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分紅
穿書六零有空間,分家之後爽翻天 作者:趙趙趙趙趙大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簡單來說,就是負責經營公司的,公司的一把手。”
商徹來了興趣:“你自己辦的公司,老板不應該是你麽?”
許家樂搖頭晃腦道:“這你就不懂了吧,我屬於公司的持有者,但是術業有專攻,我想找的就是能把公司經營好的人,我隻需要在後麵坐著數錢就好了。”
商徹眼睛都瞪大了:“你這不就是資本家麽?”
許家樂想了想:“差不多吧,不過做好了能賺外國人的錢呢。”
商徹倒是沒怎麽糾結這些,現在國家大力鼓勵這些,許家樂能賺錢,他也很高興。
“你要是想找個懂金融的,可以看看我堂哥。”
商徹忽然開口道。
“你堂哥,你說的是商敘堂哥?他不是學工科的麽?而且他不是有工作麽?”
許家樂有些詫異。
“他現在已經辭職了,一心做生意,大伯母和大伯都不是很支持,不過他們兩個也沒太管他。”
現在相關的法律條例還不健全,用外人有一定的風險,與其這樣,不如用家裏人,商敘雖然看起來平時吊兒郎當的,但是本人還是很靠譜的。
最重要的是,下個月他就不僅僅是商徹的堂哥了,馬上就是自己的三姐夫了。
沒錯,商敘和許家如在一起了。
幾年前許家如就調到了京市,不過她沒有和許家樂在一個大學,而是去了隔壁的清大,商敘知道之後,還專門去清大找了一份工作,開始了自己的漫漫追妻路。
許家如其實一開始對商徹沒什麽想法,更別提感情了,但是商敘看著好像不靠譜,沒什麽耐心,但其實是最有耐心的一個人,追在許家如身後快十年,即使中間很多年連麵都沒見過,但依然選擇追隨許家如的腳步。
許家如原本是想一個人一輩子的,但是對上商敘,她的心就算是塊石頭也捂熱了,終於在今年年初,她答應了商敘的求婚。
許家樂想著左右也是一家人,不如她和商敘合作,一家人,加上三姐的壓製,許家樂對商敘的確更放心。
第二天許家樂就迴了一趟商家,她和商敘說了自己的來意之後,兩人一拍即合,更讓許家樂驚喜的是,商敘的英文竟然意外的不錯,這對於開拓海外市場是很有優勢的。
畢竟現在想找個好的翻譯也不容易。
許家樂注資,商敘負責運營,之前商敘辭職準備創業,就已經集結了許多金融方麵的人才,雖然和他們最初的想法不太一樣,但是一群人很快接受並認同了許家樂的想法,公司很快就注冊成功。
忙完這些,許家樂才迴到了實驗室,開始專心鑽研巨型計算機。
一年之後,在團隊的努力下,華國第一台每秒運算一億次以上的巨型計算機研製成功,標誌著華國進入了世界研製巨型計算機的行列。
這台計算機的成功,不僅填補了華國在巨型計算機領域的空白,也使華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自主研製巨型計算機的國家。
巨型計算機運行成功的那一刻,整個實驗室的人都激動的哭了。
黃教授更是拉著許家樂的手道:“許同誌,還有團隊裏麵的所有同誌,謝謝你們,我代表國家,謝謝你們!”
也難怪黃教授這麽激動,巨型計算機的誕生,極大的提升了華國在科學研究,國防建設和經濟發展等方麵的計算能力,同時它也被廣泛應用於石油勘探,衛星軌道計算,天氣預報等領域,是我國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基石。
可以說,未來國家一切的發展基礎,都是建立在巨型計算機的誕生之上。
另一邊,許家樂創立的公司也發展的蒸蒸日上,她為公司起名為“芳華”,湯縣的紡織廠也被改名為“芳華紡織廠”。
廠子裏留下來的工人經過了半年的培訓,已經熟練了工作流程,對於新機器的使用方法也是爛熟於心,廠裏麵也漸漸走上了正軌。
另一邊的總公司的業務量這段時間也是大批量的增長,許家樂專門找了一批資深國風設計師,將國風的刺繡和服裝融入到一起,那些服裝在國外的反響很好。
在很多華人多的國家,已經掀起了一場國風熱潮,甚至很多外國都以擁有一件芳華的服裝為榮。
僅僅半年的分紅,許家樂就收迴了投資金的一半,商徹看見賬戶的時候,也是一臉的不可置信。
商敘和幾個合夥人雖然沒有投資,但是在公司創建的初期,許家樂是給他們每個人都分了一些股份的,許家樂一個人占有百分之五十一,擁有一票否決權,也保證了她在公司的絕對領導地位。
商敘占百分之十,許家意和馮建國則是占有百分之八的股份,剩下的股份也在一眾合夥人手裏。
看見僅僅半年,公司就有了百萬的收益,就連持股最少的人都靠著這筆分紅拿到了十多萬的收入,周圍的那些創業者都羨慕的不行,還有不少人想投資入夥,不過現在公司的資金能夠正常周轉,許家樂並沒有答應那些人的請求。
臨近過年,許家樂給馮建國撥了一筆款,用來犒勞今年一年工人們的辛苦勞作,另外還給廠裏的工人們批了一個月的長假,讓大家好好休息。
馮建國手下的秘書算了算,平均一個工人能多拿三個月的工資,這種待遇即使是在曾經輝煌的國營紡織廠裏麵,也是沒有的。
工人們一個個都激動的不行,有些離開了紡織廠,但仍然住在紡織廠家屬區的人聽了今年紡織廠的待遇,都羨慕的不行。
很多人想要重新迴到紡織廠,馮建國也大方的沒有拒絕,不過他們要重新開始學習,待遇和第一批那些工人肯定是不一樣的。
倒不是馮建國有多大方,主要是他已經意識到了,芳華這個品牌隻會越來越火,越來越好,開分廠幾乎是必然的結果。
與其到時候花大價錢培養新人,不如現在多招一點,幹得好的老員工到時候分到新廠負責管理和帶新人,也能省下一大筆錢。
商徹來了興趣:“你自己辦的公司,老板不應該是你麽?”
許家樂搖頭晃腦道:“這你就不懂了吧,我屬於公司的持有者,但是術業有專攻,我想找的就是能把公司經營好的人,我隻需要在後麵坐著數錢就好了。”
商徹眼睛都瞪大了:“你這不就是資本家麽?”
許家樂想了想:“差不多吧,不過做好了能賺外國人的錢呢。”
商徹倒是沒怎麽糾結這些,現在國家大力鼓勵這些,許家樂能賺錢,他也很高興。
“你要是想找個懂金融的,可以看看我堂哥。”
商徹忽然開口道。
“你堂哥,你說的是商敘堂哥?他不是學工科的麽?而且他不是有工作麽?”
許家樂有些詫異。
“他現在已經辭職了,一心做生意,大伯母和大伯都不是很支持,不過他們兩個也沒太管他。”
現在相關的法律條例還不健全,用外人有一定的風險,與其這樣,不如用家裏人,商敘雖然看起來平時吊兒郎當的,但是本人還是很靠譜的。
最重要的是,下個月他就不僅僅是商徹的堂哥了,馬上就是自己的三姐夫了。
沒錯,商敘和許家如在一起了。
幾年前許家如就調到了京市,不過她沒有和許家樂在一個大學,而是去了隔壁的清大,商敘知道之後,還專門去清大找了一份工作,開始了自己的漫漫追妻路。
許家如其實一開始對商徹沒什麽想法,更別提感情了,但是商敘看著好像不靠譜,沒什麽耐心,但其實是最有耐心的一個人,追在許家如身後快十年,即使中間很多年連麵都沒見過,但依然選擇追隨許家如的腳步。
許家如原本是想一個人一輩子的,但是對上商敘,她的心就算是塊石頭也捂熱了,終於在今年年初,她答應了商敘的求婚。
許家樂想著左右也是一家人,不如她和商敘合作,一家人,加上三姐的壓製,許家樂對商敘的確更放心。
第二天許家樂就迴了一趟商家,她和商敘說了自己的來意之後,兩人一拍即合,更讓許家樂驚喜的是,商敘的英文竟然意外的不錯,這對於開拓海外市場是很有優勢的。
畢竟現在想找個好的翻譯也不容易。
許家樂注資,商敘負責運營,之前商敘辭職準備創業,就已經集結了許多金融方麵的人才,雖然和他們最初的想法不太一樣,但是一群人很快接受並認同了許家樂的想法,公司很快就注冊成功。
忙完這些,許家樂才迴到了實驗室,開始專心鑽研巨型計算機。
一年之後,在團隊的努力下,華國第一台每秒運算一億次以上的巨型計算機研製成功,標誌著華國進入了世界研製巨型計算機的行列。
這台計算機的成功,不僅填補了華國在巨型計算機領域的空白,也使華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自主研製巨型計算機的國家。
巨型計算機運行成功的那一刻,整個實驗室的人都激動的哭了。
黃教授更是拉著許家樂的手道:“許同誌,還有團隊裏麵的所有同誌,謝謝你們,我代表國家,謝謝你們!”
也難怪黃教授這麽激動,巨型計算機的誕生,極大的提升了華國在科學研究,國防建設和經濟發展等方麵的計算能力,同時它也被廣泛應用於石油勘探,衛星軌道計算,天氣預報等領域,是我國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基石。
可以說,未來國家一切的發展基礎,都是建立在巨型計算機的誕生之上。
另一邊,許家樂創立的公司也發展的蒸蒸日上,她為公司起名為“芳華”,湯縣的紡織廠也被改名為“芳華紡織廠”。
廠子裏留下來的工人經過了半年的培訓,已經熟練了工作流程,對於新機器的使用方法也是爛熟於心,廠裏麵也漸漸走上了正軌。
另一邊的總公司的業務量這段時間也是大批量的增長,許家樂專門找了一批資深國風設計師,將國風的刺繡和服裝融入到一起,那些服裝在國外的反響很好。
在很多華人多的國家,已經掀起了一場國風熱潮,甚至很多外國都以擁有一件芳華的服裝為榮。
僅僅半年的分紅,許家樂就收迴了投資金的一半,商徹看見賬戶的時候,也是一臉的不可置信。
商敘和幾個合夥人雖然沒有投資,但是在公司創建的初期,許家樂是給他們每個人都分了一些股份的,許家樂一個人占有百分之五十一,擁有一票否決權,也保證了她在公司的絕對領導地位。
商敘占百分之十,許家意和馮建國則是占有百分之八的股份,剩下的股份也在一眾合夥人手裏。
看見僅僅半年,公司就有了百萬的收益,就連持股最少的人都靠著這筆分紅拿到了十多萬的收入,周圍的那些創業者都羨慕的不行,還有不少人想投資入夥,不過現在公司的資金能夠正常周轉,許家樂並沒有答應那些人的請求。
臨近過年,許家樂給馮建國撥了一筆款,用來犒勞今年一年工人們的辛苦勞作,另外還給廠裏的工人們批了一個月的長假,讓大家好好休息。
馮建國手下的秘書算了算,平均一個工人能多拿三個月的工資,這種待遇即使是在曾經輝煌的國營紡織廠裏麵,也是沒有的。
工人們一個個都激動的不行,有些離開了紡織廠,但仍然住在紡織廠家屬區的人聽了今年紡織廠的待遇,都羨慕的不行。
很多人想要重新迴到紡織廠,馮建國也大方的沒有拒絕,不過他們要重新開始學習,待遇和第一批那些工人肯定是不一樣的。
倒不是馮建國有多大方,主要是他已經意識到了,芳華這個品牌隻會越來越火,越來越好,開分廠幾乎是必然的結果。
與其到時候花大價錢培養新人,不如現在多招一點,幹得好的老員工到時候分到新廠負責管理和帶新人,也能省下一大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