女的思念,從路清瑤走後,徐氏每日都精神不濟,都是對路清瑤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