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頁
穿成女狀元後男主真香了[穿書] 作者:扶文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原來陛下寒暄鋪墊了這麽多,是在這等著我呢。
「沈愛卿,朕為一事煩憂已久,想請愛卿替朕去做件大事。」說完了徐壑是如何算計沈致後,宣朔帝適時地表達了悲痛之情,遂搬出了今日真正想說的主題:「此事若成,啟朝四分五裂的朝廷將固若金湯,朕也將全力對抗虎視眈眈的頡國,放手讓愛卿攻下頡國。以愛卿的實力,必將成為千古難逢的戰神,永記史冊。」
沈斐隱還沉浸在兄長被害的憤懣之中,想也沒想便搭了話:「陛下請講。」
她沒看到的是,宣朔帝慈和目光中忽得掠過一絲凜然寒意,又很快不被人察覺地歸於平淡。
他的聲音越來越小,小到隻有近在咫尺的沈斐隱一人能聽得見:「請愛卿明日迴邊後,以清君側為名殺上京來,剿滅丞相一黨,永絕我大啟後患。」
「清君……」
聽到這幾個字,沈斐隱瞳孔一緊,立刻從悲傷中清醒過來,不可思議地瞪大了眼睛:「陛下您在說什麽?」
殺上京來不說,還要清君側?
這不是明擺著要她把屠刀對準自己人嗎?!
「愛卿先莫急。」宣朔帝生怕她一個不小心將話說出去,忙伸手請她好好坐下,將自己的苦衷一倒而出:「朕並非不通民情之人,實在是那徐壑逼人太甚。」
九五至尊將姿態放得這樣低,沈斐隱再推脫便顯得拿捏做派了。她隻得壓住內心的燥鬱,順從地坐了下去,靜靜聽宣朔帝講起事情的來龍去脈。
「愛卿年紀輕,大概並不了解我大啟初建那段往事。」說起開國那段往事,宣朔帝有些混沌的眼珠中明顯亮了些:「前朝皇帝昏庸,連年來民不聊生,有誌之士均揭竿而起,對抗□□。朕與寧亦、顧安二人情如兄弟,便相約一起舉旗。沒想到當時年少不知事,竟真的做成了一番事業,沒幾年便將那老皇帝的江山握在手中。」
「但老皇帝死了,江山也打下來了,卻不知該給誰了。英雄太多,誰都為推翻□□出過力,誰也不服誰,誰也不想平白為他人做了嫁衣裳。立天子這樣的大事若是遲遲談不成,好不容易穩定下來的天下又將陷入戰亂。」
宣朔帝講的入情,沈斐隱聽得也用心。聽至此處,她點了點頭。
打天下容易,分江山難。隻有一個豪傑也就罷了,偏生是英雄輩出的時代,各自有各自效忠的領袖,自然要爭個高下出來的。
宣朔帝接著道:「就在天下即將再次陷入生靈塗炭之時,前朝有位頗具盛名的老者站了出來,說既然如此,他便出一道文試和一道武試,讓每個陣營的領袖出來比試,勝者即為天下共主,敗者須得願賭服輸,不得再掀紛爭。朕便是在那時贏了比試,這才得了眾人認可,坐上了這位置。」
沈斐隱頓了頓,似是猜到了什麽:「所以那位頗具盛名的老者,便是現在的徐丞相?」
「正是。」宣朔帝微微頷首,肯定了她的猜測。
「可是……」沈斐隱還是有些不明白:「那麽多英雄豪傑手中都握有重兵,難道就甘心聽這麽一位僅有盛名的老者之言?」
「人言可畏啊!」宣朔帝笑了笑,眼中似閃過幾分無奈:「徐壑乃是前朝不可多得的當世大家,門生遍地,雖無武功也無軍權,卻能以一言之力影響諸生。得到他的相助,就等於得到了民心。民心於國本之重,沈將軍該是知曉的。」
「況且,當日的勝出者又恰好是朕。在誅滅暴君的過程中,朕出力最大,兵力也最強。雖與其他英雄的實力對比並非懸殊到無可比擬,但再加上徐壑的一句話,便也沒什麽人再有異議了。」
沈斐隱略一往下想,便想通了徐丞相這些年來的作為:「是徐壑幫助陛下榮登大寶,陛下便許了他丞相的位置。這麽多年來,他仗著功臣的身份胡作非為,結黨結派,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不止如此。」宣朔帝高聳的眉峰湊得愈來愈緊,聲音也愈來愈低:「他已經……不滿足於做個臣子了。」
這倒是沈斐隱沒想到的。
她眉毛一挑,低聲道:「徐相要反?」
宣朔帝微微點頭,沒有正麵迴答她的問題:「若沈愛卿不能替朕斬了這逆臣,大啟這幾十年來的熱鬧與繁華,怕是都要毀了。」
「若由愛卿殺上京來,以你沈將軍的威名和朕的授意,很多城池都會不攻自破,能減少許多血腥與紛爭;若由徐相糾集眾人謀反,到時候定是隻顧著廢掉我席氏江山,不會對百姓有半點留情。」
緊接著,宣朔帝又說出了自己的苦衷:「徐壑做事一向謹慎,朕並沒有抓到有關他謀反的任何實質性證據,定不了他的罪,便不能輕易打草驚蛇。所以讓朕下令抓他這事,行不通。」
沈斐隱沉默了。
她不得不承認,宣朔帝的確戳中了自己的軟肋。
若她還是當年兵部尚書手下的那個小官,必會對宣朔帝所說不屑一顧。什麽百姓江山的,與她又有何幹?
但自從入了軍營,一步步從小兵當上了大將軍後,沈斐隱從血海中爬進爬出,見過無數悲歡離合的場景,更見過肝髓流野的慘狀。
人非草木,豈能無情。就算是再淡漠的人,在這血山裏頭走了一遭後,也會認識到生命的可貴。
和平來之不易,她沈斐隱花了多少年才將啟朝邊境暫且平定,怎能又叫這些小人從王朝內裏掀了天去?
「沈愛卿,朕為一事煩憂已久,想請愛卿替朕去做件大事。」說完了徐壑是如何算計沈致後,宣朔帝適時地表達了悲痛之情,遂搬出了今日真正想說的主題:「此事若成,啟朝四分五裂的朝廷將固若金湯,朕也將全力對抗虎視眈眈的頡國,放手讓愛卿攻下頡國。以愛卿的實力,必將成為千古難逢的戰神,永記史冊。」
沈斐隱還沉浸在兄長被害的憤懣之中,想也沒想便搭了話:「陛下請講。」
她沒看到的是,宣朔帝慈和目光中忽得掠過一絲凜然寒意,又很快不被人察覺地歸於平淡。
他的聲音越來越小,小到隻有近在咫尺的沈斐隱一人能聽得見:「請愛卿明日迴邊後,以清君側為名殺上京來,剿滅丞相一黨,永絕我大啟後患。」
「清君……」
聽到這幾個字,沈斐隱瞳孔一緊,立刻從悲傷中清醒過來,不可思議地瞪大了眼睛:「陛下您在說什麽?」
殺上京來不說,還要清君側?
這不是明擺著要她把屠刀對準自己人嗎?!
「愛卿先莫急。」宣朔帝生怕她一個不小心將話說出去,忙伸手請她好好坐下,將自己的苦衷一倒而出:「朕並非不通民情之人,實在是那徐壑逼人太甚。」
九五至尊將姿態放得這樣低,沈斐隱再推脫便顯得拿捏做派了。她隻得壓住內心的燥鬱,順從地坐了下去,靜靜聽宣朔帝講起事情的來龍去脈。
「愛卿年紀輕,大概並不了解我大啟初建那段往事。」說起開國那段往事,宣朔帝有些混沌的眼珠中明顯亮了些:「前朝皇帝昏庸,連年來民不聊生,有誌之士均揭竿而起,對抗□□。朕與寧亦、顧安二人情如兄弟,便相約一起舉旗。沒想到當時年少不知事,竟真的做成了一番事業,沒幾年便將那老皇帝的江山握在手中。」
「但老皇帝死了,江山也打下來了,卻不知該給誰了。英雄太多,誰都為推翻□□出過力,誰也不服誰,誰也不想平白為他人做了嫁衣裳。立天子這樣的大事若是遲遲談不成,好不容易穩定下來的天下又將陷入戰亂。」
宣朔帝講的入情,沈斐隱聽得也用心。聽至此處,她點了點頭。
打天下容易,分江山難。隻有一個豪傑也就罷了,偏生是英雄輩出的時代,各自有各自效忠的領袖,自然要爭個高下出來的。
宣朔帝接著道:「就在天下即將再次陷入生靈塗炭之時,前朝有位頗具盛名的老者站了出來,說既然如此,他便出一道文試和一道武試,讓每個陣營的領袖出來比試,勝者即為天下共主,敗者須得願賭服輸,不得再掀紛爭。朕便是在那時贏了比試,這才得了眾人認可,坐上了這位置。」
沈斐隱頓了頓,似是猜到了什麽:「所以那位頗具盛名的老者,便是現在的徐丞相?」
「正是。」宣朔帝微微頷首,肯定了她的猜測。
「可是……」沈斐隱還是有些不明白:「那麽多英雄豪傑手中都握有重兵,難道就甘心聽這麽一位僅有盛名的老者之言?」
「人言可畏啊!」宣朔帝笑了笑,眼中似閃過幾分無奈:「徐壑乃是前朝不可多得的當世大家,門生遍地,雖無武功也無軍權,卻能以一言之力影響諸生。得到他的相助,就等於得到了民心。民心於國本之重,沈將軍該是知曉的。」
「況且,當日的勝出者又恰好是朕。在誅滅暴君的過程中,朕出力最大,兵力也最強。雖與其他英雄的實力對比並非懸殊到無可比擬,但再加上徐壑的一句話,便也沒什麽人再有異議了。」
沈斐隱略一往下想,便想通了徐丞相這些年來的作為:「是徐壑幫助陛下榮登大寶,陛下便許了他丞相的位置。這麽多年來,他仗著功臣的身份胡作非為,結黨結派,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不止如此。」宣朔帝高聳的眉峰湊得愈來愈緊,聲音也愈來愈低:「他已經……不滿足於做個臣子了。」
這倒是沈斐隱沒想到的。
她眉毛一挑,低聲道:「徐相要反?」
宣朔帝微微點頭,沒有正麵迴答她的問題:「若沈愛卿不能替朕斬了這逆臣,大啟這幾十年來的熱鬧與繁華,怕是都要毀了。」
「若由愛卿殺上京來,以你沈將軍的威名和朕的授意,很多城池都會不攻自破,能減少許多血腥與紛爭;若由徐相糾集眾人謀反,到時候定是隻顧著廢掉我席氏江山,不會對百姓有半點留情。」
緊接著,宣朔帝又說出了自己的苦衷:「徐壑做事一向謹慎,朕並沒有抓到有關他謀反的任何實質性證據,定不了他的罪,便不能輕易打草驚蛇。所以讓朕下令抓他這事,行不通。」
沈斐隱沉默了。
她不得不承認,宣朔帝的確戳中了自己的軟肋。
若她還是當年兵部尚書手下的那個小官,必會對宣朔帝所說不屑一顧。什麽百姓江山的,與她又有何幹?
但自從入了軍營,一步步從小兵當上了大將軍後,沈斐隱從血海中爬進爬出,見過無數悲歡離合的場景,更見過肝髓流野的慘狀。
人非草木,豈能無情。就算是再淡漠的人,在這血山裏頭走了一遭後,也會認識到生命的可貴。
和平來之不易,她沈斐隱花了多少年才將啟朝邊境暫且平定,怎能又叫這些小人從王朝內裏掀了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