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的,馬車又重新上路了。
出了古北口,路上的車子越發多起來,就這樣一路走走停停,直到過了灤河木橋,大車才略微稀少起來。
馬車沿著土路繼續向東北走,路邊的牛羊漸漸多起來,前麵是一片雜樹林,暮秋時節,經霜的葉子五彩斑斕,樹下或隱或現是一座挨著一座的土坯房,顯然是一個不大的村落。
徽媞的馬車隻管順著土路往前走,眼見從村南的一片楊樹林開始,或站或坐,三五成群,散亂的,圍著許多人,人群外麵還停著一輛馬車,不是劉景仁的馬車又能是誰的?
小德子趕緊把馬車趕過去,顯然劉景仁已經等了有好一陣子了。
徽媞從馬車上下來,抬頭望了一下天色,太陽偏西,已經快到未時了,天空碧藍得猶如一塊水晶一般,連一絲雲彩也沒有,周圍是一棵又一棵高大的樹木,有鬆樹,柏樹,櫟樹,最多的是楊樹,還有許多叫不出名字的矮壯的大樹。
楊樹和那種矮樹的葉子已經完全變成金色或者紅色,比春天名貴的花朵還美豔,徽媞懂得“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意思了。
她瞟了一下前麵,發現劉景仁正像個小老頭一樣蹲在地上,輕聲一笑,踩著地上厚厚的落葉,快走幾步,正要嚇唬劉景仁一下,卻被他專注的目光吸引住了,也不由抬頭望去。
隻見在疏疏落落的樹林中間站著一個老道士,手裏拿著一個木瓢,從身邊的木桶裏舀起一瓢淡黃色的藥液,正灌到一匹棗紅馬的嘴裏,馬兒被拴在一棵大楊樹上,正有兩個穿著褐色薄羊皮袍子的蒙古漢子抓著馬轡頭,用手壓著馬背以免驚厥。即便如此,那匹栆紅馬依然四腳亂動,很不安寧。
楊樹前麵壘起一個簡單的灶台,三塊大石上麵架著一口鐵鍋,隻見鐵鍋下火焰升騰,鍋口冒著淡淡的水氣。一個小道士用木棍在鍋裏邊攪著,一個正在下邊加柴燒火。
灶台西邊的空地上放著一個竹籃,裏邊扔了薄薄一層銅板,在黃色的銅板中間,也有大小不一的銀塊和閃著五彩的天珠、扳指。
一圈圍著的有蒙古人,也有漢人,或蹲或坐。外圈挨不著的就三三兩兩的站著,拉著閑話。
劉景仁蹲在那裏,旁邊站著景智,他穿著灰綠色短衣,就像一個普普通通的窮苦漢民。
“怎麽了?”徽媞問。
“別說話,你自己看。”劉景仁說了一句,又專心的盯著看。
灌了兩瓢,那馬安生了一些。
那戴著薄氈帽的蒙古漢子很笨拙的趴在地上叩了一個頭,從腰裏掏出兩枚銅板,扔在竹籃裏,牽著馬走了。
另一個穿著絲綢罩袍、脖子上掛著一個粗大瑪瑙天珠項鏈的蒙古人,牽過來一匹五花青馬,綁在楊樹上罐了兩瓢藥液以後,磕了一個頭,從口袋裏掏出一塊瑪瑙,扔在竹藍裏,轉過身走了。
圍在人圈裏的一個年老漢民,滿頭白發,挪到那老道士麵前,坐著仰起頭,輕聲說著什麽。
那老道士蹲下來,摸了摸漢民的額頭,又拉開上衣,敲了敲漢民的胸膛,從地上堆著的包包袋袋中,或多或少,抓起許多草葉草根、木片土塊,用一張粗紙包了,又分成許多小包,包起來,裝在一個紙袋裏,塞給那老年漢民。
那老年漢民哆哆縮嗦嗦的磕了一個頭,拉著紙袋,手撐著地走了。
或馬或驢或人,亦或是牛羊豬狗,那老道士來者不拒,或摸額頭,或敲胸膛,或看舌頭,隻一會兒功夫病就看好了。
而空地上的竹籃子,他連看也沒有看一眼。
“看明白了嗎?”劉景仁問。
“這老道士是個高人。”徽媞說。
“他就是漠南人口中的“活神仙”,玄通道長。”劉景仁感歎了一句。
“當年成吉思汗西征漠南蒙古,全真教掌教丘處機前去拜會,成吉思汗詢問治國養生之要,丘處機說:“道之要,寡嗜欲則身安,薄賦斂則國泰”,成吉思汗很高興,允準丘處機在漠南傳教。這位玄通道長就是丘處機的20代孫,俗名丘成庵,駐陛在熱河的靜一觀。”劉景仁說。
又過了很長時間,快臨到劉景仁的時候,他對景智說:“你前去探探他的口風。”
這時,景智身前的一個土默特老奶奶正要前去診病,那老奶奶腿蹲著,腰彎的隻能看見自己的腳麵,頭艱難的半抬著,滿頭白發梳成一個蓬鬆小辮搭在頸後的袍領上,骨節崢獰的雙手隻有一層蒼黑色的薄皮蒙在上麵,卻使勁的抓著那根磨的油光水滑的桑木拐杖,好像一不小心那拐杖就要飛了似的。
劉景智小心的把老奶奶扶到玄通道長麵前,服侍老人坐下,然後站起來鞠了一躬,說:“我家主上,請道長借一步說話。”
那玄通道長瞟了一眼徽媞,又看了那兩輛裝飾華美的雙駕馬車,有兩個小太監正恭謹地站在車轅旁邊。
他向著徽媞的方向輕輕點了一下頭,合什一禮,然後對景智說:“煩請小哥告訴你家主上,方外之人,閑散慣了,受不得拘束,不見也罷。”
然後半蹲下來,翻翻老奶奶的眼皮,看看老奶奶的舌頭,又用右手搭在老奶奶的手腕上自顧自的號起脈來。
景智看著搭不上話,又站了一會兒,歎口氣迴來。
劉景仁聽到景智的迴話,思忖了一會兒,說:“此人不能畏屈,隻前去拜見,既如此,我們走吧。”
幾個人駕著馬車出了村子不遠,有一條通往興州和熱河的岔路,劉景仁吩咐景智到熱河去。
馬車又沿著西南方向向熱河去,剛翻過七老圖山的埡口,一股茵藴的熱氣就輕輕吹來,消散了暮秋的清寒。
走上熱河的土街,向西有一片青磚廷院,正是熱河驛,這裏駐紮著興州軍丙子營,駐守的副總正是從大寧之戰中升起來的土默特小夥卓布托裏。
出了古北口,路上的車子越發多起來,就這樣一路走走停停,直到過了灤河木橋,大車才略微稀少起來。
馬車沿著土路繼續向東北走,路邊的牛羊漸漸多起來,前麵是一片雜樹林,暮秋時節,經霜的葉子五彩斑斕,樹下或隱或現是一座挨著一座的土坯房,顯然是一個不大的村落。
徽媞的馬車隻管順著土路往前走,眼見從村南的一片楊樹林開始,或站或坐,三五成群,散亂的,圍著許多人,人群外麵還停著一輛馬車,不是劉景仁的馬車又能是誰的?
小德子趕緊把馬車趕過去,顯然劉景仁已經等了有好一陣子了。
徽媞從馬車上下來,抬頭望了一下天色,太陽偏西,已經快到未時了,天空碧藍得猶如一塊水晶一般,連一絲雲彩也沒有,周圍是一棵又一棵高大的樹木,有鬆樹,柏樹,櫟樹,最多的是楊樹,還有許多叫不出名字的矮壯的大樹。
楊樹和那種矮樹的葉子已經完全變成金色或者紅色,比春天名貴的花朵還美豔,徽媞懂得“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意思了。
她瞟了一下前麵,發現劉景仁正像個小老頭一樣蹲在地上,輕聲一笑,踩著地上厚厚的落葉,快走幾步,正要嚇唬劉景仁一下,卻被他專注的目光吸引住了,也不由抬頭望去。
隻見在疏疏落落的樹林中間站著一個老道士,手裏拿著一個木瓢,從身邊的木桶裏舀起一瓢淡黃色的藥液,正灌到一匹棗紅馬的嘴裏,馬兒被拴在一棵大楊樹上,正有兩個穿著褐色薄羊皮袍子的蒙古漢子抓著馬轡頭,用手壓著馬背以免驚厥。即便如此,那匹栆紅馬依然四腳亂動,很不安寧。
楊樹前麵壘起一個簡單的灶台,三塊大石上麵架著一口鐵鍋,隻見鐵鍋下火焰升騰,鍋口冒著淡淡的水氣。一個小道士用木棍在鍋裏邊攪著,一個正在下邊加柴燒火。
灶台西邊的空地上放著一個竹籃,裏邊扔了薄薄一層銅板,在黃色的銅板中間,也有大小不一的銀塊和閃著五彩的天珠、扳指。
一圈圍著的有蒙古人,也有漢人,或蹲或坐。外圈挨不著的就三三兩兩的站著,拉著閑話。
劉景仁蹲在那裏,旁邊站著景智,他穿著灰綠色短衣,就像一個普普通通的窮苦漢民。
“怎麽了?”徽媞問。
“別說話,你自己看。”劉景仁說了一句,又專心的盯著看。
灌了兩瓢,那馬安生了一些。
那戴著薄氈帽的蒙古漢子很笨拙的趴在地上叩了一個頭,從腰裏掏出兩枚銅板,扔在竹籃裏,牽著馬走了。
另一個穿著絲綢罩袍、脖子上掛著一個粗大瑪瑙天珠項鏈的蒙古人,牽過來一匹五花青馬,綁在楊樹上罐了兩瓢藥液以後,磕了一個頭,從口袋裏掏出一塊瑪瑙,扔在竹藍裏,轉過身走了。
圍在人圈裏的一個年老漢民,滿頭白發,挪到那老道士麵前,坐著仰起頭,輕聲說著什麽。
那老道士蹲下來,摸了摸漢民的額頭,又拉開上衣,敲了敲漢民的胸膛,從地上堆著的包包袋袋中,或多或少,抓起許多草葉草根、木片土塊,用一張粗紙包了,又分成許多小包,包起來,裝在一個紙袋裏,塞給那老年漢民。
那老年漢民哆哆縮嗦嗦的磕了一個頭,拉著紙袋,手撐著地走了。
或馬或驢或人,亦或是牛羊豬狗,那老道士來者不拒,或摸額頭,或敲胸膛,或看舌頭,隻一會兒功夫病就看好了。
而空地上的竹籃子,他連看也沒有看一眼。
“看明白了嗎?”劉景仁問。
“這老道士是個高人。”徽媞說。
“他就是漠南人口中的“活神仙”,玄通道長。”劉景仁感歎了一句。
“當年成吉思汗西征漠南蒙古,全真教掌教丘處機前去拜會,成吉思汗詢問治國養生之要,丘處機說:“道之要,寡嗜欲則身安,薄賦斂則國泰”,成吉思汗很高興,允準丘處機在漠南傳教。這位玄通道長就是丘處機的20代孫,俗名丘成庵,駐陛在熱河的靜一觀。”劉景仁說。
又過了很長時間,快臨到劉景仁的時候,他對景智說:“你前去探探他的口風。”
這時,景智身前的一個土默特老奶奶正要前去診病,那老奶奶腿蹲著,腰彎的隻能看見自己的腳麵,頭艱難的半抬著,滿頭白發梳成一個蓬鬆小辮搭在頸後的袍領上,骨節崢獰的雙手隻有一層蒼黑色的薄皮蒙在上麵,卻使勁的抓著那根磨的油光水滑的桑木拐杖,好像一不小心那拐杖就要飛了似的。
劉景智小心的把老奶奶扶到玄通道長麵前,服侍老人坐下,然後站起來鞠了一躬,說:“我家主上,請道長借一步說話。”
那玄通道長瞟了一眼徽媞,又看了那兩輛裝飾華美的雙駕馬車,有兩個小太監正恭謹地站在車轅旁邊。
他向著徽媞的方向輕輕點了一下頭,合什一禮,然後對景智說:“煩請小哥告訴你家主上,方外之人,閑散慣了,受不得拘束,不見也罷。”
然後半蹲下來,翻翻老奶奶的眼皮,看看老奶奶的舌頭,又用右手搭在老奶奶的手腕上自顧自的號起脈來。
景智看著搭不上話,又站了一會兒,歎口氣迴來。
劉景仁聽到景智的迴話,思忖了一會兒,說:“此人不能畏屈,隻前去拜見,既如此,我們走吧。”
幾個人駕著馬車出了村子不遠,有一條通往興州和熱河的岔路,劉景仁吩咐景智到熱河去。
馬車又沿著西南方向向熱河去,剛翻過七老圖山的埡口,一股茵藴的熱氣就輕輕吹來,消散了暮秋的清寒。
走上熱河的土街,向西有一片青磚廷院,正是熱河驛,這裏駐紮著興州軍丙子營,駐守的副總正是從大寧之戰中升起來的土默特小夥卓布托裏。