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三年六月,高昌王鞠文泰拒不認錯,對於大唐的使者留中不發,而後和西突厥聯兵犯伊吾,破焉耆三城,遏絕西域商道,徹底阻斷了絲綢之路。
鞠文泰:“哼,高昌要做什麽,大唐管不著。”
消息傳迴大唐,李世民龍顏大怒,鞠文泰這是給臉不要臉,大唐的威嚴不容侵犯,是可忍,孰不可忍。
李世民決定出兵討伐高昌國,並在朝堂之上征求文武百官的意見和建議。
杜如晦:“陛下,高昌國挑釁大唐國威,不出兵不足以震懾西域諸國。”
房玄齡:“臣附議,請出兵掃平高昌。”
李世民出乎意料的是魏征沒有反對出兵,這讓他喜出望外。
主戰派認為,高昌如此氣焰囂張,此事不能一直容忍,如果不出兵,其餘各國也會爭相效仿,那樣大唐將會顏麵掃地,何以令西域各國臣服。
而保守派則認為,高昌路途遙遠,何況西域地理形勢和自然條件相當複雜,長途跋涉又不熟悉環境,像這樣勞民傷財的馬拉鬆戰役,打不好將會損失慘重,更令大唐國威盡喪。
李世民最終還是決定出兵,高昌國如此囂張,還不是借了西突厥的勢,等日後西突厥統一西域,這將會阻斷了大唐絲綢之路,斷人錢財,猶如斷人衣食父母,大唐損失巨大,而且還會時刻危及大唐的北境安全。
鞠文泰卻認為天高皇帝遠,大唐和高昌相距約七千多裏,而且其中還有兩千多裏屬於沙漠地帶,其間地無水草,寒風如刀,熱風如燒,李世民是不可能發兵打過來的。
同一年十二月,李世民命吏部尚書侯君集為交河行軍大總管,左屯衛大將軍薛萬均為行軍副總管,領兵二十萬出兵高昌。
高昌國人口全部加起來也就三萬多人,不言而喻,大唐目的是防止西突厥插手,有備無患。
這時候西突厥突然反應過來了,西突厥可汗欲穀設認慫了,在唐軍還未到之前,西突厥第一個就逃跑了,直接向北逃竄千裏,殘餘勢力也紛紛向投降唐軍。
大軍開拔,浩浩蕩蕩,一路北進,穿越戈壁沙漠,一個月就來到高昌國都城。
高昌王鞠文泰聞聲大驚,戰戰兢兢,直接嚇死在王座上,高昌國群臣束手無策,鞠智盛作為鞠文泰的兒子,臨危繼位,隨即派人向西突厥求援。
西突厥作為同盟國,最後礙於麵子的問題,隻好裝模作樣的把軍隊進駐到距交河城三百七十裏的可汗浮圖城,聲援高昌,卻是嚴令士兵不得和唐軍交鋒,而後再也沒有任何的舉動,援而不擊,敷衍了事。
大唐的軍隊一邊圍困高昌王城,另一邊隨時防備西突厥大軍的動向,也得到了鞠文泰被大軍嚇死的消息,副總管薛萬均提議,趁著舉國大喪之際,率大軍突襲,可以一戰定高昌國。
而侯君集拒絕了他的提議,侯大總管認為陛下派大軍出征高昌國,目的是揚大唐國威,堂堂正正,正義之師豈可趁人之危,最終還是決定圍城不攻,逼高昌國投降。
翌日,侯君集派人和高昌談判,表示如果不投降就當即下令攻城。
鞠智盛眼看向西突厥求援不成,唐軍又要攻城,自知乏天無術,最後隻好向唐軍開城投降。
貞觀十四年二月,侯君集率兵來到了高昌國王宮,一屁股就坐在高昌王座上,接受了高昌國君臣投降,並要求鞠智盛下跪乞降,高昌國亡,成為了大唐的高昌縣。
侯君集心裏美滋滋,滅國之戰,毫不費吹灰之力,下令讓大唐士兵搶掠高昌城,同時派人去可汗浮圖城和西突厥議和。
西突厥接受了侯君集的議和,屁顛顛的退兵,大唐大獲全勝。
然而侯君集的軍令讓高昌國的百姓苦不堪言,高昌國降兵忍無可忍,奮起反擊,鞠智盛被高昌士卒趁亂殺死,軍心大亂,侯君集派兵鎮壓,唐軍一怒之下,血流成河,浮屍千裏,百姓敢怒不敢言,大唐得到了高昌之地,卻失去了民心。
侯君集下令士兵搶掠,殺高昌百姓之事傳迴到了長安城。
李世民大發雷霆,內心憤怒,侯君集這是作死呀,真以為朕不敢殺你了嗎。
侯君集很早就跟隨李世民東征西討,大小功勞,不計其數,經過多年的曆練,成為了獨當一麵的大將之才,兼之是李世民的心腹之臣,此後恩遇盛隆,參與重大計策、謀議的製定。
危急時刻,侯君集多次向李世民出謀劃策,堅定了李世民發動政變的決心,是玄武門事變的主要策劃者之一,功勞甚大,所以李世民對其進行了重賞。
侯君集和李世民有著過命的交情,榮辱與共,兒女親家,李世民都念著他的好。
......
貞觀十四年三月,侯君集率軍班師迴朝,達到人生巔峰,自己做了大唐第二個開疆拓土的主帥,已經可以和自己不和的師傅李靖相比了,李靖老了,以後的大唐還是要靠自己支撐,出將入相,指日可待。
高昌國的所有財寶就在眼前,侯君集認為自己貪墨一些,想來陛下因我功大,不會追究的。
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手下將士們知道後,也開始盜取本應該作為戰利品上交大唐國庫的金銀珠寶,侯君集怕自己做的醜事被揭發,於是不敢治將士們的罪。
然而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何況此事做得大軍無人不知。
迴到長安城剛舉行完慶功宴,侯君集正意氣風發的準備接受封賞和榮譽,就被有司下獄,因有真憑實據,李世民也不好說什麽,想著也該懲戒一下這個驕傲自大、無法無天的悍將,就由著他在刑部大牢清醒一下。
侯君集一臉懵逼,他沒想到李世民真要治他貪墨之罪,這讓他心有不服,叫冤喊屈。
侯君集的罪狀有三,其一,僭越之罪,以下犯上,擅坐高昌國王座。
其二,貪墨之罪,擅自下令士兵燒殺搶掠,收斂高昌國金銀財寶無數。
其三,殺俘之罪,擅自下令弑殺高昌降卒,血流成河,人心惶惶。
侯君集麵對鐵一般是事實,啞口無言,鋃鐺入獄。
鞠文泰:“哼,高昌要做什麽,大唐管不著。”
消息傳迴大唐,李世民龍顏大怒,鞠文泰這是給臉不要臉,大唐的威嚴不容侵犯,是可忍,孰不可忍。
李世民決定出兵討伐高昌國,並在朝堂之上征求文武百官的意見和建議。
杜如晦:“陛下,高昌國挑釁大唐國威,不出兵不足以震懾西域諸國。”
房玄齡:“臣附議,請出兵掃平高昌。”
李世民出乎意料的是魏征沒有反對出兵,這讓他喜出望外。
主戰派認為,高昌如此氣焰囂張,此事不能一直容忍,如果不出兵,其餘各國也會爭相效仿,那樣大唐將會顏麵掃地,何以令西域各國臣服。
而保守派則認為,高昌路途遙遠,何況西域地理形勢和自然條件相當複雜,長途跋涉又不熟悉環境,像這樣勞民傷財的馬拉鬆戰役,打不好將會損失慘重,更令大唐國威盡喪。
李世民最終還是決定出兵,高昌國如此囂張,還不是借了西突厥的勢,等日後西突厥統一西域,這將會阻斷了大唐絲綢之路,斷人錢財,猶如斷人衣食父母,大唐損失巨大,而且還會時刻危及大唐的北境安全。
鞠文泰卻認為天高皇帝遠,大唐和高昌相距約七千多裏,而且其中還有兩千多裏屬於沙漠地帶,其間地無水草,寒風如刀,熱風如燒,李世民是不可能發兵打過來的。
同一年十二月,李世民命吏部尚書侯君集為交河行軍大總管,左屯衛大將軍薛萬均為行軍副總管,領兵二十萬出兵高昌。
高昌國人口全部加起來也就三萬多人,不言而喻,大唐目的是防止西突厥插手,有備無患。
這時候西突厥突然反應過來了,西突厥可汗欲穀設認慫了,在唐軍還未到之前,西突厥第一個就逃跑了,直接向北逃竄千裏,殘餘勢力也紛紛向投降唐軍。
大軍開拔,浩浩蕩蕩,一路北進,穿越戈壁沙漠,一個月就來到高昌國都城。
高昌王鞠文泰聞聲大驚,戰戰兢兢,直接嚇死在王座上,高昌國群臣束手無策,鞠智盛作為鞠文泰的兒子,臨危繼位,隨即派人向西突厥求援。
西突厥作為同盟國,最後礙於麵子的問題,隻好裝模作樣的把軍隊進駐到距交河城三百七十裏的可汗浮圖城,聲援高昌,卻是嚴令士兵不得和唐軍交鋒,而後再也沒有任何的舉動,援而不擊,敷衍了事。
大唐的軍隊一邊圍困高昌王城,另一邊隨時防備西突厥大軍的動向,也得到了鞠文泰被大軍嚇死的消息,副總管薛萬均提議,趁著舉國大喪之際,率大軍突襲,可以一戰定高昌國。
而侯君集拒絕了他的提議,侯大總管認為陛下派大軍出征高昌國,目的是揚大唐國威,堂堂正正,正義之師豈可趁人之危,最終還是決定圍城不攻,逼高昌國投降。
翌日,侯君集派人和高昌談判,表示如果不投降就當即下令攻城。
鞠智盛眼看向西突厥求援不成,唐軍又要攻城,自知乏天無術,最後隻好向唐軍開城投降。
貞觀十四年二月,侯君集率兵來到了高昌國王宮,一屁股就坐在高昌王座上,接受了高昌國君臣投降,並要求鞠智盛下跪乞降,高昌國亡,成為了大唐的高昌縣。
侯君集心裏美滋滋,滅國之戰,毫不費吹灰之力,下令讓大唐士兵搶掠高昌城,同時派人去可汗浮圖城和西突厥議和。
西突厥接受了侯君集的議和,屁顛顛的退兵,大唐大獲全勝。
然而侯君集的軍令讓高昌國的百姓苦不堪言,高昌國降兵忍無可忍,奮起反擊,鞠智盛被高昌士卒趁亂殺死,軍心大亂,侯君集派兵鎮壓,唐軍一怒之下,血流成河,浮屍千裏,百姓敢怒不敢言,大唐得到了高昌之地,卻失去了民心。
侯君集下令士兵搶掠,殺高昌百姓之事傳迴到了長安城。
李世民大發雷霆,內心憤怒,侯君集這是作死呀,真以為朕不敢殺你了嗎。
侯君集很早就跟隨李世民東征西討,大小功勞,不計其數,經過多年的曆練,成為了獨當一麵的大將之才,兼之是李世民的心腹之臣,此後恩遇盛隆,參與重大計策、謀議的製定。
危急時刻,侯君集多次向李世民出謀劃策,堅定了李世民發動政變的決心,是玄武門事變的主要策劃者之一,功勞甚大,所以李世民對其進行了重賞。
侯君集和李世民有著過命的交情,榮辱與共,兒女親家,李世民都念著他的好。
......
貞觀十四年三月,侯君集率軍班師迴朝,達到人生巔峰,自己做了大唐第二個開疆拓土的主帥,已經可以和自己不和的師傅李靖相比了,李靖老了,以後的大唐還是要靠自己支撐,出將入相,指日可待。
高昌國的所有財寶就在眼前,侯君集認為自己貪墨一些,想來陛下因我功大,不會追究的。
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手下將士們知道後,也開始盜取本應該作為戰利品上交大唐國庫的金銀珠寶,侯君集怕自己做的醜事被揭發,於是不敢治將士們的罪。
然而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何況此事做得大軍無人不知。
迴到長安城剛舉行完慶功宴,侯君集正意氣風發的準備接受封賞和榮譽,就被有司下獄,因有真憑實據,李世民也不好說什麽,想著也該懲戒一下這個驕傲自大、無法無天的悍將,就由著他在刑部大牢清醒一下。
侯君集一臉懵逼,他沒想到李世民真要治他貪墨之罪,這讓他心有不服,叫冤喊屈。
侯君集的罪狀有三,其一,僭越之罪,以下犯上,擅坐高昌國王座。
其二,貪墨之罪,擅自下令士兵燒殺搶掠,收斂高昌國金銀財寶無數。
其三,殺俘之罪,擅自下令弑殺高昌降卒,血流成河,人心惶惶。
侯君集麵對鐵一般是事實,啞口無言,鋃鐺入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